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8855发布日期:2019-08-13 20:27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墙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墙板。



背景技术:

传统的建筑物施工方式,建筑物基本上在施工现场绑扎钢筋并现浇混凝土,上述施工方式具有工期长、品质控制难、污染大等缺点。近年建筑物施工方式逐渐向预制构件方式进行施工,按照实际施工需求在工厂直接制作出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然后运输到施工地点,直接将预制构件进行拼接即可完成建筑物的施工,具有操作简单、污染小、工期短等优点。

目前的预制墙板都是通过先制作模具,然后在模具中埋设钢筋并浇筑混凝土,浇筑好后的预制墙板直接通过搭接加覆盖混凝土的方法固定。但是预制墙板的透气性差,通常利用机械通风以增加房间内的空气流通性,而应用机械通风必然会产生大量能耗,从而极大的增大了建筑能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墙板,增加整体的透气性且降低能量消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预制墙板,包括墙体,墙体内开设有中空的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墙体内嵌设有连通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的若干导气管,各导气管上分别设置有电磁阀,墙体朝向室内的一面开设有若干与第一气腔相通的第一透气孔,墙体远离室内的一面开设有若干与第二气腔相通的第二透气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界空气通过第二透气孔进入第二气腔内,房间空气经过第一透气孔进入第一气腔内,当需要对房间进行通风换气时,使电磁阀得电并导通对应的导气管,从而连通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实现室内和室外的空气交换,从而代替机械风,以增加整体的透气性且降低能量消耗。通过设置若干导气管,从而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导通对应数量的导气管,实现对内外空气交换效率的调节;通过设置若干第一透气孔,从而使吹入室内的自然风更加的柔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气腔内壁设置有同步封闭各第一透气孔的第一透气防水膜,第二气腔内设置有同步封闭各第二透气孔的第二透气防水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透气防水膜具有防尘、防水、透气的优点,从而在第一气腔内设置透气防水膜,减少水滴流入第一气腔内的概率,且减少水汽对墙体的侵蚀。由于第二透气防水膜具有防尘、防水、透气的优点,从而在第二气腔内设置透气防水膜,较少外界水滴流入第二气腔内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二气腔内设置有活性炭板,墙体朝向室内的侧面开设有供活性炭板进出的安装口,安装口处卡接有用于封闭安装口的盖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活性炭板,从而对第二气腔内的空气进行净化,提高进入室内空气的质量;通过设置安装口以及盖板,从而便于对活性炭板的跟换,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二气腔内设置有若干用于支撑活性炭板的支撑块,活性炭板的侧壁与第二气腔的内壁抵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撑块,从而对活性炭板起到了支撑作用,以避免活性炭板脱离安装口,且活性炭板与第二气腔的内壁抵接,从而使从第二气腔进入第一气腔内的空气均穿过活性炭板,从而提高对空气的净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气腔位于第二气腔的上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气腔位于第二气腔的上方,从而便于更换活性炭板,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墙体的厚度。且通常情况下,在室内炎热时相对需要通风,从而通过将第一气腔设置于上方,从而给便于室内热空气与外界空气的交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二气腔的内底面开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室内相通,出水口处螺纹连接有塞盖。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出水口,且出水口开设于第二气腔的内底面,通过旋出塞盖,从而便于第二气腔内的液体流出,即减少对墙体的侵蚀,提高墙体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透气孔远离第一气腔的一侧向下倾斜设置,第二透气孔远离第二气腔的一侧向下倾斜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呈倾斜设置,从而减少液体流入第一气腔或第二气腔内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的内壁分别固定有吸音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界的风力较大时,风在朝向第二透气孔吹时,会产生噪声,通过设置吸音层,从而对墙体内外的声音进行吸收,从而提高减少传入室内的噪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当需要对房间进行通风换气时,使电磁阀得电并导通导气管,连通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实现室内和室外的空气交换,以增加整体的透气性且降低能量消耗,通过设置若干第一透气孔,使吹入室内的自然风更加的柔和;

