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2112发布日期:2018-12-14 22:5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混凝土结构。



背景技术:

从现代人类的工程建设史上来看,相对于砌体结构、木结构和钢、铁结构而言,混凝土结构是一种新兴结构,它的应用也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有的考古学者认为,水泥的起源约在公元前5-10万年,以后在公元前3000年,用熟石膏和石灰混合在一起建造了著名埃及的金字塔,这是现存的最早的混凝土结构物。其后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用这种水泥建造了很多建筑物和公路。混凝土结构是在19世纪中期开始得到应用的,由于当时水泥和混凝土的质量都很差,同时设计计算理论尚未建立,所以发展比较缓慢。直到19世纪末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以及试验工作的开展、计算理论的研究、材料及施工技术的改进,这一技术才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也开始有了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如上海市的外滩、广州市的沙面等,但工程规模很小,建筑数量也很少。解放以后,我国在落后的国民经济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及国家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混凝土结构在我国各项工程建设中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混凝土结构防火隔热能力差,有的混凝土结构采用陶瓷板增加其防火隔热能力,但是在施工时,还需要对陶瓷板定位、拼接、组装,效率低;另外传统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在承受压力时很容易开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结构,其具有防火隔热的能力,而且安装、施工方便,在承受压力时也不容易开裂。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混凝土结构,其包括混凝土柱,所述混凝土柱正中间设有柱形钢,其特征在于:柱形钢四周焊接有内钢筋架;所述内钢筋架外侧通过第一钢板设有内轻质陶瓷板,所述内钢筋架以及所述内轻质陶瓷板之间形成第一混凝土腔体;所述内轻质陶瓷板外侧通过第二钢板连接外钢筋架,所述内轻质陶瓷板以及所述外钢筋架之间形成第二混凝土腔体;所述外钢筋架外侧通过第三钢板连接外轻质陶瓷板,所述外钢筋架以及所述外轻质陶瓷板之间形成第三混凝土腔体;所述外轻质陶瓷板外侧设有水泥层。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钢板通过螺栓与所述内钢筋架以及所述内轻质陶瓷板连接;所述第二钢板通过螺栓与所述内轻质陶瓷板以及外钢筋架连接;所述第三钢板通过螺栓与外钢筋架以及外轻质陶瓷板连接;

所述水泥层刮涂于所述外轻质陶瓷板外侧。

采用了这样的结构后,通过设置内轻质陶瓷板以及外轻质陶瓷板能够有效防火隔热;而通过钢板将内钢筋架、内轻质陶瓷板、外钢筋架、外轻质陶瓷板形成一体化,在进行施工前即可提前进行组装,形成一个整体,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后直接吊装到位,再往腔体内灌注混凝土即可完成安装,十分方便;而钢板在用于连接陶瓷板以及钢筋架的同时,也可以分担混凝土层受到的压力从而有效防止混凝土开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混凝土结构,其包括混凝土柱,混凝土柱正中间设有柱形钢1,柱形钢1四周焊接有内钢筋架2;内钢筋架2外侧四周通过第一钢板3设有内轻质陶瓷板4,内钢筋架2以及内轻质陶瓷板4之间形成第一混凝土腔体5;内轻质陶瓷板4外侧四周通过第二钢板6连接外钢筋架7,内轻质陶瓷板4以及外钢筋架7之间形成第二混凝土腔体8;外钢筋架7外侧四周通过第三钢板9连接外轻质陶瓷板10,外钢筋架7以及外轻质陶瓷板10之间形成第三混凝土腔体11;外轻质陶瓷板10外侧刮涂有水泥层12;第一钢板3通过螺栓与内钢筋架2以及内轻质陶瓷板4连接;第二钢板6通过螺栓与内轻质陶瓷板4以及外钢筋架7连接;第三钢板9通过螺栓与外钢筋架7以及外轻质陶瓷板10连接,外轻质陶瓷板10以及水泥层12之间还设有隔热层13,进一步提升隔热能力。

过设置内轻质陶瓷板4以及外轻质陶瓷板10能够有效防火隔热;而通过第一钢板3、第二钢板6、第三钢板9将内钢筋架2、内轻质陶瓷板4、外钢筋架7、外轻质陶瓷板10形成一体化,在进行施工前即可提前进行组装,形成一个整体,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后直接吊装到位,再往腔体内灌注混凝土即可完成安装,十分方便;而第一钢板3、第二钢板6、第三钢板9在用于连接陶瓷板以及钢筋架的同时,也可以分担混凝土层受到的压力从而有效防止混凝土开裂,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以及所要承受的力的大小增加钢板数量或者厚度,从而增加强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