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古建筑丝缝墙体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50896发布日期:2019-06-19 00:01阅读:1910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古建筑丝缝墙体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仿古建筑的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仿古建筑丝缝墙体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墙体材料也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与小亭泥砖同时砌筑的仿古建筑丝缝墙体,具有能耗低、重量轻、保温效果好,是可与古建筑丝缝墙做法相媲美的一种砌筑形式,在仿古建筑领域,这种加气混凝土砌块与小亭泥砖同时砌筑的仿古建筑丝缝墙体技术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目前,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成二次结构墙体、小亭泥砖砌成仿古丝缝墙体,两种墙体同时砌筑,这种同时砌筑的组合墙体组成具有以下缺陷:

1、原材料:组合墙体采用小亭泥砖砌筑与加气混凝土砌块,其规格尺寸不同,小亭泥砖与砌块模数不同,设置丁砖拉结时通常对加气混凝土砌裁切,增加了二次加工费用。

2、成本:目前,砌筑小亭泥砖的工人比砌筑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工人的工资高很多,同时砌筑组合墙体只能采用仿古丝缝墙工人施工,人工成本耗费高。

3、技术:小亭泥砖砌筑的仿古丝缝墙采用白灰膏砌筑和勾缝,缝宽2mm~3mm,工艺精细,施工速度慢,技术含量高;而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砌筑的二次结构墙体则采用混合砂浆砌筑,缝宽15mm~20mm,允许偏差大,施工速度快,技术含量低;同时砌筑组合墙体易交叉污染,工序繁琐。

4、进度:小亭泥砖砌筑工艺精细,技术含量高,施工速度慢;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允许偏差大,工艺简单,技术含量低,施工速度快;同时砌筑组合墙体总工期较长,且影响室内抹灰等分项工程施工。

5、质量:仿古丝缝墙按照《古建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验收,允许偏差小,而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需符合《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允许偏差大,验收标准不同,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

针对以上诸多弊端,从而导致加气混凝土砌块与小亭泥砖同时砌筑的仿古建筑丝缝墙体,在技术使用推广上处于劣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仿古建筑丝缝墙体的施工方法,解决目前加气混凝土砌块与小亭泥砖同时砌筑组合墙体时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仿古建筑丝缝墙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方案优化,将组合墙体拆分为二次结构墙体和丝缝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的为二次结构墙体,采用小亭泥砖砌筑的为丝缝墙体,即两种墙体分开施工;

(2)施工准备,加气混凝土砌块规格为600mm×200mm×240mm,小亭泥砖规格为260mm×130mm×60mm,水泥采用强度等级3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砂采用中砂,砂中泥土含量不应超过5%;

(3)测量放线,在楼面上定出轴线位置,用墨线弹出二次结构墙体的厚度、长度,在框架柱上预排出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皮数线,皮数线可划在框架柱上;

(4)拉结筋、构造柱设置;

(5)排块撂底、浇筑坎台,砌筑前拉通线检查最底层砌块的标高,当水平灰缝厚度超过20mm时,应使用c15以上细石混凝土找平;有水房间外墙砌筑前,需浇筑200mm高等墙厚c20混凝土坎台;

(6)拉钩的设置,当二次结构墙体砌筑到拉结筋位置时,在拉结筋上方横向设置拉钩@=500并与拉结筋绑扎固定,并伸出二次结构墙50mm;

(7)立杆挂线、砌筑墙体,砌筑时,皮数杆应立在二次结构墙体的两端或转角处,并拉通线;砌块上下应错缝砌筑,所述构造柱部位砌筑时应留设马牙槎,二次机构墙体在转角处及纵横墙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当不能同时施工时,应留成斜槎;

(8)构造柱、圈梁及过梁浇筑砼;

(9)塞缝收尾,二次结构墙体砌至接近梁底、板底,间隔7天后采用防腐木楔挤紧,1:2水泥砂浆嵌填密实;

(10)丝缝墙体排板,砌筑之前根据墙体分段尺寸,绘制丝缝墙体的小亭泥砖排列施工图;

