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拉式移动立体泊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1333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上拉式移动立体泊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泊车装置,具体是指一种上拉式移动立体泊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汽车工业高速发展,城市的汽车越来越 多,随之而来的矛盾是泊车位越来越紧张,"停车"越来越困难。地面或地下停 车场占地面积大,造价高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立体式停车库有效降低了 土体的使用面积,提高了空间停车密度,单位土地面积的有效利用率大幅度提 高。但是,立体式停车库系统装备复杂,每个车位都需要配套的立体升降设备, 不仅造价昂贵,而且运转成本巨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立体停车库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立体式车库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昂以及维修 困难等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且能很好满足停车要求的上 拉式移动立体泊车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拉式移动立体泊车装置,主要由 一上一下水平设置的两条横导轨,两条均垂直于水平面的举升柱,与举升柱相 连接的升降平台,固定在每条举升柱上部或上端的定滑轮,以及固定在举升柱 上并经该定滑轮与升降平台相连接的驱动系统构成。所述的两条举升柱还与两 条横导轨相连接,并通过驱动系统使其能沿着两条横导轨在水平方向上往复运 动,且所述的两条横导轨及两条举升柱均位于升降平台的同一侧;所述的驱动
系统还通过驱动电路与控制面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升降平台由底架、设置在底架上并与底架固为一体的中
间架,以及安装在中间架上的后滑板和前滑板组成;所述的底架为一个钢架结 构,且在底架的一个侧边上还固定有两个升降杆在每个升降杆的上下端分别设 有升降杆钢头,该升降杆钢头分别位于两条举升柱的腔体内,同时,在与底架的升降杆相对的底架侧边底部上还设有一个以上随底架同步升降和移动的滚
轮或万向轮;所述的中间架为一个与底架相匹配的钢板或钢架,且在该钢板或 钢架的面上还固定有两组轨道凹槽;所述的每组轨道凹槽均由四根平行排列的 钢条组成,且所有的钢条均垂直于两条举升柱所形成的平面;同时,在每组轨 道凹槽的中部还设有一台液压装置。
为了便于将需要停放的汽车放置在升降平台上,所述的后滑板位于其中一 组轨道凹槽的正上方,且所述的后滑板由一块钢板经多次弯折后形成两个平 台,以及一个位于两个平台之间的呈梯形状的卡槽。同时在两个平台的下方还 通过支撑柱各设有一排滚轮,所述的两排滚轮分别位于该轨道凹槽最外侧的钢 条以及与之相邻的钢条之间,在后滑板的卡槽底部的下方还设有一个与液压装 置相连接的固定件;所述的前滑板位于另一组轨道凹槽的正上方,且该前滑板 由钢板经多次弯折后形成三个平台,以及位于三个平台之间的两个梯形状的卡 槽,且在最外两侧的平台正下方均通过支撑柱设有一排滚轮,所述的每排滚轮 均位于该轨道凹槽的最外侧钢条以及与之相邻的钢条之间,在位于中间的平台 的下方还设有与该组轨道凹槽的液压装置相连接的固定件。所述后滑板与前滑 板可以不连接,也可以在远离停车楼台的一端相互连接。
为更好地防止需停泊的车辆在升降平台上移动,可以将升降平台侧边设置 的几个行车坡面上翻并锁扣连接或锁扣在升降平台上,升降平台下降到最低位 时再开启锁扣使行车坡面复原.
