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向桥架预埋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8952阅读:3305来源:国知局
竖向桥架预埋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架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竖向桥架预埋件。



背景技术:

电缆桥架的安装方法主要分为沿顶板安装、沿墙水平安装、沿竖井安装等。

在工程住宅及办公主楼内,每层设有配电井,各层配电井位置统一,配电井内有若干母线及电缆桥架,由于配电井内空间有限,且均需穿楼板敷设,通常需采用沿竖井安装的方法安装电缆桥架。

现有的方法是:通过竹胶板或木工板制作预留洞模具后,浇筑形成与电缆桥架的支托尺寸相互适配的预留孔洞,并手工拆除预留洞模具,并将桥架以螺栓固定在预留孔洞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木盒制作、预留孔洞、顺眼清理、桥架安装、电缆敷设、防火封堵。该方法在浇筑混凝土后需将模具拆除,施工效率低、成本高。

为了解决木盒类模具存在的缺陷,有的施工人员设计了如专利201410067383.4中的桥架预埋件,该种预埋件是一种矩形框架结构,只能起到将所有电缆笼统放入该矩形框架内的作用,而实际的建筑施工中,需要穿设多种规格的电力电缆、信息电缆,同时不同的电缆寿命不同,有的需要进行中间维护,有的则维护较少,且有的同层电源管不是走竖直线,需要上翻或下翻。因此,上述专利所述的桥架预埋件仍然不能满足目前复杂电缆的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木盒类模具以及矩形框架式桥架预埋件不能满足目前复杂电缆的快速、有序安装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竖向桥架预埋件。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竖向桥架预埋件,包括由后挡板、前挡板和两块侧板连接组成的矩形框架预埋件主体,所述框架预埋件主体的顶面和底面对应配接有顶部加固模板和底部加固模板,顶部加固模板的长宽尺寸大于预埋件主体的中空矩形长宽尺寸,底部加固模板的长宽尺寸与预埋件主体的中空矩形长宽尺寸相等吻合;所述后挡板和两块侧板的高度相等,前挡板的高度小于后挡板的高度,前挡板的顶边与后挡板、两块侧板的顶边平齐连接;所述两块侧板的底边分别垂直连接有外翻的底座固定板,底座固定板与侧板宽度相等,底座固定板上开有若干固定栓孔,侧板上开有跨接线预留孔、连接板栓孔和板筋预穿线孔。

所述顶部加固模板和底部加固模板上分别开有若干小板筋温度筋穿孔、同层电源线管孔、大板筋温度筋穿孔和信息电缆线管孔,顶部加固模板和底部加固模板上的开孔位置和开孔大小一一对应,顶部加固模板和底部加固模板的对角位置还开有用于连接固定的对拉螺栓预留孔。

所述顶部加固模板和底部加固模板上还对应开有若干预留管孔。

所述预留管孔的数量不少于3个。

顶部加固模板和底部加固模板上的所有管孔间隔设置,管孔外径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少于15mm。

所述顶部加固模板的长宽尺寸多出预埋件主体的中空矩形长宽尺寸10mm。

所述框架预埋件主体的长宽尺寸大于桥架本体尺寸。

相比专利201410067383.4所述类的预埋件,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前挡板和后挡板的高度不同,不满足同层电源管上翻或下翻安装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顶部加固模板和底部加固模板上设有若干一一对应、直径不同的管孔,利用上下管孔可快速实现对不同类型、规格电缆线的穿线和加固,可将电缆进行有效分类。

与传统的木盒模具施工相比,本实用新型预埋件施工时,不需要再进行额外的防火封堵,由图6、7的施工对比可知,图7所示的施工方法需要15天的施工周期,而本申请只需要13天的施工周期,有效缩短了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预埋件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4分别为图1的俯视图、左视图、前视图;

图5为加固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流程图;

图7为传统电缆桥架的施工流程图;

