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钢骨架自然通风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6661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钢骨架自然通风冷却塔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塔技术辅助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钢骨架自然通风冷却塔。



背景技术:

目前,厂区大部分自然通风冷却塔塔体都是采用双曲线型,塔筒支撑大多采用人字柱,塔体材料大多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种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冷却塔,有如下几个缺陷。第一,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塔工程造价高,施工难度大,工期较长,且天气对施工有很大的影响。第二,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塔有自身工艺和结构的矛盾。即要使冷却塔冷却效率增加,提高冷却塔的进风量,通常的做法就是增加塔高。但是塔高增加,从结构方面来讲,塔体的支撑就要做大做多,人字柱越多则冷却塔进风口就越小,进风量也会受到限制,这个矛盾的统一也就限制了传统混凝土塔冷却效率有自身的极限。第三,混凝土容易被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腐蚀,当工程处于沿海地区时,传统混凝土塔的使用年限比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产品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钢骨架自然通风冷却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钢骨架自然通风冷却塔,包括立柱、纵向钢索、横向钢环、内层纤维织物护膜、通风口、外层护面、安装基础,所述立柱垂直固定安装在安装基础上,所述立柱的四周套设置有直径递减的数个横向钢环,每个横向钢环和纵向钢索绑扎固定连接,纵向钢索的上端和立柱的上端固定连接,纵向钢索的下端和安装基础固定连接;横向钢环和纵向钢索的外侧敷设有外层护面,横向钢环和纵向钢索的内侧敷设有内层纤维织物护膜,底部设置有通风口。

进一步,所述安装基础预埋有地脚螺杆,所述地脚螺杆的底部固定有加强钢板,地脚螺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拉环。

进一步,每个所述横向钢环的内部和立柱之间设置有固定钢丝拉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合理,易于制造,成本低;2、实用性强,安全可靠;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减小施工难度,缩短工期。由于使用钢骨架的结构,克服了混凝土塔自身工艺与结构的矛盾,能够使冷却塔的冷却效率增加,其次,不易受到腐蚀,工程选址较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塔更为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地脚螺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立柱1、纵向钢索2、横向钢环3、内层纤维织物护膜4、通风口5、外层护面6、安装基础7、地脚螺杆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钢骨架自然通风冷却塔主要由立柱1、纵向钢索2、横向钢环3、内层纤维织物护膜4、通风口5、外层护面6、安装基础7、地脚螺杆8组成。

一种新型钢骨架自然通风冷却塔,包括立柱1、纵向钢索2、横向钢环3、内层纤维织物护膜4、通风口5、外层护面6、安装基础7,所述立柱1垂直固定安装在安装基础7上,所述立柱1的四周套设置有直径递减的数个横向钢环3,每个横向钢环3和纵向钢索2绑扎固定连接,纵向钢索2的上端和立柱1的上端固定连接,纵向钢索2的下端和安装基础7固定连接;横向钢环3和纵向钢索2的外侧敷设有外层护面6,横向钢环3和纵向钢索2的内侧敷设有内层纤维织物护膜4,底部设置有通风口5。

所述安装基础7预埋有地脚螺杆8,所述地脚螺杆8的底部固定有加强钢板,地脚螺杆8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拉环。

每个所述横向钢环3的内部和立柱1之间设置有固定钢丝拉索。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钢骨架自然通风冷却塔,本实用新型冷却塔主体结构为钢骨架和钢索,塔体用中间立柱做支撑,立柱1与纵向钢索2相连接,纵向钢索2与横向钢环3连接,钢索内外表面均加设纤维织物护膜的外层护面6,外层护面6和钢索之间捆绑连接,冷却塔下方设通风口5,纤维织物护膜的材料可根据当地水文气象条件,具体选材。

本实用新型钢骨架冷却塔,比传统混凝土塔重量轻,工程造价低很多。

一种新型钢骨架自然通风冷却塔,其材料均为预制,现场拼装,缩短工期,降低施工难度。而传统钢筋混凝土冷却塔均为现场浇筑,需要分期施工,施工进度易受天气条件影响,且施工难度大。故本实用新型钢骨架冷却塔在施工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

支撑为中间立柱,在大机组工程中,因为冷却塔所需的冷却量大,故而将冷却塔做高以达到足够的通风量,本实用新型钢骨架冷却塔只需将立柱做粗,增加横向钢环,钢索等级提高即可,很好的解决了传统混凝土冷却塔工艺和结构的矛盾。并且降低了冷却塔的占地面积,进一步的降低了工程造价。

本实用新型钢骨架冷却塔外表为纤维织物护膜,护膜材质可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域的水文气象条件,选取不同材质的护膜,能减少冷却塔塔体的受腐蚀程度。而传统钢筋混凝土冷却塔的材质为混凝土,易受到腐蚀,比如沿海地区的海风等。因此本实用新型刚骨架冷却塔的使用寿命比传统钢筋混凝土塔长,后期维护费用比传统钢筋混凝土塔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