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悬挂式循环立体停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8161发布日期:2018-06-12 19:29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下沉悬挂式循环立体停车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沉悬挂式循环立体停车库。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上升,停车难的问题日益突出。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立体车库被广泛的使用,中国专利号201510343091.3、201511014070.3、01257189X以及201520674851.4分别公开了一种垂直循环立体停车库,实现占地面积小并达到循环立体停车的功能。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立体停车库均需要搭建在地面以上,需要占用较高的地面上方空间;而目前商场等场所建设的地下停车场,均需要施工建设出坡道来供汽车驶入地下,地下的坡道受坡度的影响也将占用较多的地下空间,地下整体的空间利用率也较低。如何设计一种提高空间利用率、提高运载能力、方便快捷存取车而且节能环保的地下停车库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下沉悬挂式循环立体停车库,实现提高停车库的地下空间利用率,并有效的增强运载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十分有利于解决城市繁华地段停车难的难题,也能让目前的地下停车场泊车能力翻几倍且存取车更加快捷、节能环保。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下沉悬挂式循环立体停车库,包括支撑组件、链条组件、驱动机构和多个载车平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地上支撑架和地下支撑架,所述链条组件包括两条链条和若干链轮,所述地上支撑架和所述地下支撑架上分别设置有可转动的链轮,所述链条绕在对应的所述链轮上,所述载车平台设置在两条所述链条之间,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两条所述链条同步循环转动,所述地上支撑架形成进出车空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承载定位组件,所述承载定位组件包括承载框架、支撑板和定位杆,所述承载框架设置在所述地上支撑架的底部,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定位杆滑动设置在所述承载框架上,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承载框架之间设置有第一伸缩机构,所述定位杆与所述承载框架之间设置有第二伸缩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框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布置的所述支撑板,所述承载框架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相对布置的所述定位杆。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可转动的转动垫板,所述转动垫板的下表面为倾斜面,所述转动垫板和所述支撑板之间还设置有楔块,所述楔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楔块和所述支撑板之间还设置有复位弹簧;和/或,所述支撑板上还设置有辊筒。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地上支撑架上的所述链轮与下方相邻的位于所述地下支撑架上的所述链轮之间还设置有压紧轮,所述压紧轮抵靠在所述链条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地下支撑架还设置有水平延伸的导向支撑滑槽,所述链条处于水平状态的部位滑动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导向支撑滑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链条的链节上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可在所述导向支撑滑槽中滚动;或者,所述导向支撑滑槽中设置有自润滑耐磨板,所述链条处于水平状态的部位滑动设置在所述自润滑耐磨板上;或者,所述导向支撑滑槽中设置有滚珠。

进一步的,所述链条沿高度方向形成多层位于地面下方的横向停车层。

进一步的,对于连接在所述链条处于竖立状态的部位上的部分所述链轮为主动力轮,剩余部分所述链轮为导向轮;和/或,对于连接在所述链条处于水平状态的部位上的所述链轮为辅助动力轮、或支撑轮。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力轮配置成用于承担该所述主动力轮与下方相邻的所述导向支撑滑槽之间的所述链条的载重;和/或,对于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主动力轮,位于上方的所述主动力轮配置成承担该相邻两个所述主动力轮之间的所述链条的载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许多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下沉悬挂式循环立体停车库,通过采用地面上下布置的支撑架来安装链条组件,链条能够在地面上下循环运转,其中,地上支撑架形成用于供汽车驶入或驶出的进出车空间,链条在运转过程中能够带动载车平台依次进入到进出车空间中,用户可以在地面上方的进出车空间中进行停车或取车操作,从而无需通过坡道进出地下停车库并且到处寻找车位,一方面能够让用户存取车变得十分便捷,而且减少进出地下车库时低速行车导致大量耗油和汽车尾气排放,更加节能环保,另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地下空间进行停车,节省了坡道占用的地下空间,有效的提高运载能力,十分有利于解决城市繁华地段停车难的难题,也能让目前的地下停车场泊车能力翻几倍且存取车更加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下沉悬挂式循环立体停车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下沉悬挂式循环立体停车库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一;