本发明的两条举升柱与位于下方的横导轨和位于上方的横导轨有以下几 种连接方式其一为两条举升柱的底部及其以上部分通过一条以上的连接杆连 接在一起,且在位于底部的连接杆上还设有两个以上的滚轮或万向轮。所述下 方的横导轨为矩形柱体,其上端面向内凹陷形成一个矩形的凹槽,位于上方的 横导轨则由钢板经平折后形成一个有开口的空腔柱体。位于连接杆上的滚轮或 万向轮放置于位于下方横导轨的凹槽内部,同时在每条举升柱的上部侧面上还 固定有一条横杆,且在该横杆的端头处还固定有一个位于上方横导轨空腔内的钢头或滚轮。
第二种连接方式为所述的两条举升柱的底部及其以上部分通过一条以上 的连接杆连接在一起,且在位于底部的连接杆上还设有两个以上的滚轮或万向 轮,同时该滚轮或万向轮的碾压面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一个横截面为"H"型的环
形凹槽,且该环形凹槽的底部宽度略小于环形凹槽开口处的宽度;位于下方的 横导轨为一根横截面呈"凸"形的柱体,而该横导轨设置于滚轮或万向轮所形成 的环形凹槽内部。位于上方的横导轨则由钢板经平折后形成一个有开口的空腔 柱体,同时在每条举升柱的上部侧面上还固定有一条横杆,且在该横杆的端头
处还固定有一个位于上方横导轨空腔内的钢头或滚轮。
第三种连接方式为所述的两条举升柱的底部及其以上部分通过一条以上 的连接杆连接在一起,且在位于底部的连接杆的下端面上还设有两个以上的转 向装置。所述的转向装置由固定在连接杆上并垂直于地面的固定轴或转轴,设 置在该固定轴或转轴上的万向节,以及固定在该万向节上的滚轮组成。且该滚 轮的碾压面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一个横截面为"H"型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 的底部宽度略小于环形凹槽开口处的宽度。位于下方的横导轨为一根横截面呈 "凸"形的柱体,该横导轨设置于滚轮所形成的环形凹槽内部;位于上方的横导 轨则由钢板经平折后形成一个有开口的空腔柱体,同时在每条举升柱的上部侧 面上还固定有一条横杆,且在该横杆的端头处还固定有一个位于上方横导轨空 腔内的钢头或滚轮。
本发明所述的驱动系统包括分别固定在两条举升柱下部或连接杆上的驱 动电机,分别固定在两条举升柱或连接杆上上的轴承座,设置在两个轴承座之 间的固定转轴,以及分别固定在两条举升柱上端的定滑轮组成。其中一台驱动 电机经链条与固定转轴的齿轮部分相连接,同时,该固定转轴的两端均分别连 接有一条钢绳,所述的两条钢绳的另一端分别经定滑轮后与所述的升降杆相连 接;另一台驱动电机则与换向装置相连接,且该换向装置通过皮带与位于连接
杆上的一个滚轮相连。为了便于将升降杆设置于两条举升柱内部,所述的两条举升柱均为柱体, 且在每个柱体的内部设有一个与升降杆钢头相匹配并贯穿于整个柱体内部的 空腔,所述升降杆钢头则位于该空腔的内部并能沿其空腔壁上下移动。所述的 两条升降杆均为柱体,且在每条升降杆的下部还固定有先沿水平方向弯折后再 沿竖直方向弯折的升降杆连接件,而该升降杆连接件则与底架固定相连。所述
的升降杆钢头的横截面呈"T"字形、燕尾型或圆形,同时该升降杆垂直于底架
所在的平面,使得该升降杆与底架之间呈"L"型。
为了便于与所述的驱动电路连接,在位于上方的横导轨的空腔内壁上设有
两条具有绝缘层的导体,且在该导体与钢头或滚轮之间还设有两个具有绝缘层 的弹簧导体,所述的两个弹簧导体均固定在钢头上或者均固定在滚轮的固定轴
上;在所述钢头、滚轮或横导轨的空腔内壁上还设有一个突出物,使钢头或滚 轮与空腔内壁之间形成一个空间,而所述的弹簧导体则在该空间内与所述的导 体相接触,同时,该弹簧导体还引出电缆与驱动电路相连接。
为了满足不同场地的使用,在与底架的两个升降杆、两个升降杆钢头和两 个举升柱相对的侧边上还设有相对应的新的升降杆、升降杆钢头和举升柱;新 设的两条举升柱的底部及其以上部分通过一条以上的连接杆相连接,同时该举 升柱的上下两端及上下两端之间还分别通过一根以上的连接杆与原举升柱的 上下两端及上下两端之间相连。在新设的举升柱底部的连接杆上设有两个以上 的滚轮或万向轮,该滚轮或万向轮直接与地面相接触或者直接放置在位于其下 方并向内凹陷的轨道凹槽内;或者该滚轮或万向轮的碾压面中部向内凹陷形成 一个横截面为"H"型的环形凹槽,且该环形凹槽的底部宽度略小于环形凹槽开 口处的宽度,在新设的滚轮或万向轮下方还设有向上凸出的横导轨,且该横导 轨设置于滚轮或万向轮所形成的环形凹槽内部;新设的升降杆上端还各连接一 根钢绳,该钢绳经新的举升柱上端所设置的定滑轮和在原举升柱上端新设的定 滑轮后分别连接到固定转轴上。所述的四个升降杆下端均直接与升降平台相 连,或者所述四个升降杆的下端经水平弯折后再沿竖直方向弯折,并与该升降平台相连;同时在新设的下方连接杆的两侧各设有一个行车坡面。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 本发明的升降平台通过举升柱和横导轨能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 自由地移动,因此能方便地将需要停泊的汽车送入到任意一个楼层的停放点进 行停放。
