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拉组合移动框架立体泊车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2856发布日期:2019-02-15 20:47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抽拉组合移动框架立体泊车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泊车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抽拉组合移动框架立体泊车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日益普及,泊车位开始变得越来越紧缺,公共场所很多地方的泊车位长期处于满位状态,有车族外出经常要面临无法找到泊车位的烦恼,目前的立体泊车设备存在如下不足:1、室外的立体泊车设备体积大,占用大量空间,结构复杂,不适合在空间窄小的位置使用;2、还有一些立体泊车设备通过吊臂的形式将地面层的车辆吊拉提升至上层泊车位,力矩大,易损坏电机,重心不稳,易倾倒,安全性低,且还需对地面进行强化处理,成本高;3、还有一些立体泊车设备对地面平整要求度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目前的立体泊车设备占用大量空间,结构复杂,安全性低,成本高,对环境要求高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抽拉组合移动框架立体泊车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抽拉组合移动框架立体泊车设备,包括固定框架、移动框架、移动框架驱动机构、上层载车板、上层载车板升降机构,所述固定框架固定安装在泊车位上,所述固定框架上梁设有导轨,所述移动框架上梁与所述导轨衔接,所述移动框架上或固定框架上设有移动框架驱动机构,所述移动框架驱动机构驱动移动框架沿固定框架的导轨做抽拉式运动,所述上层载车板位于移动框架下部,所述移动框架上还设有上层载车板升降机构,所述上层载车板升降机构驱动上层载车板升降;所述固定框架、移动框架横向布置或纵向布置;所述固定框架、移动框架横向布置时,泊车位的存取车方向与车长方向一致,所述固定框架、移动框架纵向布置时,泊车位的存取车方向与车宽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架、移动框架横向布置时,所述固定框架包括固定框架立柱、固定框架横梁,所述固定框架设有四根固定框架立柱,车长方向两侧的两根固定框架立柱上分别架设有固定框架横梁,两根固定框架横梁内侧壁及/或外侧壁上设有导轨;

所述移动框架包括移动框架立柱、移动框架纵梁、移动框架横梁、导轨轮,所述移动框架前端设有两根移动框架立柱,两根移动框架立柱上部连接有移动框架纵梁,两根移动框架立柱朝固定框架方向分别设有移动框架横梁,两根移动框架横梁外侧壁及/或内侧壁上分别设有若干个导轨轮,两根移动框架横梁分别通过导轨轮与所述固定框架的导轨衔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架、移动框架横向布置时,所述移动框架驱动机构包括移动框架驱动电机固定座、移动框架驱动电机、移动框架传动轴、左上链轮、左下链轮、移动框架左侧驱动链条、移动框架左侧驱动轮,所述移动框架驱动电机固定座安装在移动框架纵梁底部,所述移动框架驱动电机固定座底部设有移动框架驱动电机,所述移动框架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换向齿轮与移动框架传动轴连接,所述移动框架传动轴左侧设有左上链轮,所述左下链轮位于左侧移动框架立柱下部外侧壁上,所述左上链轮通过左侧移动框架驱动链条与左下链轮动力连接,所述移动框架左侧驱动轮位于左侧移动框架立柱下部,所述左下链轮与移动框架左侧驱动轮轴连接,所述移动框架传动轴右侧结构与左侧结构相对称。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架、移动框架横向布置时,所述上层载车板升降机构包括上层载车板升降电机固定座、上层载车板升降电机、上层载车板升降传动轴、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三链轮、第四链轮、第五链轮、第一链条、第二链条、第三链条,所述上层载车板升降电机固定座安装在移动框架上,所述上层载车板升降电机固定座上设有上层载车板升降电机,所述上层载车板升降电机输出轴上设有第一链轮,所述第二链轮固定在上层载车板升降传动轴上位于第一链轮下方,所述第一链轮通过第一链条与第二链轮动力连接,所述上层载车板升降传动轴左端设有第三链轮,所述第四链轮位于移动框架前端左侧,所述第五链轮位于移动框架尾端左侧,所述第三链轮上绕有第二链条,所述第二链条通过第四链轮连接在上层载车板左前角,所述第四链轮上还绕有第三链条,所述第三链条通过第五链轮连接在上层载车板左后角,所述上层载车板升降传动轴右端结构与左端结构相对称。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架、移动框架横向布置时,所述抽拉组合移动框架立体泊车设备还包括上层升降框架、转盘,所述上层升降框架上设有转盘,所述转盘上设有上层载车板,所述上层载车板升降机构连接在上层载车板的链条转为连接在上层升降框架上;所述转盘带有动力,可驱动上层载车板旋转,方便左右通道泊车。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架、移动框架纵向布置时,所述固定框架包括固定框架立柱、固定框架纵梁,所述固定框架设有四根固定框架立柱,车宽方向两侧的两根固定框架立柱上分别架设有固定框架纵梁,两根固定框架纵梁内侧壁及/或外侧壁上分别设有导轨;

