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预留线槽的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1989发布日期:2018-10-16 19:30阅读:33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预留线槽的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

近年来,随着装配式建筑在国内的快速发展,新建装配式建筑如雨后春笋一样在全国各地纷纷建设。但是由于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的面层现浇混凝土厚度较薄,住宅类工程的水电管线分布较多,既要保证水电管线的正常预埋,又要保证面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满足要求,因此需要一种简单、方便的适用于装配式建筑预留线槽的施工方法。

预制叠合板由于楼板分为现浇层与预制楼板两层,在传统的现浇建筑中,住宅类的楼板厚度一般为100-120mm,但是依据装配式建筑想有规范及图集,预制楼板的厚度一般为60mm,现浇楼板的厚度一般为70mm,在叠合板上方进行水电管线的布置经常会有交接区域,常用的水电管线pvc管的直径大约在20mm-30mm之间,若两根pvc管交叉后在水管上方铺设钢筋会导致面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要求,出现露筋等施工质量问题,因此需要一种适用于预制叠合板预留线槽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预留线槽的施工工艺。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预留线槽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设计阶段,通过采用bim技术综合安装模型和土建模型,调整内部管线的标高和位置,确定管线具体走向,并优化楼层电气管线的敷设线路,出具精确的电气管线敷设图;

步骤2:在预制构件厂内叠合板的生产加工阶段,进行预制层的浇筑施工,具体为,先将绑扎好的钢筋骨架放置到指定的模具中,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达到初凝强度后,依据电气管线敷设图进行电气接线盒埋置和电气管线留槽的留设,电气管线留槽为u型pvc线槽;电气接线盒周侧四面预留有线管孔,电气接线盒的下部埋设在浇筑的混凝土内即预制层内,u型pvc线槽穿过电气接线盒的线管孔设置;

步骤3:叠合板现场吊装完成后,根据留设在叠合板预留的u型pvc线槽进行管线的现场弯折及敷设;

步骤4:最后进行叠合板的现浇层的钢筋绑扎,然后进行叠合板的现浇层的混凝土的浇筑。

进一步的,步骤1中,采用bim软件综合排布楼层电气管线并出具电气管线敷设图。

进一步的,步骤2中电气管线留槽的留设操作是在叠合板的预制层的混凝土浇筑完成且强度达到初凝后进行,电气管线留槽的留置宽度及深度同电气管线相配。

进一步的,所述线管孔至少一半区域位于预制层浇筑的混凝土内。

进一步的,步骤3中现场叠合板的电气管线敷设根据叠合板的电气管线留槽的敷设线路走向进行电气管材加工及敷设。

进一步的,电气接线盒的长、宽、高尺寸为85mm、85mm、85mm,电气管线留槽的宽度为30mm,深度为30mm,电气管线留槽的u型底部的圆弧半径为15m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施工操作简单,人工操作,无需采用大型机械,费用低廉;施工灵活便捷,安装及所用的时间短;施工质量可靠,施工过程简单,且施工效果较好;施工材料简单轻便且管线经过综合排布、管线优化,避免现场返工经济效益明显;能够在有限的叠合板的厚度范围内,尽可能地在保证叠合板不受到线管布设影响的前提下,布置足够多的线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预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预留板的现浇层浇筑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预制层,2现浇层,3电气接线盒,4电气管线留槽,5线管孔,6电气管线,7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

如果无特殊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原料均为本领域常用的原料,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方法,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实施例1: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预留线槽的施工工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设计阶段,通过采用bim技术综合安装模型和土建模型,调整内部管线的标高和位置,确定管线具体走向,并优化楼层电气管线的敷设线路,出具精确的电气管线敷设图;具体为采用bim软件综合排布楼层电气管线并出具电气管线敷设图;调整机电系统内部管线的标高和位置问题,并确定管线具体走向在叠合板生产阶段进行线盒埋置及线槽布置,避免后续现场管线交叉时产生冲突;

步骤2:在预制构件厂内叠合板的生产加工阶段,进行预制层1的浇筑施工,具体为,先将绑扎好的钢筋7骨架放置到指定的模具中,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达到初凝强度后,依据电气管线敷设图进行电气接线盒3埋置和电气管线留槽4的留设,电气管线留槽4为u型pvc线槽;电气接线盒3周侧四面预留有线管孔5,电气接线盒3的下部埋设在浇筑的混凝土内即预制层1内,u型pvc线槽穿过电气接线盒3的线管孔5设置;电气管线留槽4的留设操作是在叠合板的预制层1的混凝土浇筑完成且强度达到初凝后进行,电气管线留槽4的留置宽度及深度同电气管线6相配;所述线管孔5至少一半区域位于预制层浇筑的混凝土内;电气接线盒的长、宽、高尺寸为85mm、85mm、85mm,电气管线留槽的宽度为30mm,深度为30mm,电气管线留槽的u型底部的圆弧半径为15mm;

步骤3:叠合板现场吊装完成后,根据留设在叠合板预留的u型pvc线槽进行电气管线6的现场弯折及敷设;现场叠合板的电气管线6敷设根据叠合板的电气管线留槽的敷设线路走向进行电气管材加工及敷设;

步骤4:最后进行叠合板的现浇层2的钢筋绑扎,然后进行叠合板的现浇层2的混凝土的浇筑。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预留线槽的施工工艺。该工艺通过采用BIM技术综合安装模型和土建模型,出具精确的电气管线敷设图,然后在预留板的预制层的浇筑阶段,进行电气接线盒埋置和电气管线留槽的留设,然后进行现浇层的浇筑,从而得到最终的成品。这种方法尽可能地在保证叠合板不受到线管布设影响的前提下,布置足够多的线管。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运;金泳;马蒸;叶晖;梅权斌;王挺;苏海路;吕庆吉;赵旭浩;吕俊勇;金铖丞;陈桢;袁登峰;李强;阚红火;戚丹阳;郭士新;梅献忠;陈飞;陈赛墉;朱雁回;周舟;陈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5.07
技术公布日:2018.10.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