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雾霾塔工程周边修建立体车库工程的设计方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78452发布日期:2019-05-28 20:34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在雾霾塔工程周边修建立体车库工程的设计方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两个工程项目结合的设计方案,尤其涉及了一种在雾霾塔工程周边修建立体车库工程的设计方案。



背景技术:

目前,不少工程为了完成它自己的功能都是独立设计与使用地皮的,然而,一般情况下,多个工程为了完成多个工程的功能,如果能够共同设计,最后再共同使用地皮,那么,有可能会受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即在结构上的互补以及使用地皮上会造成节约用地,或非常节约用地的结果;尤其在城市的中心繁华地带,这样的节约用地就显得非常地可贵了。

具有10米直径、60多米高的竖向高空排气管道的雾霾塔工程不久前在中国西安市问世,经实验,每个这样的雾霾塔工程可以解决以该工程为中心的大约10平方公里城区上空的雾霾处理工作,显然,如西安市这样的省会城市,市内再建几十个这样的工程,该市内解决雾霾问题的头等大事就有望不久就能够得到解决。——然而,作为该工程的主体是具有10米直径、60多米高的竖向高空排气管道,尽管仅仅具有10米直径,因为它的抗横向震动力(风力或地震力)很弱,因此,它所耗用的占地基础的面积很可能是10米直径占地面积的好多倍。

而高层立体车库是人们经常见到的工程,其结构设计也已经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事宜,它的钢构结构抗横向震动力极强,而且其基础用地极少,然而,在城市,尤其是在城市闹市区欲建一座就是只有几十个车位的小型立体车库一般也是非常难以实现的事宜。。

显然:如果将上述两个不同功能的工程进行联合设计,共用一块基础地皮,从占地的角度来说(有益于立体车库工程与除霾塔工程——后者的基础用地很可能会覆盖了前者的全部基础用地)以及工程结构的稳定性(有益于除霾塔工程)来说,都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岂不是更好吗?

cn108661415a技术最接近于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之目的:就是对cn108661415a技术的一种改进。

本发明的关键在于:采用了六组立体车库,并以周边环绕除霾塔工程的结构形式,以及在及其有限的平面上,因地制宜地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车库结构形式:

垂直与水平机电输送轻型小轿车至停车位与允许稍重的中型车辆垂直机电输送水平自驾至停车位——后者(自驾至停车位)对于增加立体车库的负载能力,即增加停车的重量(指:车辆的自重)是有利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的特点:

由于将高度极大的除霾塔工程与立体车库工程共同设计与共用其基础占用地皮,这就为本发明能够形成多方受益,尤其是在能够减少工程用地方面(立体车库工程的基础用地基本上不需要单独另批)以及加强了工程的稳定性方面(指高度极大的除霾塔工程)均创造了条件。——此外,就六组形成密封的外包围环状结构的车库而言,还能因地制宜地解决了在极其有限的平面上设置了两类不同结构形式的停车位也创造了条件。

附图说明

图1示意了本发明中涉及除霾塔工程与立体车库工程两者结合后的结构设计方案概况;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左侧视图。

d:地面;w:一系列除霾净化处理器具;1:竖向矩形气流大口径长排气通道;2:竖向排列由机电驱动的小轿车停车位(左、右被动停车);3:小型电梯升降井;4:竖向排列的中型车辆自驾停车位(例如:7至10车位面包车等中型车辆);5:中型电梯升降井;空心箭头:车辆进入车库的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现上述的本发明,拟采用以下的技术:

本发明在结构上:

有:除霾塔工程与立体车库工程,

其特征在于,将上述两者结合为一体,能够节约用地与增强抗震强度的工程合体设计方案是:

由最高的竖向矩形气流大口径长排气通道1构成的除霾塔工程中的主角为地面d上的一个组成部分,由小型电梯升降井3与左、右竖向排列的轿车被动停车位2,以及由中型电梯升降井5与它前方竖向排列的中型车辆自驾停车位4共同构成的立体车库工程为地面d上的另一个组成部分,让该两个部分结合为一体而形成一个合体工程结构。

所述的长排气通道1内部,至少设置了一系列除霾净化处理器具w。

所述的轿车被动停车位2是指:由机电装备载车从电梯至停车位均是以向左与向右方向进出的(由机电装备执行——无人操作)。

所述的自驾停车位4是指:由司机驾车从电梯至停车位均是以前进与后退方式进出的(由司机驾车执行——有人操作)。

所述的长排气通道1在地面d以上在结构上的通道壁是由六组立体车库工程以合围的形式参与构成的,在穿越了立体车库工程后的高度剩余部分,则:通道壁完全以独立的除霾塔工程中固有的作为圆形断面或矩形断面的长排气通道1的结构形式存在。

——关于输气通道,只要让长排气通道1矩形截面积稍大于上述的10米直径的圆形截面积即可,也可以通过风洞试验来准确地确定构成上述矩形截面的长与宽尺寸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后再设计长排气通道1矩形截面最合适的长与宽的尺寸结构(此时的气流阻力与上述的10米直径的圆形截面相当)。

