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煤矸石页岩微孔复合自保温砌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6837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新型煤矸石页岩微孔复合自保温砌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建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煤矸石页岩微孔复合自保温砌块。



背景技术:

煤矸石页岩复合自保温砌块以页岩为主要原料,粉煤灰、煤矸石等为掺和料,植物纤维或颗粒状聚苯乙烯为微孔成形剂,经原料粉碎、陈化,块型挤出切割,干燥烧结而成。其与传统砌体相比,蜂窝状竖向薄壁孔型的设计,使导热系数低,可降低建筑物内外之间传递的热能,实现墙体自身的保温隔热,加之薄灰缝技术的应用,可满足我国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65%的要求,节能效果好;改进传统砌筑方式,竖缝通过侧面设计的纵向凸肋互锁顶紧,水平灰缝采用“干混薄层砂浆砌筑法”,将打磨平整的砌筑面用专用砂浆粘结,形成1mm~3mm的超薄灰缝;砌块尺寸较大,孔洞率高,自重仅为8k N/m3,是普通砖砌体的45%左右,有利于结构的抗震。

复合自保温砌块都是内部设置有贯穿的整齐排列的大孔洞,在生产的时候再在孔洞内填满保温隔热材料,以增强复合自保温砌块的保温隔热能力,但在实际使用中这种砌块的保温性能仍然不够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保温效果显著提高的新型煤矸石页岩微孔复合自保温砌块。

一种新型煤矸石页岩微孔复合自保温砌块,包括砌块基体,在砌块基体的内部开设贯通的孔洞,所述砌块基体设有五排孔洞,所述每排孔洞包括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所述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都为矩形贯通孔洞,所述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之间通过肋相互隔开,以形成单独的孔洞,所述第一孔洞的宽度与第二孔洞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一孔洞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孔洞的高度,所述砌块基体的第一排孔洞,第一孔洞设置在砌块基体下侧,第二孔洞设置在砌块基体上侧;所述砌块基体的第二排孔洞中的第一孔洞设置在砌块基体上侧,第二排孔洞中的第二孔洞设置在砌块基体下侧,所述砌块基体的第三排孔洞中的第一孔洞设置在砌块基体下侧,第三排孔洞中的第二孔洞设置在砌块基体上侧,所述砌块基体的第四排孔洞中的第一孔洞设置在砌块基体上侧,第四排孔洞中的第二孔洞设置在砌块基体下侧,所述砌块基体的第五排孔洞中的第一孔洞设置在砌块基体下侧,第五排孔洞中的第二孔洞设置在砌块基体上侧,以通过错开的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将相邻两排孔洞之间的肋隔断,在所述砌块基体的每个孔洞内都填充有保温隔热材料,所述第三排孔洞内的保温隔热材料从孔洞内延伸至砌块基体外侧形成第一隔热带,沿着第一隔热带的垂直方向延伸至顶面形成第二隔热带,以阻断砌筑过程中形成的灰缝。

优选的,所述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之间的肋从砌块基体外侧向内侧肋厚逐渐降低,以从砌块基体外侧至内侧降低肋的传热面积。

优选的,在所述砌块孔洞四周的外壁及肋上均匀分布有许多不连续的独立的封闭的微型圆孔,以降低砌块的导热系数。

优选的,所述新型煤矸石页岩微孔复合自保温砌块的尺寸为240mm×290mm×190mm或240mm×240mm×190mm,所述第一孔洞的高为120mm、宽为40mm,所述第二孔洞的高为60mm、宽为40mm。

优选的,所述第一隔热带和第二隔热带的厚度为10mm。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新型煤矸石页岩微孔复合自保温砌块,包括砌块基体,在砌块基体的内部开设贯通的孔洞,所述砌块基体设有五排孔洞,相邻两排的孔洞错开排布,所述孔洞包括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所述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都为矩形,所述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之间通过肋相互隔开,以形成单独的内侧孔洞,所述第一孔洞的高度与第二孔洞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一孔洞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孔洞的高度,各个孔洞内填满了保温隔热材料,以通过错开的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将相邻两排孔洞之间的肋隔断。

由于孔洞之间通过肋隔开,肋的传热系数要明显高于保温隔热材料,因此将相邻两排的孔洞错开排布,这样下一排的第一孔洞正好将相邻的两个肋隔断,阻断了肋的隔热,孔洞如此排布,显著提高了复合自保温砌块的保温隔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新型煤矸石页岩微孔复合自保温砌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新型煤矸石页岩微孔复合自保温砌块的孔洞排布图。

图3为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新型煤矸石页岩微孔复合自保温砌块的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所述砌块孔洞四周外壁及肋上的微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所述新型煤矸石页岩微孔复合自保温砌块在砌筑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A型复合自保温砌块的孔洞排布图。

