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车引导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5743发布日期:2018-08-24 20:35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泊车引导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代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汽车成为人们不能缺少的代步工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开车出行、旅游、购物、吃饭或者往返于工作与家庭之间,而日益紧张的停车车位使得开车出现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

立体车库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解决停车位紧张的问题,各种形式的立体车库都会包含一个载车托盘,驾驶员在泊车时将车辆驶入载车托盘,载车托盘的尺寸非常紧凑,高效利用空间的同时,也给驾驶员的泊车带来困难。停车困难的原因是驾驶员在车里的视线不良,难以全面观察车辆姿态,无法知道车身与立体停车框架之间的精确距离,不知道怎样操作车辆可以平顺快捷地泊入车位。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泊车引导立体车库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泊车引导立体车库,旨在解决现有立体车库停车困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泊车引导立体车库,其包括具有车位入口的泊车框架、设置于所述泊车框架内的载车托盘以及用于投射可见光线的多个投射器,所述投射器设置于所述泊车框架上或者所述泊车框架的上方且靠近所述车位入口一侧。

优选地,所述泊车框架包括围设形成所述车位入口的立柱和门梁,所述门梁搭接于所述立柱的上端,所述投射器设置于所述门梁上且用于向下投射可见光线。

优选地,多个所述投射器中包括中线投射器以及边线投射器,所述门梁的中部设置有所述中线投射器,所述门梁上靠近所述立柱的位置设置有所述边线投射器。

优选地,多个所述投射器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门梁上靠近所述立柱的位置的预警投射器,所述边线投射器位于所述预警投射器与所述立柱之间。

优选地,所述中线投射器、所述边线投射器以及所述预警投射器分别投射不同颜色的可见光线。

优选地,所述边线投射器与所述立柱之间的距离为4~6cm,所述预警投射器与所述立柱之间的距离为8~12cm。

优选地,所述门梁上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投射器安装于所述导轨上且能够沿所述导轨移动。

优选地,所述泊车框架还包括纵梁,所述立柱、所述门梁以及所述纵梁的数量均为多根且相互搭接形成框架式结构,所述投射器设置于所述门梁的外侧面上。

优选地,所述载车托盘安装于所述立柱上且能够沿所述立柱上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立柱的下端设置有多个滚轮以使所述泊车框架能够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增加了立体车位泊车入位的指示引导功能,通过在泊车框架的车位入口的不同位置设置用于投射可见光线的多个投射器,可以投射出多条醒目的引导线,使驾驶员能够根据投射出来的引导线来观察车辆的姿态,从而能够协助驾驶员调整车辆的姿态。在这个引导系统的指引下,驾驶员在按照通常方式进入车位时,就会看到几条投射在车身或地面上的引导线,按照光线的指示,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自己的车身是否已经对正车位入口,并且随着方向盘和车轮的转动,立即就能够看到这个引导线在自己车身上的位置变化,可以知道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有效。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投射器解决问题,其成本非常低廉,而且,投射在车身上的光线不仅是把车身用作了显示器,并且是最精确直观的显示方式,相当于把整辆汽车都摆进了一个大的屏幕上,可靠性非常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泊车引导立体车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泊车引导立体车库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泊车引导立体车库;10、泊车框架;11、立柱;12、门梁;13、纵梁;20、载车托盘;30、投射器;31、中线投射器;31'、中线;32、边线投射器;32'、边线;33、预警投射器;33'、预警线。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泊车引导立体车库100包括具有车位入口的泊车框架10、设置于泊车框架10内的载车托盘20以及用于投射可见光线的多个投射器30,投射器30设置于泊车框架10上或者泊车框架10的上方且靠近车位入口一侧。其中,可见光线是指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电磁波的波长在400~760nm之间,但还有一些人能够感知到波长大约在380~780nm之间的电磁波,而投射器30可为能够投射可见激光的激光投射器。在该实施例中,增加了立体车位泊车入位的指示引导功能,通过在泊车框架10的车位入口的不同位置设置用于投射可见光线的多个投射器30,可以投射出多条醒目的引导线(即,可见光线),使驾驶员能够根据投射出来的引导线来观察车辆的姿态,从而能够协助驾驶员调整车辆的姿态。

在这个引导系统的指引下,驾驶员在按照通常方式进入车位时,就会看到几条投射在车身或地面上的引导线,按照光线的指示,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自己的车身是否已经对正车位入口,并且随着方向盘和车轮的转动,立即就能够看到这个引导线在自己车身上的位置变化,可以知道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有效。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投射器30解决问题,其成本非常低廉,而且,投射在车身上的光线不仅是把车身用作了显示器,并且是最精确直观的显示方式,相当于把整辆汽车都摆进了一个大的屏幕上,可靠性非常好。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泊车框架10包括围设形成车位入口的立柱11和门梁12,门梁12搭接于立柱11的上端,投射器30设置于门梁12上且用于向下投射可见光线。当车辆从车位入口进入泊车框架10内时,投射器30能够将可见的引导线向下投射至地面或车身上,能够更直观地让驾驶员了解车辆姿态。其中,投射器30的投射方向在车位入口平面上的投影与立柱11平行,并且,投射器30的投射方向朝来车方向倾斜,以能够在车位入口附近的地面上形成引导线,且地面上的引导线与车位入口所在的平面垂直,如此设置的投射器30能够使车身与地面上的引导线保持一致,从而使引导线在泊车时更具有参考价值。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投射器30还可以安装于泊车框架10上方的屋顶天花板上或者泊车框架10的周围等。

