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3178发布日期:2019-08-13 19:00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铺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将铺板构件(deckingmember)附接到支承构件的铺板(deck)连接器。



背景技术:

铺板连接器可以用于将诸如铺板板材之类的铺板构件附接到诸如托梁之类的支承构件。通常,铺板连接器位于相邻的铺板板材之间。每个铺板板材的内边缘可与铺板连接器的一个或多个突出长钉接合以使铺板连接器附接到铺板板材。铺板连接器还通常包括系统,铺板连接器可以通过该系统附接到托梁。例如,铺板连接器可包括孔,螺钉可以通过该孔定位。

然而,某些类型的铺板连接器的设计可能使得难以达到螺钉从而有效且容易地将铺板连接器附接到托梁或其它支承构件。此外,已知的铺板连接器需要将诸如螺钉之类的紧固件固装到托梁的顶部,然后其会暴露于天气并且特别是暴露于潮湿的环境,这可能导致螺钉的腐蚀或周围木料的劣化。

已知的铺板连接器的另一个缺点是这些连接器难以随着时间推移将铺板板材保持在足够的张力下来使横跨连接到支承构件的铺板的所有铺板板材施加大致均匀的张力。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铺板连接器,其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或者至少为公众提供了有用的替代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文描述的系统和设备具有创新的方面,它们中没有单独的一个是必不可少的或者是单独地对于所期望的属性负责的。在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现在将概述一些有利特征。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铺板连接器,包括:主体,主体构造成将相邻的铺板构件间隔开,其中,主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侧和大致相对的第二侧,以及在主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跨接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其中,主体还包括连接孔,连接孔构造成从主体的前表面朝向主体的后表面向下延伸;以及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第一凸缘突出超过主体的第一侧,第二凸缘突出超过主体的第二侧,其中,凸缘设置在主体的第一端处或第一端附近。

优选地,连接孔构造成从主体的前表面朝向主体的后表面向下延伸,从而相对于凸缘以一定角度延伸。优选地,凸缘大致垂直于铺板连接器的主体。

在一种形式中,至少一个销从主体的后表面突出。优选地,销包括上表面,该上表面沿着从主体的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向下并且远离主体的后表面向外倾斜。

优选地,连接孔位于铺板连接器主体的第二端处或第二端附近。在一种形式中,连接孔位于定位在主体的第二端处或第二端附近的凸台中。在一种形式中,凸台大致是筒形的,并且连接孔大致居中地位于凸台内部。

优选地,铺板连接器包括从主体的后表面突出的至少两个销。

优选地,至少一个销包括沿着从铺板连接器的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倾斜的至少一个向外突出的表面。

优选地,主体沿其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大致是平面的。在一种形式中,主体沿其整个长度大致是平面的。

优选地,铺板连接器在其第一端处包括大致长圆形的凸缘板,并且其中,铺板连接器的第一凸缘或第二凸缘形成板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板的侧部对铺板连接器主体的侧部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悬挂。优选地,铺板连接器的主体沿着虚拟中心线连接到凸缘板的下表面,虚拟中心线从凸缘板的第一端延伸到凸缘板的第二、大致相对的端部。在一种形式中,凸缘板包括大致椭圆形、平面的板。

在一种形式中,铺板连接器主体包括:脊部,脊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脊部的第一端形成铺板连接器主体的第一端;紧固件区域,紧固件区域位于脊部的第二端处并且连接孔位于紧固件区域中;以及鳍部,鳍部位于紧固件区域下方。优选地,鳍部与脊部位于大致同一个竖直平面中。脊部、紧固件区域和鳍部各自具有后表面,并且其中,脊部、紧固件区域和鳍部的后表面位于大致同一个竖直平面中。在一种形式中,铺板连接器主体包括连接到脊部的凸台,并且连接孔位于凸台中。在一种形式中,紧固件区域包括凸台,该凸台在铺板连接器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以一定角度向下延伸。可选地,凸台包括前表面和大致相对的后表面,并且连接孔在凸台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延伸,并且其中,连接孔在凸台的前表面处具有大致椭圆形的轮廓,并且在凸台的后表面处具有大致圆形的轮廓。

在一种形式中,凸台的前表面包括位于两个侧区域之间的大致平坦的中心区域,其中,两个侧区域中的每一个都远离中心区域倾斜。优选地,每个侧区域与中心区域成约3°的角度倾斜。

