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木复合板体装饰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2454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木复合板体装饰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饰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板体的装饰板。



背景技术:

现有的装饰板通常采用木板作为基材,并在其上覆膜,形成具有装饰性的装饰板。然而,普通的木材自身强度低,耐火性、防潮性、隔音性差,木材之间需要用工业胶粘合,大部分工业胶的材料不环保。

并且,现有的装饰板表面的覆膜与基材的结合度差,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容易出现覆膜与基材表面脱离的问题,影响使用和美观,导致产品使用寿命缩短。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装饰板的结构和制造工艺进行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实用新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木复合板体装饰板,以提高装饰板表面的覆膜与基材的结合度,使装饰板更加环保、耐用。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木复合板体装饰板。实木复合板体装饰板包括板体、背涂漆层、渗透漆层及实木膜。板体为硅酸钙板或玻镁板,板体的正面和背面经过打磨处理。背涂漆层涂布于板体的背面。渗透漆层涂布于板体的正面。实木膜的背面涂有粘结剂,实木膜通过粘结剂贴附于板体的正面。

其中,实木复合板体装饰板的其中一端面形成有凸出接口,相对的一端面形成有凹入接口。

其中,凸出接口的形状与凹入接口的形状相同,且位置对应。

其中,实木膜贴附于板体的正面以及至少部分凸出接口和凹入接口。

其中,实木膜表面具有图案。

其中,板体中不具有穿孔。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板体作为基材,使得板材的防火性、防潮性、隔音性、防虫蛀性良好,耐久性较好,使用寿命长。并且,本实用新型中是在基材的背面和正面分别涂布背涂漆层和渗透漆层。背涂漆和渗透漆是通过填充进板材表面细小的空隙以及整个板面,在板材表面形成一层比较密实的油漆层,并且这层油漆还具有较好的防水性,以此来达到封闭的效果。因此,可大幅提升板体内部结构之间的结合性以及装饰板的整体强度。并且,本实用新型采用实木材料覆膜,其为可降解材料,因此废弃的实木复合硅酸钙可被完全降解,无污染,符合环保要求。并且,本实用新型采用实木材料覆膜,其为可降解材料,因此废弃的实木复合硅酸钙可被完全降解,无污染,符合环保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木复合板体装饰板的板体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木复合板体装饰板的板体及背涂漆层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木复合板体装饰板的硅酸钙背涂漆层及渗透层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木复合板体装饰板的硅酸钙背涂漆层及渗透层的结构图,其示出了凹入接口和凸出接口。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木复合板体装饰板的结构图,其中凹入接口和凸出接口涂布渗透层。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木复合板体装饰板的实木膜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木复合板体装饰板的实木膜的结构图,其中实木膜的背面涂布粘结剂。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木复合板体装饰板的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木复合板体装饰板的组装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区域和层的厚度。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创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木复合板体装饰板,包括板体10、背涂漆层20、渗透漆层30及实木膜40。

板体10的正面和背面经过打磨处理。背涂漆层20涂布于板体10的背面。渗透漆层30涂布于板体10的正面。实木膜40的背面涂有粘结剂,实木膜40通过粘结剂贴附于板体10的正面。实木膜40表面可具有图案。

板体是以无机矿物纤维或纤维素纤维等松散短纤维为增强材料,以硅质-钙质材料为主体胶结材料,经制浆、成型、在高温高压饱和蒸汽中加速固化反应,形成硅酸钙胶凝体而制成的板材,具有极佳的环保性。板体的防火,防潮,隔音,防虫蛀,耐久性较好,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中是在板体的背面和正面分别涂布背涂漆层和渗透漆层。背涂漆和渗透漆是通过填充进板材表面细小的空隙以及整个板面,在板材表面形成一层比较密实的油漆层,并且这层油漆还具有较好的防水性,以此来达到封闭的效果。因此,可大幅提升板体内部结构之间的结合性以及装饰板的整体强度。

并且,本实用新型采用实木材料覆膜,其为可降解材料,因此废弃的实木复合硅酸钙可被完全降解,无污染,符合环保要求。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实木复合板体装饰板的其中一端面形成有凸出接口50,相对的一端面形成有凹入接口60。凸出接口50的形状与凹入接口60的形状相同,且位置对应。因此,如图9所示,组装时,将相邻的两块实木复合板体装饰板的凸出接口50与凹入接口60对应插接,使得装饰板之间准确定位,便于安装固定,且组装成高度均匀的整体,接缝处平整、美观。

