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楼承板及楼面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80965发布日期:2018-12-22 09:28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保温楼承板及楼面体系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保温楼承板及楼面体系。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住宅和办公用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大。现有的建筑物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过程较为复杂,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拆除时,需要进行破坏性拆除,拆卸后的建筑材料无法进行回收再利用,造成的资源的严重浪费。基于此,钢结构整体装配式楼体应运而生,其能够简单快速地完成楼体搭建。目前在钢结构楼体中,其楼承板包括钢梁、铺设在所述钢梁之上的瓦楞板,和通过水泥粘接在瓦楞板上的瓷砖,在瓦楞板与瓷砖之间还可根据需要铺设一到二层木板,以保证平整度。但是,现有的楼承板结构牢固性能不高,保温性能也差。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楼承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牢固性能不高和保温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保温楼承板,包括:上钢板和下钢板,所述上钢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公搭接口以及与所述公搭接口相配合的母搭接口,所述公搭接口为双折边搭接口;

所述上钢板和所述下钢板之间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包括岩棉层,所述岩棉层内部设置有多根交错设置的楔形柱,所述保温层的外表面包裹有第一防裂网。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楔形柱至少设置两层,每层楔形柱设置多条且均平行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任意相邻的两层所述楔形柱之间形成夹角。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上钢板表面上设置有板肋,所述板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交错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层和所述下钢板之间设置有加固层,所述加固层的外表面包裹有第二防裂网。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上钢板和所述下钢板的外表面设置有钝化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钝化层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护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上钢板和所述下钢板的材质均设置为镀锌钢板。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楼面体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牢固性能不高和保温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楼面体系,包括:上述的保温楼承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保温楼承板及楼面体系具有如下优势:

本发明提供的保温楼承板,包括上钢板和下钢板,上钢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公搭接口以及与公搭接口相配合的母搭接口,公搭接口为双折边搭接口;上钢板和下钢板之间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包括岩棉层,岩棉层内部设置有多根交错设置的楔形柱,所述保温层的外表面包裹有第一防裂网。由于保温层的设置,所以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第一防裂网和楔形柱的设置能够提高保温层的牢固性;而且公搭接口和母搭接口配合使用,能够方便上钢板的拼接。不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牢固性能不高和保温性能差的技术问题,还具有拼接方便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楼面体系,包括上述的保温楼承板。由于保温楼承板的设置,所以楼面体系具有上述保温楼承板的所有优点;通过保温层的设置,所以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第一防裂网和楔形柱的设置能够提高保温层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温楼承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温楼承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图2所示的保温楼承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温楼承板的剖视图。

图标:

100-上钢板;200-下钢板;300-保温层;400-加固层;500-钝化层;600-保护层;

101-公搭接口;102-母搭接口;103-第一加强筋;104-板肋;105-第二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保温楼承板,包括:上钢板100和下钢板200,所述上钢板10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公搭接口101以及与所述公搭接口101相配合的母搭接口102,所述公搭接口101为双折边搭接口;所述上钢板100和所述下钢板200之间设置有保温层300,所述保温层300包括岩棉层,所述岩棉层内部设置有多根交错设置的楔形柱,所述保温层300的外表面包裹有第一防裂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牢固性能不高和保温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公搭接口101和母搭接口102相互搭接,配合使用,方便上钢板100拼接,具有快速安装和拼接方便的优点。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公搭接口101为双折边搭接口时,母搭接口102也可设置为双折边搭接口,能够增强上钢板100的板边强度,在运输和施工时,上钢板100的边缘不易弯曲变形,提高施工质量,能够保障客户利益。

当公搭接口101为双折边搭接口时,母搭接口102设置为单折边搭接口,能够增强上钢板100的板边强度,在运输和施工时,上钢板100的边缘不易弯曲变形;还能保证产品边缘平直、上钢板100扣接更容易;还能提高上钢板100搭接密实度,有效防止漏浆;而且能够节省材料、同时增加材料的利用率;提高施工质量,还能够保障客户利益。

