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预制风道叠合板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6648发布日期:2018-12-07 23:31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预制风道叠合板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制造模具,特别是一种装配式预制风道叠合板模具。



背景技术:

装配式预制构件在大型公共建筑与地下结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标准化、工厂化、精准、质量优等特点对项目整体的信息化、模块化、加快工期、利于质量管理、便于环境与安全管理、简化施工难点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住宅领域中装配式预制叠合板模具与施工技术的发展已经很成熟,大型公共建筑与地下结构中的叠合板增加了尺寸大、截面高、钢筋直径粗的特点,然而并未有增加风道的预制设计,其模具技术与成型的施工技术是常规技术无法精准实现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预制风道叠合板模具,其结合U型风道与叠合板整体预制的特点,可以解决尺寸精度、定位难度、施工速度等模具与成型工艺的难点与重点,优化了预制叠合板的侧模结构,增加了风道定位平台,采用二次预制的方法确保最终产品的尺寸与性能的良好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预制风道叠合板模具,它包括风道模具和风道模具顶部的叠合板模具;

该风道模具包括外模和内模,该外模包括第一底模、两个平行的第一侧模和两个平行的第一端模,该第一底模、第一侧模和第一端模两两垂直,围构成截面呈矩形的容置空间,该内模位于该容置空间内,截面呈U型,两端与两个第一端模分别固定连接,该外模和内模之间形成U型的风道浇筑空间,该风道浇筑空间两侧内设有竖向的伸出该风道浇筑空间的钢筋;

该叠合板模具包括第二底模、两个平行的第二侧模和两个平行的第二端模,该第二底模、第二侧模和第二端模两两垂直,围构成截面呈矩形的叠合板浇筑空间,该钢筋末端位于该叠合板浇筑空间内;

该第二底模包括位于该内模内的内板和位于该内模外的外板,该内板和外板顶面均与该风道浇筑空间顶面齐平,该内板与该内模之间设有若干竖直的支撑杆。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模具和叠合板模具两侧设有支架,所述第一底模、第一侧模、第一端模、第二底模、第二侧模和第二端模侧面均与该支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为可升降调节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式预制风道叠合板模具,其结合U型风道与叠合板整体预制的特点,可以解决尺寸精度、定位难度、施工速度等模具与成型工艺的难点与重点,优化了预制叠合板的侧模结构,增加了风道定位平台,采用二次预制的方法确保最终产品的尺寸与性能的良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式预制风道叠合板模具的风道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式预制风道叠合板模具的叠合板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装配式预制风道叠合板模具制造的预制风道叠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预制风道叠合板模具,它包括风道模具1和风道模具1顶部的叠合板模具2。

该风道模具1包括外模11和内模12,该外模11包括第一底模111、两个平行的第一侧模112和两个平行的第一端模,该第一底模111、第一侧模112和第一端模两两垂直,围构成截面呈矩形的容置空间A,该内模12位于该容置空间内,截面呈U型,两端与两个第一端模分别固定连接,该外模11和内模12之间形成U型的风道浇筑空间A,该风道浇筑空间A两侧内设有竖向的伸出该风道浇筑空间的钢筋。

该叠合板模具2包括第二底模21、两个平行的第二侧模22和两个平行的第二端模,该第二底模21、第二侧模22和第二端模两两垂直,围构成截面呈矩形的叠合板浇筑空间B,该钢筋末端位于该叠合板浇筑空间B内。

该第二底模21包括位于该内模12内的内板211和位于该内模12外的外板212,该内板211和外板212顶面均与该风道浇筑空间A顶面齐平,该内板211与该内模12之间设有若干竖直的支撑杆3,该支撑杆3为可升降调节杆。

本实用新型可以为上述分体式的,也可以为整体式,即该风道模具1和叠合板模具2两侧设有支架4,该第一底模111、第一侧模112、第一端模、第二底模21、第二侧模22和第二端模侧面均与该支架4固定连接。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

a.先预制U型风道,并预留出入板钢筋;

b.将养护好的预制U型风道安装至叠合板平台架,绑扎上层钢筋;

c.组装预制叠合板模具完成整体预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精准的钢板裁剪与加工,拼接成大刚度的模具,保证尺寸精准的同时,满足二次预制的连接要求;分步的预制、安装、再预制的施工技术,集合高精度、大尺寸、大体积的难点,解决了工厂化预制多元、复合、复杂等结构或材料的成型工艺,拓展了大型装配式大型构件的应用范围和用途。

本实用新型是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但基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做出种种显然的变化或改动,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精神和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