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填充层行进灌注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1790发布日期:2018-07-10 23:37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浇筑装置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填充层行进灌注小车。



背景技术:

在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填充层浇筑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搭设溜槽的浇筑方式,每浇筑一块CRTSⅢ型板,都需要重新搭设溜槽,浪费时间,操作不便,影响自密实混凝土性能;而且搭设的溜槽在使用及周转过程中容易变形失稳,影响自密实填充层的浇筑,从而影响工程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填充层行进灌注小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填充层行进灌注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沿板间间隙移动的行走装置和固定在行走装置上的料仓;所述的料仓为上下两端开口的储料结构,料仓下端开口处设置有至少一组灌注装置;所述的灌注装置包括溜槽和料斗;所述的溜槽沿竖向倾斜布置,倾斜上端承接于料仓下端开口处,倾斜下端悬置于料斗正上方;所述的料斗上端承接于溜槽倾斜下端,料斗下端伸入到填充层的灌注孔内;所述的料仓下端开口处设置有下料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的灌注装置有两组,以行走装置的行进路线为中心分置于料仓的两侧,分别用于灌注料仓两侧的无砟轨道填充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料仓下端开口处布置有改变下料方向的转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换结构包括承接于料仓下端开口处的转换槽;所述的转换槽为上端开口的U型槽状结构,转换槽宽度方向的两侧可旋转地铰接连接于行走装置上,转换槽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对应两端的溜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行走装置包括支架;所述的支架上设置有四条支腿,四条支腿两两相对间隔布置;所述的支腿下端布置有行走滚轮;所述的料仓固定在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行走滚轮包括位于行方向前端的两个方向滚轮和位于行走方向后端的两个移动滚轮;所述的方向滚轮和绕竖向轴线转动地铰接连接于与之对应的支腿下端,方向滚轮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方向滚轮绕竖向轴线转动的控制杆。

进一步的每组灌注装置包括固定在支架上的起吊臂;所述的起吊臂一端固定在支架侧部,另一端向待浇筑的填充层延伸形成悬挑结构;所述的料斗通过手拉葫芦高度可调的连接于起吊臂远离料仓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起吊臂与支架之间设置有斜撑;所述的斜撑沿竖向倾斜布置,一端固定于起吊臂,另一端固定于支架侧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料斗上安装有控制下料速度的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架上布置有平台;所述的平台边缘设置有栏杆。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操作方便、循环利用,人工可直接前后移动线间行进灌注小车,不需要大型起吊设备配合,可快速、便捷的浇筑每块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填充层,既能满足质量要求,又能提高施工工效,降低工程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轴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其中:1—料仓;2—溜槽;3—料斗;4—下料开关;5—转换槽;6—支架;7—支腿;8—方向滚轮;9—移动滚轮;10—控制杆;11—起吊臂;12—手拉葫芦;13—斜撑;14—阀门;15—平台;16—栏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3,一种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填充层行进灌注小车,包括可沿板间间隙移动的行走装置和固定在行走装置上的料仓1,料仓1为上下两端开口的储料结构,料仓1用于存储填料,料仓1的下端开口处设置有下料开关4。

行走装置用于驱动料仓1沿待浇筑的轨道板线间行走,即行走装置在相邻的轨道板板间间隙内行走,行走装置包括支架6,支架6上设置有四条支腿7,四条支腿7两两相对间隔布置,支腿7下端布置有行走滚轮,料仓1固定在支架6上。行走滚轮包括位于行方向前端的两个方向滚轮8和位于行走方向后端的两个移动滚轮9,方向滚轮8和绕竖向轴线转动地铰接连接于与之对应的支腿7下端,方向滚轮8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方向滚轮8绕竖向轴线转动的控制杆10。

通过控制杆10可以控制行走装置的行进方向,在垂直行走方向的方向上对整个装置进行位置调整。支架6上布置有平台15,平台15边缘设置有栏杆16。便于工人在支架6上行走作业施工。

本实施例在料仓1下端开口处设置有至少一组灌注装置,实际上,由于线间两侧为两组轨道板,因此一般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料仓1垂直行走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灌注装置,两组灌注装置沿行走方向对称布置于料仓1的两侧。

如图1~3所示,灌注装置包括溜槽2和料斗3,溜槽2沿竖向倾斜布置,倾斜上端承接于料仓1下端开口处,倾斜下端悬置于料斗3正上方,溜槽2固定在支架6上。料仓1下端开口处布置有改变下料方向的转换结构。转换结构包括承接于料仓下端开口处的转换槽5,转换槽5为上端开口的U型槽状结构,转换槽5宽度方向的两侧可旋转地铰接连接于行走装置上,转换槽5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对应两端的溜槽2。转换槽5对应两侧的溜槽2,转换槽5旋转到位后,通过木楔或是挡板之类的结构将转换槽5远离正在下料的溜槽2的一端固定住,避免因为下料造成的晃动影响填料的流动。

本实施例的料斗3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料斗3上端承接于溜槽2倾斜下端,料斗3下端伸入到填充层的灌注孔内,料斗3上安装有控制下料速度的阀门14。

本实施例在支架6上设置有起吊臂11,起吊臂11一端固定在支架6侧部,另一端向待浇筑的填充层延伸形成悬挑结构,料斗3通过手拉葫芦12高度可调的连接于起吊臂11远离料仓1的一端。起吊臂11与支架6之间设置有斜撑13,斜撑13沿竖向倾斜布置,一端固定于起吊臂11,另一端固定于支架6侧部。

使用时,驱动行走装置沿线间移动,当移动到设计浇筑的位置后,将行走装置固定住,调节转换槽5使其与设计下料的溜槽2对应,调节到位后,将转换槽5固定住。

打开下料开关4开始下料,填料在自重作用下进入到转换槽5和溜槽2内,然后进入到料斗3中,调节阀门14控制下料速度,填料自料斗3进入到灌注孔,自流形成填充层。

当一侧的填充层浇筑完成后,管壁下料开关4,将转换槽5拨到另一侧的溜槽2上,进行另一侧的填充层下料浇筑,直至另一侧的填充层浇筑完成。

然后驱动行走装置沿线间行进至下一浇筑位置。

本实施例的行进方向为图2中垂直纸面前后的方向。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