图3为本发明下沉悬挂式循环立体停车库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二;

图4为本发明下沉悬挂式循环立体停车库实施例中承载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下沉悬挂式循环立体停车库实施例中承载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下沉悬挂式循环立体停车库实施例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下沉悬挂式循环立体停车库实施例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下沉悬挂式循环立体停车库实施例中导向支撑滑槽与链条的组装图;

图9为本发明下沉悬挂式循环立体停车库实施例中链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下沉悬挂式循环立体停车库实施例中限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下沉悬挂式循环立体停车库,包括支撑组件、链条组件、驱动机构和多个载车平台4,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地上支撑架(未图示)和地下支撑架101,所述链条组件包括两条链条1和若干链轮2和链轮2’,所述地上支撑架设置有可转动的链轮2’,地下支撑架101上设置有可转动的链轮2,所述链条1绕在对应的所述链轮2和链轮2’上,所述载车平台4设置在两条所述链条1之间,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两条所述链条1同步循环转动,所述地上支撑架形成进出车空间。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下沉悬挂式循环立体停车库在地上和地下分别设置地上支撑架和地下支撑架101,链轮2’安装在地上支撑架,链轮2安装在地下支撑架101上,这样,便可以实现链条1带动载车平台4在地面上下区域循环移动,其中,地上支撑架形成用于供汽车驶入和驶出的进出车空间,以用户需要进行停车为例,链条1将空的载车平台4移动到地面上方并位于地上支撑架形成的进出车空间中,用户便可以驾车驶入到位于进出车空间中的载车平台4上,用户停好车后,链条1将带动该载车平台4移动至地下空间进行存储;同样的,当用户需要取车时 ,链条1带动对应的载车平台4移动到进出车空间中,用户便可以完成取车操作。优选的,为了在停车和取车过程中,保证载车平台4的姿态保持稳定的状态,以提高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本实施例下沉悬挂式循环立体停车库还包括承载定位组件5,所述承载定位组件5包括承载框架51、支撑板52和定位杆53,所述承载框架51设置在所述地上支撑架的底部,所述支撑板52和所述定位杆53滑动设置在所述承载框架51上,所述支撑板52与所述承载框架51之间设置有第一伸缩机构521,所述定位杆53与所述承载框架51之间设置有第二伸缩机构531。具体的,在链条1带动载车平台4移动到进出车空间中后,定位杆53伸出顶靠在载车平台4的侧壁上进行定位,同时,支撑板52伸出位于载车平台4的底部以支撑起载车平台4,这样,在停车和取车的过程中,载车平台4有支撑板52进行支撑不再是悬空的状态,同时,在定位杆53的定位作用下,确保载车平台4不会晃动,从而确保停车和取车时的安全可靠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调节承载定位组件5的位置,以使得载车平台4被支撑板52承托住后,载车平台4的停车表面与地面齐平或略高于地面或略低于地面,实现汽车平稳的驶入或驶出载车平台4。其中,承载框架5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布置的所述支撑板52,所述承载框架51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相对布置的所述定位杆53。另外,为了使得支撑板52能够顺畅的伸缩并牢靠的承载住载车平台4,所述支撑板52上还设置有辊筒522,支撑板52伸出或回缩时,通过辊筒522能够减少与载车平台4之间的摩擦力,以确保支撑板52能够顺畅的伸缩,同时辊筒522直接接触支撑载车平台4,能够保证对载车平台4提供足够可靠的支撑力。而为了减少摩擦损耗降低运行噪音,支撑板52上设置有可转动的转动垫板523,所述转动垫板523的下表面为倾斜面,所述转动垫板523和所述支撑板52之间还设置有楔块524,所述楔块524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52上,所述楔块524的斜面与转动垫板523的倾斜面相贴合,楔块524和所述支撑板52之间还设置有复位弹簧525,具体的,在支撑板52伸出的过程中,在复位弹簧525的作用下,楔块524伸出支撑板52的自由端部,此时,转动垫板523的自由端部相对于转动垫板523的铰接端部高度较低,这样,便于支撑板52在伸出过程的初期,使得转动垫板523不会接触到载车平台4的底部(对于安装有辊筒522转动垫板523而言,则使得辊筒522不会接触载车平台4的底部),使得支撑板52能够顺畅的移动到载车平台4的底部,而在两个支撑板52伸出一定距离后,两个楔块524相互抵靠在一起,支撑板52继续伸出,使得两个楔块524对应的压缩复位弹簧525,同时,楔块524与转动垫板523的倾斜面配合,使得转动垫板523朝上转动,最终使得转动垫板523或辊筒522顶靠在载车平台4的底部,以可靠的对载车平台4进行支撑。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地上支撑架上的所述链轮2’与下方相邻的位于所述地下支撑架101上的所述链轮2之间还设置有压紧轮21’,所述压紧轮21’抵靠在所述链条1的外侧。具体的,通过压紧轮21’能够对地面上方的链条1进行挤压收紧,一方面能够减少链条1在进出车空间形成的跨度空间以减少地面的空间占用面积,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地面上方链轮2’与链条1之间的接触包角,更有利于动力的传输。

