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浇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8088发布日期:2018-09-04 20:18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浇砖设备。



背景技术:

一座完美的建筑物中难以想象数量的建筑各行业条款的国标是保证交付质量的基石,其中浇砖就是土建施工质量保证的重要的一个。浇砖的原因是:水泥在水化过程中需要一定量的水分,施工过程中,干砖就会吸收水泥中的水分,使水泥没有产生水化过程就提前凝固,会大大降低砂浆强度,所以砖块在砌筑之前需要提前浇砖湿润,但是砖块的含水量过大时,砌筑过程中砖块不能吸收部分水泥中的水分,出现墙体出水,墙体短期不会产生一定的强度使生产效率降低。

在实际的施工时,常用的浇砖设备是直接将给水管放置在待浇注砖块上,容易造成水的浪费,同时会出现砖块湿润不均匀,导致部分待浇注砖块含水量过小或部分待浇注砖块含水量过大,影响砌筑成型后墙体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浇砖设备,其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通过喷水装置的设置使水能够在待浇注砖块的上方喷下,便于对待浇注砖块的湿润,有效的保证了待浇注砖块湿润的均匀性;通过移动机构的设置,能够保证对喷水装置位置的改变,针对堆放平台上的部分待浇注砖块进行浇筑,同时可以在同一个堆放平台上堆放多堆待浇注砖块,在前一堆的待浇注砖块湿润完成后,便于移动至下一堆待浇注砖块处,进行待浇注砖块的湿润,操作简单,节约人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浇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水装置、设置在所述喷水装置前侧且供待浇注砖块放置的堆放平台和供所述喷水装置沿所述堆放平台长度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

所述喷水装置包括呈竖直布设的第一喷水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喷水杆上端且与所述第一喷水杆连通的第二喷水杆和与所述第二喷水杆连通的洒水机构,所述第一喷水杆的下端在所述移动机构上,所述第二喷水杆与所述第一喷水杆之间的夹角为125°~165°,所述第二喷水杆由后至前向上倾斜,所述洒水机构由沿所述堆放平台长度方向水平布设的洒水杆和多个沿所述洒水杆长度方向呈等间距布设的喷头组成,所述洒水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二喷水杆的上端连通,所述洒水杆设置在所述待浇注砖块的上方,所述喷头设置在所述洒水杆的前侧且与所述洒水杆连通,所述喷头从后至前向下倾斜,所述喷头与所述第一喷水杆之间的夹角为15°~45°;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沿所述堆放平台长度方向布设的移动轨道和能够带动所述喷水装置在所述移动轨道上移动的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呈水平布设,所述第一喷水杆的下端与所述移动平台固定连接。

上述一种浇砖设备,其特征是:还包括对待浇注砖块进行浇注的给水系统,所述给水系统包括与所述第一喷水杆连通的给水管和对所述给水管进行加压的动力水泵,所述动力水泵与控制器连接。

上述一种浇砖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动力水泵的出口和所述给水管的进口均与排水管连接,所述动力水泵、给水管和排水管通过气动三向阀连接。

上述一种浇砖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堆放平台由多个布设在同一水平线上的矩形钢板组成,相邻两个所述矩形钢板之间设置有集水坑,所述集水坑的长度与相邻两个所述矩形钢板之间距离相同,所述集水坑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矩形钢板的宽度。

上述一种浇砖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矩形钢板的厚度为40mm~50mm。

上述一种浇砖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动力水泵的入口与抽水管的出口连通,所述抽水管包括进口与施工现场的自来水管连通的第一抽水管和进口插入所述集水坑的第二抽水管,所述第一抽水管和第二抽水管均设置有截流阀。

上述一种浇砖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移动轨道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堆放平台的长度。

