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通风换气功能的装配式墙体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8425发布日期:2018-06-15 10:06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通风换气功能的装配式墙体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装配式建筑在住宅领域的兴起及高效保温材料在建筑墙体的应用,装配式住宅的保温节能效果显著提升。但正是由于装配式住宅的材料隔气性好及装配式住宅的密闭性好,使其在密闭状态下无法实现自然通风换气,透气效果不如传统住宅。目前,对于装配式住宅,若只安装了无新风功能的空调,则无法实现空调开启状态下新鲜空气的流入和换气,若开窗通风,则会使室内能量损失而失去保温的优势,无法实现节能,且当窗户关上时,换气停止;若利用(无冷热交换器的)机器新风系统,室内气体会快速排出,同样会使室内能量损失而失去保温的优势,无法实现节能。长时间置身密闭空间,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通风换气功能的装配式墙体,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带有通风换气功能的装配式墙体的应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物室内更换新鲜空气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带有通风换气功能的装配式墙体,墙体内设有空腔,墙体的内墙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墙体的外墙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空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相互连通。

本发明带有通风换气功能的装配式墙体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室内外的空气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流入空腔中,由于存在温差,空气在空腔中微循环流动,温度高的空气从第二通孔中持续不断排出,逐步形成虹吸效应,达到负压式排气效果,结合自然缝隙空气的流入或正压新风系统或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系统,可以实现室内通风换气。由于空气在空腔中进行对流和交换,对室内温度的变化具有缓冲作用,因此可以稳定室内温度,提高了墙体的隔温节能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空腔内设有用于过滤空气的过滤膜。过滤膜可以对空气进行过滤,使空气保持清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第一通孔位于墙体的内墙靠近地面的一端。由此,有利于延长空腔内空气对流和交换的时间,从而有利于隔热保温和提高通风换气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第二通孔位于所述墙体的外墙远离地面的一端。由此,有利于延长空腔内空气对流和交换的时间,从而有利于隔热保温和提高通风换气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墙体内还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紧挨空腔或者保温层与墙体的外墙形成空腔。由此,可以提高墙体的保温隔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第二通孔为自下往上的斜向开孔。由此,可以防止下雨的时候雨水通过第二通孔进入空腔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直径均小于等于5mm。由此,可以防止蚊虫通过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进入空腔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带有通风换气功能的装配式墙体在装配式建筑物上的应用。

本发明带有通风换气功能的装配式墙体可以应用在装配式建筑物上,实现装配式建筑物室内外自然空气的交换和通风,有效解决装配式建筑物在密闭状态下的通风换气问题,同时还可以保证室内能量不会有过多的损耗,节能环保。本发明带有通风换气功能的装配式墙体配合正压新风系统或者有新风功能的空调系统使用,可以有效提高通风换气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物室内更换新鲜空气的方法,包括:

在建筑物的任一墙体内设置空腔,在墙体的内墙靠近地面的一端开设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在墙体的外墙远离地面的一端开设至少一个第二通孔,并使得空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相互连通;

第二通孔的为自下往上的斜向开孔,空腔内设有用于过滤空气的过滤膜;

当建筑物内外空气存在温差时,建筑物外的空气流经第二通孔、空腔、第一通孔进入建筑物室内,而建筑物内的空气流经第一通孔、空腔、第二通孔进入建筑物室外。

本发明用于建筑物室内更换新鲜空气的方法可以实现建筑物室内在密闭状态下的通风换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带有通风换气功能的装配式墙体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带有通风换气功能的装配式墙体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带有通风换气功能的装配式墙体

图1、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带有通风换气功能的装配式墙体。如图1、图2所示,该装配式墙体内设有空腔11,墙体的内墙(即靠室内的一侧)设有第一通孔12,墙体的外墙(即靠室外的一侧)设有第二通孔13,空腔11、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相互连通。