(2) 本发明可以设置在停车库旁的道路边上,由于本发明只在升降平台 的一个侧边上设有举升柱和横导轨,且升降平台上下前后移动时只通过该举升 柱和横导轨受力,在升降平台下无影响其他车辆通行的障碍物,因此能极大地 简化其整体结构,进而减小空间和地面的使用范围,提高场地的利用效率。
(3) 本发明的升降平台下降至最低点时是直接放置在地面,方便车辆通 行,上升至一定高度时方便车辆从其下方通过,不会对其他运行车辆产生任何 的妨碍。
(4) 本发明可以直接放置在地下停车库的行车通道上,能够充分利用地 下停车库的上部剩余空间。


图l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驱动系统结构示意图3为本发明的连接杆与位于下方的横导轨相连接时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
图4为本发明的连接杆与位于下方的横导轨相连接时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 意图5为本发明的连接杆与位于下方的横导轨相连接时的再一种剖面结构示 意图6为本发明的举升柱上部与位于上方的横导轨相连接时的一种剖面结构 示意图7为本发明的举升柱上部与位于上方的横导轨相连接时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8为本发明的底架与举升柱连接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9为本发明底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10为本发明的升降杆的结构示意图11为本发明中间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12为图1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13为本发明的后滑板、前滑板与中间架连接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具有四根举升柱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 于此。
实施例l
如图l所示,本发明的两条举升柱2和两条横导轨1均是由金属材料制作而 成,考虑到该举升柱2和横导轨1在使用时需要承受整个升降平台和所停在升降 平台上汽车的重量,因此该举升柱2和横导轨1均优先采用具有很强刚性的钢材 制作而成。安装时,两条横导轨l按照一上一下的分布方式水平地固定在停车 楼平台旁,并紧紧地与该停车楼平台固定相连,且位于下方的横导轨l安装在 地面上或嵌入地面,而位于上方的横导轨l则安装在上层停车楼平台的旁边并 与停车平台固定相连。根据需要,所述的停车楼平台可以为钢筋混凝土所建造 成的两层以上的停车楼平台,也可以为钢筋骨架焊接所形成的停车楼平台,其 楼层的高度和层数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而两条举升柱2则由设置在其底部,以及在其底部以上的一条以上的连接 杆8固定在一起,如图2所示,这两条举升柱2均需要与水平面相垂直,以确保 升降平台能在其腔体内上下滑动。举升柱2与位于下方的横导轨1的连接结构如 图3 5所示,其中,在用于连接两条举升柱2底部的连接杆8上设有两个以上的 滚轮19或万向轮。根据不同的情况,该滚轮19或万向轮与连接杆8之间存在以第一种连接方式为位于下方的横导轨l为一根矩形柱体,其上端面向内 凹陷形成一个矩形的凹槽,连接杆8上的滚轮19或万向轮则直接放置在该横导 轨l的矩形凹槽内,以确保滚轮19或万向轮在凹槽内部滑动时不会与该横导轨1
相脱离。同时,为了便于驱动电机7对该滚轮19或万向轮进行驱动,因此在该 滚轮19或万向轮的一侧还固定有皮带连接件16。
第二种连接方式为当固定在地面或嵌入地面的横导轨l为一个横截面为
矩形柱体的铁轨,或者为一个横截面为"凸"型的几何柱体时。此时,设置在该
连接杆8上的滚轮19或万向轮的碾压面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一个横截面为"H"型 的环形凹槽,为了确保该横导轨l在具有较大弯曲或较大幅度时,该滚轮19或 万向轮也能沿其移动,因此该环形凹槽的底部宽度略小于环形凹槽开口处的宽 度。连接时,该横导轨l直接放置于该环形凹槽内部,同时在该滚轮19或万向 轮的一侧也固定有皮带连接件16。
第三种连接方式是为了满足位于上下方的横导轨l均具有一定弧度或弯曲 度时的特殊情况。当两条举升柱2的底部通过连接杆8连接在一起后,在该连接 杆8的下端面上固定有两个以上的转向装置,所述的每个转向装置均由固定在 连接杆8下端面并垂直于地面的刚性固定轴,设置在该固定轴下端的万向节10, 以及固定在该万向节10上的滚轮19组成。此时,该滚轮19的碾压面中部也向内 凹陷形成一个横截面为"H"型的环形凹槽,且该环形凹槽的底部宽度略小于环 形凹槽开口处的宽度。而位于下方的横导轨l也为一个横截面为矩形的铁轨, 或者为一个横截面为"凸"型的几何柱体。连接时,该横导轨l则直接放置于 该环形凹槽内部,以确保滚轮9在沿着轨道滑动时不会与该横导轨1相脱离,同 时在该滚轮9的一侧也固定有皮带连接件16。
