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构件的施工建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66116发布日期:2019-01-02 22:47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构件的施工建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构件的施工建造工艺。

技术背景

装配式结构(prefabricatedconcretestructure)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简称,是以预制构件为主要受力构件经装配或连接而成的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有利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发展绿色环保建筑,并且有利于提高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传统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均为现场浇筑成型,其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同时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建造过程中危险性较高,并且施工建造周期长,受气环天气影响较大,同时施工建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和废水等,不利于绿色环保的施工发展,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装配式构件的施工建造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通过构件成型模具的下模板、左侧模板和右侧模板之间采用定位销进行固定的方式可以确保构件几何尺寸的准确,后期构件在拆模时工艺更加便捷,通过水平仪对构件成型模具与地面之间水平度的监测与调整可以提高建造出的构件的质量。

本发明提出一种装配式构件的施工建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一种装配式构件的施工建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绘制构件结构设计图

根据建筑图纸的设计要求绘制构件的结构设计图,并对绘制好的构件的结构设计图进行校验和审核,直至多方负责人员确定构件结构设计图准确无误;

步骤二:制作构件成型模具

根据校验和审核后的构件结构设计图上构件的尺寸参数及其他影响构件的技术参数要求设计并制造构件成型模具的各组成部件,再将构件成型模具的各组成部件进行组装,制成构件成型模具;

步骤三:选择构件施工建造器械

选择构件建造及装配过程中使用的器械,包括水平仪、起重机、塔吊、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浇注机、混凝土抹光机,离心式抛丸设备和振捣器;

步骤四:构件成型模具的定位

选择一个地势平坦通风的区域,将构件成型模具放置在该区域上,并采用水平仪对构件成型模具的下模板与区域地面之间的水平度进行测量,保证构件成型模具的下模板与区域地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步骤五:骨架的制作与安装

采用钢筋制作构件的骨架,构件的骨架采用分节形式进行制作,构件的骨架制作前需要对制作骨架的主钢筋进行预处理加工,然后将构件成型模具的左侧模板和右侧模板进行拆除,再将制作好的骨架通过起重机吊装进构件成型模具内,然后将构件成型模具的左侧模具和右侧模具与分别下模板进行组装;

步骤六:构件的浇筑

按照建筑图纸的设计要求和构件的混凝土配比表进行混凝土材料的配置,再采用混凝土搅拌机进行混凝土材料的的搅拌,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导入混凝土浇注机内,采用混凝土浇筑机对构件成型模具内进行浇筑;

步骤七:成型及抹光处理

浇筑后采用振捣器对构件成型模具内进行振捣,直至混凝土充满整个构件成型模具,然后采用混凝土抹光机对构件成型模具内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抹光处理,制成构件;

步骤八:构件的养护

构件在成型后需要对构件表面进行浇水养护处理;

步骤九:构件的粗糙度处理

对构件与现浇混凝土结合面的粗糙度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构与现浇混凝土结合面粗糙度、建筑图纸的设计要求的混凝土粗糙度进行对比,对不符合构件结合面粗糙度要求的构件进行打磨处理;

步骤十:构件的装配

采用起重机将打磨处理后的构件吊装运输至施工地点,采用塔吊与缆绳将构件运送至施工地点,然后将构件与施工地点的预埋件进行固定连接,完成构件的装配。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构件成型模具的组成部件包括下模板、左侧模板和右侧模板,然后对下模板、左侧模板和右侧模板进行预处理,保证构件成型模具内表面光滑无颗粒粗糙情况,构件成型模具的下模板、左侧模板和右侧模板均采用钢制模板,构件成型模具的左侧模板与右侧模、左侧模板与底模和右侧模板与底模之间的固定均采用定位销进行固定。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模板、左侧模板和右侧模板的预处理具体内容为:对下模板、左侧模板和右侧模板的内表面进行打磨、除杂和养护,通过打磨机器将下模板、左侧模板和右侧模板的内表面的浮锈层除掉,下模板、左侧模板和右侧模板的采用磨石机进行校平和打磨,保证下模板、左侧模板和右侧模板的内表面光滑平整。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五中的预处理加工为:构件骨架制作前先将构件的骨架主钢筋材料进行校直、去除表面污垢和去除表面锈蚀,骨架的主钢筋和其余骨架部分连接方式为搭接焊连接。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五中骨架通过起重机吊装进构件成型模具内前需要对构件成型模具内表面涂抹水与脱模剂按照1:7的比例制成的脱模液。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六中浇筑过程中需要时刻监测构件成型模具的左侧模板和右侧模板有无松动脱落情况、监测构件成型模具内的骨架有无出现位移情况以及构件预留孔有无出现堵塞变形的情况。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七中抹光处理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度要求为2m长度范围内高差<3mm。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八中浇水养护具体过程为:构件成型后进行第一浇水养护,第一浇水养护后在构件表面覆盖保温薄膜,8-10小时后进行第二次浇水养护,第二次浇水养护后再次在构件表面覆盖保温薄膜进行保温1-1.5天。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九中打磨处理采用离心式抛丸设备对构件与现浇混凝土结合面进行打磨处理,离心式抛丸设备采用的抛丸材料为钢丸。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十中构件的装配前需要对构件与预埋件之间位置先进行定位和校准,确定构件与预埋件定位重合后再将构件与预埋件进行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构件成型模具的下模板、左侧模板和右侧模板之间采用定位销进行固定的方式可以确保构件几何尺寸的准确,后期构件在拆模时工艺更加便捷,可以减轻操作人员劳动强度,节约劳动力,并且通过构件成型模具内表面涂抹脱模液的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后期拆模工艺的便捷性,拆模更加方便,通过水平仪对构件成型模具与地面之间水平度的监测与调整可以提高建造出的构件的质量,通过对构件成型模具的下模板、左侧模板和右侧模板进行预处理可以提高成型后的构件表面质量,提高了构件建造的良品率,装配式构件符合绿色施工的要求,可以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包括降低噪音、防止扬尘和减少环境污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且可以有效的缩短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建造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根据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装配式构件的施工建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绘制构件结构设计图