优选地,铺板连接器由塑料或玻璃增强尼龙形成。在一种形式中,铺板连接器、包括其组成部件通过注射成型形成。

铺板连接器还可包括在凸台下方延伸的鳍部。在一种形式中,铺板连接器和凸台的主体和鳍部各自包括大致位于同一平面的后表面。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铺板连接器将成对的铺板构件附接到支承构件的方法,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成对的第一铺板构件和第二铺板构件,每个铺板构件包括沿着铺板构件的纵向边缘大致水平的沟槽;(b)以并排布置将第一铺板构件和第二铺板构件放置在两个或更多个支承构件上方从而由支承构件支承,并且因此铺板构件的沟槽边缘彼此面对;(c)使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铺板连接器,通过将铺板连接器的第一凸缘插入到第一铺板构件的沟槽中并且将铺板连接器主体的后表面推抵支承构件以使铺板构件附接到其中一个支承构件;(d)将紧固件通过铺板连接器的倾斜连接孔插入并且以一定角度将紧固件驱动到支承构件中以使第一铺板构件向下拉动到支承构件上;以及(e)将第二铺板构件推抵铺板连接器,使得铺板连接器的第二凸缘位于第二铺板构件的沟槽内部。

优选地,紧固件以与水平方向成约30°至45°的角度被驱动到支承构件中。

优选地,紧固件可包括螺钉。

在一种形式中,至少一个销从铺板连接器的后表面向外且向下突出,并且其中,将紧固件以一定角度驱动到支承构件中的步骤将第一铺板构件的至少一个销驱动到支承构件中。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系统、部件和组装及制造方法的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下面公开了若干实施例、示例和图示,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本文描述的发明超出了具体公开的实施例、示例和说明,并且可以包括本发明的其它用途以及其明显的修改和等同物。本文呈现的描述中使用的术语不旨在以任何限制或限制的方式解释,仅仅是因为它是结合本发明的某些特定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使用的。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包括若干新颖特征,它们中没有单独的一个是对于所期望的属性负责的或对于实践所描述的实施例是必不可少的。

某些术语可以在以下说明中仅用于参考目的使用,并且因此不旨在限制。例如,诸如“上方”、“下方”之类的术语指代所参照附图中的方向。

诸如“顶”、“底”、“上”、“下”、“前面”、“背面”、“左”、“右”、“后面”和“侧”之类的术语描述了在一致但任意的参考框架内部的部件或元件的部分的定向和/或位置,这通过参考描述所讨论的部件或元件的文本和相关附图而变得清楚。此外,诸如“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可以用于描述单独的部件。这样的术语可包括上面具体提到的词语、其衍生词和类似含义的词语。

本说明中使用的术语“包含”意指“至少部分地由......组成”。当解释本说明中包括术语“包括”的每个陈述时,除此之外的特征或该术语前面的特征也可能存在。诸如“包括(comprise)”和“包括(comprises)”的相关术语将以相同的方式解释。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形式的铺板连接器的正视立体图;

图2是图1的铺板连接器的后视立体图;

图3是图1的铺板连接器的左视图;

图4是图1的铺板连接器的右视图;

图5是图1的铺板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6是图1的铺板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7是图1的铺板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种形式的铺板连接器的后视立体图,其中紧固件插入到铺板连接器的连接孔中;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形式的铺板连接器被用于将铺板板材附接到托梁上;

图10示出了图9的铺板连接器在一对相邻的铺板板材之间的原位,但是没有就位的、用于将铺板连接器和板保持就位的紧固件;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形式的铺板连接器的正视立体图;

图12是图11的铺板连接器的后视立体图;

图13是图11的铺板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14是图11的铺板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15是图11的铺板连接器的侧视图;并且

图16是图11的铺板连接器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至图16,本发明涉及一种铺板连接器100,该铺板连接器100用于将诸如铺板板材之类的铺板构件300附接到诸如托梁之类的支承构件。铺板连接器100构造成位于一对相邻的铺板构件300之间并且包括突出的凸缘121a、121b,突出的凸缘121a、121b构造成与形成在铺板构件300的内侧边缘上的槽310接合。铺板连接器100还包括连接孔140,诸如螺钉、螺栓等的紧固件200可以通过该连接孔140插入以便将铺板连接器100以及因此将接合的铺板构件300附接到支承构件或托梁400。

