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引线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9359发布日期:2019-05-15 22:56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变电站技术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引线塔。



背景技术:

移动式引线塔作为与移动变电站配合使用的设备,在移动变电站的作业过程中,对于架设输电导线与电缆线来辅助移动变电站的工作起着极其便捷的作用,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06350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变电站的引线塔,用于实现引线塔的高度的任意调节,其包括:底座、位于底座上方的竖直设置的复数个支架单元和位于所述支架单元上方的硅橡胶套管;两两相邻的所述单元支架通过螺栓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可以看出,上述引线塔中通过套设硅橡胶套管的顶端来架设输电导线,硅橡胶套管构成了引线绝缘子,该引线绝缘子可以用来引接架空布置的输电导线,而对于车载移动变电站的电缆线或者铺设在地下的电缆线,则无法使用该引线绝缘子进行引接架设,从而需要设置其他装置来搭设电缆线,造成施工成本较高,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引线塔,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载式移动变电站引出的电缆线以及铺设在地下的电缆线不能通过现有的引线塔引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移动式引线塔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式引线塔,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竖直支撑杆,所述竖直支撑杆的上端设有用于引接架空布置的输电导线的引线绝缘子,所述竖直支撑杆上设置有用于托承电缆终端头的电缆托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移动变电站的实际工作中,除了通过竖直支撑杆的上端的引线绝缘子来架设输电导线以外,还可以通过竖直支撑杆上设置的电缆托架来托承电缆终端头,进而架设移动变电站引出的电缆线以及铺设在地下的电缆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载式移动变电站引出的电缆线以及铺设在地下的电缆线不能通过引线塔来引线的问题,进一步避免了设置其他装置来架设电缆线而造成施工成本较高、且费时费力的情况出现。

进一步,所述电缆托架包括水平框架,水平框架的前端设置有用于托承电缆终端头的托承孔,水平框架和竖直支撑杆之间设有用于对水平框架进行支撑的支撑斜杆。采用框架结构以及通过支撑斜杆来支撑水平框架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的优点。

进一步地,在托承孔两侧并行布置有两个支撑斜杆,两个支撑斜杆的底部连接有水平支撑杆,水平支撑杆与竖直支撑杆固连。通过水平支撑杆承接两个支撑斜杆,同样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的优点。

进一步地,竖直支撑杆为高度可调节的伸缩杆。通过伸缩杆可实现竖直支撑杆高度的调节,进而满足不同高度的架线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包括外管以及可沿外管实现伸缩的内管,所述外管与内管上均开有可供固定销钉穿过的固定孔。当外管与内管调节至竖直支撑杆的长度符合要求时,通过固定销钉穿过外管与内管重合处的固定孔来实现竖直支撑杆的固定。

进一步地,竖直支撑杆周向均布有至少三个旁侧支架,旁侧支架与竖直支撑杆连接并支撑在地面上。旁侧支架的设置可用于提高竖直支撑杆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旁侧支架包括径向支撑杆和加强斜杆,径向支撑杆的一端与竖直支撑杆相连,另一端支撑在地面上,加强斜杆的一端与竖直支撑杆相连,另一端与径向支撑杆相连,加强斜杆与径向支撑杆之间相交。加强斜杆与径向支撑杆相交造成了二者的方向不同,不同方向设置的加强斜杆和径向支撑杆从两个方向对竖直支撑杆提供支撑,进一步提高了竖直支撑杆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径向支撑杆背离竖直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增大旁侧支架与地面接触面积的横向支撑杆。横向支撑杆的设置增大了旁侧支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也进一步提高了竖直支撑杆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旁侧支架、电缆托架均通过可拆连接与竖直支撑杆连接。可拆连接方式使得此移动式引线塔在使用后便于拆装回收,从而再次利用。

进一步,所述移动式引线塔还包括固定拉线,固定拉线的一端与竖直支撑杆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固定拉线设置在竖直支撑杆上的位置与电缆托架的位置相对。

由于电缆托架在托承电缆终端头时,竖直支撑杆上电缆托架所在一侧受力较大,为了对其进行平衡,设置固定拉线对竖直支撑杆施加拉力,使得竖直支撑杆的受力更加均匀,而二者的相对布置方式使得固定拉线对竖直支撑杆的平衡效果更好,避免了竖直支撑杆因受力不均而晃动甚至倾倒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移动式引线塔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移动式引线塔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移动式引线塔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移动式引线塔的第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移动式引线塔的第二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移动式引线塔的第三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竖直支撑杆,201-内管,202-外管,3-旁侧支架,301-径向支撑杆,302-加强斜杆,303-横向支撑杆,4-复合式支柱绝缘子,5-电缆托架,501-水平框架,502-水平支撑杆,503-支撑斜杆,504-托承孔,6-电缆终端头,7-固定拉线,8-车载移动变电站,9-输电导线,10-电缆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3所示,移动式引线塔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上的竖直支撑杆2,竖直支撑杆2的上端连接复合式支柱绝缘子4,复合式支柱绝缘子4即引线绝缘子,用于引接架空布置的输电导线9,竖直支撑杆2的中部连接有用于托承电缆终端头6的电缆托架5,竖直支撑杆2的下端周向均布有四个旁侧支架3,旁侧支架3与竖直支撑杆2连接并支撑在地面上。

电缆托架5包括水平框架501,水平框架501的前端设置有用于托承电缆终端头6的托承孔504,在托承孔504的两侧并行布置有两个支撑斜杆503,两个支撑斜杆503的下端与水平支撑杆502固连,水平支撑杆502与竖直支撑杆2固连。