(11)托底件设置,砌第一皮小亭泥砖之前,在地梁及框架柱的侧面设置l125×75×7镀锌角钢,并用m12膨胀螺栓固定@=300mm;

(12)丝缝墙体砌筑,在所述镀锌角钢上进行摆砌,砌的立缝和卧缝都布白灰,缝宽均为3mm,小亭泥砖与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之间留有宽度为5~10mm的浆口;

(13)暗梁设置浇筑,丝缝墙体砌筑到拉钩位置,在小亭泥砖上方新设一道通长拉结筋,与伸出二次结构墙的拉钩绑扎牢固,暗梁采用c20细石混凝土浇筑;

(14)打点修理。

优选的,所述步骤(5)砌筑前应试排砌块,并优先使用整砌块。

优选的,所述步骤(7)中加气混凝土砌块上下错缝砌筑时,搭砌长度不应小于砌块总长的1/3,加气混凝土砌块裁切时,保护好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棱角,锯裁加气混凝土砌块的长度不应小于加气混凝土砌块总长度的1/3,二次结构墙体的竖向灰缝为20mm、水平灰缝为15mm,灰缝应横平竖直、砂浆饱满,正、反手墙面均进行勾缝,砂浆的饱满度不得小于80%。

优选的,所述步骤(7)中马牙槎宜先退后进,进退尺寸不小于60mm。

优选的,所述步骤(8)构造柱、圈梁及过梁钢筋绑扎完成后,通过隐蔽验收并支模加固后现场浇筑c20混凝土。

优选的,所述步骤(9)中加气混凝土墙体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20~40mm的缝隙。

优选的,所述步骤(10)丝缝墙体排版时墙体的尺寸要尽量符合小亭泥砖的模数,应上下皮砖骑马缝搭砌,对于丝缝墙体长度不满足小亭泥砖模数的墙体排砖后用七分头进行调整,端头处小亭泥砖的长不小于60mm。

优选的,所述步骤(14)打点修理包括墁干活、打点、墁水活和冲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针对组合墙体施工存在技术的不足,将组合墙体拆分为结构墙体和丝缝墙体,两种墙体分开施工的方法凸显两种墙体工人的专业优势,保证了每种墙体的质量,同时节省了劳动成本,分开独立施工不仅速度快,而且避免了相互影响,解决了同时砌筑易交叉污染的问题,简化了建造工序,节省了时间,同时消除了组合墙体因规格、模数不同造成的施工技术难点,无需对加气混凝土砌裁切,减小了二次加工费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完工后,给室内其它工序施工创造了条件,且不影响小亭泥砖丝缝墙体施工,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成本,施工与验收时两种墙体均有相应的国标质量验收规范,有利于控制和提高施工质量;该施工方法,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工期,节约了材料,施工效率及质量得到较大提高,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给当代建筑改造为仿古建筑提供了借鉴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墙柱节点示意图一;

图2为墙柱节点示意图二;

图3为墙梁节点示意图;

图4为墙体的的平面图;

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

图中:1-框架柱;2-主体梁;3-地梁;4-二次结构墙体;5-丝缝墙体;6-暗梁;7-埋板;8-拉结筋;9-拉钩;10-镀锌角钢;11-膨胀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仿古建筑丝缝墙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方案优化

(1)针对组合墙体施工存在技术的不足,将组合墙体拆分为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的二次结构墙体4,采用小亭泥砖砌筑的为丝缝墙体5,即两种墙体分开施工;

优点一:凸显两种墙体工人的专业优势;

优点二:消除了组合墙体因规格、模数不同造成的施工技术难点;

优点三:两种墙体均有相应的国标质量验收规范,有利于控制和提高施工质量;

优点四:二次结构墙体墙体完工后,给室内其他工序施工创造了条件,且不影响丝缝墙体施工,缩短了工期;