由于两条举升柱2所形成的平面与水平面相垂直,为了确保它能与两条横 导轨l均相连接,因此所述的两条横导轨l在布置时需要在水平面上错开一定的 距离,以确保举升柱2的上部份能与位于上方的横导轨1相连接。图6、 7分别示出了举升柱2的上部与位于上方的横导轨1相连接时的两种不同结构示意图。如
图所示,在每条举升柱2的上部侧面或位于其上部的连接杆8,或者在每条举升 柱2及其上部的连接杆8上还固定有横杆25。该横杆25的长度与两条横导轨1在 水平面上所错开的长度相等,同时,在该横杆25的端头处还固定或焊接有钢头 31或滚轮19。位于上方的横导轨1的最佳结构为由钢板经多次平折后形成一个 有开口的空腔柱体,且该空腔柱体的开口可以为水平向下、向左、向右或向上。 具体制作时,该空腔内部的宽度略大于钢头31或滚轮19的宽度,以便该钢头31 或滚轮19有一定的操作空间方便运作。运行时,该钢头31或滚轮19均需要放置 在该空腔内部。当然,在采用钢头31时,在钢头31与该空腔柱体内部的腔壁之 间还设有一个以上的摩擦件17。
如图8 13所示,升降平台中的底架3由金属件焊接形成一个矩形框或梯形 框,当然,其具体形状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且在其中部还焊接有若干条 的辅助横杆。在底架3的靠近同一条底边的两条侧边上分别固定有两个由高强 度钢材制成的升降杆18。同时,在每条升降杆18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升 降杆钢头35,而在每条举升杆2的内部都设有一条贯穿整个举升杆2的并与升降 杆钢头35相匹配的空腔,所述的升降杆钢头35则设置于该空腔内部,并能沿着 该空腔上下移动。为防止升降平台意外坠落,可在举升柱腔体内壁设置一排竖 直方向的齿条,在升降杆上设置一个有弹簧的卡锁,升降杆上升时,卡锁逐一卡 入齿条,升降杆下降时开启卡锁,使卡锁脱离齿条,升降杆下降到最低位时卡锁 复原。
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该升降杆钢头35为其横截面呈T字形、燕尾型或圆 形的柱体或者为一个滚轮19。当该升降杆钢头35为"T"字形的柱体、燕尾型的 柱体或圆形的柱体时,为了减少升降杆钢头35与举升柱2的空腔之间的晃动, 在升降杆钢头35举升柱2的腔壁之间还可以设置一个以上的摩擦件17。
为了便于与底架3相连接,所述的两条升降杆18均为柱体,且在每条升降 杆18的下部还固定有先沿水平方向弯折再沿竖直方向弯折的升降杆连接件33。该升降杆连接件33与底架3固定相连,同时在每条升降杆18的下端面上还设有 刹车片34。为了使该刹车片34能与位于下方的横导轨1相摩擦,在连接杆8的两 端分别设有与该刹车片34相对应的刹车孔。当升降杆降到最低位时刹车片压住 下方横导轨,确保通行车辆经过升降平台和需要泊车的车辆开上升降平台时升 降平台的稳定性,当升降平台需要水平移动时,只需将升降平台向上稍微升起一 定距离或者在升降杆上设置一个有卡锁的弹簧装置,开启卡锁,刹车片向上弹起, 升降平台上升过程中卡锁和刹车片复原。为了确保升降平台与地面之间的稳定 性能,在底架3的底部并在与升降杆钢头35相对的侧边上还设有一个以上的滚 轮19,从而确保该滚轮19能随着该底架3同步运动。
在底架3的上面还设有一层与底架3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匹配的中加架20,该 中间架20可以为一块与底架3形状相同的钢板,也可以为一个与底架3形状相同 的钢架。同时在该中间架20上还平行的设置有两组轨道凹槽22,这两组轨道凹 槽22之间的距离为一般汽车前后轮之间的距离。为了适应不同轮距的车辆使 用,两组轨道凹槽22的宽度可以是一宽一窄或完全相等。所述的每组轨道凹槽 22均由四根平行排列的钢条组成,且所有的钢条均垂直于两条举升柱2所形成 的平面,其长度也等于或小于底架3的宽度。因此,每四个钢条之间就形成三 个连续的轨道槽,且在位于中间位置的轨道槽内还设有液压装置21。
同时,在该中间架20的上面还设有后滑板5和前滑板6。后滑板5和前滑板6 的结构如图13所示,即后滑板5位于其中一组轨道凹槽22的正上方,而前滑板6 则位于另一组轨道凹槽22的正上方。所述的后滑板5由一块钢板经多次弯折后 形成两个平台30,以及一个位于两个平台之间的呈梯形状的卡槽24,同时在这 两个平台30的下方还通过支撑柱26各设有一排滚轮19。所述的两排滚轮19分别 位于该轨道凹槽22最外侧的钢条以及与之相邻的钢条之间(即在最外侧的两个 轨道槽内部),在后滑板5的卡槽24底部的下方还设有一个与液压装置21相连接 的固定件27。同时,每一排的滚轮19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以确保该后滑板5能 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状态。同时,液压油缸的伸縮杆具有一定的上下摆动空间,满足滑板与平台之间有一定高差时泊车的需要.