图中:1-后挡板、2-前挡板、3-侧板、4-底座固定板、5-固定栓孔、6-跨接线预留孔、7-连接板栓孔、8-板筋预穿线孔、9-对拉螺栓预留孔、10-小板筋温度筋穿孔、11-预留管孔、12-同层电源线管孔(用于上翻或下翻管道弯折)、13-大板筋温度筋穿孔、14-信息电缆线管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竖向桥架预埋件,包括由后挡板1、前挡板2和两块侧板3连接组成的矩形框架预埋件主体,如图1所示,所述框架预埋件主体的顶面和底面对应配接有顶部加固模板和底部加固模板,如图5所示,顶部加固模板的长宽尺寸大于预埋件主体的中空矩形长宽尺寸,底部加固模板的长宽尺寸与预埋件主体的中空矩形长宽尺寸相等吻合;所述后挡板1和两块侧板3的高度相等,前挡板2的高度小于后挡板1的高度,前挡板2的顶边与后挡板1、两块侧板3的顶边平齐连接;所述两块侧板3的底边分别垂直连接有外翻的底座固定板4,底座固定板4与侧板3宽度相等,底座固定板4上开有若干固定栓孔5,侧板3上开有跨接线预留孔6、连接板栓孔7和板筋预穿线孔8。

顶部加固模板和底部加固模板除了长宽尺寸不同,其上所开的管孔位置、尺寸一一对应,管孔包括小板筋温度筋穿孔、同层电源线管孔、大板筋温度筋穿孔和信息电缆线管孔等,加固模板上的管孔布局原则如下:

1)先施工位于最内侧,后期维修维护较多位于最外侧;2)同层电源进桥架线管(上翻或下翻)放于便于操作前后两侧;3)管外径间距不小于15mm均匀布置;4)并留出不少于3个Ф32的预留管孔。

重点布局说明:同层电源管进桥架事先根据箱盘位于本层的上方还是下方,从而确定管路是上翻还是下翻,施工时直接将管路煨制弯曲半径为10D管路直径的弯并固定封堵管口,因此预埋件本体的前挡板设计高度小于后挡板的高度;鉴于后期可能出现的附加电源线因此特意多预留至少3根管,施工时先用防火油泥将预留管封堵,后期物业人员施工时再做进一步处理。

预埋件主体的立体结构如图1所示,由俯视图2可知固定栓孔的位置个数及布局情况;由左视图3可知预埋件尺寸,底板筋、温度筋预穿孔位置及间距,跨接线预留孔;考虑底板厚度和后期地面厚度,由前视图4可设计前后挡板的宽度,因此后期可以不用再单独做止水台。结合底部加固模板施工,可以将预埋件的长宽尺寸比桥架本身略大一些,给后期底部桥架安装提供便利。

预埋件主体制作后,应对其端部平整度、地脚螺栓口预留、侧位板筋预留孔及整体稳固性等进行质量检查。

顶部加固模板底部加固模板选取15mm厚废旧塑料模板,底部加固模板跟桥架尺寸完全吻合,顶部加固模板长宽各多出10mm的塑料模板并定点,而后将两块加固模板叠合一起开孔保证上相两个开孔在同一位置,开孔效果如图5所示。

制作加固模板时,底部加固模板随土建配制三个,顶部加固模板做一个;同时使用上下两块模板才能保证中间套管固定牢固、顺直不偏斜。

使用安装该预埋件时,混凝土浇筑之前先用防护膜将预埋件外侧端部50mm以上部位进行防护,保证预埋件平整牢固无变形,套管间距均匀顺直,内外封堵良好,预埋件四周现浇面平整度良好。

后期先将多余的套管剔除,根据之前规划先将电缆逐根敷设,然后将上下两侧套管与电缆之间的缝隙用防火油泥进行封堵找补。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施工流程如图6所示,其中,结点1、2、3…表示相应的起点和终点,虚箭头表示虚作业,下方数字表示天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