在一种形式中,如图1至图8所示,铺板连接器100包括主体110,主体110构造成位于一对相邻的铺板构件300之间并且使相邻的铺板构件间隔开至少主体110的宽度。主体110(以及因此其部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在使用期间形成上端部,第二端在使用期间形成下端部。主体110还包括大致相对的第一侧表面111和第二侧表面112。第一侧表面111和/或第二侧表面112可以是大致平坦和光滑的,或者这些表面可以是纹理化的。在一种形式中,第一侧表面111和/或第二侧表面112可包括大致波纹状的区域。主体110还包括前表面113和大致相对的后表面114,前表面113可以设置在主体110的前边缘上,后表面114可以设置在主体110的后边缘上。换句话说,前表面113和后表面114可各自在铺板连接器100的前部和后部处跨接主体110的第一侧111与第二侧112之间的距离。主体的第一侧111和第二侧112之间的距离形成主体110的宽度或厚度。

在一种形式中,主体包括脊部115和位于脊部115附近的紧固件区域130。紧固件区域130可以连接到脊部或与脊部一体地形成。至少一个连接孔140位于紧固件区域130中。在一种形式中,主体110或脊部115的宽度或厚度在3mm和10mm之间。例如,主体或脊部的厚度可以是4mm。在一种形式中,主体110或脊部115的厚度可以被定尺寸以确定相邻的铺板构件300之间的间隙。例如,如果主体110的厚度为约4mm并且相邻的铺板构件300定位成压靠主体110或脊部115的侧111、112,则铺板构件之间的间隙将为约4mm。在其它形式中,铺板连接器100的突出凸缘的远端与铺板构件300中的沟槽310的深度之间的距离将确定相邻的铺板构件300之间的间隙。

主体110的后表面11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销150,销150从后表面突出并且构造成当铺板连接器100使用时嵌入到支承构件或托梁400中。在一种形式中,如图2至图4以及图7中最佳所示,铺板连接器包括一对销150。然而,在其它形式中,铺板连接器可包括单个销、三个销或更多个销。每个销150可从主体110的后表面114突出。优选地,一个或多个销从后表面突出到相距后表面约1mm至约5mm的距离。然而,在其它形式中,一个或多个销可以从后表面突出为大于5mm的距离。在一种形式中,铺板连接器100的至少一个销150在相距主体110的后表面约1.5mm的距离处突出。在一种形式中,销150中的一个或多个向下倾斜,或者至少包括沿着从连接器100的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向下倾斜的一个或多个表面。在一种形式中,每个销150包括上表面151,上表面151远离主体110的后表面114向外突出,并且沿着从主体110的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向下倾斜。每个销150构造成当铺板连接器首先保持为抵靠支承构件时将铺板连接器100与该支承构件400隔开。随着螺钉或其它类型的紧固件200位于铺板连接器的连接孔140内部并且被拧紧或者以其它方式嵌入支承构件中,向下倾斜的销150可刺穿支承构件400并且还可以至少部分地嵌入支承构件400中。随着销坐置到支承构件中,紧固件和销的角度有助于以水平和向下的位移拉动铺板板材300,事实上,向下拉动铺板板材抵靠支承构件400并保持铺板连接器和紧固件两者中的张力。一旦铺板构件的后表面大致坐置成抵靠支承构件,在销大致嵌入支承构件中之后,这些销通过降低铺板连接器100相对于支承构件400旋转的能力而有助于将铺板连接器100保持就位。倾斜的紧固件200和销150向与铺板连接器100接合的铺板板材300施加向下的压力,并且将铺板板材300和铺板连接器100保持在张力下。通过增大一个或多个销150的尺寸,张力也将增大。

成对的第一凸缘121a和第二凸缘121b可在主体110的第一端处或第一端附近从主体110突出以便与位于相邻的铺板板材300a、300b的侧边缘上的沟槽或通道接合。例如,这些凸缘可从脊部115的一个端部(上端部)突出。在一种形式中,铺板连接器100包括座部,该座部可以是位于铺板连接器主体110的第一端处的凸缘板120的形式。座部或板120包括第一凸缘121a和第二凸缘121b,第一凸缘121a突出超过主体110或脊部115的第一侧表面111,第二凸缘121b突出超过主体110或脊部115的第二侧表面112。

座部/凸缘板120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优选地,座部的形状选择成使得每个凸缘121a、121b的远端与主体110的相应侧表面111、112之间的最大距离大致相等。在优选形式中,座部120具有大致长圆形的规则形状。例如,在一种形式中,如图5、图11至图14和图16所示,座部是包括大致椭圆形形状的凸缘板120的形式。优选地,座部或凸缘板120横跨整个座部/板或至少横跨凸缘121a、121b的大部分具有大致相等的厚度。优选地,每个凸缘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大致是平的。在其它形式中,每个凸缘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可以是波纹状的。在一种形式中,每个凸缘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可以是纹理的。例如,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一个或两个可以是粗糙的或者可以设置有网格状或点状纹理以便允许在凸缘121a、121b和铺板构件300的沟槽310之间的更好的夹持和接合。在又一种形式中,凸缘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可包括一系列肋。在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座部凸缘的下表面包括大致沿座部的长度延伸一系列肋。