所述移动框架包括移动框架立柱、移动框架横梁、移动框架纵梁、导轨轮,所述移动框架前端设有两根移动框架立柱,两根移动框架立柱上部连接有移动框架横梁,两根移动框架立柱朝固定框架方向分别设有移动框架纵梁,两根移动框架纵梁外侧壁上及/或内侧壁上分别设有若干个导轨轮,两根移动框架纵梁分别通过导轨轮与所述固定框架的导轨衔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架、移动框架纵向布置时,所述移动框架驱动机构的移动框架驱动电机安装在移动框架横梁底部,其余结构与所述固定框架、移动框架横向布置时一致;所述上层载车板升降机构结构与固定框架、移动框架横向布置时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架、移动框架纵向布置时,所述固定框架下部还设有可纵向运动的地面层载车板,所述地面层载车板底部设有驱动轮及若干支撑轮或设有依托地面导轨的驱动轮及若干导轨轮。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架、移动框架横向布置时,地面泊车位泊车时,汽车可直接通过车长方向进出地面泊车位;上层泊车位使用时,移动框架驱动机构控制移动框架从固定框架上沿车长方向移出,上层载车板升降机构控制上层载车板降落地面,如车长方向可通行车辆,汽车直接从车长方向直接开到上层载车板上,如车长方向不可通行车辆,转盘带动上层载车板转动,汽车从车宽方向开到上层载车板上,转盘带动上层载车板恢复原位,上层载车板升降机构控制上层载车板上升至指定位置,移动框架驱动机构控制移动框架收回至固定框架作为上层泊车位;上层泊车位和地面泊车位车辆驶出时,与前述过程相逆。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架、移动框架纵向布置时,地面泊车位泊车时,如车长方向可通行车辆,汽车可直接通过车长方向进出地面层载车板泊车,如车长方向不可通行车辆,地面层载车板纵向移出泊车位,汽车开至地面层载车板上,地面层载车板收回至地面泊车位上;上层泊车位使用时,移动框架驱动机构控制移动框架从固定框架上沿车宽方向移出,上层载车板升降机构控制上层载车板降落地面,汽车直接从车长方向开至上层载车板上,上层载车板升降机构控制上层载车板上升至指定位置,移动框架驱动机构控制移动框架收回至固定框架作为上层泊车位;上层泊车位和地面泊车位车辆驶出时,与前述过程相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布局简单合理,成本较低,安装拆卸难度低;固定框架和移动框架上部全程连接,设备整体重心始终向内,重心稳定,运行过程中不会倾倒侧翻,安全稳定性高;双层泊车位结构,并通过载车板及立柱使泊车更精准畅顺,泊车位占地面积更少,土地利用率高,大幅度增加泊车位数量;存取车执行动作少,流程简单,存取车速度快;结构灵活多变,适用性广,可以横列设置,车库前可实现三个方向存取车辆,也可以密集设置,达到大量密集泊车的目的;上下层泊车位互不影响,车位产权明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抽拉组合移动框架立体泊车设备横向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抽拉组合移动框架立体泊车设备横向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抽拉组合移动框架立体泊车设备横向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抽拉组合移动框架立体泊车设备横向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抽拉组合移动框架立体泊车设备横向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抽拉组合移动框架立体泊车设备纵向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抽拉组合移动框架立体泊车设备纵向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抽拉组合移动框架立体泊车设备纵向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抽拉组合移动框架立体泊车设备纵向布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固定框架;11、导轨;12、固定框架立柱;13、固定框架横梁;14、固定框架纵梁;2、移动框架;21、移动框架立柱;22、移动框架纵梁;23、移动框架横梁;24、导轨轮;3、移动框架驱动机构;31、移动框架驱动电机固定座;32、移动框架驱动电机;33、移动框架传动轴;34、左上链轮;35、左下链轮;36、移动框架左侧驱动链条;37、移动框架左侧驱动轮;4、上层载车板;41、上层升降框架;42、转盘;5、上层载车板升降机构;501、上层载车板升降电机固定座;502、上层载车板升降电机;503、上层载车板升降传动轴;504、第一链轮;505、第二链轮;506、第三链轮;507、第四链轮;508、第五链轮;509、第一链条;510、第二链条;511、第三链条;6、地面层载车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所示,一种抽拉组合移动框架立体泊车设备,包括固定框架1、移动框架2、移动框架驱动机构3、上层载车板4、上层载车板升降机构5,所述固定框架1固定安装在泊车位上,所述固定框架1上梁设有导轨11,所述移动框架2上梁与所述导轨11衔接,所述移动框架2上或固定框架1上设有移动框架驱动机构3,所述移动框架驱动机构3驱动移动框架2沿固定框架1的导轨11做抽拉式运动,所述上层载车板4位于移动框架2下部,所述移动框架2上还设有上层载车板升降机构5,所述上层载车板升降机构5驱动上层载车板4升降;所述固定框架1、移动框架2横向布置或纵向布置;所述固定框架1、移动框架2横向布置时,泊车位的存取车方向与车长方向一致,所述固定框架1、移动框架2纵向布置时,泊车位的存取车方向与车宽方向一致。

