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层外挂板与楼板的面外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94585发布日期:2019-08-23 22:04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跨层外挂板与楼板的面外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外挂板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跨层外挂板与楼板的面外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和应用逐渐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预制构件也成为建筑产业化的一种方式,在预制构件产品中,预制外挂墙板的应用非常普遍,尤其是混凝土跨层外挂墙板。

预制混凝土跨层外挂板与结构主体的连接,既要保证强度,又要保证外挂板相对于主体结构具有一定的自由度,避免主体结构施加给外挂板的作用力,也避免外挂板施加给主体结构的反作用力。

现有的混凝土外挂墙板与楼板的连接节点,连接整体性、稳定性一般,抗位移能力差,安装过程中难以进行调整,高度和位置都不可调,灵活性差,对施工的精度要求高,定位稍不精确就会造成外挂板的连接件与主体结构无法准确连接,适应性较差,给施工造成极大的难度,并产生了大量无法匹配的废弃材料;也给外挂墙板的预制过程增加了很多的难度,拖慢了预制构件的生产速度,降低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挂板与楼板的连接牢固性强,可灵活调节外挂板的安装高度,确保在存在施工误差的情况下,也能顺利实现连接,减少材料浪费,施工难度低的跨层外挂板与楼板的面外连接节点。

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跨层外挂板安装时整体性、稳定性一般,抗位移能力差,安装过程中难以进行调整,高度和位置都不可调,灵活性差,对施工的精度要求高,适应性较差,施工难度大,材料浪费严重;对预制构件的精准度要求高,降低了构件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跨层外挂板与楼板的面外连接节点,包括跨层设置的外挂面板和楼板,还包括位于外挂面板顶部的板顶预埋件,位于外挂面板中部板面处的板面预埋件,以及用于连接板顶预埋件与楼板或板面预埋件与楼板的调节拉杆;

板顶预埋件包括板顶调节块,板顶调节块靠近楼板一侧的侧立板上开设有第一调节滑道;

板面预埋件包括板面调节块,板面调节块靠近楼板一侧的侧立板上开设有第二调节滑道;

调节拉杆包括可沿第一调节滑道或第二调节滑道上下滑动的连接杆和位于连接杆一端、用于将连接杆卡固在板顶调节块或板面调节块内的锚固板,连接杆外端与楼板上预埋设置的基础连接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跨层外挂板与楼板的面外连接节点,进一步的,所述板顶调节块为内部中空的钢制长方体,顶板上设置有凸字形槽口,凸字形槽口自中部向靠近楼板一侧边沿收窄,所述第一调节滑道沿板顶调节块高度方向通长设置,顶端开口与凸字形槽口的开口连通;凸字形槽口与锚固板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跨层外挂板与楼板的面外连接节点,进一步的,所述板顶预埋件还包括设置在板顶调节块相对两个侧立面上的第一竖向锚筋和第一水平锚筋;第一竖向锚筋的顶端外侧面与板顶调节块的侧立面焊接固定,底端竖直向下延伸,板顶调节块相对两个侧立面上的第一竖向锚筋对称设置;第一水平锚筋一端端面与板顶调节块的侧立面焊接固定,另一端水平向外延伸,板顶调节块相对两个侧立面上的第一水平锚筋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跨层外挂板与楼板的面外连接节点,进一步的,所述板面调节块为内部中空的钢制长方体,靠近楼板一侧的侧立板顶部设置有方形的板面槽口,板面槽口的下方开口与第二调节滑道的顶部开口连通,板面槽口与锚固板相配合;所述第二调节滑道沿板面调节块高度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跨层外挂板与楼板的面外连接节点,进一步的,所述板面预埋件还包括设置在板面调节块相对两个侧立面上的第二竖向锚筋和第二水平锚筋;第二竖向锚筋的底端外侧面与板面调节块的侧立面焊接固定,顶端竖直向上延伸,板面调节块相对两个侧立面上的第二竖向锚筋对称设置;第二水平锚筋一端端面与板面调节块的侧立面焊接固定,另一端水平向外延伸,板面调节块相对两个侧立面上的第二水平锚筋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跨层外挂板与楼板的面外连接节点,进一步的,所述外挂面板与楼板外侧端面接触的位置设置有一楔固槽,楔固槽内卡设有用于楔紧外挂面板与楼板的楔块。

本实用新型跨层外挂板与楼板的面外连接节点,进一步的,所述楔固槽为由上方的方形槽口和下方的楔形槽口贯通组成的纵截面为直角梯形的槽口,楔固槽的总高度不小于100mm,楔形槽口的上边沿高于连接楼板的顶面标高不小于50mm。