根据建筑图纸的设计要求绘制构件的结构设计图,并对绘制好的构件的结构设计图进行校验和审核,直至多方负责人员确定构件结构设计图准确无误;

步骤二:制作构件成型模具

根据校验和审核后的构件结构设计图上构件的尺寸参数及其他影响构件的技术参数要求设计并制造构件成型模具的各组成部件,构件成型模具的组成部件包括下模板、左侧模板和右侧模板,然后对下模板、左侧模板和右侧模板的内表面进行打磨、除杂和养护,通过打磨机器将下模板、左侧模板和右侧模板的内表面的浮锈层除掉,下模板、左侧模板和右侧模板的采用磨石机进行校平和打磨,保证下模板、左侧模板和右侧模板的内表面光滑平整,保证构件成型模具内表面光滑无颗粒粗糙情况,构件成型模具的下模板、左侧模板和右侧模板均采用钢制模板,构件成型模具的左侧模板与右侧模、左侧模板与底模和右侧模板与底模之间的固定均采用定位销进行固定组装,制成构件成型模具;

步骤三:选择构件施工建造器械

选择构件建造及装配过程中使用的器械,包括水平仪、起重机、塔吊、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浇注机、混凝土抹光机,离心式抛丸设备和振捣器;

步骤四:构件成型模具的定位

选择一个地势平坦通风的区域,将构件成型模具放置在该区域上,并采用水平仪对构件成型模具的下模板与区域地面之间的水平度进行测量,保证构件成型模具的下模板与区域地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步骤五:骨架的制作与安装

采用钢筋制作构件的骨架,构件的骨架采用分节形式进行制作,构件的骨架制作前先将构件的骨架主钢筋材料进行校直、去除表面污垢和去除表面锈蚀,骨架的主钢筋和其余骨架部分连接方式为搭接焊连接,然后对构件成型模具内表面涂抹水与脱模剂按照1:7的比例制成的脱模液,然后将构件成型模具的左侧模板和右侧模板进行拆除,再将制作好的骨架通过起重机吊装进构件成型模具内,然后将构件成型模具的左侧模具和右侧模具与分别下模板进行组装;

步骤六:构件的浇筑

按照建筑图纸的设计要求和构件的混凝土配比表进行混凝土材料的配置,再采用混凝土搅拌机进行混凝土材料的的搅拌,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导入混凝土浇注机内,采用混凝土浇筑机对构件成型模具内进行浇筑,浇筑过程中需要时刻监测构件成型模具的左侧模板和右侧模板有无松动脱落情况、监测构件成型模具内的骨架有无出现位移情况以及构件预留孔有无出现堵塞变形的情况;

步骤七:成型及抹光处理

浇筑后采用振捣器对构件成型模具内进行振捣,直至混凝土充满整个构件成型模具,然后采用混凝土抹光机对构件成型模具内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抹光处理,制成构件,抹光处理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度要求为2m长度范围内高差<3mm;

步骤八:构件的养护

构件成型后进行第一浇水养护,第一浇水养护后在构件表面覆盖保温薄膜,8小时后进行第二次浇水养护,第二次浇水养护后再次在构件表面覆盖保温薄膜进行保温1.5天;

步骤九:构件的粗糙度处理

对构件与现浇混凝土结合面的粗糙度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构与现浇混凝土结合面粗糙度、建筑图纸的设计要求的混凝土粗糙度进行对比,对不符合构件结合面粗糙度要求的构件采用离心式抛丸设备对构件与现浇混凝土结合面进行打磨处理,离心式抛丸设备采用的抛丸材料为钢丸;

步骤十:构件的装配

采用起重机将打磨处理后的构件吊装运输至施工地点,采用塔吊与缆绳将构件运送至施工地点,装配前需要对构件与预埋件之间位置先进行定位和校准,确定构件与预埋件定位重合后再将构件与预埋件进行固定连接,完成构件的装配。

通过构件成型模具的下模板、左侧模板和右侧模板之间采用定位销进行固定的方式可以确保构件几何尺寸的准确,后期构件在拆模时工艺更加便捷,可以减轻操作人员劳动强度,节约劳动力,并且通过构件成型模具内表面涂抹脱模液的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后期拆模工艺的便捷性,拆模更加方便,通过水平仪对构件成型模具与地面之间水平度的监测与调整可以提高建造出的构件的质量,通过对构件成型模具的下模板、左侧模板和右侧模板进行预处理可以提高成型后的构件表面质量,提高了构件建造的良品率,装配式构件符合绿色施工的要求,可以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包括降低噪音、防止扬尘和减少环境污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且可以有效的缩短施工周期。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