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保温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6266发布日期:2019-01-02 22:12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保温墙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墙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保温墙板。



背景技术:

建筑行业消耗的大量能源已经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非常沉重的负担,而随着建筑耗能的增长,传统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问题也日益严重。建筑节能是各类节能途径中最为直接、最为有效、且潜力最大的方式,是缓解能建筑总耗源紧张的最有力措施。其中,建筑的能耗中通过外墙造成的耗能约占能的50%以上,因而墙体保温是建筑节能技术的关键。

建筑构造措施是目前国内外在墙体保温方面研究的主要集中点,其两大分支为单一节能墙体与复合节能墙体。单一节能墙体,如加气混凝土墙体、空心砖、空心砌块墙体,比实心粘土砖墙体的计算导热系数有明显降低。复合节能墙体利用导热系数较小或者绝热的建筑材料与外墙组合在一起形成,以减少墙体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从而达到保温隔热与节能的效果。导热系数较小或者绝热的建筑材料主要包括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简称聚苯板)、膨胀珍珠岩、矿棉、岩棉、玻璃棉、泡沫聚氨醋等。根据隔热材料的位置又分为内保温复合墙体、外保温复合墙体和夹心保温复合墙体。

目前普遍采用的外保温技术中的外墙粘贴保温层或者外挂保温层的方法容易使墙体产生渗漏、开裂、空鼓、脱落等隐患,外保温墙板在风荷载作用下变形过大、复合墙板的离缝、长期固定稳定性不良和现浇施工缝渗水等现象,极易引起高空坠物、节能效果下降、啮齿动物损坏、渗水、火灾等问题。且外保温墙体常常采用使用大量的可燃性聚苯板,易于发生火灾且产生大量有害烟气,还会因外保温墙体上下联通而引发“烟筒效应”诱发大面积火灾。因而,其寿命相对比较短,由此又会造成后期增加投资维修费用以及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的问题。

夹心保温相对于内保温与外保温的最大优势为:可使建筑物在整个设计使用年限中不需对保温层进行维护、维修,可直接进行外墙面的各类装饰工程。因此,夹心保温复合墙体是建筑工程中墙体节能构造措施的首选。

此外,墙体是各种新型结构体系的基础构件,在墙体承重的结构体系中,墙体的受力性能也尤为重要。部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差,部分现浇构建与装配式结构整体性不强,故不适于地震区有较高抗震等级要求的建筑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外保温建筑外墙脱落、建筑物使用年限内对保温层进行维护和维修、以及墙体的受力性能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保温墙板,包括混凝土板,所述混凝土板内设有用于约束混凝土板的钢筋网架,

所述钢筋网架包括多个钢筋网片和多组拉筋,多个所述钢筋网片沿混凝土板厚度方向间隔平行设置;

多组所述拉筋沿混凝土板宽度方向等间距平行布置,一组所述拉筋包含多根沿混凝土板高度方向等间距平行布置的拉筋,一根所述拉筋的两端分别与相邻所述钢筋网片固定连接;

所述混凝土板内还具有多个纵向设置的保温腔,多个所述保温腔均位于由所述拉筋与所述钢筋网片围合形成的多个区域内,所述保温腔内填充有保温材料,所述保温材料通过在所述保温腔内填充发泡物料并对发泡物料进行发泡制得。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板内设有一排以上且每排具有二个以上的所述保温腔。

优选的,所述保温腔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或多边形。

进一步的,所述钢筋网片由多根横向布置筋、多根横向连接筋、多根纵向布置筋和多根纵向连接筋等间隔排布焊接成型,且横向布置筋和横向连接筋与纵向布置筋和纵向连接筋互成直角。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连接筋一端设有灌浆套筒,另一端探出所述混凝土板形成搭接头。所述纵向布置筋的一端也外伸出所述混凝土板形成搭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连接筋两端设有连接接头,用于横向并列设置的多个保温墙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接头为套筒挤压连接接头、锥螺纹连接接头或直螺纹连接接头中的一种。例如,所述连接接头为直螺纹连接接头,先将横向连接钢筋的两端通过镦粗设备镦粗,再加工出螺纹。

所述纵向连接筋和横向连接筋的直径均优先设置为大截面钢筋。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板具有相对的顶部及底部,所述混凝土板的顶部通过所述保温材料层及混凝土板内缩以形成有连接构造的横向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板两侧向均内凹陷形成有连接构造的纵向凹槽,且所述混凝土板两侧的边缘均一体成型有多个凸肋,避免墙板拼合连接处出现竖直通缝。