本实用新型跨层外挂板与楼板的面外连接节点,进一步的,每块所述外挂面板的高度为建筑自然层层高的2-3倍,外挂面板的顶部端面高于与其顶部连接的楼板的顶面标高40-150mm。

本实用新型跨层外挂板与楼板的面外连接节点,进一步的,所述外挂面板的底部端面与相邻外挂面板的顶部端面相配合;相邻外挂面板之间通过板连接件上下连接。

本实用新型跨层外挂板与楼板的面外连接节点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跨层外挂板与楼板的面外连接节点采用跨层设置的外挂面板,通过预埋件,将外挂面板的顶部和中部分别与不同层的楼板连接,连接节点少,操作简便,连接牢固性强,施工速度快,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在外挂面板上预埋设置了长方体状的箱式调节块,在箱式调节块上设置了调节滑道,通过可在调节滑道内上下滑动的调节拉杆与楼板上的预埋件连接固定,工作量小,施工难度低;而且调节拉杆可在调节滑道内灵活滑动,上下调整连接节点的位置,即使外挂墙板中预埋件的设置出现了上下偏差,在一定程度内,均可以通过现场的调整,完成精准的安装;不仅减小了外挂面板的预制难度和对预制精准度的要求,而且避免了由此造成的材料浪费,降低了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在箱式调节块侧面同时设置了竖向锚筋和水平锚筋,提高了预埋件与外挂面板的锚固力;在外挂面板与楼板接触的位置设置直角梯形的楔固槽,并在楔固槽与楼板之间嵌入密封楔块,提高了外挂面板的稳定性和与楼板的连接接缝处的密封性,直角梯形的楔固槽,降低了楔块嵌入的难度,操作更加便捷,而且具有一定的调节范围,当外挂面板的预制出现偏差时,楔块也可准确的嵌入楔固槽与楼板之间,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跨层外挂板与楼板的面外连接节点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跨层外挂板与楼板的面外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板顶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板面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调节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板顶预埋件与楼板连接节点处的俯视图;

图6为板顶预埋件与楼板连接节点处的竖向剖面示意图;

图7为板面预埋件与楼板连接节点处的水平剖面示意图;

图8为板面预埋件与楼板连接节点处的竖向剖面示意图;

图9为楔块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外挂面板;2-楼板;21-基础连接件;22-钢垫板;3-板顶预埋件;31-板顶调节块;32-第一竖向锚筋;33-第一水平锚筋;34-凸字形槽口;35-第一调节滑道;4-板面预埋件;41-板面调节块;42-第二竖向锚筋;43-第二水平锚筋;44-板面槽口;45-第二调节滑道;5-调节拉杆;51-连接杆;52-锚固板;6-板连接件;7-保护罩;81-楔固槽;82-楔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跨层外挂板与楼板的面外连接节点包括外挂面板1,楼板2,位于外挂面板1顶部的板顶预埋件3,位于外挂面板1中部板面处的板面预埋件4,以及用于连接板顶预埋件3或板面预埋件4与楼板2的调节拉杆5。

外挂面板1为跨层设置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每块外挂面板1的高度为建筑自然层层高的2-3倍,外挂面板1的顶部端面高于与其顶部连接的楼板2的顶面标高40-150mm,底部端面与相邻外挂面板1的顶部端面相配合;相邻外挂面板1之间通过板连接件6上下连接,板连接件6为板式结构的竖向干法连接件。

相邻外挂面板1的水平接缝处的板连接件6也与预埋设置在楼板2上的连接件连接固定。

外挂面板1与楼板2外侧端面接触的位置设置有一楔固槽81,楔固槽81为由上方的方形槽口和下方的楔形槽口贯通组成的纵截面为直角梯形的槽口,楔固槽81的总高度不小于100mm,楔形槽口的上边沿高于连接楼板2的顶面标高不小于50mm,楔形槽口内卡设有用于楔紧外挂面板1与楼板2的楔块82,楔块82为氯丁橡胶楔块。

