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施工用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8232发布日期:2018-10-23 16:39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施工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市政施工用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水泥搅拌机又称混凝土搅拌机,是用来把水泥、砂石骨料和水混合并拌制成混凝土混合料的机械。目前,水泥搅拌机在市政道路施工上是较为常见的设备,其主要是让水泥浆料得到充分的搅拌,防止水泥浆料没用之前就凝固。

现有的水泥搅拌机上的搅拌装置其上的搅拌杆与搅拌片大多为一体式的结构,这种结构的搅拌装置不能够随着内部水泥高度的变化而变化,这使得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搅拌装置不能够随着内部水泥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市政施工用搅拌装置,其具有搅拌装置的高度方便调节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市政施工用搅拌装置,包括具有开口的搅拌筒、固定支架以及搅拌组件,所述固定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搅拌筒的开口上,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的驱动件与固定在所述驱动件上的搅拌棒,所述搅拌棒朝向所述搅拌筒内延伸,所述搅拌棒上可拆卸连接有多个搅拌叶片;

所述搅拌叶片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供所述搅拌棒插入的插接孔,所述搅拌叶片与所述搅拌棒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搅拌叶片位置与姿态的固定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使搅拌棒在搅拌筒内带动搅拌叶片转动,若搅拌筒内水泥的高度变化时,原有位置上的搅拌叶片会无法对水泥进行充分的搅拌,此时,松开固定组件,使搅拌叶片在搅拌棒上滑动以调整位置与姿态,调整位置与姿态后再设置固定组件以固定搅拌叶片,从而提高搅拌装置的搅拌效果,方便实用。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棒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插接孔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对应配合的内螺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搅拌叶片与搅拌棒螺纹连接,使搅拌叶片在搅拌棒上调整高度的同时能调整其姿态,还能增加搅拌叶片在搅拌棒上移动的阻力,使搅拌叶片的位置在其搅拌水泥时不易改变。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多个开设在所述搅拌棒侧壁上的固定孔、开设在所述搅拌叶片上的定位孔、以及插接在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定位孔内的固定杆,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固定孔对应,所述固定孔在所述搅拌棒的轴向与其侧壁的周向上均为均匀分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定杆同时插接在固定孔与定位孔内后,可固定搅拌叶片与搅拌棒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螺纹连接在所述固定孔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固定杆不易从固定孔滑出。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位于所述固定孔外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定位孔,且与所述定位孔的周缘之间固定连接有用于使所述固定杆插入所述定位孔的弹性复位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复位件能将固定杆拉接在定位孔内,从而避免固定杆滑出固定孔。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多条开设在所述搅拌棒侧壁上的滑移槽,所述滑移槽沿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呈扩口状,其扩口朝向所述搅拌棒的内部,所述滑移槽内滑移连接有形状与其配合的滑移块,所述搅拌叶片上转动连接有与所述滑移块螺纹连接的卡紧杆,所述卡紧杆的一端延伸出所述搅拌叶片并设置有旋紧螺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紧杆可在旋紧螺母的旋紧操作下拉紧滑移块,使滑移块抵紧在滑移槽的内壁上,从而将搅拌叶片固定在搅拌棒上,当旋紧螺母旋松时,滑移块可在滑移槽内滑动从而调整搅拌叶片在搅拌棒上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滑移块与所述滑移槽抵接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凸出的卡定条,所述卡定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滑移槽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滑移槽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软质的卡定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定条能增加滑移块与滑移槽内壁之间的摩擦力,避免搅拌叶片旋转搅拌时在搅拌棒上发生位移。

进一步的,所述卡定层上开设有用于卡合所述卡定条的卡定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定条可卡合在卡定槽内,使滑移块与滑移槽内壁之间的阻力变得更大,利于搅拌叶片的稳定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驱动件使搅拌棒在搅拌筒内带动搅拌叶片转动,若搅拌筒内水泥的高度变化时,原有位置上的搅拌叶片会无法对水泥进行充分的搅拌,此时,松开固定组件,使搅拌叶片在搅拌棒上滑动以调整位置与姿态,调整位置与姿态后再设置固定组件以固定搅拌叶片,从而提高搅拌装置的搅拌效果,方便实用;

(2)通过设置搅拌叶片与搅拌棒螺纹连接,搅拌叶片在搅拌棒上调整高度的同时能调整其姿态,还能增加搅拌叶片在搅拌棒上移动的阻力,使搅拌叶片的位置在其搅拌水泥时不易改变;

(3)通过设置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能将固定杆拉接在定位孔内,从而避免固定杆滑出固定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市政施工用搅拌装置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市政施工用搅拌装置实施例一搅拌棒沿固定孔径向的竖直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市政施工用搅拌装置实施例一弹性复位件的竖直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市政施工用搅拌装置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市政施工用搅拌装置实施例二搅拌棒沿卡紧杆径向的水平截面示意图;

