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限位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1309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限位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限位撑。



背景技术: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混凝土结构构件中最外层钢筋的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由限位撑控制。目前,建筑行业中现浇混凝土时采用的限位撑多为预制混凝土块,这种限位撑存在如下弊端:虽然抗压能力很强,但抗剪能力很弱,所以在运输使用过程中往往出现损坏,而且,在现浇混凝土剪力墙体系中,需要利用钢筋扎丝将限位撑固定于墙柱钢筋上,然而,在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这种限位撑的固定体系很容易被破坏,这样限位撑就起不到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作用了,最终造成工程质量隐患。

因此,如何改进限位撑,使其在运输使用过程中不容易损坏,以及使其固定体系不容易被破坏,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限位撑,该限位撑在运输使用过程中不容易损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限位撑,包括:

水泥本体;

位于所述水泥本体内的拉钩筋,所述拉钩筋的两端具有弯折,且所述弯折伸出所述水泥本体,所述弯折用于对拉主钢筋。

优选地,在上述限位撑中,所述水泥本体在所述弯折伸出的位置设置有凹槽。

优选地,在上述限位撑中,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梯形。

优选地,在上述限位撑中,所述弯折形成的钩角为45°~60°。

优选地,在上述限位撑中,所述水泥本体为长方体。

优选地,在上述限位撑中,在所述水泥本体的外部,所述弯折距离所述水泥本体的端部20mm~40mm。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建筑施工的限位撑中,水泥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拉钩筋,拉钩筋两端的弯折伸出水泥本体,拉钩筋的弯折用来对拉主钢筋,由于拉钩筋能够增强水泥本体的抗剪能力,所以该限位撑在运输使用过程中不容易损坏。另外,该限位撑可以采用绑扎拉钩筋的弯折与主钢筋的固定体系,与钢筋扎丝直接绑扎混凝土块的方式相比,这种固定体系不容易被破坏,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不受影响。而且,由于该限位撑同时实现了控制主钢筋间距和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功能,所以与现有技术中拉钩筋与水泥限位撑分别放置、各自独立作用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限位撑能够减少工人绑扎量,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限位撑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限位撑的使用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水泥本体;11、凹槽;2、拉钩筋;3、主钢筋;α、第一钩角;β、第二钩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见图1~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限位撑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剖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限位撑的使用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建筑施工的限位撑包括水泥本体1和位于水泥本体1内的拉钩筋2,拉钩筋2的两端具有弯折,且弯折伸出水泥本体1,弯折用于对拉主钢筋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建筑施工的限位撑中,水泥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拉钩筋2,拉钩筋2两端的弯折伸出水泥本体1,拉钩筋2的弯折用来对拉主钢筋3,由于拉钩筋2能够增强水泥本体1的抗剪能力,所以该限位撑在运输使用过程中不容易损坏。另外,该限位撑可以采用绑扎拉钩筋2的弯折与主钢筋3的固定体系,与钢筋扎丝直接绑扎混凝土块的方式相比,这种固定体系不容易被破坏,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不受影响。而且,由于该限位撑同时实现了控制主钢筋间距和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功能,所以与现有技术中拉钩筋与水泥限位撑分别放置、各自独立作用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限位撑能够减少工人绑扎量,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水泥本体1为长方体,当然,水泥本体1也可以采取其他形状,例如圆柱体。

为了能够更好地支设主钢筋3,可以在拉钩筋2的弯折伸出水泥本体1的位置设置凹槽11,如图1所示,凹槽11的横截面可以为梯形。

拉钩筋2的弯折形成的钩角可以为45°~60°,如图2所示,第一钩角α和第二钩角β既可以设计成相等的角度,也可以设计成不相等的角度,本实施例中,第一钩角α和第二钩角β均为45°。

在水泥本体1的外部,弯折距离水泥本体1端部的距离根据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设定,可以为20mm~40mm。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