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面层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6563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配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面层构造。



背景技术:

国外有多种类似于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技术体系,如德国“Double-Wall Precast Concrete Building System”、澳大利亚预制混凝土装配技术(NPC)、日本PC及PCF(预制剪力墙外模板,Precast Concrete Form)技术、美国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板结构(Precast concrete shear wall panel structure)等。

目前,许多国家的标准条文涉及到了装配式结构,都有相关预制混凝土墙板结构的原则性条文。尤其在美国预制与预应力协会(PCI)在编写的《预制与预应力混凝土设计手册》,对预制混凝土技术的应用情况、材料要求、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初步设计方法、部品设计方法及构件的标准化、节点连接形式、温度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防火要求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

我国对装配式房屋结构的研究和应用,在二十世纪70~80年代间主要集中在大板装配住宅结构上,北京市的大板装配住宅建筑,从1959年至1984年底共建成172.6万m2,其中高层(12-13层)48.9m2,多层223.7万m2,并编制了行业标准《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JGJ 1-91)。但是在推广中暴露了以大板块体最大限度预制和外墙块体拼缝灌缝后仍有渗漏以及保温隔热性能差等诸多缺陷,使大板装配住宅从具有一定量的推广到几乎绝迹。

随着我国住宅产业化方针政策的推动和住宅技术发展的需求,住宅科技进步加速发展,我国住宅工业化生产研究实践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在多地挂牌,在国家推动和企业支持的平台上,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适用于高层住宅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多个大型集团企业开始探索装配剪力墙结构体系新路子。

预制装配式叠合楼板上的面层施工,往往采用传统的施工方式,并没有达到国家提倡的绿色住宅标准,往往隔音隔热效果不佳,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不便。目前预制装配式建筑不能很好的结合绿色施工,成为了目前施工上的难点。

综上所述,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提出了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面层构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面层构造,通过预制装配式叠合楼板与绿色施工的结合创新,使其保温、隔热、隔音效果极佳,并且工艺简单,造价低,符合国家推行的绿色住宅标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面层构造,包括预制叠合板、混凝土垫层、防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叠合板上设置找平层,所述找平层上设置两层保温层,所述两层保温层间设置防水层,所述上层保温层上设置耐碱玻纤网格布,所述耐碱玻纤网格布上设置一层胶凝材料,所述胶凝材料上设置混凝土垫层,所述混凝土垫层上设置防潮层,最后防潮层上设置木地板。

上述的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面层构造,其中,所述保温层为100mm厚。

上述的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面层构造,其中,所述防水层为高分子防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预制装配式叠合楼板与绿色施工的结合创新,使其保温、隔热、隔音效果极佳,并且工艺简单,造价低,符合国家推行的绿色住宅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木地板 2-混凝土垫层 3-耐碱玻纤网格布

4-防水层 5-防潮层 6-胶凝材料

7-保温层 8-找平层 9-预制叠合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面层构造,包括预制叠合板9、混凝土垫层2、防水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叠合板9上设置找平层8,所述找平层8上设置两层100mm厚保温层7,所述两层保温层7间设置高分子防水层4,所述上层保温层7上设置耐碱玻纤网格布3,然后在耐碱玻纤网格布3上铺粘一层胶凝材料6,使其有效固定住,再在胶凝材料6上浇筑一层混凝土垫层2,然后于混凝土垫层2上铺设防潮层5,最后防潮层5上安装木地板1,形成一个预制叠合板与多个结构构件组合一体的绿色住宅体系楼面板。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