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H型钢的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5531发布日期:2018-09-14 20:49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型钢加强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H型钢的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檩条是沿屋顶长度分布的水平部件,位于主椽上,主要用于支撑次要屋椽。H型钢作为现代钢结构建筑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檩条,受到广泛的欢迎。H型钢为截面呈H形状的一种钢结构。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加H型钢的强度,一般通过增加H型钢尺寸、厚度的方式进行改进。然而在增加H型钢尺寸、厚度时,提高了对H型钢成型设备的要求,H型钢尺寸、厚度的增加不仅增加生产难度,而且使得原有设备不能满足对H型钢的需求,如若更换设备,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H型钢的加强结构,其在不需要增加H型钢尺寸、厚度的情况下,提高了H型钢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H型钢的加强结构,H型钢包括腹板、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所述第一翼板于中心处与腹板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翼板于中心处与腹板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可拆卸连接于H型钢内的两个加强件,两个所述加强件对称设置于腹板的两侧,所述加强件包括竖板、垂直固设于竖板上端的第一横板以及垂直固设于竖板下端的第二横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加强件可拆卸连接于H型钢内,在不改变原有H型钢厚度、尺寸的情况下,减小了H型钢单位面积的受力,提高了H型钢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横板侧面与第一翼板侧面相抵触,所述第二横板侧面与第二翼板侧面相抵触,所述竖板侧面与腹板侧面相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提高了H型钢的强度,同时由于竖板侧面与腹板侧面相抵触,增加了H型钢的抗扭承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横板于远离竖板一端固设有呈L型的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包括与第一翼板外侧面相贴合的第一限位横板以及抵触于第一翼板非连接端的第一限位竖板,所述第二横板于远离竖板一端固设有呈L型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包括与第二翼板外侧面相贴合的第二限位横板以及抵触于第二翼板非连接端的第二限位竖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板和第一横板之间形成第一空隙,并将第一翼板非连接端套设于第一空隙内,防止第一横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使得第一横板向下发生弯曲。第二限位板和第二横板之间形成第二空隙,并将第二翼板非连接端套设于第二空隙内,防止第二横板在承受载重的作用下,使得第一横板向下发生弯曲,增加了加强结构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横板侧面和竖板侧面之间固设有第一加强斜板,所述第二横板侧面和竖板侧面之间固设有第二加强斜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横板、第一加强斜板和竖板之间形成稳定三角形,第二横板、第二加强斜板和竖板之间形成稳定三角形,提高了加强件的强度,同时也增加了加强件的抗扭承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件包括第一连接斜板和第二连接斜板,所述第一连接斜板的两端分别与竖板上端、第一横板于靠近腹板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斜板的两端分别与竖板下端、第二横板于靠近腹板一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横板、第一连接斜板和竖板之间形成稳定三角形,第二横板、第二连接斜板和竖板之间形成稳定三角形,进而提高了H型钢强度和抗扭承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板连续弯折形成若干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起不仅增加了竖板的强度,同时凸起和腹板之间形成空腔,在加强件、H型钢受到外部振动时,凸起起到良好的减震作用;在加强件、H型钢受到外部杂声时,空腔还可以起到良好的消声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板包括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不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加强件分为两部分,且分别安装于H型钢内,使得加强件的安装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横板和第一翼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横板非连接端与腹板侧面相抵触,所述第一竖板非连接端与第一翼板侧面相抵触,所述第二横板和第二翼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横板非连接端与腹板侧面相抵触,所述第二竖板非连接端与第二翼板侧面相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横板、第一竖板、第一翼板和腹板之间形成第一空腔,第二横板、第二竖板、第二翼板和腹板之间形成第二空腔,不仅使加强件的安装更方便,而且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可以起到良好的减震、消声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竖板非连接端固设有套设于第一翼板非连接端的第三限位板,所述第二竖板非连接端固设有套设于第二翼板非连接端的第四限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加强件安装时,第三限位板套设于第一翼板非连接端,避免第一横板脱离H型钢,使得第一横板的安装更方便,第四限位板套设于第二翼板非连接端,避免第二横板于第二翼板侧面产生转动,使得第二横板的安装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件和H型钢厚度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H型钢和加强结构承受载重时,二者能同时受力,避免一部分受力大、另一部分受力小,防止两者连接处断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加强件可拆卸连接于H型钢内,在不改变原有H型钢厚度、尺寸的情况下,减小了H型钢单位面积的受力,提高了H型钢的强度;