所述的前滑板6由钢板经多次弯折后形成三个平台30,以及位于三个平台 之间的两个梯形状的卡槽24,且在最外两侧的平台30正下方均通过支撑柱26 设有一排滚轮19,所述的每排滚轮19均位于该轨道凹槽22的最外侧钢条以及与 之相邻的钢条之间(即在最外侧的两个轨道槽内部)。在位于中间的平台30的 下方还设有与该组轨道凹槽22的液压装置21相连接的固定件27。为了满足不同 需要,该后滑板5和前滑板6相互独立或在远离停车楼台的一端相互连接,使前 后滑板能从汽车车轮之间插入或退出.
驱动系统中的两台驱动电机7可以分别固定在举升柱2上的任意位置,其最 佳位置为举升柱2的底部或中部。或者根据实际需要,所述的两台驱动电机7 还可以固定在举升柱2之间的任意一根连接杆8上。所述的两台驱动电机7均分 别与驱动电路相连接,同时,该驱动电路还分别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控制面板 相连接,从而通过控制面板实现对驱动电机的控制。为了能配合整个升降平台 能在位于上下方的横导轨l上移动的特点,在位于上方的横导轨l的空腔内壁上 设有两条具有绝缘层的导体36,且在该导体36与钢头31或滚轮19之间还设有两 个具有绝缘层的弹簧导体9。所述的两个弹簧导体9均固定在钢头31上或者均固 定在滚轮19的固定轴上;在所述钢头31、滚轮19或横导轨1的空腔内壁上还设 有一个突出物37,使钢头31或滚轮19与空腔内壁之间形成一个空间,而所述的 弹簧导体9则在该空间内与所述的导体36相接触,同时,该弹簧导体9还引出电 缆与驱动电路相连接。
为了与所述的两条举升柱2相连接,在每条举升柱2上的任意位置还分别设 有一个轴承座12,该轴承座12的最佳位置为举升柱2的底部或中部。根据实际 情况,该轴承座12也可以位于两条举升柱2之间的任意一根连接杆8上。同时, 在这两个轴承座12的之间还设有固定转轴4。所述的两台驱动电机7均为减速电 机,且其中一台驱动电机7通过链条15固定转轴4的齿轮部分相连接,同时在固 定转轴4的两侧端还均设有钢绳14。在两条举升柱2的上端还各固定有一个定滑轮13,该钢绳14的另一端经定滑轮13后与底架3的升降杆18相连接。当该驱动 电机7旋转时,会通过链条15带动固定转轴4一起同步旋转。而固定在固定转轴 4两侧的钢绳14也会随着固定转轴4的旋转而缠绕在该固定转轴4上,从而拉到 该升降杆18向上移动,达到将整个升降平台提升的目的。反之,当需要将升降 平台下放时,通过驱动电机7的反转即可实现。
而另一台驱动电机7则与换向装置32相连接,而该换向装置32则通过皮带 11与固定在连接杆8上的滚轮9的皮带连接件16相连接。当该驱动电机7旋转时, 换向装置32随之同步旋转,并带动皮带ll也随之旋转,从而达到驱动滚轮19, 实现整个升降平台在水平面上往复移动的目的。
为了方便汽车开上该升降平台,在其周边也设有斜坡。当有需要停靠的汽 车开进时,首先降低整个升降平台,将汽车开上升降平台,并将前后轮分别停 放在后滑板5上以及前滑板6的卡槽24内。然后由驱动电机7控制升降平台上升 及前后移动,将汽车及驾驶员一起送到有汽车空位的地方。该升降平台与停车 楼台需要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或与停车楼台处于一定的高差范围内,然后由液压 装置21驱动后滑板5和前滑板6同时横向移动,将整个汽车送入停车位处,然后 由驾驶员开动汽车,使其前进或后退一段距离,以便汽车的前后轮与后滑板5 和前滑板6之间相脱离。此时,再由液压装置21反向注油驱动后滑板5和前滑板
6,使其恢复到起始状态,而驾驶员则随着该升降平台一起回到地面,从而完 整一次停车过程。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同实施例l相比,不同点仅在于在与底架3的两个 升降杆18、两个升降杆钢头35和两个举升柱2相对的侧边上还设有相对应的两 个新的升降杆18、两个新的升降杆钢头35和两个新的举升柱2。新设的两条举 升柱2的底部及其以上部分通过一条以上的连接杆8相连接,同时该举升柱2的 上下两端及上下两端之间还分别通过一根以上的连接杆8与原举升柱的上下两 端及上下两端之间相连,从而使得整个装置形成一个框架结构。在新设的举升柱2底部的连接杆8上设有两个以上的滚轮19或万向轮,该滚 轮19或万向轮直接与地面相接触或者直接放置在位于其下方并向内凹陷的轨 道凹槽内。或者该滚轮19或万向轮的碾压面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一个横截面为 "H"型的环形凹槽,且该环形凹槽的底部宽度略小于环形凹槽开口处的宽度, 在新设的滚轮19或万向轮下方还设有向上凸出的横导轨1,且该横导轨1设置于 滚轮(19)或万向轮所形成的环形凹槽内部。新设的升降杆2上端还各连接一 根钢绳14,该钢绳14经新的举升柱上端所设置的定滑轮13和在原举升柱上端新 设的定滑轮13后分别连接到固定转轴4上。所述的四个升降杆下端均直接与升 降平台相连,或者所述四个升降杆的下端经水平弯折后再沿竖直方向弯折,并 与该升降平台相连;同时在新设的下方连接杆8的两侧各设有一个行车坡面, 以便于汽车行驶。
