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面的后浇带模板支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0404发布日期:2018-12-07 21:54阅读:8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楼面的后浇带模板支设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楼面的后浇带模板支设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楼板的后浇带模板支设结构仅设置了后浇带拦茬钢丝网,未对后浇带楼板上口平整度及下口接槎顺直度做出应对措施,同时未留设清槽口。完成后的后浇带上口平整度差,下口接缝扭曲弯折不顺直,美观度差,同时后浇带楼板钢筋及模板被溢流的混凝土浆液污染严重,难以清除干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楼面的后浇带模板支设结构,要解决传统的后浇带模板支设结构施工出的后浇带的上口平整度差、下口接缝扭曲弯折不顺直、美观度差以及后浇带楼板钢筋及模板易受混凝土浆液污染、难以清除干净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楼面的后浇带模板支设结构,设置在后浇带两侧的楼板模板之间;该后浇带模板支设结构包括有下部收口条、收口钢丝网、上部收口条、后浇带模板、滑动模板条和防护盖板;所述下部收口条有两根、分别沿纵向通长设置在后浇带两侧的楼板模板上,并且每根下部收口条的外侧面与对应一侧的楼板模板的纵向侧面平齐;所述收口钢丝网有两片、分别竖向设置在两根下部收口条的顶部;其中收口钢丝网的底边位于下部收口条上,收口钢丝网的顶边与板面钢筋网片连接;所述上部收口条有两根、分别沿纵向通长设置在两侧收口钢丝网的外侧;其中,上部收口条的底部与板面钢筋网片连接,上部收口条的顶部与楼板的顶面标高平齐;所述后浇带模板设置在后浇带两侧的楼板模板之间,并且后浇带模板的两端与对应一侧的楼板模板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滑动模板条放置在后浇带模板上,滑动模板条的厚度与后浇带模板的厚度相适应,滑动模板条的宽度与后浇带模板至楼板模板的距离相适应;所述防护盖板搭设在后浇带位置处的板面钢筋网片上。

优选的,所述楼板模板和后浇带模板的下方支设有模板支架;所述模板支架包括有在竖向支撑、纵背楞和横背楞;所述纵背楞对应连接在竖向支撑的顶部;所述横背楞搭设在纵背楞的顶部,且托接在楼板模板和后浇带模板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下部收口条通过紧固件与楼板模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收口钢丝网的底边位于下部收口条顶面中部长轴线位置处。

优选的,所述收口钢丝网为拦茬钢丝网或者快易收口网。

优选的,所述后浇带模板至楼板模板的距离与为80mm~120mm。

优选的,所述上部收口条为型钢制成,上部收口条与对应一侧的收口钢丝网之间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护盖板沿后浇带的纵轴通长设置,并且防护盖板的宽度与后浇带的宽度相适应,防护盖板的顶面与楼板的顶面平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后浇带两侧的楼板模板上分别设置下部收口条,并且下部收口条的外侧面与对应一侧的楼板模板的纵向侧面平齐;同时,本实用新型在收口钢丝网的外侧设置上部收口条,并且上部收口条的顶部与楼板的顶面标高平齐;通过下部收口条和上部收口条的设置可有效控制后浇带部位楼面混凝土接槎平整度,控制楼板上下层钢筋网片保护层厚度,保证后浇带部位钢筋清洁及施工缝的顺直美观。

2、本实用新型中后浇带模板支设结构操作简便、施工投入小,能够有效的控制楼面后浇带接茬平整度,满足楼板平整度控制要求。

3、本实用新型利用上部收口条和下部收口条控制楼板上下层钢筋网片保护层厚度,同时保证后浇带部位楼板钢筋清洁及施工缝的顺直美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节点A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节点B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楼板模板、2-下部收口条、3—收口钢丝网、4-上部收口条、5-后浇带模板、6-滑动模板条、7-防护盖板、8-板面钢筋网片、9-竖向支撑、10-纵背楞、11-横背楞、12-板底钢筋网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这种楼面的后浇带模板支设结构,设置在后浇带两侧的楼板模板1之间;该后浇带模板支设结构包括有下部收口条2、收口钢丝网3、上部收口条4、后浇带模板5、滑动模板条6和防护盖板7;所述下部收口条2有两根、分别沿纵向通长设置在后浇带两侧的楼板模板1上,并且每根下部收口条2的外侧面与对应一侧的楼板模板1的纵向侧面平齐;所述收口钢丝网3有两片、分别竖向设置在两根下部收口条2的顶部;其中收口钢丝网3的底边位于下部收口条2上,收口钢丝网3的顶边与板面钢筋网片8连接;所述上部收口条4有两根、分别沿纵向通长设置在两侧收口钢丝网3的外侧;其中,上部收口条4的底部与板面钢筋网片8连接,上部收口条4的顶部与楼板的顶面标高平齐;所述后浇带模板5设置在后浇带两侧的楼板模板1之间,并且后浇带模板5的两端与对应一侧的楼板模板1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滑动模板条6放置在后浇带模板5上,滑动模板条6的厚度与后浇带模板5的厚度相适应,滑动模板条6的宽度与后浇带模板5至楼板模板1的距离相适应;所述防护盖板7搭设在后浇带位置处的板面钢筋网片8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楼板模板1和后浇带模板5的下方支设有模板支架;所述模板支架包括有在竖向支撑9、纵背楞10和横背楞11;所述纵背楞10对应连接在竖向支撑9的顶部;所述横背楞11搭设在纵背楞10的顶部,且托接在楼板模板1和后浇带模板5的底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部收口条2宽度为20mm;当后浇带浇筑时,使混凝土浆液与下部收口条2顺直端面接触形成直缝,可保证楼板底部施工缝顺直美观,同时也可控制后浇带位置处的板底钢筋网片12的保护层厚度;下部收口条2通过紧固件与楼板模板1固定连接,紧固件的间距可适当放大,保证下部收口条2不发生滑动位移即可,避免后续拆除困难;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需剔除下部收口条2。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下部收口条2宽度也可以调整,范围为15mm~3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可以用水泥钉或者螺丝钉。