优选地,所述固定框架1、移动框架2横向布置时,所述固定框架1包括固定框架立柱12、固定框架横梁13,所述固定框架1设有四根固定框架立柱12,车长方向两侧的两根固定框架立柱12上分别架设有固定框架横梁13,两根固定框架横梁13内侧壁及/或外侧壁上设有导轨11;

所述移动框架2包括移动框架立柱21、移动框架纵梁22、移动框架横梁23、导轨轮24,所述移动框架2前端设有两根移动框架立柱21,两根移动框架立柱21上部连接有移动框架纵梁22,两根移动框架立柱21朝固定框架1方向分别设有移动框架横梁23,两根移动框架横梁23外侧壁及/或内侧壁上分别设有若干个导轨轮24,两根移动框架横梁23分别通过导轨轮24与所述固定框架1的导轨11衔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框架1、移动框架2横向布置时,所述移动框架驱动机构3包括移动框架驱动电机固定座31、移动框架驱动电机32、移动框架传动轴33、左上链轮34、左下链轮35、移动框架左侧驱动链条36、移动框架左侧驱动轮37,所述移动框架驱动电机固定座31安装在移动框架纵梁22底部,所述移动框架驱动电机固定座31底部设有移动框架驱动电机32,所述移动框架驱动电机32的输出轴通过换向齿轮与移动框架传动轴33连接,所述移动框架传动轴33左侧设有左上链轮34,所述左下链轮35位于左侧移动框架立柱21下部外侧壁上,所述左上链轮34通过左侧移动框架驱动链条36与左下链轮35动力连接,所述移动框架左侧驱动轮37位于左侧移动框架立柱21下部,所述左下链轮35与移动框架左侧驱动轮37轴连接,所述移动框架传动轴33右侧结构与左侧结构相对称。

优选地,所述固定框架1、移动框架2横向布置时,所述上层载车板升降机构5包括上层载车板升降电机固定座501、上层载车板升降电机502、上层载车板升降传动轴503、第一链轮504、第二链轮505、第三链轮506、第四链轮507、第五链轮508、第一链条509、第二链条510、第三链条511,所述上层载车板升降电机固定座501安装在移动框架2上,所述上层载车板升降电机固定座501上设有上层载车板升降电机502,所述上层载车板升降电机502输出轴上设有第一链轮504,所述第二链轮505固定在上层载车板升降传动轴503上位于第一链轮504下方,所述第一链轮504通过第一链条509与第二链轮505动力连接,所述上层载车板升降传动轴503左端设有第三链轮506,所述第四链轮507位于移动框架2前端左侧,所述第五链轮508位于移动框架2尾端左侧,所述第三链轮506上绕有第二链条510,所述第二链条510通过第四链轮507连接在上层载车板4左前角,所述第四链轮507上还绕有第三链条511,所述第三链条511通过第五链轮508连接在上层载车板4左后角,所述上层载车板升降传动轴503右端结构与左端结构相对称。

