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段折叠式芯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6588发布日期:2018-10-19 22:08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基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段折叠式芯模。



背景技术:

现浇钢筋混凝土空腹楼盖是大厚度地下室楼板施工常用的一种工艺,该工艺先搭设支架,并在铺好的模板上设置钢筋保护层垫块,绑扎下部底筋、上部底筋,随后放置芯模,设置马凳筋并绑扎面筋,最后浇筑混凝土,由于芯模留置在楼板内阻止混凝土进入,最终形成中空的楼板结构。

传统的芯模体积较大质量较轻,运输时运输载体空间利用率低、运输效率低。运到施工现场后,在一片区域空腹楼盖的施工准备过程中,往往要在现场提前规划出一大块空地来堆放芯模,这是导致空腹楼盖无法大面积施工的一个主要原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运输效率低、施工现场需要提前规划大块空地的问题,提供一种多段折叠式芯模。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段折叠式芯模,所述芯模展开时呈长方体结构,所述芯模包括顶板、底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顶板的下表面和底板的上表面四周靠近边缘处设置有平滑凹槽,且所述顶板的每一侧平滑凹槽的中点均设置有铰链一,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的平滑凹槽的中点均设置有铰链二,

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上端分别与所述顶板的前后侧的平滑凹槽通过铰链一铰接,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下端分别自由嵌入底板的前后侧的平滑凹槽内,

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均由两块尺寸相同的板一、板二构成,板一的上端与顶板上相应的平滑凹槽通过铰链一铰接,板一的下端与板二的上端通过铰链三连接,板二的下端与底板上相应的平滑凹槽通过铰链二铰接;

所述顶板的长度不小于前侧板高度的两倍、所述顶板的宽度不小于板一高度的两倍;所述铰链一和铰链二可折叠角度为90°,所述铰链三可折叠角度为180°。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顶板、底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均由聚丙烯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多段折叠式芯模在运输时可将其折叠,通过锁扣将折叠后的芯模固定,相比使用传统芯模,本芯模折叠后体积大大减小,提高了运输效率;且芯模折叠后重心降低,运输的安全性高;

2.芯模折叠后,在施工现场占用空间小,不需要提前规划出一大块空地,极大的减少了空间浪费、提高了施工现场的空间利用率,适用于工程基建的现场施工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顶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左侧板和右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芯模折叠转态下的示意图;

图7为锁扣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板,2-底板,3-前侧板,4-后侧板,5-左侧板,6-右侧板,7-平滑凹槽,8-铰链一,9-铰链二,10-板一,11-板二,12-铰链三,13-锁眼,14-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段折叠式芯模,芯模展开时呈长方体结构,芯模包括顶板1、底板2、前侧板3、后侧板4、左侧板5和右侧板6,顶板的下表面和底板的上表面四周靠近边缘处设置有平滑凹槽7,且顶板的每一侧平滑凹槽的中点均设置有铰链一8,底板2的左右两侧的平滑凹槽的中点均设置有铰链二9,

前侧板3和后侧板4的上端分别与顶板的前后侧的平滑凹槽7通过铰链一8铰接,前侧板3和后侧板4的下端分别自由嵌入底板2的前后侧的平滑凹槽7内,

左侧板5和右侧板6的结构相同,均由两块尺寸相同的板一10、板二11构成,板一10的上端与顶板1上相应的平滑凹槽7通过铰链一8铰接,板一10的下端与板二11的上端通过铰链三12连接,板二11的下端与底板2上相应的平滑凹槽7通过铰链二9铰接;

顶板1的长度不小于前侧板3高度的两倍、顶板1的宽度不小于板一10高度的两倍;铰链一8和铰链二9可折叠角度为90°,铰链三12可折叠角度为18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以从前到后的方向为长度方向,以从左到右的方向为宽度方向,以从上到下的方向为高度方向。

顶板1的长度不小于前侧板3高度的两倍,是考虑到前侧板3和后侧板4的尺寸相同,前侧板3、后侧板4均向内折叠、紧贴在顶板1的底面,根据公知常识可知顶板1的长度不小于前侧板3高度的两倍。顶板1的宽度不小于板一10高度的两倍,其道理亦然。

顶板1、底板2、前侧板3、后侧板4、左侧板5和右侧板6均由聚丙烯塑料制成。

此多段折叠式芯模展开后内部中空。折叠后,可以使用各种工具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是在顶板1的上表面设置锁眼13,并配合使用锁扣14进行固定。锁扣14包括一个竖直杆,竖直杆的上端连接有水平杆一,水平杆一的末端竖直设置有伸缩卡头,竖直杆的下端连接有水平杆二。折叠后,伸缩卡头卡入锁眼13内,水平杆二托住底板2。

也可使用普通的绳索将折叠后的芯模进行固定,或其他公知常识的固定方式对折叠后的芯模进行固定。

工作流程:

首先将芯模折叠,折叠过程中,先轻推前侧板3和后侧板4的下部,将前侧板3和后侧板4通过上方的铰链一8向内折叠90°,使前侧板3和后侧板4紧贴在顶板1的底面。然后将左侧板5和右侧板6通过铰链三12同时向内侧推挤,由于铰链三12的可折叠角度为180°,左侧板5和右侧板6的板一、板二由完全展开变为完全重叠。整个芯模折叠后共有5层,最后通过锁扣14将顶板1与底板2扣死,保证折叠后的稳定性。

折叠后的箱体自身高度低,重心低,易于叠放,装车运输方便、节约空间且安全。到现场后,可以先按照图纸将每个折叠好的芯模放置在准备浇筑的位置上再进行组装。

组装芯模时,首先松开锁扣14,然后提起顶板1。提起顶板1后,左侧板3和右侧板4也自动被拉起展开。将前侧板5和后侧板6沿铰链一8向外旋转90度,旋转后前侧板5和后侧板6的下部嵌入底板2的平滑凹槽7内并被卡死。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