图7为B型复合自保温砌块的孔洞排布图。

图8为C型复合自保温砌块的孔洞排布图。

图9为A型复合自保温砌块的温度分布图。

图10为B型复合自保温砌块的温度分布图。

图11为C型复合自保温砌块的温度分布图。

图中:新型煤矸石页岩微孔复合自保温砌块10、砌块基体20、第一排孔洞211、第二排孔洞212、第三排孔洞213、第四排孔洞214、第五排孔洞215、第一孔洞22、第二孔洞23、肋24、第一隔热带25、第二隔热带26、水平灰缝27、垂直灰缝28。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煤矸石页岩微孔复合自保温砌块10,包括砌块基体20,在砌块基体20的内部开设贯通的孔洞,所述砌块基体20设有五排孔洞,所述每排孔洞包括第一孔洞22和第二孔洞23,所述第一孔洞22和第二孔洞23都为矩形贯通孔洞,所述第一孔洞22和第二孔洞23之间通过肋24相互隔开,以形成单独的孔洞,参见图2,以纸张横向为宽度方向,以纸张纵向为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孔洞22的宽度与第二孔洞23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一孔洞22的高度是第二孔洞23高度的2倍,所述砌块基体20的第一排孔洞211,第一孔洞22设置在砌块基体20下侧,第二孔洞23设置在砌块基体20上侧;所述砌块基体20的第二排孔洞212中的第一孔洞设置在砌块基体20上侧,第二排孔洞212中的第二孔洞23设置在砌块基体20下侧,所述砌块基体20的第三排孔洞213中的第一孔洞22设置在砌块基体20下侧,第三排孔洞213中的第二孔洞23设置在砌块基体20上侧,所述砌块基体20的第四排孔洞214中的第一孔洞22设置在砌块基体20上侧,第四排孔洞214中的第二孔洞23设置在砌块基体20下侧,所述砌块基体20的第五排孔洞215中的第一孔洞22设置在砌块基体20下侧,第五排孔洞215中的第二孔洞23设置在砌块基体20上侧,在所述砌块基体20的每个孔洞内填充有保温隔热材料,能够降低墙体的导热系数,同时有利于建筑物的防火功能,所述第三排孔洞内的保温隔热材料从孔洞内延伸至砌块基体20外侧形成第一隔热带25,沿着第一隔热带25的垂直方向延伸至顶面形成第二隔热带26,以有效阻断砌筑过程中形成的灰缝,从而可以使墙体的保温性能显著提高。

参见图3,进一步的,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孔洞22和第二孔洞23之间的肋24从砌块基体20外侧向内侧肋厚逐渐降低,以从砌块基体20外侧至内侧降低肋24的传热面积。

参见图4,进一步的,在所述砌块孔洞四周的外壁及肋24上均匀分布有许多不连续的独立的封闭的微型圆孔,以降低砌块的导热系数。

参见图5,在复合自保温砌块在砌筑时,第一隔热带25能有效阻断两块复合自保温砌块形成的水平灰缝27,第二隔热带26能有效阻断两块复合自保温砌块形成的垂直灰缝28。

进一步的,所述新型煤矸石页岩微孔复合自保温砌块10的尺寸为240mm×290mm×190mm或240mm×240mm×190mm。所述第一孔洞22的高为120mm、宽为40mm,所述第二孔洞23的高为60mm、宽为40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热带25和第二隔热带26的厚度为10mm。

选取同种材料、同种工艺制造出尺寸都为长300mm、宽190、高160mm,但是孔洞不同的三种复合自保温砌块进行了温度场和传热率的测定,测试结果如下:

参见图6-图8,其中:图6为A型复合自保温砌块的孔洞排布图,图7为B型复合自保温砌块的孔洞排布图,图8为C型复合自保温砌块的孔洞排布图。其中,C型复合自保温砌块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A、B型为现有技术中的复合自保温砌块,从图中可知,A、B型复合自保温砌块中的孔洞为整齐排列的大孔洞,C型复合自保温砌块中的孔洞为交错排列的小孔洞,A型复合自保温砌块的孔洞长130mm、高130mm;B型复合自保温砌块的孔洞长65mm、高65mm;C型复合自保温砌块的第一孔洞长160mm、高40mm第二孔洞长80mm、高40mm。

通过Fluent软件模拟计算出三种复合自保温砌块的温度分布图,如图8-图10所示:

其中:图9为A型复合自保温砌块的温度分布图,图10为B型复合自保温砌块的温度分布图,图11为C型复合自保温砌块的温度分布图。由三种复合自保温砌块的温度分布图可以看出,C型砌块的温度分布更均匀,由于相邻两排的孔洞错开,保温隔热材料将相邻两排的肋隔开,因此从上层至下层温度逐渐降低,温度分层明显,A型砌块的温度没有分层,如图9中椭圆圈出的区域形成纵向高温区,内层和外层温度差别不大,B型砌块上层孔洞和下层孔洞之间的温度没有过渡层,肋传热明显,如图10中椭圆圈出的区域围绕肋形成高温区,因此C型砌块相较于A、B型砌块,隔热效果更好。

另外,通过实验数据测得三种复合自保温砌块的的传热热流量、传热系数和热阻值如下表:

不同种类空心砌块传热热流量、传热系数和热阻值

从三种复合自保温砌块的的传热热流量、传热系数和热阻值中比较出,C型的传热热流量、传热系数均小于A型和B型,热阻值大于A型和B型,因此C型保温隔热性能明显优于A、B型砌块。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