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灌浆套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1311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铸造灌浆套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预制构件连接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铸造灌浆套筒。



背景技术:

工业化建筑是我国未来建筑业的主要发展方向,现代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中,预制构件的受力钢筋主要采用水泥灌浆连接方法连接,因此灌浆套筒是装配式结构中重要的配套材料之一。水泥灌浆钢筋接头由连接套筒、无收缩高强水泥砂浆(或称水泥灌浆料)及套筒两端连接的带肋钢筋所组成,其原理是:将无收缩高强度水泥砂浆通过注浆管灌入连接套筒,填充满套筒与钢筋之间的间隙,水泥砂浆硬化后形成的高强砂浆与钢筋套筒内壁紧密结合,而将两根钢筋连接在一起。为了增强砂浆与套筒的结合强度,需在套筒内壁设置凹凸沟槽。

目前灌浆套筒内壁都设计有沿轴向间隔分布的环状凹凸沟槽,这些沟槽能起到增强砂浆与套筒之间的传力效果,缩短锚固长度,但由于是环状沟槽,套筒沿轴向截面周期性变化,各处应力相差较大,在设计时以最大应力处确定套筒壁厚,势必造成材料浪费。由于在凸肋处与砂浆的剪切作用,会产生附加弯矩,也给计算和评价套筒的承载能力带来不确定性。另外,由于灌浆时,灌浆料从一端流向另一端,环状凸肋会对灌浆料的流动产生较大的阻力,当套筒处于水平位置时,在沟槽处空气不能有效排出,在套筒内腔上部沟槽处形成气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灌浆套筒内壁的环状凹凸沟槽对灌浆料的流动产生阻力较大,且环状沟槽沿轴向截面周期性变化,各处应力相差较大,在设计时以最大应力处确定套筒壁厚,势必造成材料浪费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铸造灌浆套筒。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铸造灌浆套筒,包括套筒本体,所述套筒本体上设有灌浆口和排浆口,所述灌浆口和排浆口分别靠近套筒本体的两端,所述套筒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螺旋凸肋结构。本实用新型铸造灌浆套筒通过在套筒钢筋锚固段内壁成型螺旋状凸肋,增强套筒的锚固能力,减轻套筒重量,同时有利于提高灌浆质量。

所述螺旋凸肋结构为单头螺旋或周向均匀分布的多头螺旋。单头螺旋即为单条螺旋,多头螺旋为多个单条螺旋间距相等同步走向。当凸肋间距一定时,单头螺旋凸肋有较小的螺旋升角,因而在受拉时将产生较小的扭力。周向对称的多头螺旋,凸肋在周向对称分布,因而受力均匀。

所述螺旋凸肋和套筒本体内壁相接的一端为螺旋凸肋的底部,底部的宽度为d1,与螺旋凸肋底部相对的一端为螺旋凸肋的顶端,螺旋凸肋的顶端的宽度为d2,d2小于d1。由于在套筒本体外径为等径时,套筒本体的内径是逐渐变化的,即从两端到中间套筒本体内径是逐渐减小的,中间最小(不过这种变化比较小,不太明显),在螺旋凸肋的顶端在同一高度的情况下,使得螺旋凸肋的底部的宽度d1为变值,即向两端逐变大。在套筒外径为等径时,从套筒两端到中间,套筒横截面逐渐增加,这与套筒受拉时轴向载荷从两端到中间逐渐增大一致,同时从两端到中间,砂浆与套筒的锚固力逐渐减小和凸肋截面逐渐减小一致,套筒主要受力结构趋于最优。

从套筒本体两端向中间d1逐渐变窄,螺旋凸肋的高度h逐渐变小。

作为优选,所述螺旋凸肋结构的螺距P不小于0.5D,且导程S(S=n*P,n为多头螺旋的线数)不大于1.5D,D为套筒本体的内径。螺旋导程过大则升角增大,螺距太小则凸肋过密,凸肋前后侧面坡度设计范围变小,也影响灌浆的流畅性。

作为优选,所述螺旋凸肋结构的螺旋凸肋的横截面为梯形。选择梯形截面一方面接头受轴向力时,形成楔形夹紧效果,增强砂浆对钢筋的握裹作用,当然也可以做成圆弧或其它形状,但梯形截面最容易制造。

梯形靠近套筒本体两端的腰边坡度大于或等于靠近套筒本体中心的腰边的坡度。套筒本体钢筋连接主要考虑其轴向受拉,靠近两端的腰边坡度较小,则在利用其楔形夹紧效果的同时,而不直接被剪切。

所述梯形靠近套筒本体两端的腰边坡度i1为1:1~1:3,主要考虑铸造工艺要求,必须有拔模斜度,太缓也没有好的作用,反而减少了砂浆的填充空间;靠近套筒本体中心的腰边的坡度为1:2~1:8,太陡则楔形作用减小,太缓则螺距过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铸造灌浆套筒,可使套筒内腔凸肋具有增强钢筋锚固性能的同时,还能使套筒轴向各截面承载力均匀,改善套筒的受力性能,能降低套筒的重量,节省原材料,另外螺旋形凸肋结构可形成连续的灌浆通道,使灌浆更通畅。该技术方案特别适用于铸造灌浆套筒。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铸造灌浆套筒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凸肋截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套筒本体,2、灌浆口,3、排浆口,4、螺旋凸肋。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和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最优实施例,一种铸造灌浆套筒,包括套筒本体1,所述套筒本体1上设有灌浆口2和排浆口3,所述灌浆口2和排浆口3分别靠近套筒本体1的两端,套筒本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螺旋凸肋4结构。螺旋凸肋4结构为单头螺旋。螺旋凸肋4和套筒本体1内壁相接的一端为螺旋凸肋4的底部,底部的宽度为d1,和螺旋凸肋4底部相对的一端为的螺旋凸肋4的顶端,螺旋凸肋4的顶端的宽度为d2,d2小于d1。从套筒本体1两端向中间d1逐渐变窄,螺旋凸肋4的高度h逐渐变小。螺旋凸肋4结构的螺距P不小于0.5D,且导程S不大于1.5D,D为套筒本体1的内径。螺旋凸肋4结构的螺旋凸肋4的横截面为梯形。也可以是圆弧形或其他形状。

梯形靠近套筒本体1两端的腰边坡度大于或等于靠近套筒本体1中心的腰边的坡度。梯形靠近套筒本体1两端的腰边坡度i 1为1:1~1:3,靠近套筒本体1中心的腰边的坡度i2为1:2~1:8。

本实用新型的铸造灌浆套筒,本实用新型可使套筒内腔螺旋凸肋4具有增强钢筋锚固性能的同时,还能使套筒轴向各截面承载力均匀,改善套筒的受力性能,能降低套筒的重量,节省原材料,另外螺旋形凸肋结构可形成连续的灌浆通道,使灌浆更通畅。该技术方案特别适用于铸造灌浆套筒。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