进一步的,所述凸肋的边缘处内部配设有起加强作用的附加箍筋,所述附加箍筋与所述钢筋网片固定连接,所述附加箍筋的形状为U型。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板的顶端还预设有多个附加钢筋和多个连接套筒,用于加强形成所述横向凹槽侧对应的凸起,一个所述附加钢筋通过一个所述连接套筒与一个所述钢筋网片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附加钢筋的形状为Z型。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板内预设有多组吊装套筒,所述吊装套筒与所述钢筋网片固定连接,作为墙板吊装的连接吊点和现场安装的支撑点,每组所述吊装套筒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带接头钢筋,所述带接头钢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筒固定连接,所述带接头钢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筒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带接头钢筋的两个端头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内的长度各占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长度的1/2。

优选的,所述保温腔还能够作为水电管线孔,所述混凝土板的内表面一侧的中部还能够开设有洞口和/或空调台座和/或窗台座。

进一步的,多个并列设置的所述混凝土板,所述混凝土板的凸肋的侧面分别与相邻混凝土板凸肋的侧面相抵,混凝土板侧面探出的每个横向连接筋分别与相邻的混凝土板侧面探出的横向连接筋通过连接接头机械连接,相邻混凝土板的拼接部位在相拼合对接的纵向凹槽内浇注混凝土,用混凝土将每个相邻的混凝土板浇注成一体,并将搭接钢筋浇注在其中。

进一步的,多个沿垂直方向相对设置的上下混凝土板,所述混凝土板的顶端分别与位于其上方的混凝土板底端相抵,所述混凝土板的每个纵向连接筋搭接头分别与其上方的混凝土板顶端的灌浆套筒固定连接,所述混凝土板与其上方的混凝土板的拼接部位在相拼合对接的横向凹槽内浇注混凝土,用混凝土将多个沿垂直方向相对设置的上下混凝土板浇注成一体,并将搭接钢筋和纵向布置筋的搭接接头浇注在其中。

优选的,所述墙板宽度为600mm-1300mm,高度为1200mm-2900mm,厚度为200mm-250mm。

优选的,所述保温材料为聚苯乙烯或聚氨酯。

一种装配式保温墙板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钢筋网片,并用拉筋拉结为钢筋网架;

S2.将钢筋网架放于模车内,打混凝土浇灌,养护成型;

S3.待脱模后,在保温腔内通过填充发泡物料并发泡制的保温材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实用新型墙板保温隔热效果优异,且满足保温要求下墙体厚度有所降低,提高了建筑有效使用面积;

2)该实用新型墙板内设有钢筋网架能够提高墙板的整体性,使墙板的结构强度更高、刚度更大,抗震性能好,可应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领域;

3)该实用新型墙板不仅能作为围护结构使用,还可以参与建筑结构的整体受力;

4)该实用新型墙板在建筑物整个设计使用年限中不需对保温层进行维护、维修,可直接进行外墙面的各类装饰工程;

5)该实用新型墙板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调节混凝土墙板的厚度及保温腔的尺寸、分布及填充材料的种类等适应不同保温要求,从而提高装配式保温墙板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该实用新型墙板的内立面透视图;

图2为该实用新型墙板的外立面透视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剖面图;

图4为该实用新型墙板的顶面透视图;

图5为图2中B-B方向的剖面图。

以下对附图作补充说明:

1-混凝土板;2-钢筋网架;21-钢筋网片;22-拉筋;3-保温腔;4-保温材料;211-横向布置筋;212-横向连接筋;213-纵向布置筋;214-纵向连接筋;5-灌浆套筒;11-横向凹槽;12-纵向凹槽;13-凸肋;215-附加箍筋;216-附加钢筋;6-连接套筒;7-吊装套筒;71-第一套筒;72-第二套筒;73-带接头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实施例1:

结合图1至图4所示,一种装配式保温墙板,包括混凝土板1,所述混凝土板1内设有用于约束混凝土板1的钢筋网架2,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凝土板1具有相对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钢筋网架2包括两个钢筋网片21和多组拉筋22,两个所述钢筋网片21沿混凝土板1厚度方向平行设置,且两个所述钢筋网片21分别贴近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外表面;