2、由于竖板侧面与腹板侧面相抵触,增加了H型钢的抗扭承载能力;

3、由于第一横板、第一加强斜板和竖板之间形成稳定三角形,第二横板、第二加强斜板和竖板之间形成稳定三角形,提高了加强件的强度,同时也增加了加强件的抗扭承载能力;

4、第一横板和第一翼板间隔设置,且与第一翼板之间形成第一空腔;第二横板和第二翼板间隔设置,且与第二翼板之间形成第二空腔,不仅使加强件的安装更方便,而且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可以起到良好的减震、消声的作用;

5、第三限位板、第四限位板的设置,避免加强件在安装过程中的晃动,同时使加强件的安装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4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5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6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7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8的示意图。

图中,1、H型钢;11、腹板;12、第一翼板;13、第二翼板;2、加强件;21、第一横板;211、第一限位板;2111、第一限位横板;2112、第一限位竖板;22、第二横板;221、第二限位板;2211、第二限位横板;2212、第二限位竖板;23、竖板;231、第一竖板;2311、第三限位板;232、第二竖板;2321、第四限位板;24、第一加强斜板;25、第二加强斜板;26、限位杆;27、第一连接斜板;28、第二连接斜板;29、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用于H型钢的加强结构,结合图1所示,包括可拆卸连接于H型钢1内的两个加强件2,两个加强件2对称设置于H型钢1两侧。

结合图1所示,H型钢1一体成型设置,H型钢1包括腹板11、第一翼板12和第二翼板13。第一翼板12于中心处与腹板11上端固定连接,第二翼板13于中心处与腹板11的下端固定连接。

结合图1所示,两个加强件2对称设置于腹板11两侧。加强件2的厚度和H型钢1的厚度相同。加强件2包括第一横板21、第二横板22以及竖板23,竖板23的一端与第一横板21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横板22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竖板2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H型钢1上。第一横板21的侧面与第一翼板12侧面相抵触,第二横板22的侧面与第二翼板13侧面相抵触,竖板23的侧面与腹板11侧面相抵触。

该加强结构通过可拆卸连接于H型钢1内,在不改变原有H型钢厚度、尺寸的情况下,减小了H型钢单位面积的受力,提高了H型钢的强度,由于竖板23与腹板11相抵触,增加了H型钢的抗扭承载能力。

实施例2,用于H型钢的加强结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结合图2所示,第一横板21于远离竖板23一端固设有第一限位板211,第一限位板211呈L型设置,第一限位板211包括与第一翼板12外侧面相贴合的第一限位横板2111和抵触于第一翼板12非连接端的第一限位竖板2112,第一限位横板2111、第一限位竖板2112和第一横板21之间形成用于套设第一翼板12的第一空隙。第一限位竖板2112的下端与第一横板21固定连接。第二横板22于远离竖板23一端固设有第二限位板221,第二限位板221呈L型设置,第二限位板221包括与第二翼板13外侧面相贴合的第二限位横板2211和抵触于第二翼板13非连接端的第二限位竖板2212。第二限位竖板2212的下端与第二横板22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横板2211、第二限位竖板2212和第二横板22之间形成用于套设第二翼板13的第二空隙。

在对加强件2安装时,将第一限位板211套设于第一翼板12上,防止第一横板2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使得第一横板21向下发生弯曲,降低加强结构对H型钢1的加强作用,将第二限位板221套设于第二翼板13上,防止第二横板22在承受载重的作用下,使得第一横板21向下发生弯曲,降低加强结构对H型钢1的加强作用。

实施例3,用于H型钢的加强结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结合图3所示,第一横板21和竖板23之间固设有第一加强斜板24,第一加强斜板24的两端分别固设于第一横板21侧面、竖板23侧面上;第二横板22和竖板23之间固设有第二加强斜板25,第二加强斜板25的两端分别固设于第二横板22侧面、竖板23侧面上。竖板23于靠近腹板11侧面间隔开设有四个限位槽,限位槽呈半圆柱形设置,腹板11于靠近竖板23侧面固设有与限位槽相适配的限位杆26。

