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吊挂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7739发布日期:2019-10-19 04:14阅读:1390来源:国知局
龙骨吊挂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龙骨吊挂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龙骨吊挂组件。



背景技术:

在做室内屋顶装饰时,在挂饰板之前通常需要使用龙骨做框架,之后在框架上搭接饰板,C型龙骨可作隔断龙骨,并通过吊挂件固定在屋顶。

现有技术中,可参考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1588325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吊挂件,包括片状本体,所述本体底部对称设置有回弯钩。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单层吊顶系统,包括由C型主龙骨交叉连接形成的吊顶平面,在所述吊顶平面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吊顶杆及所述吊顶平面的吊挂件,所述吊挂件包括片状本体,所述本体底部对称设置有回弯钩,所述C型主龙骨通过所述回弯钩搭挂在所述吊挂件上。本实用新型采用吊挂件,使得吊顶平面可以直接进行吊顶,吊顶距离只由吊顶杆长度决定,可以缩小吊顶距离。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对比文件采用的吊挂件可以直接进行吊顶,并缩小吊顶距离,但是由于吊挂件的挂接部为片状结构,在于C型龙骨配合之后,两者的接触面积较小,在收到外力后,容易产生摆动或者倾斜,这样在安装时就需要人去不断调整吊杆的位置,安装不够稳定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直接进行吊顶的同时保证吊挂稳定的龙骨吊挂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龙骨吊挂组件,设于C型龙骨内,包括与C型龙骨的回转部滑移连接的支撑块和螺纹连接于支撑件内的吊杆,所述支撑块的内部开设有容纳腔,所述支撑块的两侧滑移连接有对应回转部设置的压紧板,所述压紧板上固设有齿条,齿条插设于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固设有与齿条啮合的固定齿轮,所述容纳腔内还设有使转动杆稳定转动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C型龙骨进行吊装时,将支撑块插入到C型龙骨内,此时压紧板插入到 C型龙骨的回转部内,当压紧板滑动到合适的位置之后,转动杆转动并带动两端的齿轮转动,齿轮带动齿条上下移动从而使得压紧板上下移动,压紧板与C型龙骨的回转部顶紧从而将支撑块固定在C型龙骨内,这样吊件在对C型龙骨进行吊挂时更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容纳腔内的连接杆、固设于连接杆两端的第一锥齿轮和固设于转动杆上的第二锥齿轮,所述连接杆与转动杆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相邻的第二锥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连接杆,位于连接杆两端的第一锥齿轮在连接杆的带动下进行转动,并带动相邻的第二锥齿轮进行转动,从而实现转动杆的转动,简单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还包括与连接杆相互垂直的拨杆、固设于拨杆上的连接锥齿轮和固设于连接杆上的配合锥齿轮,所述连接锥齿轮与配合锥齿轮相互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拨杆,连接锥齿轮在拨杆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从而带动配合锥齿轮进行转动,配合锥齿轮带动配合锥齿轮进行转动,从而实现连接的转动,稳定高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块的上部开设有连接槽,所述拨杆的外环面上固设有棘轮,所述连接槽内设有与棘轮啮合的棘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拨杆转动时,棘轮与棘爪相互啮合,当拨杆受到反向的力时,棘爪会卡住棘轮从而拨杆发生反转,稳定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槽的上部与支撑块的外部连通,所述连接槽的两侧的侧壁上均铰接有防护板,两个防护板的侧壁相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个防护板将连接槽封闭起来,以对棘轮和棘爪进行保护,当需要对棘轮和棘爪进行养护时,将防护板打开即可,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拨杆远离连接杆的一端固设有拨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拨轮带动拨杆进行转动,更为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紧板的侧壁上固设有燕尾榫,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上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燕尾榫配合的燕尾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压紧板上下移动的过程中,燕尾榫在燕尾槽内滑动,从而防止压紧板发生偏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块的上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插设有L形的垫块,所述垫块的中部开设有插槽,所述垫块插设在吊杆上,所述垫块与吊杆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插设有插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吊杆安装好之后,垫块通过插槽插入到吊杆上,而后插入到固定槽内,垫块在固定槽内不会发生转动,并且插销插入到垫块与吊杆上的开口内,吊杆在插销的限位下同样不会发生转动,这样吊杆的固定更为稳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撑块的两侧设置压紧板,支撑块在C型龙骨内滑动到合适的位置之后,通过齿轮与齿条的配合带动压紧板与C型龙骨的回转部固定,从而保证吊杆吊挂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连接杆通过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配合带动压紧板进行升降,简单稳定;