多组所述拉筋22沿混凝土板1宽度方向等间距平行布置,一组所述拉筋22包含多根沿混凝土板1高度方向等间距平行布置的拉筋22,一根所述拉筋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钢筋网片21固定连接;

所述混凝土板1内还具有多个纵向设置的保温腔3,多个所述保温腔3均位于由所述拉筋22与钢筋网片21围合形成的多个区域内,所述保温腔3内填充有保温材料4,所述保温材料4通过在所述保温腔3内填充发泡物料并对发泡物料进行发泡制得。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混凝土板1内设有一排且每排具有二个以上的所述保温腔3。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保温腔3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钢筋网片21由多根横向布置筋211、多根横向连接筋212、多根纵向布置筋213和多根纵向连接筋214等间隔排布焊接成型,且横向布置筋211和横向连接筋212与纵向布置筋213和纵向连接筋214互成直角。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纵向连接筋214一端设有灌浆套筒,另一端探出所述混凝土板1形成搭接头。所述纵向布置筋213的一端也外伸出所述混凝土板1形成搭接头。

所述横向连接筋212两端设有连接接头,用于横向并列设置的多个保温墙板连接。

所述连接接头为直螺纹连接接头,先将横向连接钢筋的两端通过镦粗设备镦粗,再加工出螺纹。

所述纵向连接筋214和所述横向连接筋212的直径均优先设置为大截面钢筋。

所述混凝土板1具有相对的顶部及底部,所述混凝土板1的顶部通过所述保温材料4层及混凝土板1内缩以形成有连接构造的横向凹槽11。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混凝土板1两侧向均内凹陷形成有连接构造的纵向凹槽12,且所述混凝土板1两侧的边缘均一体成型有多个凸肋13,避免墙板拼合连接处出现竖直通缝。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凸肋13的边缘处内部配设有起加强作用的附加箍筋215,所述附加箍筋215与所述钢筋网片21固定连接,所述附加箍筋215的形状为U型。

如图3所示,所述混凝土板1的顶端还预设有多个附加钢筋216和多个连接套筒6,用于加强形成所述横向凹槽11侧对应的凸起,一个所述附加钢筋216通过一个所述连接套筒6与一个所述钢筋网片21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附加钢筋216的形状为Z型。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混凝土板1内外表面均预设有多组吊装套筒7,所述吊装套筒7与所述钢筋网片21固定连接,作为墙板吊装的连接吊点和现场安装的支撑点,每组所述吊装套筒7包括第一套筒71、第二套筒72和带接头钢筋73,所述带接头钢筋7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筒71固定连接,所述带接头钢筋7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筒72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带接头钢筋73的两个端头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套筒71和第二套筒72内的长度各占所述第一套筒71和第二套筒72长度的1/2。

优选的,所述保温腔3还能够作为水电管线孔,所述混凝土板1的内表面一侧的中部还能够开设有洞口和/或空调台座和/或窗台座。

多个并列设置的所述混凝土板1,所述混凝土板1的凸肋13的侧面分别与相邻混凝土板1凸肋13的侧面相抵,混凝土板1侧面探出的每个横向连接筋212分别与相邻的混凝土板1侧面探出的横向连接筋212通过连接接头机械连接,相邻混凝土板1的拼接部位在相拼合对接的纵向凹槽12内浇注混凝土,用混凝土将每个相邻的混凝土板1浇注成一体,并将横向连接筋212浇注在其中。

多个沿垂直方向相对设置的上下混凝土板1,所述混凝土板1的顶端分别与位于其上方的混凝土板1底端相抵,所述混凝土板1的每个纵向连接筋214搭接头分别与其上方的混凝土板1顶端的灌浆套筒固定连接,所述混凝土板1与其上方的混凝土板1的拼接部位在相拼合对接的横向凹槽11内浇注混凝土,用混凝土将多个沿垂直方向相对设置的上下混凝土板1浇注成一体,并将纵向连接筋214和纵向布置筋213的搭接接头浇注在其中。

所述墙板宽度为600mm,高度为1200mm,厚度为200mm。

所述保温材料4为聚苯乙烯或聚氨酯。

实施例2:

结合图1至图4所示,一种装配式保温墙板,包括混凝土板1,所述混凝土板1内设有用于约束混凝土板1的钢筋网架2,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凝土板1具有相对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钢筋网架2包括两个钢筋网片21和多组拉筋22,两个所述钢筋网片21沿混凝土板1厚度方向平行设置,且两个所述钢筋网片21分别贴近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外表面;