铺板连接器100的脊部115以及因此还有主体110也可以连接到座部120的下表面。在一种形式中,虚拟中心线从座部120的第一端行进到座部120的第二端,并且主体110/脊部115的第一端沿着中心线连接到座部120。

在凸缘121a、121b形成诸如凸缘板120之类的座部的一部分的情况下,主体110可以构造成向凸缘板120提供额外的支承。例如,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的前表面113可朝向凸缘板120的前边缘向外倾斜,如图1、图3、图4中最佳所示,以便增大主体110连接到凸缘板120的表面积。

因为凸缘121a、121b构造成与设置在相邻铺板构件300的内边缘上的沟槽310接合,所以凸缘121a、121b的厚度应小于设置在铺板构件300中的沟槽310的宽度。优选地,每个凸缘121a、121b整体上具有大致一致的厚度。第一凸缘121a的厚度也可以大致等于第二凸缘121b的厚度。每个凸缘优选地大致垂直于铺板连接器的主体延伸。

连接孔140在铺板连接器主体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延伸,并且构造成接纳紧固件200以将铺板连接器100附接到支承构件400或托梁。连接孔140可以设置在铺板连接器100的主体上的任何合适的位置,以将铺板连接器附接到支承构件。优选地,连接孔140设置在铺板连接器或主体110的第二端处或第二端附近。在另一种形式中,沿着铺板连接器的竖直长度大致居中地设置连接孔。

在一种形式中,主体110可包括连接孔140可以位于其中的加厚或扩大的紧固件区域130。例如,在图1至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凸台形式的扩大的紧固件区域130位于主体110的第二端处并且连接到/接合到主体的脊部115。至少一个连接孔140位于凸台130内部。凸台130可以是任何合适的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其包括足够的尺寸以使连接孔140位于凸台130内部。在一种形式中,凸台130大致是筒形的。优选地,连接孔140大致居中地位于筒形凸台130内部。在另一种形式中,凸台130位于主体110的第二端附近,如图11至图15所示,或者凸台130可以大致居中地位于主体110上。在又一种形式中,主体110可以足够厚或者紧固件的直径可以足够窄以允许连接孔140位于主体110内部而不需要连接孔140位于其中的凸台130或主体110的其它大致扩大的区域。尽管在优选形式中,铺板连接器包括用于接纳单个紧固件200的单个连接孔140,但是可以设想,在其它形式中,铺板连接器100可包括用于接纳两个或更多个紧固件200的两个或更多个连接孔140。

在一种形式中,连接孔140沿铺板连接器的第一端到铺板连接器的第二端的方向从凸台的前表面131朝向凸台的后表面132向下延伸,如图8所示。在铺板连接器100包括凸台130以支承连接孔140的情况下,凸台130也可从铺板连接器的前部113向下延伸到其后表面114。通过设置朝向铺板连接器主体110的后表面114向下延伸的连接孔140,位于连接孔140内部的紧固件200也由此向下倾斜。当紧固件200被驱动到诸如托梁之类的支承构件400中时,紧固件200的向下倾斜的定向将铺板连接器100向下拉动并且拉动到托梁上,直至铺板连接器的后表面接触托梁400。铺板连接器的凸缘121a、121b保持在坐置于托梁400顶部的诸如铺板板材之类的铺板构件300的沟槽内部。因此,随着紧固件200向下拉动铺板连接器主体110而使得铺板连接器主体的后表面接触托梁400的侧面,铺板构件的凸缘121a、121b也被向下拉动并保持在张力下。以这种方式,铺板构件300紧紧地保持抵靠托梁400并且有助于为铺板提供大致平坦的顶面。随着紧固件200被紧固,铺板连接器100的后表面上的销150可以嵌入托梁400的表面中。销150有助于将铺板连接器100保持就位,使得铺板连接器难以扭转。在销150具有诸如向下倾斜的上表面151之类的向下倾斜的轮廓的情况下,销还有助于将铺板连接器100向下拉动到托梁上以将铺板连接器的凸缘121a、121b保持在张力下。与铺板连接器的凸缘121a、121b接合的铺板构件也因此保持在张力下。

优选地,凸台130的前表面131大致与脊部的前表面对齐,并且凸台的后表面大致与脊部的后表面对齐。优选地,连接孔140(以及可选地还有凸台)与水平面成约30°至45°的角度。在又一种形式中,连接孔140可在铺板连接器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大致水平地延伸,从而与凸缘板或座部120大致平行。