如上所述,便可以很好的实现本发明。
权利要求
1、上拉式移动立体泊车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一上一下水平设置的两条横导轨(1,1),两条均垂直于水平面的举升柱(2,2),与举升柱(2,2)相连接的升降平台,固定在每条举升柱(2)上部的定滑轮(13),以及固定在举升柱(2)上并经该定滑轮(13)与升降平台相连接的驱动系统构成;所述的两条举升柱(2,2)还与两条横导轨(1,1)相连接,并通过驱动系统使其能沿着两条横导轨(1,1)在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且所述的两条横导轨(1,1)及两条举升柱(2,2)均位于升降平台的同一侧;所述的驱动系统还通过驱动电路与控制面板相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上拉式移动立体泊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升降平台由底架(3)、设置在底架上并与底架固为一体的中间架(20),以及 安装在中间架(20)上的后滑板(5)和前滑板(6)组成;所述的底架(3) 为一个钢架结构,且在底架(3)的一个侧边上还固定有两个升降杆(18, 18), 在每个升降杆的上下端分别设有升降杆钢头(35),该升降杆钢头(35)分别 位于两条举升柱(2, 2)的腔体内,同时,在与底架(3)的升降杆(18)相 对的底架侧边底部上还设有一个以上随升降平台同步升降和移动的滚轮(19) 或万向轮;所述的中间架(20)为一个与底架(3)相匹配的钢板或钢架,且 在该钢板或钢架的面上还固定有两组轨道凹槽(22, 22);所述的每组轨道凹 槽(22)均由四根平行排列的钢条组成,且所有的钢条均垂直于两条举升柱(2,2) 所形成的平面;同时,在每组轨道凹槽(22)的中部还设有一台液压装置 (21)。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拉式移动立体泊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后滑板(5)位于其中一组轨道凹槽(22, 22)的正上方,且所述的后滑板(5) 由一块钢板经多次弯折后形成两个平台(30, 30),以及一个位于两个平台之 间的呈梯形状的卡槽(24),同时在两个平台(30)的下方还通过支撑柱(26) 各设有一排滚轮(19),所述的两排滚轮(19)分别位于该轨道凹槽(22)最 外侧的钢条以及与之相邻的钢条之间,在后滑板(5)的卡槽(24)底部的下方还设有一个与液压装置(21)相连接的固定件(27);所述的前滑板(6)位 于另一组轨道凹槽(22)的正上方,且该前滑板(6)由钢板经多次弯折后形 成三个平台(30),以及位于三个平台之间的两个梯形状的卡槽(24),且在最 外两侧的平台(30)正下方均通过支撑柱(26)设有一排滚轮(19),所述的 每排滚轮(19)均位于该轨道凹槽(22)的最外侧钢条以及与之相邻的钢条之 间,在位于中间的平台(30)的下方还设有与该组轨道凹槽(22)的液压装置 (21)相连接的固定件(27),所述后滑板(5)和前滑板(6)相互独立或在 远离停车楼台的一端相互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拉式移动立体泊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 条举升柱(2, 2)的底部及其以上部分通过一条以上的连接杆(8)连接在一 起,且在位于其底部的连接杆(8)上还设有两个以上的滚轮(19)或万向轮; 所述下方的横导轨(1)为矩形柱体,其上端面向内凹陷形成一个矩形的凹槽, 位于上方的横导轨(1)则由钢板经平折后形成一个有开口的空腔柱体;位于 连接杆(8)上的滚轮(19)或万向轮放置于位于下方横导轨(1)的凹槽内部; 同时在每条举升柱(2)的上部侧面或位于其上部的连接杆(8),或者在每条 举升柱(2)及其上部的连接杆(8)上还固定有横杆(25),且在该横杆(25) 的端头处还固定有一个位于上方横导轨(1)空腔内的钢头(31)或滚轮(19)。