一种止水带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2029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止水带定位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装置技术领域,更进一步地说是涉及一种止水带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净水厂施工过程中,由于池体以及水渠具有超长结构,考虑到不均匀沉降变形等因素的影响,在池壁以及底板的伸缩缝、沉降缝中,均设计有中埋式橡胶止水带。

施工时,伸缩缝的混凝土先浇注一半,模板上必须开槽,目前常用的止水带定位设备采用两块胶合板组合制作,将两块胶合板的边开成45度角,将两块模板拼合起来就形成一个能够固定止水带的槽,在浇注混凝土后将固定设备从中取出,保证混凝土凝固后的质量。止水带为柔性材料,仅采用模板加固难以保证其位置准确,在混凝土施工阶段,容易受到浇注和捣振的影响,导致止水带产生变形。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止水带由于定位不牢,很容易出现定位不准的问题,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发生位移,直接结果就是造成渗漏。渗漏修理的难度极大,无法根治。

因此,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如何设计一种能够牢固地固定止水带的工具,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止水带定位装置,能够将止水带有效地固定,并且在浇注混凝土后无需取出,保证施工质量。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止水带定位装置,包括上夹框和下夹框,所述上夹框和所述下夹框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使所述上夹框和所述下夹框之间形成用于夹装止水带的水平夹槽,水平夹槽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止水带宽度的一半。

可选地,所述上夹框和所述下夹框均为矩形框,所述连接杆使所述上夹框和所述下夹框在同一平面中保持平行。

可选地,所述上夹框、所述下夹框和所述连接杆由一根钢条整体弯折成型。

可选地,钢条的两端水平伸出,并形成弯钩。

可选地,所述上夹框的顶部和所述下夹框的底部分别设置用于与钢筋绑扎的固定件。

可选地,所述上夹框的底部和所述下夹框的顶部分别设置用于与止水带固定连接的固定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止水带定位装置,包括上夹框和下夹框,上夹框和下夹框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连接杆使上夹框和下夹框之间形成用于夹装止水带的水平夹槽。水平夹槽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止水带宽度的一半,一个止水带定位装置可以夹装止水带的一半,两个相对设置的止水带定位装置能够夹装定位止水带的两侧。

沿止水带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多组该装置,每隔一定间距设置一对,由于中间形成一个水平夹槽,因此可以有效地起到固定止水带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止水带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止水带定位装置安装固定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底板橡胶止水带其中一侧浇注混凝土的结构图;

图4为墙板橡胶止水带安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包括:

上夹框1、下夹框2、连接杆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止水带定位装置,能够将止水带有效地固定,并且在浇注混凝土后无需取出,保证施工质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止水带定位装置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止水带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止水带定位装置安装固定后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上夹框1和下夹框2,上夹框1和下夹框2之间通过连接杆3固定连接,连接杆3使上夹框1和下夹框2之间形成用于夹装止水带的水平夹槽,止水带能够伸入到水平夹槽中,通过两侧的上夹框1和下夹框2保持夹紧。水平夹槽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止水带宽度的一半,使用过程中需要由两个相对设置的止水带定位装置相互配合,分别从两侧夹住止水带,每两个相对设置的止水带定位装置为一组。止水带为一条水平延伸的橡胶带,为了保持其定位,需要沿其轴向延伸的方向设置多组定位装置,保持其水平位置。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分别将上夹框1和下夹框2与钢筋支撑进行固定,且将止水带分别与上夹框1和下夹框2两者固定,从而实现稳定支撑的效果。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中的上夹框1和下夹框2均为矩形框,框体结构更容易与钢筋结构相互固定,且固定的位置可任意调整,更为方便定位装置的固定。连接杆3使上夹框1和下夹框2在同一平面中保持平行,也就是说,上夹框1与下夹框2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由连接杆3相对固定,上夹框1的边缘与下夹框2的边缘相互平行,水平夹槽的上下两个边缘相对平行,上夹框1与下夹框2处于同一平面之内。