在一种形式中,孔140可以大致是圆角的。在另一种形式中,如图11至图14所示,连接孔140可以是大致椭圆形的。优选地,连接孔140在凸台130或铺板连接器主体110的前表面处具有大致椭圆形的轮廓,并且在凸台130或铺板连接器主体110的后表面处具有大致圆角/圆形的轮廓。通过在紧固件区域130的前表面处提供更宽的、椭圆形的连接孔140,诸如螺钉之类的紧固件200可以由惯用左手或惯用右手的人从一侧以很小的角度驱动到连接孔140中(即,不需要完全垂直地驱动到孔中)。因此,椭圆形连接孔140引入一定程度的公差,使得使用者更容易将铺板连接器100附接到支承构件400/托梁。

在一种形式中,如图11、图13、图15、图16所示,紧固件区域或凸台130的前表面131可包括位于两个侧区域131b、131c之间的大致中心的区域131a。中心区域131a可以是大致平坦的表面,并且两个侧区域131b、131c中的每一个可以远离中心区域131a而倒角或倾斜。在这种布置中,紧固件区域的前表面131可以形成箭头形状,其中箭头的鼻部(中心区域131a)大致是平的或钝的。每个侧区域131b、131c可以任何合适的角度远离中心区域131a倾斜,但是优选地以与中心区域131a成2°到10°之间的角度定向。在优选形式中,每个侧区域131b、131c以大约3°的角度远离中心区域131a倾斜。在这种布置中,使得诸如螺钉之类的紧固件200坐置在紧固件区域或凸台130的前表面131的大致平坦的中央区域131a上,而不管紧固件/螺钉200是垂直地还是从左侧或右侧驱动到连接孔140中。在这种布置中,即使诸如螺钉之类的紧固件200从一侧以一定角度驱动到连接孔140中,以便将铺板连接器附接到支承构件400(例如托梁),铺板连接器110的主体也可以保持大致垂直于托梁并且铺板连接器100的后表面114可以由紧固件拉动到托梁的相邻表面上,而不会使得铺板连接器大致倾斜。因此,当紧固件/螺钉200被偏心地驱动到铺板连接器中时,紧固件区域/凸台130的倾斜的前表面131有助于防止铺板连接器100扭曲。

在一种形式中,如图11至图16所示,铺板连接器主体110还可包括在紧固件区域或凸台130下方延伸/突出的鳍部或翅片160,其与脊部115大致成一直线。在这种形式中,连接孔可以设置在铺板连接器主体110的第二端附近或者大致居中地沿铺板连接器主体的竖直长度。

如上面关于铺板连接器的主体所描述的,鳍部160可包括从鳍部的后表面164突出的一个或多个销150。如果紧固件从一侧插入到连接孔140以及托梁中,则鳍部160有助于防止铺板连接器100歪斜。在一种形式中,如图所示,鳍部160包括在凸台130的前表面下方延伸的前表面和在凸台的后表面下方延伸的后表面。在一种形式中,如图所示,鳍部160可以朝向其远端渐缩。例如,当从一侧观察时,鳍部的前表面可朝向鳍部的后表面倾斜以形成大致三角形的形状。然而,在其它形式中,例如,当从一侧观察时,鳍部可以是任何合适的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和构造,诸如四边形、正方形或矩形或者曲形。如上所述,一个或多个销150可从鳍部160的后表面突出。在一种形式中,每个销150包括上表面151,上表面151远离鳍部的后表面164向外突出,并且沿着从主体110的第一端朝向鳍部的远端161的方向向下倾斜。每个销150构造成当铺板连接器首先保持为抵靠支承构件时将铺板连接器100与该支承构件400隔开。同样,随着螺钉或其它类型的紧固件200位于铺板连接器的连接孔140内部并且被拧紧或者以其它方式嵌入支承构件中,向下倾斜的销150可刺穿支承构件400并且还可以至少部分地嵌入支承构件400中。