立体车库工程的层高(例如:30米),相当于客观上承担了雾霾处理工程中长排气通道1长度(例如:60多米)中与该立体车库工程的层高相当的由下至上在结构上所形成的额外加固(例如:30米)技术举措。

如果保守一些设计:一个立体车库可采用2米一层的车库停车位2共15层,总计30米,一个小型电梯升降井3以及左、右各一排竖向排列的机电驱动停车位2,总计可有30个停车位用于停泊轿车;而本发明可采用四个同样的立体车库前后再加上左右排列,则:四组相同的立体车库就有竖向排列的轿车停车位2共计120个。

本发明因地制宜,再加上前后两组稍大的竖向排列的中型车自驾停车位4,层高3米,不难算出有:总共有40个中型车辆的停车位。车辆由司机在底层开进电梯随后并到达停车层次后,司机再驾车向前进入该层的停车位(每层可有一个停车位),随后即可下车并随电梯到达底层,最后离开电梯。——欲离开时,司机可乘电梯取车,最后驾车倒退进电梯至底层,之后再倒退离开电梯,就能驾车驶离它处。

如果再以具体尺寸计算:具体可见附图的示意,一个轿车停车位2的长为6米,宽为2.5米,立体车库工程的电梯升降井3也是6米长,2.5米宽,那么,两个小型电梯升降井3与左、右共四个停车位都以宽的方向排列,总长计15米,即让长排气通道1的矩形截面的长为15米;——上述的10米直径圆形可计算出约等于77.5米2,若除以上述的矩形截面长为15米,则:约等于5.1米(矩形的宽度)。——显然,本发明中的除霾塔工程中的长排气通道1的矩形通气截面约为:长是15米,宽是5.1米;由于长与宽相差近3倍,在这个长15米为基数的前提下,宽的增幅需要大一些才行,初估可取宽为8米。

若取上述的:15米x8米(长约60多米长)的矩形过气断面来取代制造除霾塔工程中所需要的长约60多米长的10米直径的圆形长排气通道1,前后两者的流阻应该不会相差太多,并且,可能只会“15米x8米”的流阻小于“直径10米”的流阻,而前者的流量也会大于后者。

根据上述的设计与计算,本发明的结构主体在外表上看是个位于地面d上的由立体车库工程局部外包除霾塔工程的合体结构性工程,其柱型结构内的断面空间是:15米x8米,其矩形柱体外形的面积主要取决于4组小型电梯车库与2组中型电梯车库的横截面积以及组合形式。

——以上的估算只能说明个大概情况,若能通过专业的风洞实验,就能够在确定上述的除霾塔工程中的长排气通道1比较准确的长与宽矩形截面了。

然而,作为六组立体车库从图1与图3中不难看出:它们正好形成了作为长排气通道1的四个通道的侧壁,其基础占地面积是很小的,很容易被单独的除霾塔工程所需要的地面基础庞大的面积所覆盖,而且前者本身的工程主要集中在离地面d高度30米(立体车库的高度)以下的部位,这对于协助整个长排气通道1抵抗横向风力或地震的能力(结构上的稳定性)是极其有利的。

显然:如果将上述的作为基础的占地面积不仅是完成一个除霾塔工程的用地,还能兼顾覆盖完成例如六组30米层高的立体车库工程(160个停车位)的基础用地,让立体车库工程在基础用地上得到了好处,应该是一件完全可取之事宜;然而,立体车库工程的钢构结构对于除霾塔工程来说,在对其结构稳定性方面又只有好处而无坏处,然而,让除霾塔工程在其结构受力合理上反过来得到了立体车库工程在结构上的额外支撑,即:例如立体车库工程的层高为30m,相当于客观上承担了30m以下的除霾塔工程中长排气通道1长度(60多米)一半的对其进行结构上的额外加固技术举措;——至少在对于单独实施除霾塔工程时,可以节省不少的为了长排气通道1(60多米长)结构稳定问题而必须花费的不少投资,以及工程整体基础用地占用地皮方面必须花费的不少投资。

不难看出,该除霾塔工程与立体车库工程两者在合体共同结构设计与合体共用基础地皮这两方面的互补性所带来的在合体工程实施上的显著进步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在很有限的面积内,因地制宜地还设置有两组立体车库依靠车辆司机自驾的方式进出停车位(40个停车位)的使用方法(简化了车库的结构——可适当增加工程的载重量),更显现出它的实质性特点与显著进步是不可忽视的。

此外:

由于本发明的立体车库一般均是位于城市内或城市的热闹地区内,一昼夜都会有人因停车而进出本发明的立体车库,因此建议:

白天(例如:6:00至22:00)可采用专人有人管理该立体车库的常规模式(详述略)。

夜间(例如:22:00至晨6:00)可采用无人管理的办法:

首先,司机需预先购进该立体车库的准用卡;

欲在该立体车库停车前,使用手机与该立体车库提出使用的请求并发出准用卡的号码;

当司机收到手机上显示的电梯门号码与停车位号码后(说明有空闲停车位可以使用),即可在该立体车库指定的底层电梯门旁刷准用卡,之后等到电梯门打开司机就可驾车进入底层的电梯内实施进入停车位的程序……。

离开该立体车库的程序是显而易见的(详述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