(2)通过设置活性炭板,从而对第二气腔内的空气进行净化,提高进入室内空气的质量,且在安装口和盖板的作用下,具有便于跟换、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3)通过设置吸音层,从而对墙体内外的声音进行吸收,从而提高减少传入室内的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示出了墙体的内部结构;

图3为图1的剖视图,示出了墙体的内部结构;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墙体;2、第一气腔;3、第二气腔;4、导气管;5、电磁阀;6、第一透气孔;7、第一透气防水膜;8、第二透气孔;9、第二透气防水膜;10、吸音层;11、出水口;12、塞盖;13、安装口;14、活性炭板;15、支撑块;16、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一种预制墙板,包括墙体1,墙体1呈方形设置,墙体1内开设有第一气腔2和第二气腔3,第一气腔2位于第二气腔3的正上方,且第一气腔2和第二气腔3分别呈方形设置,

参照图1和图2,墙体1开设有若干贯穿通道,贯穿通道内分别固定有导气管4,导气管4可以设置有三个,导气管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气腔2和第二气腔3相通,各导气管4分别设置有电磁阀5,当电磁阀5得电时,电磁阀5导通,即对应的导气管4导通,从而连通第一气腔2和第二气腔3。

参照图1和图3,墙体1朝向室内的侧面开设有多个第一透气孔6,第一透气孔6与第一气腔2相通,第一透气孔6沿第一气腔2朝向室内倾斜向下设置,从而实现了室内与第一气腔2的相通。

参照图2,第一气腔2内固定有第一透气防水膜7,第一透气防水膜7具有防尘、防水、透气的优点,从而减少室内的液体进入第一气腔2内的概率,减少对墙体1的侵蚀,以提高其使用寿命。

参照图2和图3,墙体1朝向室外的侧面开设有多个第二透气孔8,第二透气孔8与第二气腔3相通,第二透气孔8沿第二气腔3朝向室外倾斜向下设置,从而实现了室外与第二气腔3的相通。

参照图2,第二气腔3内固定有第二透气防水膜9,第二透气防水膜9具有防尘、防水、透气的优点,从而减少室外的液体进入第二气腔3内的概率,减少对墙体1的侵蚀,以提高其使用寿命。

参照图2,第一气腔2和第二气腔3内固定有吸音层10,第一透气防水膜7位于墙体1和吸音层10之间,第二透气防水膜9位于墙体1和吸音层10之间,吸音层10可以设置为吸水棉。

参照图1和图3,第二气腔3的内底面开设有出水口11,出水口11与室内相通,出水口11处设置有塞盖12,塞盖12卡接于出水口11且塞盖12的外壁与出水口11内壁螺纹连接,从而实现了第二气腔3的排水。

参照图3和图4,墙体1朝向室内的侧面开设有安装口13,安装口13与第二气腔3相通且与第二气腔3的长度相同;第二气腔3内设置有活性炭板14,活性炭板14与墙体1的底面平行且边沿与吸音层10抵接。

参照图3和图4,第二气腔3内设置有支撑块15,支撑块15设置有若干并沿第二气腔3周向设置,支撑块15穿过第二透气防水膜9以及吸音层10并支撑活性炭板14,从而实现对空气的净化,且活性炭板14高于最上方的第一透气孔6,安装口13处设置有盖板16,盖板16与安装口13卡接,从而实现对安装口13的封闭,具有便于拆卸活性炭板14的优点。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对房间进行通风换气时,根据用户需要,使电磁阀5得电并导通对应的导气管4,从而连通第一气腔2和第二气腔3,室内的空气经过第一透气孔6-第一气腔2-导气管4-第二气腔3-第二透气孔8,室外的空气经过第二透气孔8-第二气腔3-导气管4-第一透气孔6-第一气腔2,实现室内外的空气交换。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