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型金属扣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1095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组合型金属扣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型金属扣件。



背景技术:

加气混凝土砌块容重为400-650kg/m3,为红砖的1/3,混凝土的1/4,可有效减轻建筑物自重,减少基础和结构投入,降低施工时劳动强度。一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相当于18块红砖,可大大提高施工进度。

室内装修时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用作隔墙,采用两块相互垂直的直角金属板将加气混凝土砌块与屋顶或地面固定,防止加气混凝土砌块产生位移,然而由于加气混凝土砌块对金属板作用的力大,容易使金属板产生弯曲变形,影响隔墙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金属连接板容易变形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型金属扣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型金属扣件,包括固定部和支撑部,所述固定部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上均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第一金属板远离所述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交线的端面上设有固定槽,所述支撑部包括固定块和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为长方形板,所述支撑块一侧短边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所述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固定槽配合,所述支撑块远离所述固定块的一端抵设于所述第二金属板上。

利用螺栓穿过通孔,将第一金属板与屋顶固定连接,第二金属板与加气混凝土砌块固定连接,固定块用于插入固定槽中,支撑块用于支撑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使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和支撑块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型结构。采用固定部上增加支撑部,使加气混凝土砌块稳定更加牢固且金属扣件不容易变形,增加了金属扣件的稳定可靠性。

进一步,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所组成的直角内侧设有凸块,所述凸块设于所述第二金属板上,所述凸块与所述第一金属板平行,所述支撑块远离所述固定块的一端抵设在所述凸块靠近所述第一金属板的一端。采用支撑部抵设在凸块上,防止支撑部在加气混凝土砌块力的作用下产生变形移动,使固定部与支撑部形成的三角形结构更加稳固。

进一步,为了使支撑部与固定部连接牢靠,所述固定块设于所述固定槽内的部分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金属板上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固定槽连通,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位置和数量一一对应。

进一步,为了使支撑部与固定部连接牢靠,所述固定块与所述支撑块之间的夹角α设于30°~60°之间,所述支撑块与所述第二金属板上表面形成的夹角β与所述夹角α互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合型金属扣件,采用固定部上增加支撑部,使加气混凝土砌块稳定更加牢固且金属扣件不容易变形,增加了金属扣件的稳定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金属板,2、第二金属板,3、通孔,4、固定槽,5、固定块,6、支撑块,7、凸块,8、第一螺纹孔,9、第二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型金属扣件,包括固定部和支撑部,所述固定部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金属板1和第二金属板2,所述第一金属板1和第二金属板2上均设有三个通孔3,三个所述通孔3呈等腰三角形分布,所述第一金属板1远离所述第一金属板1和第二金属板2交线的端面上设有固定槽4,所述支撑部包括固定块5和支撑块6,所述支撑块6为长方形板,所述支撑块6一侧短边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所述固定块5,所述固定块5与所述固定槽4配合,所述支撑块6远离所述固定块5的一端抵设于所述第二金属板2上。

所述第一金属板1和所述第二金属板2所组成的直角内侧设有凸块7,所述凸块7设于所述第二金属板2上,所述凸块7与所述第一金属板1平行,所述支撑块6远离所述固定块5的一端抵设在所述凸块7靠近所述第一金属板1的一端。

所述固定块5设于所述固定槽4内的部分设有第一螺纹孔8,所述第一金属板1上设有第二螺纹孔9,所述第二螺纹孔9设于所述第一金属板1和第二金属板2组成的直角的两侧,所述第二螺纹孔9与所述固定槽4连通,所述第一螺纹孔8与所述第二螺纹孔9位置和数量一一对应。

所述固定块5与所述支撑块6之间的夹角α为45°,所述支撑块6与所述第二金属板2上表面形成的夹角β与所述夹角α互余。

安装过程:

利用螺栓穿过通孔3,将第一金属板1与屋顶固定连接,第二金属板2与加气混凝土砌块固定连接,接着将固定块5插入固定槽4中,支撑块6远离固定块5的一端抵设在第二金属板2上且与凸块7接触,使第一金属板1、第二金属板2和支撑块6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型结构,将支撑部位置安装到位后,利用螺栓穿过第一螺纹孔8和第二螺纹孔9将固定部与支撑部固定连接。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