更进一步的,为了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实现地下横向停车,地下支撑架101还设置有水平延伸的导向支撑滑槽3,所述链条1处于水平状态的部位滑动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导向支撑滑槽3中。具体的,本实施例下沉悬挂式循环立体停车库利用链条1整体在水平方向延伸实现横向停车的功能,而由于链条1处于水平状态的部分较长,在重力作用下容易出现下垂的现象,通过增加导向支撑滑槽3,在链条1循环移动的过程中,链条1处于水平状态的部位在导向支撑滑槽3中滑动,并由导向支撑滑槽3对链条1的水平部位进行支撑,能够有效的避免链条1水平的部位因重力而出现下垂的现象发生,实现链条1平稳运行。而由于载车平台4设置在两条链条1之间,对于水平移动的载车平台4间接的被两侧的导向支撑滑槽3进行支撑,确保载车平台能够平稳的水平移动。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现场环境的高度限制,设计链条1迂回弯曲的次数,链条1沿高度方向形成多层横向停车层100,以更有效的增大停车库的停车数量。其中,为了确保链条1能够在导向支撑滑槽3平顺的滑动,减小磨损,所述链条1的链节11上设置有滚轮12,所述滚轮12可在所述导向支撑滑槽3中滚动,具体的,在链条1的链节11进入到导向支撑滑槽3中后,链节11上的滚轮12与导向支撑滑槽3接触,滚轮12将沿着导向支撑滑槽3移动,从而可以确保链条1能够顺畅的在导向支撑滑槽3滑动,还能够有效的减小链条1的磨损。同样的,还可以采用如下方案,例如:所述导向支撑滑槽3中设置有自润滑耐磨板,所述链条1处于水平状态的部位滑动设置在所述自润滑耐磨板上;或者,所述导向支撑滑槽3中设置有滚珠,链条1在导向支撑滑槽3中的滚珠上滑动。