上述一种浇砖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喷头与所述洒水杆之间交接连接。

上述一种浇砖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喷头为直立型洒水喷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包括喷水装置、设置在喷水装置前侧且供待浇注砖块放置的堆放平台和供喷水装置沿堆放平台长度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喷水装置的设置使水能够在待浇注砖块的上方喷下,同时通过将第二喷水杆与第一喷水杆之间的夹角设置为125°~165°且第二喷水杆由后至前向上倾斜,使洒水机构能够设置在堆放平台的上方,便于对待浇注砖块的湿润,有效的保证了待浇注砖块湿润的均匀性。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移动机构的设置,能够保证对喷水装置位置的改变,针对堆放平台上的部分待浇注砖块进行浇筑,同时可以在同一个堆放平台上堆放多堆待浇注砖块,在前一堆的待浇注砖块湿润完成后,便于移动至下一堆待浇注砖块处,进行待浇注砖块的湿润,操作简单,节约人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通过喷水装置的设置使水能够在待浇注砖块的上方喷下,便于对待浇注砖块的湿润,有效的保证了待浇注砖块湿润的均匀性;通过移动机构的设置,能够保证对喷水装置位置的改变,针对堆放平台上的部分待浇注砖块进行浇筑,同时可以在同一个堆放平台上堆放多堆待浇注砖块,在前一堆的待浇注砖块湿润完成后,便于移动至下一堆待浇注砖块处,进行待浇注砖块的湿润,操作简单,节约人力。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给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堆放平台; 2—第一喷水杆; 3—第二喷水杆;

4—洒水杆; 5—喷头; 6—移动平台;

7—移动轨道; 8—集水坑; 9—自来水管;

10—截流阀; 11—动力水泵; 12—给水管;

13—第一抽水管; 14—第二抽水管; 15—喷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浇砖设备,包括喷水装置15、设置在所述喷水装置15前侧且供待浇注砖块放置的堆放平台1和供所述喷水装置15沿所述堆放平台1长度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

所述喷水装置15包括呈竖直布设的第一喷水杆2、设置在所述第一喷水杆2上端且与所述第一喷水杆2连通的第二喷水杆3和与所述第二喷水杆3连通的洒水机构,所述第一喷水杆2的下端在所述移动机构上,所述第二喷水杆3与所述第一喷水杆2之间的夹角为125°~165°,所述第二喷水杆3由后至前向上倾斜,所述洒水机构由沿所述堆放平台1长度方向水平布设的洒水杆4和多个沿所述洒水杆4长度方向呈等间距布设的喷头5组成,所述洒水杆4的中部与所述第二喷水杆3的上端连通,所述洒水杆4设置在所述待浇注砖块的上方,所述洒水杆4的两端均设置有喷头5,所述喷头5设置在所述洒水杆4的前侧且与所述洒水杆4连通,所述喷头5从后至前向下倾斜,所述喷头5与所述第一喷水杆2之间的夹角为15°~45°;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沿所述堆放平台1长度方向布设的移动轨道7和能够带动所述喷水装置15所述移动轨道7上移动的移动平台6,所述移动平台6呈水平布设,所述第一喷水杆2的下端与所述移动平台6固定连接。

实际使用时,通过喷水装置15的设置使水能够在待浇注砖块的上方喷下,同时通过将所述第二喷水杆3与所述第一喷水杆2之间的夹角设置为125°~165°且所述第二喷水杆3由后至前向上倾斜,使所述洒水机构能够设置在堆放平台1的上方,便于对待浇注砖块的湿润,有效的保证了待浇注砖块湿润的均匀性。

实际使用时,将喷头5设置为多个,且多个喷头5沿所述洒水杆4长度方向呈等间距布设,目的是保证在所述堆放平台1上的待浇注砖块均在多个所述喷头5喷水时的喷射范围内,同时多个所述喷头5能够增加所述喷射范围,增加浇注效率,节约成本。

实际使用时,所述喷头5从后至前向下倾斜,所述喷头5与所述第一喷水杆2之间的夹角为15°~45°,能够使所述喷头5喷水时的喷射方向向下,如果喷头5喷水时的喷射方向向上,增加了水的下落路径,增加了水在空气中蒸发,不利于节能。

实际使用时,所述移动机构的设置,能够保证对所述喷水装置15位置的改变,针对实际情况对堆放平台1上的部分待浇注砖块进行浇筑,同时可以在同一个所述堆放平台1上堆放多堆待浇注砖块,在前一堆的待浇注砖块湿润完成后,便于移动至下一堆待浇注砖块处,进行待浇注砖块的湿润,操作简单,节约人力。