第一通孔12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本实施例优选在墙体的内墙靠近地面的一端横向间隔一定的距离设置多个第一通孔12。孔的间距和数量可视应用房屋对通风换气量的要求而定,具体可以是在墙体的内墙上横向每间隔30cm设置一个第一通孔12。第一通孔12优选设置在墙体踢脚线上部(例如,当踢脚线的高度为8cm时,可以是在距离地面10~15cm的位置设置第一通孔12),以防止第一通孔12被损坏。

第二通孔13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本实施例优选在墙体的外墙远离底面的一端横向间隔一定的距离设置多个第二通孔13。孔的间距和数量可视应用房屋对通风换气量的要求而定,具体可以是在墙体的外墙远离底面的一端(如距离墙体顶面6~15cm的位置)横向每间隔30cm设置一个第二通孔13。为了防止雨水进入通孔,本实施例第二通孔13优选为自下往上的斜向开孔。

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菱形等,本实施例优选为圆形,为防止蚊虫进入空腔,优选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的直径小于5mm。

为了对进入空腔11的空气进行过滤,本实施例优选在空腔11内设置过滤膜(图未示),优选将过滤膜设置在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与空腔11的连接处,通过过滤由第一通孔12或第二通孔13进入空腔11的空气使空腔11内保持清洁。室外空气进入本发明装配式墙体的空腔11,经过交换和过滤再进入室内,使室内一直有新鲜空气,实现了环保的目的。

为了提高墙体的保温隔热效果,可以在墙体内设置保温层(图未示),保温层紧挨空腔11或与墙体的外墙形成空腔11,即保温层可以设置在内墙或外墙与其他墙体层之间,紧挨着空腔11,或者保温层直接与外墙形成空腔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延伸贯穿保温层。

天气冷的时候,室内外温差大,室外的冷空气和室内的热空气在空腔11中进行气体对流和交换,并在对流和交换的过程中实现内外温度的平衡,从而使室外冷空气不能直接进入室内,室内热空气温度不会很快下降,从而达到保温的目的。天气热的时候,室内使用空调时,空调的热量(室内的空调冷空气)通过第一通孔12进入空腔11中,在空腔11中保留一定时间候才会形成室内外的平衡,使空调的能量可以保持的时间延长,达到节能的目的。

本发明装配式墙体可以应用于装配式建筑作为装配式建筑的墙体,装配式建筑安装完成后,室内的空气通过第一通孔12进入空腔11内,室外的空气也通过第二通孔13进入空腔11内,室内室外的空气由于存在温度差,从而在空腔11内微循环流动,室内(空腔内)温度高的空气从第二通孔13中持续不断排出,当室内温度比室外温度高时,将逐步形成虹吸效应,室内空气持续不断地通过第一通孔12流入空腔11,再持续不断地通过第二通孔13排出室外,形成负压式排气。同时,当室外温度比室内低时,室外空气也持续不断地通过第二通孔13进入空腔11,再通过第一通孔12进入室内,此外,在室内空气排出室外时,为保持室内空气平衡,室外的空气会通过建筑的缝隙(如门缝、窗缝等)进入室内,为室内补充新风,实现室内换气,使室内空气保持新鲜,从而达到自然通风换气的效果。通过安装被动式过滤风口、正压新风系统或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系统,可以有效提高装配式建筑的通风换气效果。

实施例2用于建筑物室内更换新鲜空气的方法

本实施例用于建筑物室内更换新鲜空气的方法包括:在建筑物的任一墙体内设置空腔11,在墙体的内墙靠近地面的一端横向间隔一定的距离设置开设第一通孔12,在墙体的外墙远离地面的一端横向间隔一定的距离开设第二通孔13,并使得空腔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相互连通;其中,第二通孔13的为自下往上的斜向开孔,空腔11内设有用于过滤空气的过滤膜。当建筑物内外空气存在温差时,建筑物外的空气流经第二通孔13、空腔11、第一通孔12进入建筑物室内,而建筑物内的空气流经第一通孔12、空腔11、第二通孔13进入建筑物室外,从而实现建筑物在密闭状态下的通风换气。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