鳍部160可有助于确保铺板连接器主体110的后表面大致坐置成与铺板连接器附接到的支承构件/托梁400的表面齐平。有时,木料托梁/支承构件400的纹理诸如通过导致螺钉200向上倾斜而可导致诸如螺钉之类的紧固件200从插入到托梁400中的预期角度偏转。连接孔140的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优选地以一定距离彼此间隔开,该距离仅略大于穿过连接孔140的紧固件200的直径(例如螺钉的螺纹部分的直径)。因此,当木料的纹理导致螺钉200向上偏转时,螺钉200的螺纹主体压靠在连接孔140的壁上并且使铺板连接器100远离托梁400倾斜,使得铺板连接器的第一端定位成比铺板连接器的第二端更远离托梁。在连接孔140下方的鳍部160的位置限制了铺板连接器100可以远离托梁400倾斜的程度。随着致使铺板连接器100倾斜,鳍部160的后表面撞击托梁400并防止铺板连接器进一步向后倾斜。然后可以将螺钉200驱动到托梁400中,并且随着由鳍部160压靠在托梁400上引起的转动力矩,螺钉200将把铺板连接器100朝向所需位置拉回,使得铺板连接器主体110的后表面坐置成大致与托梁400齐平抵靠。

因此,在优选形式中,铺板连接器主体包括:脊部,脊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脊部的第一端形成铺板连接器主体的第一端;紧固件区域,紧固件区域位于脊部的第二端处并且连接孔位于紧固件区域中;以及鳍部,鳍部位于紧固件区域下方。

在一种形式中,铺板连接器的主体110的后表面包括各自位于大致相同的竖直平面中的脊部115、紧固件区域或凸台130以及鳍部160。在这种形式中,在座部/凸缘板/凸缘区域下方的铺板连接器主体的后表面可以向上推抵托梁,使得主体的侧表面111、112(特别是至少脊部115的侧表面)大致垂直于托梁。

铺板连接器100可以由诸如金属、合金或塑料材料之类的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在一种形式中,铺板连接器100可以由玻璃增强尼龙形成。在一种形式中,铺板连接器可以用塑料注塑成型或与塑料/金属组合共同模制。

待通过本发明的铺板连接器100附接到诸如例如托梁、梁或支承结构之类的支承构件的诸如例如铺板板材或面板之类的铺板构件300各自包括第一端部边缘和第二大致相对的端部边缘305以及纵向的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306,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306在第一端部边缘和第二端部边缘305之间沿着铺板构件300的长度延伸。为方便起见,面向本发明的铺板连接器100的铺板构件300的侧边缘306在本说明书中被称为铺板构件300的内边缘306。然而,应当理解,铺板构件300可以通过成对的铺板连接器100附接到支承构件400,且一个连接器100位于铺板构件300的任一侧上。此外,设想单个诸如铺板板材之类的铺板构件300将由两个或更多个诸如托梁之类的支承构件400来支承。在这样的布置中,多个铺板连接器100可以沿着铺板构件300的每个侧边缘306定位,以将铺板构件300的每个侧面附接到每个托梁400。

当铺板构件300定向在大致水平的位置时,铺板构件300的每个沟槽310优选地定向成大致水平。每个沟槽310可以是连续沟槽/通道的形式,其大致沿着铺板构件300的至少一个侧边缘306的长度延伸。在另一种形式中,槽形式的至少一个沟槽310可以形成在铺板构件300的一个或两个侧边缘306上,在形成的位置处,铺板构件通过本发明的铺板连接器100附接到支承构件/托梁400。沟槽310可以用槽刨机或使用任何其它合适的工具或机器形成。

现在将参考图9和图10描述使用本发明的铺板连接器100以便将成对的诸如铺板板材之类的铺板构件300附接到诸如托梁之类的支承构件400的一种可能方法。

必须首先通过在铺板板材300的内侧边缘306上设置沟槽310来准备使用本发明的铺板连接器100的待附接到托梁400的每个铺板板材300。沟槽310可大致沿着铺板板材300的长度延伸,或者,可以沿着铺板板材300的长度设置多个槽形式的沟槽310。沟槽310应该位于铺板板材将覆盖并且将附接到托梁400的区域中。每个沟槽310的厚度应该大于铺板连接器100的凸缘121a、121b的厚度。优选地,每个沟槽310的厚度应该仅略大于铺板连接器凸缘121a、121b的厚度,以确保铺板连接器100与铺板板材300之间的紧贴配合。在一种形式中,每个沟槽310的厚度可以大致为4mm。

每个沟槽310的深度应该足以将对应的铺板连接器凸缘121a、121b的大部分保持在沟槽310内部,而没有凸缘121a、121b从沟槽310中拉出的风险。优选地,每个沟槽310的深度应该至少大致等于(或大于)对应凸缘121a、121b的突出长度。

