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式承重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4054阅读:4166来源:国知局
焊接式承重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结构建筑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焊接式承重梁。



背景技术:

工字钢梁是钢结构建筑中最常用的构件,但受型钢生产工艺所限,钢梁的腰高被限制,而腰高越大承重能力越强。在某些高承重要求的使用状况中,腰高最大的工字钢梁也难以满足使用要求,技术人员只能通过另外设计特殊结构来实现承重能力的增强,而这种方式会大大增加施工成本。为解决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04960128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焊接式承重梁,这种承重梁通过组焊的方式生产出了一种焊接式承重钢梁,然而,这种钢梁在制造完成后容易发生扭曲变形,且矫正难度比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焊接式承重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焊接式承重梁,包括上板、竖板和下板,三者焊接相连形成截面的工字型的钢梁结构,所述的竖板的长度大于上板和下板的长度,竖板上凸出于钢梁的两端的区段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钢梁的螺栓孔,竖板的两侧各设置有一组竖向筋板和一组斜向筋板,各竖向筋板和斜向筋板均与上板、竖板和下板焊接相连,每条斜向筋板均设置在相邻的两条竖向筋板之间,竖板两侧的两组竖向筋板中各竖向筋板的位置相互对应,竖板两侧的两组斜向筋板中各斜向筋板的位置相互对应,但相互对应的两块斜向筋板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的竖板上设置有圆孔,所述的竖向筋板与上板和下板的连接处设置有三角形筋板。

所述的上板上侧面的两端和下板下侧面的两端均设置有定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采用了特殊的筋板结构,在改善承重梁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可有效防止承重梁后期变形。具体而言,竖向筋板和斜向筋板两种筋板结构中,竖向筋板可以对上板和下板单独变形进行限制,而斜向筋板可以对承重梁整体的扭曲变形进行牵制,从而达到了抗变形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向的向视图。

图中:1-竖向筋板,2-下板,3-斜向筋板,4-圆孔,5-三角形筋板,6-竖板,7-上板,8-螺栓孔,9-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本实施例包括上板7、竖板6和下板2,三者焊接相连形成截面的工字型的钢梁结构。此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见结构,故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的竖板6的长度大于上板7和下板2的长度,竖板6上凸出于钢梁的两端的区段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钢梁的螺栓孔。通过螺栓将竖板6的两端连接在其他构件上即可实现承重梁的稳定安装,与传统的安装方式相比,承重梁与其他构件的连接结构更简单。

竖板6的两侧各设置有一组竖向筋板1和一组斜向筋板3,各竖向筋板1和斜向筋板3均与上板7、竖板6和下板2焊接相连。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采用了特殊的筋板布置结构,在改善承重梁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可有效防止承重梁后期变形。竖向筋板1和斜向筋板3两种筋板结构中,竖向筋板1可以对上板7和下板2单独变形进行限制,而斜向筋板3可以对承重梁整体的扭曲变形进行牵制,从而达到了抗变形的目的。

每条斜向筋板3均设置在相邻的两条竖向筋板1之间,位于竖板同一侧的各竖向筋板1和斜向筋板3首尾相连,形成了不间断的防扭曲变形结构。

竖板6两侧的两组竖向筋板1中各竖向筋板1的位置相互对应,竖板6两侧的两组斜向筋板3中各斜向筋板3的位置相互对应。从而使竖板6两侧的抗变形能力达到平衡。

相互对应的两块斜向筋板3的倾斜方向相反,即相互交叉,使承重梁同时具备两个方向上的抗扭曲变形能力。

所述的竖板6上设置有圆孔4,可有效减轻承重梁的重量。

所述的竖向筋板1与上板7和下板2的连接处设置有三角形筋板5,进一步增强了承重梁的结构强度。

所述的上板7上侧面的两端和下板2下侧面的两端均设置有定位槽9,通过定位槽可以很容易地将上板7或下板2准确定位在安装位置,缩短了安装时的位置调整时间,提高了安装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