多组所述拉筋22沿混凝土板1宽度方向等间距平行布置,一组所述拉筋22包含多根沿混凝土板1高度方向等间距平行布置的拉筋22,一根所述拉筋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钢筋网片21固定连接;

所述混凝土板1内还具有多个纵向设置的保温腔3,多个所述保温腔3均位于由所述拉筋22与钢筋网片21围合形成的多个区域内,所述保温腔3内填充有保温材料4,所述保温材料4通过在所述保温腔3内填充发泡物料并对发泡物料进行发泡制得。

所述混凝土板1内设有两排且每排具有二个以上的所述保温腔3,图中未示出。

所述保温腔3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图中未示出。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钢筋网片21由多根横向布置筋211、多根横向连接筋212、多根纵向布置筋213和多根纵向连接筋214等间隔排布焊接成型,且横向布置筋211和横向连接筋212与纵向布置筋213和纵向连接筋214互成直角。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纵向连接筋214一端设有灌浆套筒,另一端探出所述混凝土板1形成搭接头。所述纵向布置筋213的一端也外伸出所述混凝土板1形成搭接头。

所述横向连接筋212两端设有连接接头,用于横向并列设置的多个保温墙板连接。

所述连接接头为直螺纹连接接头,先将横向连接钢筋的两端通过镦粗设备镦粗,再加工出螺纹。

所述纵向连接筋214和所述横向连接筋212的直径均优先设置为大截面钢筋。

所述混凝土板1具有相对的顶部及底部,所述混凝土板1的顶部通过所述保温材料4层及混凝土板1内缩以形成有连接构造的横向凹槽11。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混凝土板1两侧向均内凹陷形成有连接构造的纵向凹槽12,且所述混凝土板1两侧的边缘均一体成型有多个凸肋13,避免墙板拼合连接处出现竖直通缝。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凸肋13的边缘处内部配设有起加强作用的附加箍筋215,所述附加箍筋215与所述钢筋网片21固定连接,所述附加箍筋215的形状为U型。

如图3所示,所述混凝土板1的顶端还预设有多个附加钢筋216和多个连接套筒6,用于加强形成所述横向凹槽11侧对应的凸起,一个所述附加钢筋216通过一个所述连接套筒6与一个所述钢筋网片21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附加钢筋216的形状为Z型。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混凝土板1内外表面均预设有多组吊装套筒7,所述吊装套筒7与所述钢筋网片21固定连接,作为墙板吊装的连接吊点和现场安装的支撑点,每组所述吊装套筒7包括第一套筒71、第二套筒72和带接头钢筋73,所述带接头钢筋7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筒71固定连接,所述带接头钢筋7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筒72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带接头钢筋73的两个端头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套筒71和第二套筒72内的长度各占所述第一套筒71和第二套筒72长度的1/2。

优选的,所述保温腔3还能够作为水电管线孔,所述混凝土板1的内表面一侧的中部还能够开设有洞口和/或空调台座和/或窗台座。

多个并列设置的所述混凝土板1,所述混凝土板1的凸肋13的侧面分别与相邻混凝土板1凸肋13的侧面相抵,混凝土板1侧面探出的每个横向连接筋212分别与相邻的混凝土板1侧面探出的横向连接筋212通过连接接头机械连接,相邻混凝土板1的拼接部位在相拼合对接的纵向凹槽12内浇注混凝土,用混凝土将每个相邻的混凝土板1浇注成一体,并将横向连接筋212浇注在其中。

多个沿垂直方向相对设置的上下混凝土板1,所述混凝土板1的顶端分别与位于其上方的混凝土板1底端相抵,所述混凝土板1的每个纵向连接筋214搭接头分别与其上方的混凝土板1顶端的灌浆套筒固定连接,所述混凝土板1与其上方的混凝土板1的拼接部位在相拼合对接的横向凹槽11内浇注混凝土,用混凝土将多个沿垂直方向相对设置的上下混凝土板1浇注成一体,并将纵向连接筋214和纵向布置筋213的搭接接头浇注在其中。

所述墙板宽度为1300mm,高度为2900mm,厚度为250mm。

所述保温材料4为聚苯乙烯或聚氨酯。

一种装配式保温墙板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钢筋网片,并用拉筋拉结为钢筋网架;

S2.将钢筋网架放于模车内,打混凝土浇灌,养护成型;

S3.待脱模后,在保温腔内通过填充发泡物料并发泡制的保温材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