更进一步的,对于地下支撑架101上安装的链轮2,部分链轮2用于作为主动力轮与驱动机构连接以驱动链条1实现循环转动,而剩余的部分链轮2则可以充当支撑轮、或导向轮,具体的,对于连接在所述链条1处于竖立状态的部位上的部分所述链轮2为主动力轮,剩余部分链轮2为导向轮,由于链条1在带动载车平台4沿高度方向移动时,需要确保链条1具有足够的动力以带动载车平台4上升,这样连接在链条1处于竖立状态的部位上的所述链轮2便需要对链条1提供足够的拉力,因此,在地下支撑架上与链条1处于竖立状态的部位连接的部分链轮2作为主动力轮与驱动机构连接,而为了对主动力轮之间的链条1进行导向,在链条1处于竖立状态的部位上还可以配置有充当导向轮的链轮2,其中,充当导向轮的链轮2不与驱动机构连接无动力;而链条1处于水平状态的部位将在导向支撑滑槽3中滑动,水平状态的链条1部分仅需要提供其较小的拉力便能够驱动链条1移动,这样,对于连接在所述链条处于水平状态的部位上的所述链轮2可以作为支撑轮,而对于横向扩大较大的情况下,对于连接在所述链条处于水平状态的部位上的部分链轮2也可以作为辅助动力轮,辅助动力轮独立配置电机等驱动部件进行驱动。而对于地上支撑架上安装的链轮2’可以作为主动力轮也可以作为支撑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选的,由于链条1的额定载重有上限限制,常规的链条1在高度方向上所能够承载的载车平台4的数量是一定的,因此,限制了停车库在高度方向上的延伸,为了克服链条1额定载重的限制,以实现高度方向不受限制进行承载更多的载车平台4,对于连接在所述链条1处于竖立状态的部位上的多个作为主动力轮的链轮2,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主动力轮中,位于上方的所述主动力轮配置成承担该相邻两个所述主动力轮之间的所述链条1的载重;或者,作为主动力轮的链轮2配置成用于承担该所述主动力轮与下方相邻的所述导向支撑滑槽3之间的所述链条1的载重。具体的,对于连接在所述链条1处于竖立状态的部位上的多个主动力轮与驱动机构连接,而驱动机构可以包括多个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对应的所述主动力轮驱动连接,多个所述驱动电机驱动对应的所述主动力轮同步运行,这样,通过调节各个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可以实现沿链条1循环转动方向,上下相邻的两个链轮2之间链条1所产生的载重由上方的链轮2进行承载,实现链条1分段承重,这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高度方向上,只要在规定的高度间距设定对应的作为主动力轮的链轮2与链条1连接,便可以保证上下相邻的两个链轮2之间链条1上的载车平台4所产生的重力不会超过链条1的额定载重;同样的,对于主动力轮与下方相邻的导向支撑滑槽3之间的链条1的载重,则由该导向支撑滑槽3上方的主动力轮承载,实现链条1分段承重。

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实现位于上方的链轮2承担该链轮2与其下方相邻链轮2之间的链条1的载重的方法为:通过下沉悬挂式循环立体停车库的控制系统控制各个所述驱动电机驱动对应的作为主动力轮的链轮2同步运行。具体的,作为主动力轮的链轮2上还设置有旋转编码器,在实际控制过程中,每个旋转编码器能检测对应的链轮2的转动角度,控制系统控制各个驱动电机转动,以使得各个作为主动力轮的链轮2旋转角度同步相同便可以实现链轮2同步运行。

优选的,链轮2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链轮所受力矩大小的力矩传感器(未图示);同时,每个载车平台4设置有称重传感器(未图示)。具体的,为了实现链轮2对其下方链条1直至下一链轮2的部分提供分段式拉力,以更加准确的实现链条分段式承重,对于不同位置处的载车平台4存在有车和无车两种状态,上下相邻的两个链轮2之间链条1所能放置的载车平台4的数量一定,对于位于上下相邻的两个链轮2之间链条1上的载车平台4所承载的重量可以在车辆停入载车平台时通过称重传感器获得并存入控制系统供计算机调用,再加上链条1和载车平台4自身的重量,便可以精确的计算出该段链条1以及对应的载车平台4对上方的链轮2所产生的力矩大小,这样,在驱动机构3驱动链条循环运转的过程中,在上升侧当上方的链轮2对应的力矩传感器检测到的力矩值大于所计算出的力矩值后,下方链轮2就要加速来加大承重;在下降侧,当上方的链轮2对应的力矩传感器检测到的力矩值大于所计算出的力矩值后,下方链轮2就要减速来加大承重,这样,便使得该链轮2承载其下方对应链条1部分的载重,更加精确的实现分段式承重。

