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层简易升降停车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6430发布日期:2018-08-14 17:32阅读:7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停车设备,属于停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层简易升降停车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通家庭一般只拥有一个停车位,而至少拥有两辆车的家庭越来越多,这就迫切需要在一个停车位上能停两辆车。针对一个停车位上无法实现停放两辆车的难题立体车库应运而生,虽然立体车库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节省占地面积,但现有的立体车库大都是为专业停车场设计,车位多、结构复杂、总造价高,所以亟待开发一种便于家庭使用的双层停车位。

中国发明专利说明书CN103603518A中公开了一种家用双层立体车库,属于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其包括两立柱、载车板和横梁,所述立柱具有中空结构,两所述立柱的中空部内均设有提升机构和活塞导向轨道,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液压油缸、动滑轮组、定滑轮组、提升架和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柱上,所述钢丝绳另一端绕经所述动滑轮组和定滑轮组后固定连接在提升架上;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上设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约束安装在所述活塞导向轨道上。该的双层立体车库虽然可以便于解决上述家庭停车难的问题,但是其结构过于复杂,不利于安装和维护。

在中国发明专利说明书CN201016229Y中公开了一种双立柱升降立体车库包括左、右支柱、底座、活动载车板、左、右提升装置、安全保护装置、动力控制装置构成,动力控制装置通过驱动装置控制提升装置上下动作,左、右支柱固定在底座上,即在载车板的左右两侧,支柱之间设有活动载车板,两支柱内各设有纵向滑轨或滑道构成的滑槽和与滑轨或滑道槽匹配的滑动构件;活动载车板与滑动构件固定,且左、右提升装置连接两柱内的滑动构件,并沿滑槽运动;驱动装置安装在活动载车板上或支柱上;左右提升装置包括链轮组和升降链条,链轮组和升降链条相互啮合,滑动构件挂在升降链条上,驱动装置的输出连动左右提升装置链轮组的动力链轮。虽然该车库整体占用空间小,安装和操作极为方便,而且执行机构更简化,使用更可靠,但是其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辅助平衡装置,存在车辆倾翻的可能性。

