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保温砌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1268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保温砌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保温砌块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自保温砌块内部一般具有空心结构的保温孔,利用在保温孔内浇筑保温砂浆以实现保温功能,但保温效果较差,因此会利用在双层墙体之间一体浇筑保温层,但浇筑保温层后的双层墙体连接强度偏低,导致整体稳定性较差,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且稳定性和强度更高的自保温砌块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保温砌块结构,包括两个本体,本体包括相互平行的内壁板和外壁板,以及垂直连接在内壁板和外壁板之间,且相互平行的中肋板和两块侧肋板,中肋板位于两块侧肋板中部,中肋板、两块侧肋板、内壁板和外壁板合围形成两个方形保温孔,其特征在于:两个本体的内壁板外侧面平行间隔设置,内壁板上设有沿保温孔深度方向分布的一列穿孔,且穿孔开孔方向与内壁板垂直,还包括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孔的若干连接筋,连接筋靠近两端位置分别固定有挡块,连接筋两端分别穿过两个内壁板的穿孔,且两个挡块分别贴合顶在两个内壁板外侧面上,且四个保温孔内各形成一列沿保温孔深度方向设置的连接孔,还包括四根分别位于四个保温孔内的固定筋,固定筋分别穿过一列连接孔,且固定筋两端分别弯折固定。

本砌块结构利用在两个本体之间连接若干连接筋,并利用挡块形成间隔阻挡,以间隔设置两个本体,且利用固定筋直接穿入一列连接孔,并使固定筋两端弯折,以快速固定连接筋,因此整体结构简单,且稳定性和强度更高,之后在保温孔和两块内壁板之间一体浇筑砂浆,以实现在双层墙体内一体浇筑,因此能达到更好的保温效果。

在上述的一种自保温砌块结构中,所述的固定筋顶端弯折,且固定筋顶端端部顶在中肋板和外壁板连接处,固定筋底端弯折,固定筋底端端部顶在侧肋板和外壁板连接处。

因此能提高固定筋稳定性。

在上述的一种自保温砌块结构中,所述的挡块为T形杆状结构,连接筋上设有挡孔,且挡块底端穿设并焊接在挡孔上。

因此方便制作。

在上述的一种自保温砌块结构中,所述的连接筋和固定筋均为钢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砌块结构利用在两个本体之间连接若干连接筋,并利用挡块形成间隔阻挡,以间隔设置两个本体,且利用固定筋直接穿入一列连接孔,并使固定筋两端弯折,以快速固定连接筋,因此整体结构简单,且稳定性和强度更高,之后在保温孔和两块内壁板之间一体浇筑砂浆,以实现在双层墙体内一体浇筑,因此能达到更好的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分别是本砌块结构俯视图和主视剖视图。

图中,

1、本体;11、内壁板;12、外壁板;13、中肋板;14、侧肋板;15、保温孔;

2、连接筋;21、挡块;22、连接孔;

3、固定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保温砌块结构,包括两个本体1,本体1包括相互平行的内壁板11和外壁板12,以及垂直连接在内壁板11和外壁板12之间,且相互平行的中肋板13和两块侧肋板14,中肋板13位于两块侧肋板14中部,中肋板13、两块侧肋板14、内壁板11和外壁板12合围形成两个方形保温孔15,两个本体1的内壁板11外侧面平行间隔设置,内壁板11上设有沿保温孔15深度方向分布的一列穿孔,且穿孔开孔方向与内壁板11垂直,还包括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孔22的若干连接筋2,连接筋2靠近两端位置分别固定有挡块21,连接筋2两端分别穿过两个内壁板11的穿孔,且两个挡块21分别贴合顶在两个内壁板11外侧面上,且四个保温孔15内各形成一列沿保温孔15深度方向设置的连接孔22,还包括四根分别位于四个保温孔15内的固定筋3,固定筋3分别穿过一列连接孔22,且固定筋3两端分别弯折固定。

进一步的,固定筋3顶端弯折,且固定筋3顶端端部顶在中肋板13和外壁板12连接处,固定筋3底端弯折,固定筋3底端端部顶在侧肋板14和外壁板12连接处。挡块21为T形杆状结构,连接筋2上设有挡孔,且挡块21底端穿设并焊接在挡孔上。连接筋2和固定筋3均为钢筋。

本砌块结构利用在两个本体1之间连接若干连接筋2,并利用挡块21形成间隔阻挡,以间隔设置两个本体1,且利用固定筋3直接穿入一列连接孔22,并使固定筋3两端弯折,以快速固定连接筋2,因此整体结构简单,且稳定性和强度更高,之后在保温孔15和两块内壁板11之间一体浇筑砂浆,以实现在双层墙体内一体浇筑,因此能达到更好的保温效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本体1、内壁板11、外壁板12、中肋板13、侧肋板14、保温孔15、连接筋2、挡块21、连接孔22、固定筋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