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拉式移动立体泊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两条举升柱(2, 2)的底部及其以上部分通过一条以上的连接杆(8)连接在 一起,且在位于其底部的连接杆(8)上还设有两个以上的滚轮(19)或万向 轮,同时该滚轮(19)或万向轮的碾压面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一个横截面为"H" 型的环形凹槽,且该环形凹槽的底部宽度略小于环形凹槽开口处的宽度;位于 下方的橫导轨(1)为一根横截面呈"凸"形的柱体,而该横导轨(1)设置于 滚轮(19)或万向轮所形成的环形凹槽内部;位于上方的横导轨(1)则由钢 板经平折后形成一个有开口的空腔柱体,同时在每条举升柱(2)的上部侧面 或位于其上部的连接杆(8),或者在每条举升柱(2)及其上部的连接杆(8)上还固定有横杆(25),且在该横杆(25)的端头处还固定有一个位于上方横 导轨(1)空腔内的钢头(31)或滚轮(19),且在该横杆(25)的端头处还固 定有一个位于上方横导轨(1)空腔内的钢头(31)或滚轮(19)。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拉式移动立体泊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两条举升柱(2, 2)的底部及其以上部分通过一条以上的连接杆(8)连接在 一起,且在位于底部的连接杆(8)的下端面上还设有两个以上的转向装置; 所述的转向装置由固定在连接杆(8)上并垂直于地面的固定轴或转轴,设置 在该固定轴或转轴上的万向节(10),以及固定在该转轴或万向节(10)上的 滚轮(19)组成,且该滚轮(19)的碾压面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一个横截面为"H" 型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部宽度略小于环形凹槽开口处的宽度;位于 下方的横导轨(1)为一根横截面呈"凸"形的柱体,该横导轨(1)设置于滚 轮(19)所形成的环形凹槽内部;位于上方的横导轨(1)则由钢板经平折后 形成一个有开口的空腔柱体,同时在每条举升柱(2)的上部侧面或位于其上 部的连接杆(8),或者在每条举升柱(2)及其上部的连接杆(8)上还固定有 横杆(25),且在该横杆(25)的端头处还固定有一个位于上方横导轨(1)空 腔内的钢头(31)或滚轮(19),且在该横杆(25)的端头处还固定有一个位 于上方横导轨(1)空腔内的钢头(31)或滚轮(19)。
7、 根据权利要求4、 5或6所述的上拉式移动立体泊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驱动系统包括分别固定在两条举升柱(2)下部的驱动电机(7),分别 固定在两条举升柱(2, 2)上的轴承座(12),设置在两个轴承座(12, 12) 之间的固定转轴(4),以及分别固定在两条举升柱(2, 2)上端的定滑轮(13) 组成;其中一台驱动电机(7)经链条(15)与固定转轴(4)的齿轮部分相连 接,同时,该固定转轴(4)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有一条钢绳(14),所述的两条 钢绳(14, 14)的另一端分别经定滑轮(13)后与所述的升降杆(18)相连接; 另一台驱动电机(7)则与换向装置(32)相连接,且该换向装置(32)通过 皮带(11)与位于连接杆(8)上的一个滚轮(19)相连。