3.本实用新型拨杆通过棘轮和棘爪的配合来防止其发生反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撑块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护板与垫块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压紧板爆炸示意图。

图中,1、C型龙骨;11、回转部;2、支撑块;21、容纳腔;211、连槽;22、压紧板;221、齿条;222、燕尾榫;23、转动杆;231、固定齿轮;232、第二锥齿轮;24、驱动件;241、连接杆;242、第一锥齿轮;243、拨杆;2431、转轮;244、连接锥齿轮;245、配合锥齿轮;25、连接槽;251、棘轮;252、棘爪;253、防护板;26、燕尾槽;27、固定槽;271、垫块;272、插销;273、螺母;3、吊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龙骨吊挂组件,设于C型龙骨1内,其包括与C形龙骨的回转部11滑移连接的支撑块2和螺纹连接于支撑件内的吊杆3。

如图2所示,支撑块2的内部开设有容纳腔21,支撑块2的两侧滑移连接有对应回转部11设置的压紧板22,压紧板22上固设有齿条221,容纳槽的两侧对应齿条221的位置处开设有连槽211,齿条221穿过连槽211并插设于容纳腔21内,齿条221插设于容纳腔21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杆23,转动杆23上固设有与齿条221啮合的固定齿轮231,容纳腔21内还设有使转动杆23稳定转动的驱动件24。

在对C型龙骨1进行吊装时,将支撑块2插入到C型龙骨1内,此时压紧板22插入到C型龙骨1的回转部11内,当压紧板22滑动到合适的位置之后,转动杆23转动并带动两端的齿轮转动,齿轮带动齿条221上下移动从而使得压紧板22上下移动,压紧板22与C型龙骨1的回转部11顶紧从而将支撑块2固定在C形龙骨内,这样吊件在对C型龙骨1进行吊挂时更为稳定。

驱动件24包括转动连接在容纳腔21内的连接杆241、固设于连接杆241两端的第一锥齿轮242和固设于转动杆23上的第二锥齿轮232,连接杆241与转动杆23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第一锥齿轮242与相邻的第二锥齿轮232啮合。驱动件24还包括与连接杆241相互垂直的拨杆243、固设于拨杆243上的连接锥齿轮244和固设于连接杆241上的配合锥齿轮245,连接锥齿轮244与配合锥齿轮245相互啮合。

转动连接杆241,位于连接杆241两端的第一锥齿轮242在连接杆241的带动下进行转动,并带动相邻的第二锥齿轮232进行转动,从而实现转动杆23的转动,简单稳定。转动拨杆243,连接锥齿轮244在拨杆243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从而带动配合锥齿轮245进行转动,配合锥齿轮245带动配合锥齿轮245进行转动,从而实现连接的转动,稳定高效。

如图3所示,支撑块2的上部开设有连接槽25,拨杆243的外环面上固设有棘轮251,连接槽25内设有与棘轮251啮合的棘爪252。连接槽25的上部与支撑块2的外部连通,连接槽25的两侧的侧壁上均铰接有防护板253,两个防护板253的侧壁相贴。拨杆243远离连接杆241的一端固设有拨轮。

在拨杆243转动时,棘轮251与棘爪252相互啮合,当拨杆243受到反向的力时,棘爪252会卡住棘轮251从而拨杆243发生反转,稳定方便。通过两个防护板253将连接槽25封闭起来,以对棘轮251和棘爪252进行保护,当需要对棘轮251和棘爪252进行养护时,将防护板253打开即可,简单方便通过转动拨轮带动拨杆243进行转动,更为省力。

如图3和图4所示,压紧板22的侧壁上固设有燕尾榫222,容纳腔21的侧壁上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燕尾榫222配合的燕尾槽26。支撑块2的上部开设有固定槽27,固定槽27内插设有L形的垫块271,垫块271的中部开设有插槽,垫块271插设在吊杆3上,垫块271与吊杆3之间还螺纹连接有螺母273,螺母273、垫块271与吊杆3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开口,开口内插设有插销272。

在压紧板22上下移动的过程中,燕尾榫222在燕尾槽26内滑动,从而防止压紧板22发生偏移。当吊杆3安装好之后,垫块271通过插槽插入到吊杆3上,而后插入到固定槽27内,垫块271在固定槽27内不会发生转动,并且插销272插入到垫块271与吊杆3上的开口内,吊杆3在插销272的限位下同样不会发生转动,这样吊杆3的固定更为稳定。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