优选地,所述固定框架1、移动框架2横向布置时,所述抽拉组合移动框架立体泊车设备还包括上层升降框架41、转盘42,所述上层升降框架41上设有转盘42,所述转盘42上设有上层载车板4,所述上层载车板升降机构5连接在上层载车板4的链条转为连接在上层升降框架41上;所述转盘42带有动力,可驱动上层载车板4旋转,方便左右通道泊车。

优选地,所述固定框架1、移动框架2纵向布置时,所述固定框架包括固定框架立柱12、固定框架纵梁14,所述固定框架1设有四根固定框架立柱12,车宽方向两侧的两根固定框架立柱12上分别架设有固定框架纵梁14,两根固定框架纵梁14内侧壁及/或外侧壁上分别设有导轨11;

所述移动框架2包括移动框架立柱21、移动框架横梁23、移动框架纵梁22、导轨轮24,所述移动框架2前端设有两根移动框架立柱21,两根移动框架立柱21上部连接有移动框架横梁23,两根移动框架立柱21朝固定框架1方向分别设有移动框架纵梁22,两根移动框架纵梁22外侧壁上及/或内侧壁上分别设有若干个导轨轮24,两根移动框架纵梁22分别通过导轨轮24与所述固定框架1的导轨11衔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框架1、移动框架2纵向布置时,所述移动框架驱动机构3的移动框架驱动电机32装在移动框架横梁23底部,其余结构与所述固定框架1、移动框架2横向布置时一致;所述上层载车板升降机构5结构与固定框架1、移动框架2横向布置时一致。

优选地,所述固定框架1、移动框架2纵向布置时,所述固定框架1下部还设有可纵向运动的地面层载车板6,所述地面层载车板6底部设有驱动轮及若干支撑轮或设有依托地面导轨的驱动轮及若干导轨轮。

优选地,所述固定框架1、移动框架2横向布置时,地面泊车位泊车时,汽车可直接通过车长方向进出地面泊车位;上层泊车位使用时,移动框架驱动机构3控制移动框架2从固定框架1上沿车长方向移出,上层载车板升降机构5控制上层载车板4降落地面,如车长方向可通行车辆,汽车直接从车长方向直接开到上层载车板4上,如车长方向不可通行车辆,转盘42带动上层载车板4转动,汽车从车宽方向开到上层载车板4上,转盘42带动上层载车板4恢复原位,上层载车板升降机构5控制上层载车板4上升至指定位置,移动框架驱动机构3控制移动框架2收回至固定框架1作为上层泊车位;上层泊车位和地面泊车位车辆驶出时,与前述过程相逆。

优选地,所述固定框架1、移动框架2纵向布置时,地面泊车位泊车时,如车长方向可通行车辆,汽车可直接通过车长方向进出地面层载车板6泊车,如车长方向不可通行车辆,地面层载车板6纵向移出泊车位,汽车开至地面层载车板6上,地面层载车板6收回至地面泊车位上;上层泊车位使用时,移动框架驱动机构3控制移动框架2从固定框架1上沿车宽方向移出,上层载车板升降机构5控制上层载车板4降落地面,汽车直接从车长方向开至上层载车板4上,上层载车板升降机构5控制上层载车板4上升至指定位置,移动框架驱动机构3控制移动框架2收回至固定框架1作为上层泊车位;上层泊车位和地面泊车位车辆驶出时,与前述过程相逆。

实施例二:

所述移动框架驱动机构3还可设置在固定框架1上,所述移动框架驱动机构3通过驱动导轨轮24驱动移动框架2抽拉运动。

实施例三:

所述移动框架驱动机构3还可设置在固定框架1上,所述移动框架2上的导轨轮24可用齿条替代,所述固定框架1的导轨11上设有与移动框架齿条相互咬合的齿纹,所述移动框架驱动机构3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带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嵌合在固定框架1的导轨11前部镂空处,所述驱动齿轮与导轨11的齿纹形成一条完整的齿纹,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齿轮通过驱动固定框架1的齿条驱动移动框架2抽拉运动。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