由于第一横板21、第一加强斜板24和竖板23之间形成稳定三角形,第二横板22、第二加强斜板25和竖板23之间形成稳定三角形,不仅提高了加强件2的强度,同时也提高了加强件2的抗扭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了H型钢强度和抗扭承载能力。在对竖板23安装时,将限位杆26抵触于限位槽内,防止加强件2于安装过程中发生移动。

实施例4,用于H型钢的加强结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结合图4所示,加强件2包括第一连接斜板27和第二连接斜板28,且用第一连接斜板27取代竖板23和第一横板21之间的固定连接;用第二连接斜板28取代竖板23和第二横板22之间的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斜板27的一端与竖板23的上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横板21于靠近腹板11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斜板28的一端与竖板23的下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横板22于靠近腹板11一端固定连接。

由于第一横板21、第一连接斜板27和竖板23之间形成稳定三角形,第二横板22、第二连接斜板28和竖板23之间形成稳定三角形,提高了H型钢强度和抗扭承载能力。

实施例5,用于H型钢的加强结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结合图5所示,竖板23连续弯折形成截面为U型的凸起29,凸起29是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凸起29间隔设置。

凸起29增加了竖板23的强度,同时凸起29和腹板11之间形成空腔,在加强件2、H型钢1受到外部振动时,凸起29起到良好的减震作用;在加强件2、H型钢1受到外部杂声时,空腔还可以起到良好的消声作用。

实施例6,用于H型钢的加强结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结合图6所示,竖板23包括第一竖板231和第二竖板232,且用第一竖板231和第二竖板232取代竖板23。第一竖板231的下端和第二竖板232的上端不抵触,且第一竖板231的侧面与腹板11相抵触,第二竖板232的侧面与腹板11相抵触。

将加强件2的第一竖板231、第二竖板232分别安装于H型钢1内,将加强件2分为两部分分别安装于H型钢1内,且第一竖板231下端与第二竖板232上端不抵触,使得加强件2的安装更方便,进而使得加强结构的安装更方便。

实施例7,用于H型钢的加强结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区别之处在于,结合图7所示,第一横板21和第一翼板12间隔设置,第一横板21的一端与腹板11侧面相抵触、另一端与第一竖板231固定连接,第一竖板231于远离第一横板21一端与第一翼板12侧面相抵触,第一横板2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H型钢1上。第二横板22和第二翼板13间隔设置,第二横板22的一端与腹板11侧面相抵触、另一端与第二竖板232固定连接,第二竖板232于远离第二横板22一端与第二翼板13侧面相抵触,第二横板2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H型钢1上。

将第一横板21安装于H型钢1内,第一横板21、第一竖板231、第一翼板12和腹板11之间形成第一空腔,将第二横板22安装于H型钢1内,第二横板22、第二竖板232、第二翼板13和腹板11之间形成第二空腔,使得加强件2的安装更方便,而且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可以起到良好的减震、消声的作用。

实施例8,用于H型钢的加强结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的区别之处在于,结合图8所示,第一竖板231于远离第一横板21一端固设有第三限位板2311,第三限位板2311呈U型设置,第三限位板2311套设于第一翼板12非连接端。第二竖板232于远离第二横板22一端固设有第四限位板2321,第四限位板2321呈U型设置,第四限位板2321套设于第二翼板13非连接端。

在对加强件2安装时,将第三限位板2311套设于第一翼板12非连接端,此时第一横板21于远离第一竖板231一端与腹板11侧面相抵触,通过螺栓将第一横板21固定连接于H型钢1上,避免第一横板21脱离H型钢1,使得第一横板21的安装更方便。将第四限位板2321套设于第二翼板13非连接端,此时第二横板22于远离第二竖板232一端与腹板11侧面相抵触,通过螺栓将第二横板22固定连接于H型钢1上,避免第二横板22于第二翼板13侧面产生转动,使得第二横板22的安装更方便,进而使得加强结构的安装更方便。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