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爬升模板的导轨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98690发布日期:2019-02-19 17:44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爬升模板的导轨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是建筑工程施工机械领域,特别是液压爬升模板、液压爬架设备的导轨支架。



背景技术:

液压爬升模板结合了滑模与支模的施工工艺,以液压千斤顶为动力,自行向上爬升的新工艺,现阶段主要应用于建筑内外墙、核心筒、大型柱子、桥墩等施工。主要包括架体,液压爬升系统,电控系统,模板系统等,其中液压爬升系统通过导轨与架体之间形成联系,组成统一体,导轨也是爬升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结构件。

施工中,导轨通过导轨支架与建筑结构固定,导轨支架固定的质量直接影响爬升的质量。通常的导轨支架是附墙和附板形式的,在绑扎钢筋阶段,预先固定好预埋套管,用于后续的固定导轨支架。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的多样化,异形建筑结构越来越多。为保证建筑的稳定性、抗震性能,复杂的配筋、梁、柱等结构给爬升模板施工带来的难题也越来越严。首先就是导轨支架的固定问题,其次是导轨的固定问题。导轨支架固定要牢固可靠,导轨的固定要避免在爬升施工中与建筑结构发生干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提出了一种爬升模板的导轨支架,使支架固定在钢结构梁上,导轨固定端与支架本体轴线错位平行,避免了与建筑结构干涉。此方法爬升模板整体架体改动较小,且有效的解决了异形建筑结构中爬升模板导轨的固定于爬升问题。

本专利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爬升模板的导轨支架,包括支架、压板梁、活节螺栓、销轴、短梁、拉接钢丝绳、标准件等;

所述的支架附着在支撑梁上,压板梁压在支架上表面,短梁附着在支撑梁的下面,活节螺栓连接压板梁与短梁,使支架主体固定于结构的支撑梁上,拉接钢丝绳提升支架导轨固定端;

所述的爬升模板导轨支架,支架的本体固定位置轴线与导轨固定位置轴线错位平行,根据支撑梁的位置固定支架主体,导轨固定端避免与建筑结构干涉;

所述的爬升模板导轨支架,活节螺栓配合压板梁和短梁将支架固定在支撑梁上,螺纹长度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支撑梁,所述的活节螺栓通过销轴与短梁连接,并用开口销固定销轴;

所述的爬升模板导轨支架,支架的本体固定在建筑支撑梁上,支架与支撑梁之间的夹角可根据支撑梁的相对位置取0~90°任意角度;

所述的爬升模板导轨支架拉接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支架的导轨固定端角部位置,另一端固定在高一楼层建筑结构上,将其固定在主体结构上,增加导轨固定端的稳定性。

本专利的有益之处是针对异形建筑结构,实现导轨支架的支撑梁固定形式,保证爬升模板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且爬升中导轨与建筑结构不会发生干涉,对原有架体结构改动较小,提高架体的重复利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专利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1-支架;2-压板梁;3-活节螺栓。

图2是导轨支架与支撑梁固定的示意图。

图中:3-活节螺栓;8-支撑梁

图3是导轨支架与支撑梁固定的a-a剖视图。

图中:4-销轴;5-短梁;7-标准件。

图4是导轨支架的拉接示意图。

图中:6-拉接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4,一种爬升模板的导轨支架,包括支架1、压板梁2、活节螺栓3、销轴4、短梁5、拉接钢丝绳6、标准件7等,所述的支架1附着在支撑梁8上,压板梁2压在支架上表面,短梁5附着在支撑梁的下面,活节螺栓3连接压板梁2与短梁5,拉接钢丝绳6提升支架1导轨固定端。

见图1,所述的支架1的本体固定位置轴线与导轨固定位置轴线错位平行;

见图3,所述活节螺栓7配合压板梁2和短梁5将支架1固定在支撑梁8上,螺纹长度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支撑梁,所述的活节螺栓3通过销轴4与短梁5连接,并用开口销固定销轴;

见图1、2,所述支架1的本体固定在建筑支撑梁8上,支架1与支撑梁8之间的夹角可根据支撑梁的相对位置取0~90°任意角度;

见图4,所述拉接钢丝绳6的一端固定在支1架的导轨固定端角部位置,另一端固定在高一楼层建筑结构上。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改变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为解决异形建筑结构爬升模板施工中的难题,提高现有架体的适用性,本专利提出了一种爬升模板的导轨支架。本专利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爬升模板的导轨支架,包括支架、压板梁、活节螺栓、销轴、短梁、拉接钢丝绳、标准件等;所述的支架附着在支撑梁上,压板梁压在支架上表面,短梁附着在支撑梁的下面,活节螺栓连接压板梁与短梁,使支架主体固定于结构的支撑梁上,拉接钢丝绳提升支架导轨固定端,将其固定在主体结构上,增加导轨固定端的稳定性。本专利的有益之处是:针对异形建筑结构,实现导轨支架的支撑梁固定形式,保证爬升模板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且爬升中导轨与建筑结构不会发生干涉,对原有架体结构改动较小,提高架体的重复利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海波;焦惟;刘福生;李海生;李珊珊;吕利霞;李桐;李冬冬;苏贝;张海峰;杨剑伯;庞天舒;贾盼盼;蒋逸霄;华岩;孟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21
技术公布日:2019.0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