进一步的,而为了确保同一两条链条1相对的两个链轮2同步转动,链条组件还包括连接轴,两条链条1上两个相对链轮2通过所述连接轴连接。由于存在存储车辆数量不同而导致载重不平衡的情况发生,为了确保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能够平稳的移动,链条组件还包括限速组件21,所述限速组件21包括摩擦套筒211、安装轴212和多个摩擦片213,所述安装轴212插在所述摩擦套筒211中,所述安装轴212的外周设置有多根导向杆215,所述摩擦片213的外表面设置为与所述摩擦套筒211内壁配合的弧面,所述摩擦片213可滑动的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导向杆215上,所述摩擦片213与所述安装轴212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214;所述摩擦套筒211固定设置在所述地下支撑架,所述安装轴212连接所述链轮2。具体的,链轮2转动时将同时带动安装轴212转动,摩擦片213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克服复位弹簧214的拉力向外侧移动,而当链轮2的转速超过设定值后,摩擦片213将与摩擦套筒211的内壁接触产生摩擦力,并且,随之链轮2的转速越大产生的摩擦力就越大,从而可以有效的平稳链轮2的转动速度,避免在重量分布不平衡时出现链轮2转动速度超速的情况发生,以确保整个设备能够平稳的运行。所述链轮2还包括用于制动所述链轮2的刹车器(未图示);下沉悬挂式循环立体停车库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载车平台4位置的位置传感器。具体的,当位置传感器要求载车平台停止到指定位置时,刹车器将对链轮2进行刹车处理,以确保链轮2在无动力情况下不会任意转动,保证停车状态下的静止状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下沉悬挂式循环立体停车库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每个主动力轮同步转动,以使得上下相邻的两个主动力轮,由位于上方的主动力轮承载该两个主动力轮之间的链条的载重。具体为:通过驱动各个作为主动力轮的链轮同步转动,实现由位于上方的链轮承载其下方对应的链条部分的载重,消除了链条载重的累积效应,有效增强链条的承载能力,使得建设单体大容量下沉悬挂式循环立体停车库变得十分容易,并降低下沉悬挂式循环立体停车库的运行能耗和制造成本,而且大大提高运行速度,缩短存取车时间。

而由于链轮由不同的驱动电机驱动,当出现旋转编码器检测失效的情况下,通过力矩传感器检测到的力矩值,可以动态的控制驱动电机的输出动力,在链条循环运转的过程中,对于上升侧上下相邻的两个链轮而言,上方链轮对应的力矩传感器检测到的力矩值大于两个链轮之间链条的载重时,下方链轮应加速,直到上方链轮对应的力矩传感器检测到的力矩值等于两个链轮之间链条的载重;反之,上方链轮对应的力矩传感器检测到的力矩值小于两个链轮之间链条的载重时,上方链轮应加速,直到上方链轮对应的力矩传感器检测到的力矩值等于两个链轮之间链条的载重;对于下降侧上下相邻的两个链轮而言,上方链轮对应的力矩传感器检测到的力矩值大于两个链轮之间链条的载重时,下方链轮应减速加大承重,直到上方链轮对应的力矩传感器检测到的力矩值等于两个链轮之间链条的载重;反之,上方链轮对应的力矩传感器检测到的力矩值小于两个链轮之间链条的载重时,上方链轮应减速加大承重,直到上方链轮对应的力矩传感器检测到的力矩值等于两个链轮之间链条的载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许多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下沉悬挂式循环立体停车库,通过采用地面上下布置的支撑架来安装链条组件,链条能够在地面上下循环运转,其中,地上支撑架形成用于供汽车驶入或驶出的进出车空间,链条在运转过程中能够带动载车平台依次进入到进出车空间中,用户可以在地面上方的进出车空间中进行停车或取车操作,从而无需通过坡道进出地下停车库并且到处寻找车位,一方面能够让用户存取车变得十分便捷,而且减少进出地下车库时低速行车导致大量耗油和汽车尾气排放,更加节能环保,另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地下空间进行停车,节省了坡道占用的地下空间,有效的增强运载能力,十分有利于解决城市繁华地段停车难的难题,也能让目前的地下停车场泊车能力翻几倍且存取车更加快捷。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