在中国发明专利说明书CN 105370065 A中公开了一种家用双层立体车库,由底层、立柱、防坠落装置、顶层、主钢缆定滑轮、主钢缆、主钢缆驱动、遮阳棚、辅钢缆A、辅钢缆定滑轮、辅钢缆B组成,具有上下两个车位,完全采用钢缆驱动,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造价低,尤其适合家庭使用,但是其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辅助平衡装置,存在车辆倾翻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两层简易升降停车设备,其不仅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而且能够在车辆升降过程中保证车辆的平衡性和稳定性,防止其侧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这样一种两层简易升降停车设备,其包括对称布置的两个升降架、设置于两个升降架之间的载车板和固接在升降架上并用于驱动载车板升降的链传动装置;所述链传动装置的驱动链条沿载车板横向布置,所述载车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驱动链条配合的升降链轮组,所述升降架上设置有链平衡系统和钢丝绳平衡系统;所述链平衡系统包括设置于链传动装置两侧且沿载车板横向布置的平衡链,所述平衡链一端与一个升降架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升降架的顶部连接,连接于同一个升降架上的两个平衡链的端部不同时位于该升降架的底部或顶部,所述载车板上设置有与平衡链配合的平衡链轮组,所述平衡链轮组至少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的下链轮和一个上链轮;所述钢丝绳平衡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架上且沿载车板纵向布置的导向滑轮组和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一端与所述载车板的端部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导向滑轮组后与所述载车板的中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平衡链包括左平衡链和右平衡链;所述左平衡链与所述驱动链条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右平衡链与所述驱动链条之间的间距。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右平衡链为双排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左平衡链的一端与一个升降架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依次绕过上链轮和下链轮后与另个升降架的顶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右平衡链的一端与一个升降架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依次绕过下链轮和上链轮后与另个升降架的底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导向滑轮组包括设置在升降架底部的下滑轮、设置在升降架顶部的上滑轮和设置在载车板上的侧滑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导向滑轮组包括两组,所述两组导向滑轮组对称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链传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减速器、主动链轮和收链盒;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经所述减速器与所述主动链轮连接;所述驱动链条一端与所述主动链轮配合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收链盒配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升降架包括底座和立柱,所述立柱垂直固接于所述底座上端,所述立柱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平衡链的耳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驱动链条一端与一个升降架顶部连接后绕过所述升降链轮组后与所述链传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升降时安全稳定,其通过在传统停车位上增加带有升降装置的升降架实现了车辆的双层停放,同时通过在升降架上设计链平衡系统和钢丝绳平衡系统保证了车辆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其链平衡系统通过两根设置于链传动装置两侧的平衡链的布置,不仅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而且能够有效地保证车辆升降过程中载车板前后的平衡稳定性,由于一般车辆车头较重车位较轻,本发明将两个平衡链设计为非对称结构(左平衡链与驱动链条之间的间距小于右平衡链与驱动链条之间的间距)有效地提高了本发明的平衡性;本发明在载车板上设计钢丝绳,有效地保证了车辆升降过程中载车板左右两侧的平衡稳定性;由于一般载车板载车后重心位于立柱右侧,故将右平衡链设计为双排链;本发明的导向滑轮组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替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两层简易升降停车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两层简易升降停车设备的链传动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两层简易升降停车设备的链平衡系统安装结构示意图(一侧);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两层简易升降停车设备的链平衡系统安装结构示意图(另一侧);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两层简易升降停车设备的钢丝绳平衡系统结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两层简易升降停车设备的钢丝绳平衡系统结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两层简易升降停车设备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升降架,3-载车板,4-链传动装置,5-驱动链条,6-平衡链,7-下链轮,8-上链轮,9-升降链轮组,10-导向滑轮组,11-钢丝绳,2.1-立柱,4.1-驱动电机,4.2-减速器,4.3-主动链轮,4.4-收链盒,10.1-下滑轮,10.2-上滑轮,10.3-侧滑轮,A-车辆,B-链平衡系统,C-钢丝绳平衡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由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所示的一种两层简易升降停车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本实用新型一种两层简易升降停车设备包括对称布置的两个升降架2、设置于两个升降架2之间的载车板3和固接在升降架2上并用于驱动载车板3升降的链传动装置4;链传动装置4的驱动链条5沿载车板3横向布置,载车板3上设置有用于与驱动链条5配合的升降链轮组9(2个,对称布置于载车板3的两侧),升降架2上设置有链平衡系统和钢丝绳平衡系统,两个系统的协同工作是保证载车板3升降时平衡性的关键;链平衡系统包括设置于链传动装置4两侧且沿载车板3横向布置的平衡链6(共2根),每根平衡链6一端与一个升降架2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升降架2的顶部连接,连接于同一个升降架2上的两根平衡链6的端部不同时位于该升降架2的底部或顶部(即两者呈异面交错布置),载车板3上设置有与平衡链6配合的平衡链轮组,平衡链轮组至少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的下链轮7和一个上链轮8;钢丝绳平衡系统设置于载车板3的后端(即车位停放部),其包括设置于升降架2上且沿载车板3纵向布置的导向滑轮组10和钢丝绳11,钢丝绳11一端与载车板3的端部连接,另一端绕过导向滑轮组10后与载车板3的中部连接。平衡链6包括左平衡链和右平衡链;左平衡链与驱动链条5之间的间距小于右平衡链与驱动链条5之间的间距。右平衡链为双排链。左平衡链的一端与一个升降架2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依次绕过上链轮8和下链轮7后与另个升降架2的顶部连接。右平衡链的一端与一个升降架2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依次绕过下链轮7和上链轮8后与另个升降架2的底部连接。导向滑轮组10包括设置在升降架2底部的下滑轮10.1、设置在升降架2顶部的上滑轮10.2和设置在载车板3上的侧滑轮10.3。导向滑轮组10包括两组,两组导向滑轮组10对称布置。链传动装置4包括驱动电机4.1、减速器4.2、主动链轮4.3和收链盒4.4;驱动电机4.1的输出端经减速器4.2与主动链轮4.3连接;驱动链条5一端与主动链轮4.3配合连接,另一端与收链盒4.4配合连接。升降架2包括底座1和立柱2.1,立柱2.1垂直固接于底座1上端,立柱2.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平衡链6的耳板。驱动链条5一端与一个升降架2顶部连接后绕过升降链轮组9后与链传动装置4的输出端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