可以以预先准备的形式购买铺板板材300,或者可以使用槽刨机或其它合适的工具或机器在铺板板材300中形成沟槽310。

然后将第一铺板板材300a放置就位,横跨在两个或更多个托梁400。

(a)然后将铺板连接器100定位在一个托梁附近,在该位置第一铺板板材300a和托梁400相交。诸如第一凸缘121a之类的铺板连接器100的一个凸被推入到第一铺板板材300a的面向内的边缘306上的相邻沟槽310中,以与铺板板材300a接合。铺板连接器100牢固地保持在沟槽310中并且同时推抵托梁300。

(b)诸如螺钉、钉子、螺栓等的紧固件200放置在铺板连接器100的连接孔140内部,并且被驱动到托梁400中以便将铺板连接器100以及因此将第一铺板板材300附接到托梁400。在铺板连接器100包括一个或多个销150的情况下,在螺钉被驱动到托梁中之前,销将铺板连接器100的后表面114间隔得稍微远离托梁400。优选地,连接孔140向下倾斜,使得螺钉200也在连接孔140内部向下倾斜。在这种布置中,螺钉200以及倾斜的销150的向下角度有助于确保当螺钉200被驱动到托梁400中时铺板连接器100被向下拉动。随着铺板连接器100被向下拉动,铺板连接器100的接合凸缘121a拉动在第一铺板板材300a上,使得第一铺板板材300a被向下拉动到托梁400上。螺钉或其它紧固件200可以构造成在恒定的向下张力下将第一铺板板材300a保持抵靠托梁400。

(c)然后将第二铺板板材推抵铺板连接器100,使得铺板连接器的第二凸缘121b位于第二铺板板材的沟槽310内部,且使得位于第二铺板板材的沟槽310下方的第二铺板板材的侧边缘坐置成抵靠铺板连接器的主体110。

对于沿着第一铺板板材300a的长度的下一个托梁400处的下一个铺板连接器100重复这些步骤(a)至(c),直到铺板连接器100沿着第一铺板板材300a的第一内侧边缘306附接到每个相关的托梁400并且附接到第一铺板板材300a。

一旦所有铺板连接器100沿着第一铺板板材300a的长度固装,第二铺板板材300b就被放置成与第一铺板板材300a相邻并且推抵被固装到第一铺板板材300a的铺板连接器100,使得来自最近固装的铺板连接器100的突出凸缘121b与第二铺板板材300b的内边缘的沟槽310接合,以将第二铺板板材300b保持抵靠托梁400。

优选地,通过铺板连接器100的主体110的厚度来限定第一铺板板材300a和第二铺板板材300b之间的间隙。在优选形式中,每个铺板连接器100的主体110具有约4mm的厚度,使得相邻的铺板板材300之间的间隙约为4mm宽。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期望减小相邻的铺板板材300之间的间隙而不改变铺板连接器100的尺寸。这可以通过在铺板板材300的内侧边缘上的沟槽310的下方形成凹陷区域来实现,铺板连接器100的主体的一部分可以位于该凹陷区域中。凹陷区域可以用槽刨机、凿子或其它合适的工具或机器形成。在这种布置中,通过在仅一个铺板板材300的内边缘表面306上设置凹陷区域或者通过在两个相邻铺板板材300的内表面上设置凹陷区域,可以减小相邻铺板板材300之间的间隙。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任何诸如通过将第一铺板板材300拧到或钉到托梁400之类的合适的、已知的附接形式以使第一铺板板材300沿着铺板的一侧固装到两个或更多个托梁400。第一铺板板材将形成铺板的一侧。如上所述,每个第一铺板板材300也可以使用铺板连接器100附接到托梁400并且附接到相邻的第二铺板板材。类似地,可以优选的是还使用诸如通过将铺板板材300拧到或钉到托梁400之类的已知的附接形式以使铺板的另一侧的铺板板材300附接到托梁400。

与用于将铺板构件附接到支承构件的已知系统相比,本发明的铺板连接器具有若干优点。例如,本发明的铺板连接器100的倾斜的连接孔140和倾斜的销150允许铺板板材300在恒定张力下保持抵靠托梁400。

铺板连接器100还允许铺板板材300在每个附接区域仅用一个螺钉或紧固件200来保持就位,这减少了材料成本和时间。将这与使用至少两个螺钉以使铺板板材连接到每个托梁的系统相比。