本实施例中,所述收口钢丝网3固定在预先制作好的梯子筋上,梯子筋放置在下部收口条2顶部中间,起到固定收口钢丝网3的作用。本实施例中,所述收口钢丝网3为拦茬钢丝网或者快易收口网。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浇带模板5至楼板模板1的距离与为100mm;该间距可作为清槽口,用于清楚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溢流到后浇带的钢筋和模板上的浆液,避免钢筋和模板被污染。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后浇带模板5至楼板模板1的距离可以适当调整,范围为80mm~12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部收口条4为型钢制成,用于控制后浇带两侧楼面的平整度,使其接茬顺直,不出现错台;同时,利用上部收口条4可控制板面钢筋网片8得保护层厚度;上部收口条4与对应一侧的收口钢丝网3之间焊接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盖板7沿后浇带的纵轴通长设置,并且防护盖板7的宽度与后浇带的宽度相适应,防护盖板7的顶面与楼板的顶面平齐。

本实施例中利用后浇带模板支设结构施工后浇带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一,模板支架的搭设。

步骤二,铺设后浇带两侧的楼板模板1。

步骤三,后浇带模板5的两端与对应一侧的楼板模板1之间留设100mm宽清槽口,同时在后浇带模板5上、清槽口的旁边预先各放置一块滑动模板条6,滑动模板条6的厚度同后浇带模板5的厚度,滑动模板条6与清槽口同宽,且滑动模板条6不需固定。

步骤四,将20mm宽的下部收口条2用紧固件固定在楼板模板1上、靠近后浇带一侧,并且下部收口条2沿楼板模板1纵向边缘通长设置。

步骤五,板面钢筋网片8和板底钢筋网片12的绑扎;板面钢筋网片8和板底钢筋网片12分别满铺在楼板位置处和后浇带位置处。

步骤六,在板面钢筋网片8和板底钢筋网片12之间、对应收口钢丝网3的位置处绑扎梯子筋,并连接收口钢丝网3的上边。

步骤七,在收口钢丝网3的外侧、位于板面钢筋网片8顶部通过梯子筋焊接固定20mm宽的上部收口条4。

步骤八,浇筑两侧楼板混凝土。

步骤九,剔凿楼板混凝土、拆除上部收口条4及下部收口条2并清除垃圾,然后移动滑动模板条6,封堵楼板模板1和后浇带模板5之间的间距。

步骤十,浇筑后浇带混凝土,至此施工完毕。

本实施例中,步骤四中的紧固件的间距以1米为宜,不宜过小,保证下部收口条2不发生滑动位移即可,避免后续拆除困难。

本实施例中,步骤六中的收口钢丝网3采用双层钢丝网拦茬,拦茬钢丝网绑扎在预先制作好的梯子筋上,然后将梯子筋安放在下部收口条2顶部中间,拦茬钢丝网与下部收口条2交接处要遮盖牢固,防止混凝土跑浆;同时要保证混凝土与下部收口条2直接接触,形成直缝。

本实施例中,上部收口条4为顺直的型钢杆件,上部收口条4固定在梯子筋上;上部收口条4的顶面标高同楼板的顶面标高,兼做楼板顶面标高控制杆,要求上部收口条4标高要精准测量,并焊接牢靠、贯通顺直。

本实施例中,后浇带两侧楼板混凝土浇筑时,要用防护盖板7对后浇带钢筋及后浇带模板5进行覆盖保护,避免混凝土浆液污染钢筋及模板。

本实施例中,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要将上部收口条4及下部收口条2拆除,同时对施工缝接茬混凝土进行剔凿,剔除软弱浮浆,漏出坚硬石子,并用水润湿,不得留有积水;最后由工人用撑棍将滑动模板条6缓缓推向清槽口,直至滑动模板条6全部滑入清槽口中,然后由木工将此部位加固封严;处理完成后,方可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上述实施例并非具体实施方式的穷举,还可有其它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目的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有由本实用新型简单变化而来的应用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