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钢结构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收边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22593发布日期:2019-11-01 20:54阅读:30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收边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楼板收边构造,特别是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收边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钢筋桁架楼承板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而边模板一般由现场根据需要在边跨、楼板洞口处、及局部降板等处设置。一般措施为单独制作侧模板,现场点焊在钢梁底模板上,这种施工首先非常繁琐,需要现场施焊;同时边模板没有支撑措施,楼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没有面外刚度容易产生较大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结构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收边构造,要解决钢筋桁架楼承板的边模板单独施工操作复杂,同时边模板没有支撑措施,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造成较大变形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收边构造,包括下侧的外框梁和搭接在外框梁上侧的钢筋桁架楼承板,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底部的底模板和纵向通长固定连接在底模板上侧的一组钢筋桁架,

所述底模板的外端部沿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横向通长向上垂直弯折形成边模板,所述边模板的高度不小于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厚度,所述底模板靠近边模板的外端部局部加厚形成加厚部,所述边模板的厚度与加厚部的厚度相同,

所述底模板的下侧表面与边模板的底部均与外框梁的上侧表面焊接,

所述边模板与底模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边模斜撑,所述边模斜撑的顶端与边模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边模斜撑的底端与底模板的上侧固定连接。

所述钢筋桁架包括下弦钢筋、上弦钢筋和腹杆钢筋,所述上弦钢筋的外端面与边模板对应的内侧表面通过水平连接杆固定连接。

所述水平连接杆为钢筋,所述水平连接杆的内端面与上弦钢筋的外端面固定连接,水平连接杆的外端面与边模板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加厚部沿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横向通长设置,加厚部的宽度大于钢筋桁架的外端与边模板之间的距离。

所述边模斜撑为钢筋或角钢。

所述边模斜撑沿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横向间隔设置有一组,每道边模斜撑设置在前后相邻的两道钢筋桁架之间。

所述边模斜撑与底模板之间的夹角锐角为45度-60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在车间生产时,即将其镀锌钢板底模板上翻至楼板顶面,形成预制边模板,实现在车间的收边构造;取代现场焊接边模,免去现场焊接工作,将目前现场焊接边模的作业转移至车间,进一步提高钢筋桁架楼承板的装配化程度。同时,为增强边模的面外稳定性,在边模板与底模板之间,每隔一定距离焊接边模斜撑和水平连接杆保证边模在运输和楼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所需的面外刚度,即边模板在上述过程中不致产生较大的面外变形。边模板的高度与楼板平齐或略高于楼板,起到保证现浇混凝土不致外溢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适用、方便、耐用、装配化程度高等特点,有很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外框梁、2-底模板、21-加厚部、3-边模板、4-边模斜撑、5-下弦钢筋、6-上弦钢筋、7-腹杆钢筋、8-水平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2所示,一种装配式钢结构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收边构造,包括下侧的外框梁1和搭接在外框梁上侧的钢筋桁架楼承板,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底部的底模板2和纵向通长固定连接在底模板2上侧的一组钢筋桁架。

所述底模板2的外端部沿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横向通长向上垂直弯折形成边模板3,所述边模板3的高度不小于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厚度,所述底模板2靠近边模板3的外端部局部加厚形成加厚部21,所述边模板3的厚度与加厚部21的厚度相同。在实际加工时,加厚部可以与边模板为同一块较厚钢板弯折,加厚部与底模板的较薄钢板之间拼接焊接固定;或者加厚部与边模板为增设的一块L形钢板,该L形钢板与底模板的端部固定连接。

所述底模板2的下侧表面与边模板3的底部均与外框梁的上侧表面焊接。本实施例中外框梁与边模板的连接为点焊,所述边模板3与底模板2之间固定连接有边模斜撑4,所述边模斜撑的顶端与边模板3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边模斜撑4的底端与底模板2的上侧固定连接。

所述钢筋桁架包括下弦钢筋5、上弦钢筋6和腹杆钢筋7,所述上弦钢筋6的外端面与边模板3对应的内侧表面通过水平连接杆8固定连接。

所述水平连接杆8为钢筋,所述水平连接杆8的内端面与上弦钢筋6的外端面固定连接,水平连接杆8的外端面与边模板3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

所示外框梁为H型钢梁,所示边模板和底模板均为镀锌钢板,所述边模斜撑4为钢筋或角钢。所述边模斜撑4沿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横向间隔设置有一组,每道边模斜撑4设置在前后相邻的两道钢筋桁架之间。所述边模斜撑4与底模板2之间的夹角等于腹杆钢筋7与底模板2之间的夹角,或者所述边模斜撑与底模板之间的夹角锐角为45度-60度。

本实用新型中的施工过程如下:

步骤一,按结构施工图进行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排版,找出需要设置边模板的位置,一般在边跨处、洞口处和降板处;

步骤二,车间生产制作钢筋桁架楼承板,要求底模板在边部弯折上翻,并形成一定高度,作为边模板;

步骤三,在底模板和边模板之间设置边模斜撑,然后将边模板与上弦钢筋之间通过水平连接杆点焊;

步骤四,现场施工时,每隔一定间距,将边模板与钢梁点焊固定即可。

在底模和边模之间增焊“支撑钢筋”,或边模与楼板的上弦钢筋点焊,以提高边模在“运输及楼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所需的面外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