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双柱升降停车库的链条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4479发布日期:2019-09-13 22:21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双柱升降停车库的链条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柱升降停车库,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双柱升降停车库的链条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上下班、外出旅游等都会用到,汽车急增,停车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立体停车库应运而生,立体停车库由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现有停车库包括立柱、横梁、动力单元、油缸和保险机构等部件。中国专利CN207863556U公开了一种悬臂式智能停车库,包括:升降滑台机构:包括滑架和上载车板;立柱:至少设有两根,垂直固定在地面上并与升降滑台机构活动连接;驱动机构:设于相邻两根立柱之间,下端固定在地面上,上端与滑架连接,用于驱动升降滑台机构进行升降运动;立柱设有滑槽,滑架设有与立柱的滑槽相配合的上、下滑块,滑架的上部还设有保险机构,立柱侧部设有与所述保险机构配合的保险条,该停车库采用油缸驱动,油缸安装在固定于地面上的油缸底座上,油缸上设有链条,链条的下端固定于油缸底座上,上端连接滑架,这种驱动方式不利于扩宽载车板的空间,不利于与其他控制设备组装配合,结构不够简洁,驱动力分布均匀,存在不稳定运行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双柱升降停车库的链条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双柱升降停车库的链条驱动机构,安装在双柱升降停车库上用于驱动载车板沿立柱上下移动,包括电机、链条、主动链轮、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载车板上,所述主动链轮通过传动轴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所述链条依次穿过主动链轮、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并经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转向后,其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立柱的上端与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链轮、链条、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均对称设置在载车板两侧,设于载车板的侧梁上。

进一步地,所述链条长度固定,所述链条规格为20A链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向轮为齿轮,有效实现链条的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向轮为尼龙轮,第二转向轮位于第一转向轮下部,第二转向轮只具有转向作用,采用尼龙轮有助于减少摩擦,降低噪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均安装在载车板的侧梁上,所述链条经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转向后沿竖直方向与立柱平行。

本链条驱动机构的具体工作原理为,电机在接到指令后,通电运行发生转动,并带动与电机通过传动轴传动连接的主动链轮的转动,安装在主动链轮上的链条被带动进行转动,链条被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转向后,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立柱的上端与下端,由于链条长度固定,链条构成了“爬行轨道”,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转以及主动链轮可视为沿链条构成的“爬行轨道”移动,实现载车板的上下移动。相比传统链条驱动机构,本机构不仅有效扩宽载车板的空间,同时通过对称的链轮、链条驱动,有助于运行的平稳、可靠,链条、链轮可隐藏在载车板中,结构紧凑、简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链条的局部结构图;

图中:载车板1、侧梁2、电机3、主动链轮4、第一转向轮5、第二转向轮6、链条7、立柱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用于双柱升降停车库的链条驱动机构,参照图1、2,安装在双柱升降停车库上用于驱动载车板1沿立柱8上下移动,包括电机3、链条7、主动链轮4、第一转向轮5和第二转向轮6,电机3固定安装在载车板1上,主动链轮4通过传动轴与电机3传动连接,链条7依次穿过主动链轮4、第一转向轮5和第二转向轮6,并经第一转向轮5和第二转向轮6转向后,其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立柱8的上端与下端。第一转向轮5为齿轮,第二转向轮6为尼龙轮,第一转向轮5位于第二转向轮6的上部。第一转向轮5和第二转向轮6均安装在载车板1的侧梁2上,链条7经第一转向轮5和第二转向轮6转向后沿竖直方向与立柱8平行。主动链轮4、链条7、第一转向轮5和第二转向轮6均对称设置在载车板1两侧,设于载车板1的侧梁2上,链条7长度固定,链条规格为20A链条,具有171节。

具体工作时,电机3在接到指令后,通电运行发生转动,并带动与电机3通过传动轴传动连接的主动链轮4的转动,安装在主动链轮4上的链条7被带动进行转动,链条7被第一转向轮5和第二转向轮6转向后,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立柱8的上端与下端,由于链条7长度固定,链条构成了“爬行轨道”,第一转向轮5和第二转向轮6转以及主动链轮4可视为沿链条7构成的“爬行轨道”移动,实现载车板1的上下移动。本机构不仅有效扩宽载车板的空间,同时通过对称的链轮4、链条7驱动,有助于运行的平稳、可靠,链条7、主动链轮4以及第一转向轮5和第二转向轮6,均隐藏在载车板中,结构紧凑、简洁。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