旁侧支架3包括径向支撑杆301和加强斜杆302,加强斜杆302的一端与竖直支撑杆2连接,另一端与径向支撑杆301的中部相连,径向支撑杆301的一端与竖直支撑杆2连接,另一端连接有两根横向支撑杆303,加强斜杆302与径向支撑杆301从两个方向对竖直支撑杆2提供支撑,提高了竖直支撑杆2的稳定性,而横向支撑杆303增大了旁侧支架3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也进一步提高了竖直支撑杆2的稳定性。

竖直支撑杆2为高度可调节的伸缩杆,包括外管202以及内管201,内管201可沿外管202实现伸缩,其中,内管201与外管202上均开有供固定销钉穿过的固定孔,当外管202与内管201调节,使竖直支撑杆2的长度符合要求时,通过固定销钉穿过外管202与内管201重合处的固定孔来实现竖直支撑杆2的固定,达到对竖直支撑杆2高度的调节。

在竖直支撑杆2上与电缆托架5设置位置相对的一侧还连接有一根固定拉线7,固定拉线7的一端与竖直支撑杆2通过铆钉连接,另一端与地面上的地钉相连,由于电缆托架5在托承电缆终端头6时,竖直支撑杆2上电缆托架5所在一侧受力较大,为了对其进行平衡,设置固定拉线7对竖直支撑杆2施加拉力,使得竖直支撑杆2的受力更加均匀,固定拉线7与电缆托架5相对布置使得固定拉线7对竖直支撑杆2的平衡效果更好,避免了竖直支撑杆2因受力不均而晃动甚至倾倒的现象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径向支撑杆301、加强斜杆302、横向支撑杆303、竖直支撑杆2之间的固连方式均为螺栓连接,水平框架501、水平支撑杆502、支撑斜杆503之间的固连方式也为螺栓连接,这样设置使得移动式引线塔在使用后便于拆装回收,从而再次利用。

本发明移动式引线塔的第一使用状态,如图4所示,将车载移动变电站8与移动引线塔移动至需要作业处,对现场的地面进行平整,然后将由上述各个部件组装的移动式引线塔竖立,并调整移动式引线塔的位置和高度,将固定拉线7通过铆钉与竖直支撑杆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地面的地钉相连,将输电导线9通过移动式引线塔的复合式支柱绝缘子4进行引线操作,并连接到车载移动变电站8上的装置,进行变电处理。在这种使用状态下,不使用电缆托架5。

本发明移动式引线塔的第二使用状态,如图5所示,将车载移动变电站8与移动引线塔移动至需要作业处,对现场的地面进行平整,然后将由上述各个部件组装的移动式引线塔竖立,并调整移动式引线塔的位置,将固定拉线7通过铆钉与竖直支撑杆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地面的地钉相连,将从车载移动变电站8上引出的电缆线10的电缆终端头6安装在电缆托架5上,实现电缆托架5对电缆终端头6的托承,同时通过移动式引线塔的复合式支柱绝缘子4进行输电导线9的引线操作,并将从移动式引线塔的复合式支柱绝缘子4引出的输电导线9与电缆终端头6的接线端相连,运行车载移动变电站8,进行变电处理。

本发明移动式引线塔的第三使用状态,如图6所示,将车载移动变电站8与移动引线塔移动至需要作业处,对现场的地面进行平整,然后将由上述各个部件组装的移动式引线塔竖立,并调整移动式引线塔的位置,将固定拉线7通过铆钉与竖直支撑杆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地面的地钉相连,将铺设在地下的电缆线10的电缆终端头6安装在电缆托架5上,实现电缆托架5对电缆终端头6的托承。同时,电缆终端头6的接线端在搭接输电导线9后再进一步通过移动式引线塔的复合式支柱绝缘子4进行输电导线9的引线操作,并最终连接到车载移动变电站8上的装置,进行变电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拉线的根数为一根,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拉线的根数也可为两根,或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根数,以达到对竖直支撑杆受力的更好的平衡效果;在竖直支撑杆足够稳定的情况下,也可不设置固定拉线。

在本实施例中,由径向支撑杆、加强斜杆组成的旁侧支架和电缆托架均通过螺栓连接与竖直支撑杆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旁侧支架和电缆托架也可通过焊接与竖直支撑杆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每根径向支撑杆相连的两根横向支撑杆通过增大旁侧支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竖直支撑杆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横向支撑杆的根数也可为一根、三根,或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根数,或者在旁侧支架的稳定程度已经达到要求的情况下,也可以调整横向支撑杆的根数或不设置横向支撑杆。

在本实施例中,在径向支撑杆对竖直支撑杆提供支撑的情况下,加强斜杆进一步提高了竖直支撑杆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在竖直支撑杆的稳定程度达到要求的情况下,也可不设置加强斜杆,仅设置径向支撑杆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旁侧支架的个数为四个,在其他实施例中,旁侧支架的个数也可为三个、五个,或者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更多的旁侧支架,以对竖直支撑杆提供更好的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外管与内管的配合可实现竖直支撑杆的高度调节,且内管在上,外管在下,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外管在上,内管在下;竖直支撑杆也可为多节杆件拼接而成,每个杆件的两端各开有螺纹柱和螺纹孔,通过多节杆件的螺纹拼接来实现竖直支撑杆的高度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水平框架的下方布置有两个支撑斜杆对其支撑,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斜杆的个数也可为一个、三个,或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更多的支撑斜杆对水平框架支撑。当水平框架足够稳定的情况下,也可不设置支撑斜杆。

在本实施例中,组成电缆托架的水平框架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的优点,在其他实施例中,水平框架也可设置为水平板,在水平板上开设用于托承电缆终端头的托承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