更具体地,为了方便制作,上夹框1、下夹框2和连接杆3由一根钢条整体弯折成型,将一整根钢条的两端分别弯折出上夹框1和下夹框2,中间形成连接杆3,一体成型的结构不必作固定连接的操作,因此节省了制作过程,加快了效率,而且一整根钢条的整体性更高,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也更高。优选地,可采用直径6.5mm的HPB235光圆一级钢筋作为制作材料,根据中埋式橡胶止水带施工部位的混凝土池壁或底板的厚度确定定位装置的具体尺寸。钢条结构的强度大,可直接埋在混凝土中,而无需后期取出,因此简化了操作的过程,避免取出时定位装置时使止水带的位置发生偏移。

更进一步,钢条的两端水平伸出,并形成弯钩,也就是说,钢条的两端分别弯折形成框架结构,靠近端部的部分形成了水平夹槽,而端部则跨过连接杆3,与连接杆3之间形成交叉,并向水平夹槽的反向伸出,在最末端弯折成为弯钩,一方面加强在混凝土中的固定效果,另一方面避免出现尖锐的端部,防止对人员造成伤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及其相互组合的基础上,上夹框1的顶部和下夹框2的底部分别设置用于与钢筋绑扎的固定件。上夹框1的底部和下夹框2的顶部分别设置用于与止水带固定连接的固定件。此固定件可以是设置于上夹框1和下夹框2本体上的结构,也可以是单独设置的如扎丝等结构。有镀锌钢丝和火烧铁丝两种,一般用镀锌钢丝为多,也可以采用细铁丝,经过火烧后变软,所以又叫火烧铁丝。扎丝常用规格有18~22号。当绑扎钢筋直径在12毫米以下时,宜用22号扎丝;在12~25毫米时,宜用20号扎丝,在25毫米以上时,宜用18号扎丝。扎丝的长度不宜太长,也不宜过短。长了会造成浪费,短了会不便操作。扎丝出头长度一般为了能使扎丝钩拧2—3转后,再留10毫米左右为宜。

在制作时,根据设计要求,计算出池壁或底板内配筋的间距,以确定止水带夹具的高度,从而制作能配套使用的定位装置。根据橡胶止水带的自身技术要求。

在安装使用时,先浇注一侧的止水带,再浇注另一侧的止水带,保证模板位置的准确,并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调整、复核橡胶止水带的中心圆环对准变形缝的中心,以保证橡胶止水带在结构使用过程中仍能保证其自由伸缩,从而达到应有的防水抗渗的柔性连接作用。模板外侧的止水带用木条上下夹紧,内侧上夹框1与下夹框2均采用扎丝或定位钢筋与主筋拉结,止水带端部采用轧丝穿孔与夹具固定牢固,防止橡胶止水带跑位,每间隔250mm使用一组定位装置。

如图3所示,表示底板橡胶止水带其中一侧浇注混凝土的结构图;图4表示墙板橡胶止水带安装结构示意图。进行一侧混凝土的浇筑,橡胶止水带处的混凝土施工质量对变形缝的抗渗能力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要混凝土浇注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以免影响止水效果。

混凝土的浇筑从变形缝处开始,底板混凝土在下料之时,应该距止水带的侧边500mm开始,用插入式振捣器将混凝土引导至变形缝处,并振捣至混凝土上顶止水带起鼓,再行浇筑上方混凝土,缓慢振捣直至该部位全部完成。顶板部位止水带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同底板。而墙体的混凝土,浇筑时应做到两边同时下料同时振捣,并注意振捣密实。浇筑上述变形缝部位的混凝土,应由专职质检员在场监督指挥实施,确保操作班组严格按上述要求逐步进行。

两侧均浇注混凝土的结构如图2所示,变形缝一侧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30%以上后,方能拆模,清理完成后,再安装另一侧夹具,采用与上述相同的方法固定好止水带后,再浇筑另一侧混凝土。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