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冷桥冷库保温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7780发布日期:2019-09-12 09:07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冷桥冷库保温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库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冷桥冷库保温板结构。



背景技术:

聚氨酯保温夹芯板由于具有重量轻,吸水率低,保温效果好等优点,已经成为冷库使用的主流保温板材,其基本结构就是内层和外层均为金属板,中间夹有保温材料。为保证板材结构强度,内层金属板与外层金属板之间会有部分的接触,从而形成冷桥(能量传递的桥梁),这样的话就会减少整个板材的热阻,造成冷库内部冷量损失,降低保温效果。

另外现有聚氨酯保温夹芯板的板与板之间的聚氨酯接口处并不能实现密闭性对接,只能在保温板两面的金属面板接缝处打密封胶来进行密封,受时间的影响,密封胶老化后,将使保温板的气密性大大降低,造成冷库室体内大量的冷量流失,使保温性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背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冷桥冷库保温板结构,解决了传统冷库保温板的冷桥问题和保温板安装接口气密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冷桥冷库保温板结构,所述保温板包括金属板、保温层,所述保温板两端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上下两个有台阶,所述金属板在靠近所述台阶直角的连接处设有断桥,并通过防冷桥连接件将所述断桥处的金属板连接;

所述防冷桥连接件为L形结构,包括水平板与垂直板,所述水平板与所述垂直板内部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有插槽,所述插槽与所述金属板尺寸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板经两个所述断桥分为内金属板与外金属板。

进一步地,所述内金属板与所述外金属板两端分别插入两个所述防冷桥连接件的所述插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内金属板和外金属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保温板之间通过所述台阶呈L型部分重叠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保温板之间还可以用于冷库转角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保温板两端设置上下两个台阶,一方面保温板之间L型的连接缝隙的长度明显大于直线型连接缝,可以消除保温板的冷量损失;另一方面方便保温板的安装,不仅可以用于平面板拼装,也可以用于冷库转角处保温板的拼装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保温板的内、外两层金属板之间设置L形结构的防冷桥连接件,隔断冷库内部冷量的传递,降低保温板金属层连接处的能力损失,解决了传统冷库保温板的冷桥问题和保温板安装接口气密性差的问题,确保冷库的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保温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冷桥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保温板平面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保温板转角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保温板;2-金属板;21-内金属板;22-外金属板;3-台阶;4-断桥;5-防冷桥连接件;51-水平板;52-垂直板;6-插槽;7-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照附图1-4,一种防冷桥冷库保温板结构,所述保温板1包括金属板2、保温层7,所述保温板1两端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上下两个有台阶3,所述金属板2在靠近所述台阶3直角的连接处设有断桥4,并通过防冷桥连接件5将所述断桥4处的金属板2连接;

所述防冷桥连接件5为L形结构,包括水平板51与垂直板52,所述水平板51与所述垂直板52内部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有插槽6,所述插槽6与所述金属板2尺寸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保温板1两端设置上下两个台阶3,一方面保温板1之间L型的连接缝隙的长度明显大于直线型连接灰缝,可以消除保温板的灰缝冷桥;另一方面方便保温板1的安装;在金属板2的断桥4处之间设置L形结构的防冷桥连接件5,隔断冷库内部冷量的传递,降低保温板1金属层连接处的能力损失,解决了传统冷库保温板的冷桥问题和保温板安装接口气密性差的问题,确保冷库的保温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板2经两个所述断桥4分为内金属板21与外金属板22。

进一步地,所述内金属板21与所述外金属板22两端分别插入两个所述防冷桥连接件5的所述插槽6内。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层7设置在所述内金属板21和外金属板22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保温板1之间通过所述台阶3呈L型部分重叠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保温板1之间还可以用于冷库转角连接。本实用新型保温板1不仅可以用于平面板拼装,见附图3,也可以用于冷库转角处保温板的拼装连接,见附图4。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