板顶预埋件3沿外挂面板1的顶部边沿水平并列排布,板顶预埋件3包括板顶调节块31,设置在板顶调节块31相对两个侧立面上的第一竖向锚筋32和第一水平锚筋33;板顶调节块31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由厚度8-20mm的方钢管或钢板焊接而成,板顶调节块31的顶板上设置有凸字形槽口34,凸字形槽口34自中部向靠近楼板2一侧边沿收窄,板顶调节块31上、靠近凸字形槽口34开口的侧立板上开设有第一调节滑道35,第一调节滑道35沿板顶调节块31高度方向通长设置,顶端开口与凸字形槽口34的开口连通;第一竖向锚筋32的顶端外侧面与板顶调节块31的侧立面焊接固定,底端竖直向下延伸,超过板顶调节块31底面的距离不小于板顶调节块31高度的2倍,板顶调节块31相对两个侧立面上的第一竖向锚筋32对称设置;第一水平锚筋33一端端面与板顶调节块31的侧立面焊接固定,另一端水平向外延伸,第一水平锚筋33的长度不小于板顶调节块31的高度,板顶调节块31相对两个侧立面上的第一水平锚筋33对称设置。

调节拉杆5包括可沿第一调节滑道35上下滑动的连接杆51和位于连接杆51一端、用于将连接杆51卡固在板顶调节块31或板面调节块41内的锚固板52,连接杆51为公称直径16-25mm的钢筋,锚固板52为厚度不小于6mm的正方形钢板,锚固板52垂直于连接杆51设置,与连接杆51一端螺纹连接或焊接固定,连接杆51的中心轴线与锚固板52的几何中心重叠;连接杆51一端外侧面焊接有钢垫板22,钢垫板22与楼板2中预埋的基础连接件21焊接固定;调节拉杆5的上方设置有保护罩7,锚固板52的边长与凸字形槽口34相配合,第一调节滑道35的宽度与连接杆51直径相配合。

板面预埋件4水平并列排布,包括板面调节块41,设置在板面调节块41相对两个侧立面上的第二竖向锚筋42和第二水平锚筋43;板面调节块41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由厚度8-20mm的方钢管或钢板焊接而成,板面调节块41靠近楼板2一侧的侧立面顶部开设有方形的板面槽口44,板面槽口44与调节拉杆5的锚固板52相配合,板面槽口44的正下方开设有第二调节滑道45,第二调节滑道45沿板面调节块41高度方向设置,顶部开口与板面槽口44的下方开口连通,第二调节滑道45的宽度与调节拉杆5的连接杆51直径相配合;第二竖向锚筋42的底端外侧面与板面调节块41的侧立面焊接固定,顶端竖直向上延伸,超过板面调节块41顶面的距离不小于板面调节块41高度的2倍,板面调节块41相对两个侧立面上的第二竖向锚筋42对称设置;第二水平锚筋43一端端面与板面调节块41的侧立面焊接固定,另一端水平向外延伸,第二水平锚筋43的长度不小于板面调节块41的高度,板面调节块41相对两个侧立面上的第二水平锚筋43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跨层外挂板与楼板的面外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施工设计需求,预制外挂面板1,在设计的位置设置板顶预埋件3和板面预埋件4,并在外挂面板1内侧与楼板2接触的位置开设楔固槽81;

步骤二、根据设计位置在楼板2施工的过程中预埋基础连接件21,并将钢垫板22与基础连接件21焊接固定;

步骤三、吊升外挂面板1,调整外挂面板1的位置和高度,将外挂面板1的底部与建筑基础的顶部竖向连接,调整标高和外挂面板1的垂直度后,设置外挂面板1的侧向临时支撑结构;

步骤四、外挂面板1中部连接:使用调节拉杆5,将其锚固板52从板面槽口44伸入板面调节块41内部,并向下滑动使调节拉杆5卡固在第二调节滑道45内,沿第二调节滑道45上下滑动连接杆51,调整高度,确定高度位置后,将锚固板52与板面调节块41焊接固定,并将连接杆51与楼板2对应位置上的钢垫板22焊接固定;

步骤五、外挂面板1顶部连接:使用调节拉杆5,将其锚固板52从凸字形槽口34伸入板顶调节块31内部,并向下滑动使调节拉杆5卡固在第一调节滑道35内,沿第一调节滑道35上下滑动连接杆51,调整高度,确定高度位置后,将锚固板52与板顶调节块31焊接固定,并将连接杆51与楼板2对应位置上的钢垫板22焊接固定;并在调节拉杆5上方覆盖保护罩7;

步骤六、在外挂面板1的楔固槽81与楼板2的接缝处塞入楔块82,紧固密封,并拆除外挂面板1的侧向临时支撑结构;

步骤七、重复步骤三-步骤六,安装上方相邻的外挂面板1,直至完成整面外挂面板1的安装。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