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实木膜40贴附于板体10的正面以及至少部分凸出接口50和凹入接口60。例如,实木膜40只包覆在凸出接口50和凹入接口60的上半部,不仅可以在视觉上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并且加工简单,易于实施。

因此,板体10的背面和正面分别涂布背涂漆层20和渗透漆层30,不仅可增大板体10内部结构之间的结合性,且不影响装饰板整体的透气性。板体10中不具有穿孔,保证装饰板的整体强度。

以下将对实木复合板体装饰板的制造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1至图8所示,实木复合板体装饰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提供一板体10,在板体10的正面和背面进行打磨处理;

步骤2:在板体10的背面涂布背涂漆,形成背涂漆层20;

步骤3:在板体10的正面涂布渗透漆,形成渗透漆层30;

步骤4:切割板体10;

步骤5:提供一实木膜40,在实木膜40的背面涂布粘结剂;

步骤6:以实木膜40的背面朝向板体10的正面,覆盖板体10的正面,利用平贴包覆机将实木膜40贴附于酸钙板的正面。

相比于现有的用UV漆涂布基材的表面,本申请中,以硅酸钙板或玻镁板的板体10作为基材,板体10的背面和正面分别涂布背涂漆层20和渗透漆层30,其与板体10的附着力强,且不影响装饰板整体的透气性。在贴附实木膜40时,利用真空吸塑的方式,从板体10的背面抽真空,使实木膜40紧密吸附在板体10的正面。板体10中不具有穿孔,因此,装饰板的强度高,简化加工程序,降低成本,且板体10内无需填充棉花和人造纤维等材料,保证了其防火性。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1中:对板体10的正面和背面进行打磨处理,使板体10的正面砂光至120目,背面砂光至40目。目数是对表面质量的描述,目数越高,表面平整度越高,越光滑。因此,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目数。

本实施例中,步骤2还包括:在板体10的背面涂布背涂漆后进行干燥固化。

本实施例中,步骤3还包括:在板体10的正面涂布渗透漆后进行干燥固化。

本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步骤4还包括:切割板体10,使得切割后的每块板体10的两端分别具有凸出接口和凹入接口,并在榫接口处涂布渗透漆。本实施例中,是先进行铣形工艺,再进行真空吸塑加工,使得装饰板的表面和接缝处平整、美观。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6中:粘结剂为聚氨酯胶,涂胶量为45-50g/㎡。

本实施例中,如图6、7所示,在步骤6中:实木膜40具有相对的正面S1和背面S2,对实木膜40的背面S2进行电晕处理后,在实木膜40的背面S2涂布粘结剂70,从而提高板材表面活化能。

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步骤7还包括:以实木膜40的背面朝向板体10的正面,覆盖板体10的正面以及至少部分榫接口。本实施例中,是使用平贴包覆机进行加工。具体为:在实木膜40上涂胶后,将实木膜40平整的覆在板体10上以后,首先是在凸出接口和凹入接口处各通过一组用于后成型包边的辊轮,该组辊轮把边部的实木膜40贴在凸出接口和凹入接口的位置。这组辊轮是由多个轮子组成,通过每一个轮子的角度来使实木膜40恰好根据凸出接口50和凹入接口60的形状贴在榫口上。本实施例中,实木膜40只包覆在凸出接口50和凹入接口60的上半部,不仅可以在视觉上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并且加工简单,易于实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板体作为基材,使得装饰板的防火性、防潮性、隔音性、防虫蛀性良好,耐久性较好,使用寿命长。并且,本实用新型中是在板体的背面和正面分别涂布背涂漆层和渗透漆层。背涂漆和渗透漆是通过填充进板材表面细小的空隙以及整个板面,在板材表面形成一层比较密实的油漆层,并且这层油漆还具有较好的防水性,以此来达到封闭的效果。因此,可大幅提升板体内部结构之间的结合性以及装饰板的整体强度。

并且,本实用新型采用实木材料覆膜,其为可降解材料,因此废弃的实木复合硅酸钙可被完全降解,无污染,符合环保要求。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