具体地,再次参阅图1,多个投射器30可以包括中线投射器31以及边线投射器32,门梁12的中部设置有中线投射器31,门梁12上靠近立柱11的位置设置有边线投射器32。投射出的引导线为中线31',其能够标识出与车位入口垂直的方向,中线31'透过车窗玻璃,可以显示在车内的座椅靠背或仪表台上,同时也显示在车身机舱盖和后备箱盖子上。当车身对准载车托盘20时,该中线31'就会落在车辆的几何中线位置,便于驾驶员观察和确认车身角度。在泊车过程中,如果看到中线31'并没有落在车身的几何中线上,就知道尚未对准,并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

而边线投射器32靠近门梁12的端头设置,从图2中可以看出,门梁12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边线投射器32,以用于投射左边与右边的边线32'。边线32'可以以闪动的方式投射,并选用警示性明显的颜色,例如红色。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边线投射器32与立柱11之间的距离为4~6cm,即,边线32'与立柱11之间的距离可以为4~6cm(更优选为5cm),当驾驶员看到这个边线32'显示在车身上,即可以知晓若继续直行会与立柱11发生碰撞。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多个投射器30中还包括设置于门梁12上靠近立柱11的位置的预警投射器33,边线投射器32位于预警投射器33与立柱11之间。预警投射器33与边线投射器32相比,离立柱11更远,预警投射器33投射出的预警线33'以常亮的方式投射,并选用安全意味明显的颜色,例如绿色。当驾驶员看到这个预警线33'显示在车身上,即可以知晓若继续直行比较安全。具体地,预警投射器33与立柱11之间的距离可以为8~12cm,即,预警线33'与立柱11之间的距离可以为8~12cm(更优选为10cm)。

其中,中线投射器31、边线投射器32以及预警投射器33分别投射不同颜色的可见光线。例如,中线投射器31投射黄色光线,边线投射器32投射红色光线,预警投射器33投射绿色光线,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其他颜色进行搭配。在泊车过程中,驾驶员综合观察五条引导线的投射情况,就可以精确知晓车身进入泊位的角度和姿态,可以随时调整车辆姿态并立刻可以观察到调整结果,而且,无论正向驶入或倒车入位都可以得到明确的指示,从而能够提升驾驶员的泊车体验。

以具体的泊车过程为例,在这个引导系统的指引下,驾驶员在按照通常方式进入车库时,就会看到几条投射在车身或地面上的引导线,按照引导线的指示,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自己的车身是否已经对正车位入口。例如,如果看到中线31'并没有落在自己的车身几何中线上,自己就知道尚未对准,并且随着方向盘和车轮的转动,立即就能够看到这个中线31'在自己车身上的位置变化,可以知道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有效。当看到一侧的边线32'在自己车身上闪动时,就知道自己的车身太过于靠近这一侧,当中线31'对准车身几何中线且两条预警线33'对称地显示在车身上时,就知道自己的车辆精确地对准了车位入口。

相对于采用超生雷达或激光雷达乃至人工视觉来采集车辆的位置信息,经过运算处理之后,将引导信息(声音或者图像)提供给驾驶员的方式,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只需要五个投射器30就能够实现,其成本非常低廉,但可靠性很好,投射在车身上的引导线是把车身当作了显示器,而且,不论高档车辆还是中低档车辆都能适用,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便于市场推广。

进一步地,考虑到不同车型的车宽不同,因此需要使投射器30的位置能够调整,在一实施例中,门梁12上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导轨(未图示),投射器30安装于导轨上且能够沿导轨移动。当然,中线投射器31的位置可以不用调整,但边线投射器32以及预警投射器33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例如,当驾驶员的车技不熟练且车宽较小时,可以使边线投射器32与预警投射器33向中间移动一定的距离,从而能够预留更大的余量,避免车辆与立柱11发生碰撞。具体地,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伸缩缸(例如,液压缸或者气缸(未图示))来推动投射器30,伸缩缸还可以与车辆的仪表台上的控制器信号连接,以便于驾驶员根据需求调整边线投射器32以及预警投射器33的位置。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门梁12上还可以设置有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安装座(未图示),投射器30能够一一对应地安装于安装座上。这种安装方式适用于私有停车位,该私有停车位的业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提前设置符合自己要求的投射器30的安装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参见图1,泊车框架10还包括纵梁13,立柱11、门梁12以及纵梁13的数量均为多根且相互搭接形成框架式结构,并具体可为长方体框架。投射器30设置于门梁12的外侧面上,以用于向来车方向的地面投射引导线。在其他实施例中,泊车框架10还可以是壳状结构,例如,立体车库的两侧面设置有挡板。

此外,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载车托盘20可以安装于立柱11上且能够沿立柱11上下移动,其中,具体可以通过吊车或者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伸缩缸来驱动载车托盘20移动。当车辆驶入载车托盘20上后,可以将载车托盘20升起至上层,然后,在载车托盘20的下方可以再停入另外的车辆,以使立体车库能够同时停入至少两辆车辆,解决车位数量不足的问题。

进一步地,在立柱11的下端均设置有多个滚轮(未图示)以使泊车框架10能够移动。当载车托盘20上方及其下方都停有车辆时,若位于上方的车辆需要驶出,则可以通过驱动机构(例如,电机)使滚轮滚动,让泊车框架10整体向旁边的空位移动,再将载车托盘20降下,方便载车托盘20上的车辆驶出,使载车托盘20的上方和下方的车辆都能够随时使用,极大地提升了立体车库的灵活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