还需要说明的是,双折边即如图1所示在公搭接口101的折边处弯折两次形成双折边,单折边即在折边处弯折一次形成单折边。

具体的,所述楔形柱至少设置两层,每层楔形柱设置多条且均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任意相邻的两层所述楔形柱之间形成夹角。楔形柱在图中虽然没有画出来,只要设置在岩棉层内部即可,可以设置为十字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只要能够起到防变形和加固的作用即可,因此在这里就不一一举例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岩棉层设置为防火岩棉层;因此能够起到防火的作用。

还需要说明的是,楼承板利用率高可达到95%以上,其下表面平整美观且无裂缝,改善楼板使用性能;焊接需要用电,压铆的方式不需要,非常节约成本。

本实施例可选方案中,所述上钢板100表面上设置有板肋104,所述板肋104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03和第二加强筋105,提高钢板的强度;由于第一加强筋103和第二加强筋105分别与板肋104的夹角呈90度;提高上钢板100的承受荷载能力,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变形,结构更牢固可靠,稳定性更强,受力模式更合理,楼板整体性能更优越,施工更便捷、环保。

具体的,所述第一加强筋103与所述第二加强筋105交错设置,能够均匀的分担上钢板100的受力,且楼承板双向刚度相等,有利于建筑物的抗震、隔音。

需要说明的是,板肋104的高度在15mm-50mm之间,其中板肋104的高度一般设置为20mm。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加强筋103与第二加强筋105的设置形式可以为多种,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设定,在此就不一一举例说明。

本实施例可选方案中,所述保温层300和所述下钢板200之间设置有加固层400,所述加固层400的外表面包裹有第二防裂网;能够提高加固层400的牢固性。

具体的,所述加固层400的原料中水、水泥、骨料和辅料混合时的体积比为:1:0.7:0.2:0.1。

进一步地,所述骨料包括细沙,所述辅料包括粉煤灰。

加固层400的形成过程,将水泥、骨料和辅料混合均匀,然后进行喷水。喷水时,气温选择在10℃以上,若气温较低,2℃以下时,可以在水中适当加入防冻剂,有利于水融合渗透,使粉煤灰的活性物质得到充分利用,增加形成的加固层400的强度和固化深度。

本实施例可选方案中,所述上钢板100和所述下钢板200的外表面设置有钝化层500。

具体的,所述钝化层500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护层600;进一步地对上钢板100和所述下钢板200进行保护,同时保护层600的表面还可以根据需求添加带有颜色的涂层,从楼承板的底部看能够显示不同的颜色,美观效果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保护层600的外表面可设置有铝塑复合膜,具有防静电,可抽真空,隔光、氧;防水、防潮,防挥发,包装高档精美等等优点。

或者,保护层600的外表面还可设置防辐射层,其中防辐射层为纳米金属膜。纳米金属膜使得太阳能的阻隔率大于70%,但是可见光的透过率不会小于80%,有效防止夏天因为阳光照射太强导致室内温度上升太快,减缓了冬天室内的热损失,避免室内出现夏天更热冬天更冷的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上钢板100和所述下钢板200的材质均设置为镀锌钢板;即钢板的表层镀有锌层,即钢板的表层镀有锌层,其中锌的含量为120g/m2-275g/m2,提高钢板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上钢板100和所述下钢板200的材质不限于镀锌钢板,也可以为铝、铜、彩钢板、不锈钢等等,能够便于建筑商选择使用。

结合以上对本发明的详细描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保温楼承板,包括上钢板100和下钢板200,上钢板10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公搭接口101以及与公搭接口101相配合的母搭接口102,公搭接口101为双折边搭接口;上钢板100和下钢板200之间设置有保温层300,保温层300包括岩棉层,岩棉层内部设置有多根交错设置的楔形柱,所述保温层300的外表面包裹有第一防裂网。由于保温层300的设置,所以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第一防裂网和楔形柱的设置能够提高保温层300的牢固性;而且公搭接口101和母搭接口102配合使用,能够方便上钢板100的拼接。不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牢固性能不高和保温性能差的技术问题,还具有拼接方便的优点。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楼面体系,包括:上述的保温楼承板。

本实施例提供的楼面体系,包括上述的保温楼承板。由于保温楼承板的设置,所以楼面体系具有上述保温楼承板的所有优点;通过保温层的设置,所以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第一防裂网和楔形柱的设置能够提高保温层的牢固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