此外,本发明的铺板连接器100允许螺钉/紧固件200大致为不可见,因为螺钉/紧固件200位于铺板的上表面的下方。

与本发明的铺板连接器100一起使用的任何螺钉或其它紧固件200可以保持在剪切力下,因为每个紧固件由于倾斜的连接孔140而以一定角度插入到托梁中。因此,铺板板材300的向上拉动沿着倾斜的紧固件200的长度起作用并且使紧固件处于剪切状态。如果每个紧固件200在竖直位置被替代地向下驱动到托梁400中,如在现有技术中那样,则铺板板材300的向上拉动会作用在紧固件200的端部和紧固件200的螺纹上,这是比紧固件的长度更小的表面区域。因此,通过采用本发明的铺板连接器100使每个紧固件200倾斜,与托梁400的附接比具有竖直对准的紧固件的已知的铺板连接器的附接更坚固。

本发明的铺板连接器100的另一个优点是易于安装。无需在铺板下方工作以安装铺板连接器或铺板板材。相反,所有安装步骤可由站在铺板板材和托梁旁边或上方的人员进行。

另外,本发明的铺板连接器100通过采用铺板连接器主体110的厚度作为相邻的铺板板材300之间的间隔件来提供对铺板板材300之间的间隔的精确控制。

本发明的铺板连接器100的又一个优点是,因为铺板连接器被拧入到托梁的侧面中而不是拧入到托梁的顶部中,所以连接器100可以与不同厚度的铺板板材300一起使用。例如,通过在每个铺板板材300的侧边缘306上在距离铺板板材300的底表面适当距离处的提供沟槽310以允许铺板连接器100的凸缘121a、121b与铺板板材300的沟槽310接合,并且允许紧固件200延伸穿过铺板连接器100的连接孔140以便将铺板连接器100附接到托梁400,然后任何厚度的铺板板材可以与铺板连接器100一起使用。

本发明的铺板连接器100还允许在安装之后至少一定程度地重新定位铺板板材。例如,随着铺板板材随着时间推移而干燥和收缩,相邻铺板板材之间的间隙可能开始变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将一个或两个相邻的铺板板材相对于彼此推回到期望的位置中来克服间隙中的任何变动(即,将铺板板材朝向或远离彼此推动以沿着铺板板材的长度和横跨铺板的宽度来提供大致均匀的间隙)。这种侧向移动可以由本发明的铺板连接器100来容纳,因为连接器100构造成突出到形成在铺板板材的侧边缘处的沟槽中,并且不固装到铺板板材。

由于仅使用一个紧固件将连接器100附接到托梁上,因此铺板连接器能够在与托梁的连接处围绕紧固件稍微旋转,因此还可以容纳广泛的收缩。通过稍微旋转铺板连接器,可以重新调整由于过度收缩所产生的间隙。对于固装到支承构件顶部的铺板或铺板连接器来说这是不可能的。

铺板板材的干燥木料也可能导致铺板板材在侧部具有弯曲倾向。铺板连接器100的构造保持在张力下并且将限制向上移动。

本发明的铺板连接器还降低了在铺板板材中由于紧固件的腐蚀而形成腐烂的可能性。本发明的铺板连接器实现了这一点,因为用于铺板连接器的每个紧固件位于支承构件的竖直表面上而不是如在现有技术中是常见的位于支承构件的水平表面或顶表面上。

本发明的铺板连接器在铺板板材的大面积上负载张力并且因此在附接系统的大面积上负载张力,与其中紧固件在铺板板材一侧插入穿过铺板板材的顶部表面并且易于导致铺板板材分裂的现有技术系统相比,由本发明的铺板连接器提供的附接系统大致更坚固而且在附接点位处的板故障风险更小。

本发明的铺板连接器连接系统还允许铺板板材侧边缘中的沟槽定位成以便使铺板板材的强度最大化。

在前述说明中,已经参考了具有已知等同物的整体或部件,这些整体或部件包含在此,如同单独进行了阐述。

本公开的方法、设备和系统也可以广泛地说单独地或共同地包括在本公开中提及或指示的部件、元件和特征中的两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或所有组合包含所述部件、构件或特征。

除非本文另有说明,本文中对范围的列举仅意于作为单独地参考落入该范围内的每个独立子范围或值的速记方法,且每个独立子范围或值就如其在本文中被单独地列举那样被纳入本说明书中。

在说明书中提到任何现有技术不是且不应被认为是对现有技术形成在任何国家公知常识的一部分的承认或任何形式的暗示。

虽然已参考特定实施例描述了且还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其它实施例也在本公开的范围内。例如,在一些形式中,铺板连接器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连接孔。每个连接孔可以位于相同的紧固件区域或凸台内部,或者位于铺板连接器的主体上的单独的紧固件区域/凸台内。因此,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例如,可以根据期望重新定位各种部件。此外,并非所有特征、方面和优点都是实施本公开所必需的。因此,本公开的范围旨在仅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