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拉式移动立体泊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两条举升柱(2, 2)均为柱体,且在每个柱体的内部设有一个与升降杆钢头G5) 相匹配并贯穿于整个柱体内部的空腔,所述升降杆钢头(35)则位于该空腔的 内部并能沿其空腔壁上下移动;所述的两条升降杆(18)均为柱体,且在每条 升降杆(18)的下部还固定有先沿水平方向弯折后再沿竖直方向弯折的升降杆 连接件(33),而该升降杆连接件(33)则与底架(3)固定相连;同时在每条 升降杆(18)的下端面上还设有刹车片(34),且在连接杆(8)的两端分别设 有与该刹车片(34)相对应的刹车 L;所述的升降杆钢头(35)的横截面呈"T" 字形、燕尾型或圆形,同时该升降杆(18)垂直于底架(3)所在的平面,使 得该升降杆(18)与底架(3)之间呈"L"型。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拉式移动立体泊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位 于上方的横导轨(1)的空腔内壁上设有两条具有绝缘层的导体(36),且在该 导体(36)与钢头(31)或滚轮(19)之间还设有两个具有绝缘层的弹簧导体(9),所述的两个弹簧导体(9, 9)均固定在钢头(31)上或者均固定在滚轮 (19)的固定轴上;在所述钢头(31)、滚轮(19)或横导轨(1)的空腔内壁 上还设有一个突出物(37),且该突出物(37)使钢头(31)或滚轮(19)与 空腔内壁之间形成一个空间,而所述的弹簧导体(9)则在该空间内与所述的 导体(36)相接触,同时,该弹簧导体(9)还引出电缆与驱动电路相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拉式移动立体泊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 底架(3)的两个升降杆(18, 18)、两个升降杆钢头(35, 35)和两个举升柱(2, 2)相对的侧边上还设有相对应的新的升降杆(18)、升降杆钢头(35) 和举升柱(2);新设的两条举升柱(2, 2)的底部及其以上部分通过一条以上 的连接杆(8)相连接,同时该举升柱(2)的上下两端及上下两端之间还分别 通过一根以上的连接杆(8)与原举升柱的上下两端及上下两端之间相连;在 新设的举升柱(2)底部的连接杆(8)上设有两个以上的滚轮(19)或万向轮, 该滚轮(19)或万向轮直接与地面相接触或者直接放置在位于其下方并向内凹陷的轨道凹槽内;或者该滚轮(19)或万向轮的碾压面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一个 横截面为"H"型的环形凹槽,且该环形凹槽的底部宽度略小于环形凹槽开口处 的宽度,在新设的滚轮(19)或万向轮下方还设有向上凸出的横导轨(1),且 该横导轨(1)设置于滚轮(19)或万向轮所形成的环形凹槽内部;新设的升 降杆(2)上端还各连接一根钢绳(14),该钢绳(14)经新的举升柱上端所设 置的定滑轮(13)和在原举升柱上端新设的定滑轮(13)后分别连接到固定转 轴(4)上;所述的四个升降杆下端均直接与升降平台相连,或者所述四个升 降杆的下端经水平弯折后再沿竖直方向弯折,并与该升降平台相连;同时在新 设的下方连接杆(8)的两侧各设有一个行车坡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拉式移动立体泊车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一上一下水平设置的两条横导轨,两条均垂直于水平面的举升柱,与举升柱相连接的升降平台,固定在每条举升柱上部的定滑轮,以及固定在举升柱上并经该定滑轮与升降平台相连接的驱动系统构成;所述的两条举升柱还与两条横导轨相连接,并通过驱动系统使其能沿着两条横导轨在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且所述的两条横导轨及两条举升柱均位于升降平台的同一侧;所述的驱动系统还通过驱动电路与控制面板相连接。本发明的升降平台通过举升柱和横导轨能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自由地移动,因此能方便的将需要停泊的汽车送入到任意一个楼层的停放点进行停放。
文档编号E04H6/18GK101619623SQ20091016148
公开日2010年1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16日
发明者王小平 申请人:王小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