图7为图6的B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搅拌筒;2、固定支架;3、搅拌组件;4、驱动件;5、搅拌棒;6、搅拌叶片;7、插接孔;8、固定组件;9、固定孔;10、定位孔;11、固定杆;12、弹性复位件;13、滑移槽;14、滑移块;15、卡接孔;16、卡紧杆;17、旋紧螺母;18、卡定条;19、卡定层;20、卡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一种市政施工用搅拌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圆心柱状且具有向上开口的搅拌筒1、固定在搅拌筒1开口处的固定支架2,固定支架2上设置有用于对搅拌筒1内盛装的水泥进行搅拌的搅拌组件3。搅拌组件3包括固定在固定支架2上的驱动件4,驱动件4采用由市电供电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转动轴穿过固定支架2后朝向搅拌筒1内延伸。驱动件4的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共轴心线且为圆柱状的搅拌棒5,搅拌棒5在竖直方向上朝向搅拌筒1内延伸,搅拌棒5上螺纹连接有多个水平设置的搅拌叶片6。搅拌叶片6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供搅拌棒5插入的插接孔7,搅拌棒5上设置有外螺纹,插接孔7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外螺纹对应配合的内螺纹。如图2所示,搅拌叶片6与搅拌棒5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搅拌叶片6位置与姿态的固定组件8。驱动件4通电后带动搅拌棒5转动,搅拌棒5则带动搅拌叶片6对搅拌筒1内的水泥进行搅拌,搅拌叶片6与搅拌棒5螺纹连接,使搅拌叶片6在搅拌棒5上调整高度的同时能调整其姿态,还能增加搅拌叶片6在搅拌棒5上移动的阻力,使搅拌叶片6的位置在其搅拌水泥时不易改变,固定组件8则能防止搅拌叶片6从搅拌棒5上滑落。

固定组件8包括多个开设在搅拌棒5侧壁上的固定孔9,固定孔9在搅拌棒5的轴向与其侧壁的周向上均为均匀分布。搅拌叶片6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固定孔9孔径相同的定位孔10,定位孔10与固定孔9对齐后共同插接有固定杆11,固定杆11插入固定孔9的一端与固定孔9的内壁螺纹连接,固定杆11远离固定孔9外的一端设置有方便旋转固定杆11的内六角孔,固定杆11旋进固定孔9后不易在搅拌棒5转动时滑落。其中,如图3所示,在固定孔9内壁无法设置内螺纹的情况下,固定杆11位于固定孔9外的一端延伸出定位孔10,且与定位孔10的周缘之间焊接有用于使固定杆11插入定位孔10的弹性复位件12,弹性复位件12可使用普通弹簧。弹性复位件12能将固定杆11拉接在定位孔10内,从而避免固定杆11滑出固定孔9。

市政施工用搅拌装置的工作原理与有益效果为:驱动件4通电后驱动搅拌棒5在搅拌筒1内带动搅拌叶片6转动,若搅拌筒1内水泥的高度变化时,原有位置上的搅拌叶片6会无法对水泥进行充分的搅拌,此时,使用六角扳手旋出固定杆11,固定搅拌棒5并转动搅拌叶片6,使搅拌叶片6在搅拌棒5上滑动以调整位置与姿态,调整位置与姿态后再将固定杆11穿过定位孔10而旋紧在固定孔9内,固定搅拌叶片6与搅拌棒5之间的相对位置,提高搅拌装置的搅拌效果,方便实用。

实施例二

一种市政施工用搅拌装置,如图4与图5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固定组件8包括多条开设在搅拌棒5侧壁上且为竖直的滑移槽13,滑移槽13沿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呈扩口状,其扩口朝向搅拌棒5的内部,滑移槽13内滑移连接有形状与其截面配合的滑移块14,搅拌叶片6中间部位的侧壁上开设有开口方向水平的卡接孔15,卡接孔15内插接有一端与滑移块14螺纹连接的卡紧杆16,卡紧杆16的另一端延伸出搅拌叶片6并一体设置有旋紧螺母17。旋动旋紧螺母17使卡紧杆16带动滑移块14压紧在滑移槽13的内壁上,从而将搅拌叶片6压紧固定在搅拌棒5上。

如图6与图7所示,滑移块14与滑移槽13抵接的外壁上一体设置有凸出的卡定条18,卡定条18的长度方向与滑移槽13的长度方向垂直,滑移槽13的内壁上胶粘有软质的卡定层19,卡定层19由橡胶制成。卡定层19上开设有用于卡合卡定条18的卡定槽20。

市政施工用搅拌装置的工作原理与有益效果为:卡紧杆16可在旋紧螺母17的旋紧操作下拉紧滑移块14,使滑移块14抵紧在滑移槽13的内壁上,从而将搅拌叶片6固定在搅拌棒5上,当旋紧螺母17旋松时,滑移块14可在滑移槽13内滑动从而调整搅拌叶片6在搅拌棒5上的高度。卡定条18能增加滑移块14与滑移槽13内壁之间压强,继而增加摩擦阻力,当旋紧螺母17经过紧固后,卡定条18可卡合在卡定槽20内,使滑移块14与滑移槽13内壁之间的阻力变得更大,利于搅拌叶片6的稳定工作,避免搅拌叶片6旋转搅拌时在搅拌棒5上发生位移。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