该浇砖设备还包括对待浇注砖块进行浇注的给水系统,所述给水系统包括与所述第一喷水杆2连通的给水管12和对所述给水管12进行加压的动力水泵11,所述动力水泵11与控制器连接。

实际使用时,通过所述动力水泵11将水进行加压,保证水能够通过给水管12进入所述喷水装置15后,从所述喷水装置15喷出,对待浇筑砖块进行湿润。

实际使用时,通过控制器对所述动力水泵11进行控制,与人工控制相比,节约了人工费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水泵11的出口和所述给水管12的进口均与排水管连接,所述动力水泵11、给水管12和排水管通过气动三向阀连接。

实际使用时,所述排水管作用是,当对待浇筑砖块湿润完成后,通过控制所述气动三向阀使所述喷水装置15内剩余的水排出,防止所述喷水装置15内剩余的水回流至所述动力水泵11内,对所述动力水泵11产生破坏。

实际使用时,所述动力水泵11、给水管12和排水管可以通过气动三向阀或者手动三向阀连接,优选的为气动三向阀,节约人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堆放平台1由多个布设在同一水平线上的矩形钢板组成,相邻两个所述矩形钢板之间设置有集水坑8,所述集水坑8的长度与相邻两个所述矩形钢板之间距离相同,所述集水坑8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矩形钢板的宽度。

实际使用时,所述堆放平台1为由多个布设在同一水平线上的矩形钢板或者混凝土硬化平台组成,优选的为由多个矩形钢板组成,由于矩形钢板成型效果好且能够进行多次周转使用,同时混凝土硬化平台本身也会吸水,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实际使用时,所述集水坑8的设置能够将由待浇注砖块湿润后多余的废水进行收集,有效的防止了废水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同时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实际使用时,所述集水坑8的长度与相邻两个所述矩形钢板之间距离相同,目的是保证所述集水坑8与相邻两个所述矩形钢板紧贴,使废水直接流入集水坑8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矩形钢板的厚度为40mm~50mm。

实际使用时,将所述矩形钢板的厚度设置为40mm~50mm,目的是保证所述矩形钢板的抗压强度,优选的矩形钢板的抗压强度不小于200MPa。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水泵11的入口与抽水管的出口连通,所述抽水管包括进口与施工现场的自来水管9连通的第一抽水管13和进口插入所述集水坑8的第二抽水管14,所述第一抽水管13和第二抽水管14均设置有截流阀10。

实际使用时,所述第一抽水管13的进口与施工现场的自来水管9连通,同时第二抽水管14插入所述集水坑8,目的是将所述自来水和集水坑8内的废水作为对待浇注砖块进行湿润的水源,有效的对集水坑8内的废水进行循环利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集水坑8内的废水在循环利用之前首先进行沉淀处理。

实际上使用时,在开始对待浇注砖块进行湿润时,通过关闭所述第一抽水管13上的截流阀10,同时打开第二抽水管14上的截流阀10,采用自来水对对待浇注砖块进行湿润,当集水坑8内的水量满足要求时,通过打开所述第一抽水管13上的截流阀10,同时关闭第二抽水管14上的截流阀10,对集水坑8内的废水进行循环利用。

本实施例中,移动轨道7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堆放平台1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喷头5与所述洒水杆4之间交接连接,目的是根据实际需要对所述喷头5与所述第一喷水杆2之间的夹角进行调节,改变所述喷头5的喷水范围。

本实施例中,所述喷头5为直立型洒水喷头5。

实际使用时,所述喷头5可以为直立型洒水喷头5、普通型洒水喷头5或者雾化喷头5,优选的为直立型洒水喷头5,由于雾化喷头5是使水形成0.01mm~0.15mm左右自然颗粒,这些微小颗粒能在一定的空间内长时间漂浮从而改变待浇注砖块所处环境的空气湿度,从而对待浇注砖块进行湿润作用,湿润效率较低;普通型洒水喷头5为将水量的40%~60%向下喷洒,同时还有一部分向上喷洒,喷射距离较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