优点五:给当代建筑改造为仿古建筑提供了借鉴依据。

(2)二次结构墙体和丝缝墙体拉接点设置。

如图1所示,二次结构墙体与框架柱1连接的部位应预留埋板7,如无预留应设置后置埋板,并在埋板7上焊接的拉结筋8通长设置,拉结筋8的竖向间距应为500mm。横向设置拉钩9@=500(即间距为500mm)与拉结筋8绑扎牢固,伸出二次结构墙50mm,在小亭泥砖施工时,拉钩9与新设的暗梁6的钢筋绑扎牢固,暗梁的钢筋设置为的通长钢筋。

(3)柱与丝缝墙体拉接点设置。

如图1、图2所示,在柱浇筑前,预埋100×60×5钢板,砌筑前焊接拉结筋8,竖向间距应为500mm,横向为通长。当小亭泥砖砌筑到预留拉接筋8时,与暗梁6的钢筋搭接并绑扎牢固,搭接长度应满足35倍d。

(4)梁与丝缝墙体拉接点设置。

如图3所示,在主体梁2上预埋100×60×5钢板@=500mm,在预埋钢板上焊接拉结筋8。当小亭泥砖砌筑到预留拉接筋8时,与暗梁钢筋搭接并绑扎牢固,搭接长度应满足35倍d。

(5)托底构件设置。

如图4、图5所示,砌第一皮小亭泥砖之前,在地梁3及框架柱1的侧面设置l125×75×7镀锌角钢10托底,m12膨胀螺栓4固定@=500mm,避免室外回填土下沉,造成小亭泥砖墙失稳。

2、施工准备

加气混凝土砌块常用规格为600mm×200mm×240mm,小亭泥砖常用规格为260mm×130mm×60mm,应符合《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10)的规定,其强度等级及干表观密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的规定,进场时必须出具出场合格证及检测报告。

水泥:采用强度等级3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需新鲜、无结块。

砂:宜采用中砂,砂中泥土含量不应超过5%,并过5mm的密目网筛。

3、测量放线:

砌筑前,将基层清扫干净,在楼面上定出轴线位置,然后用墨线弹出二次结构墙4的厚度、长度、门窗及构造柱位置,框架柱1上弹出建筑+1m控制线,根据+1m控制线弹出窗台、窗顶标高,预排出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皮数线,皮数线可划在框架柱上,并标明拉结筋、圈梁、过梁的尺寸、标高。

依据建筑图放出第一皮砖的标高。

4、拉结筋、构造柱设置

二次结构墙体4与框架柱1连接的部位应预留埋板7,如无预留应设置后置埋板,并在埋板7上焊接的拉结筋8通长设置,拉结筋8的竖向间距应为500mm。横向设置拉钩9@=500与拉结筋8绑扎牢固,伸出二次结构墙50mm,构造柱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进行钢筋绑扎,当设计无要求时,应按墙长度每5m设构造柱。

构造柱应设置在二次结构墙体的转角处、t形交接处或端部。

5、排块撂底、浇筑坎台

砌筑前应试排砌块,并优先使用整砌块,拉通线检查最底层砌块的标高,当水平灰缝厚度超过20mm时,应使用c15以上细石混凝土找平;有水房间外墙砌筑前,需浇筑200mm高等墙厚c20混凝土坎台。

6、拉钩9的设置,当二次结构墙体4砌筑到拉结筋8位置时,在拉结筋8上方横向设置拉钩9@=500并与拉结筋8绑扎固定,并伸出二次结构墙50mm。

7、立杆挂线、砌筑墙体

砌筑时,皮数杆应立在二次结构墙体的两端或转角处,并拉通线。

加气混凝土砌块上下应错缝砌筑,搭砌长度不应小于砌块总长的1/3。加气混凝土砌块裁切时,应使用手锯、切割机等工具锯裁整齐,并保护好砌块的棱角,锯裁砌块的长度不应小于砌块总长度的1/3。长度小于等于150mm的砌块不得上墙。

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竖向灰缝为20mm、水平灰缝15mm,灰缝应横平竖直、砂浆饱满,正、反手墙面均宜进行勾缝,砂浆的饱满度不得小于80%。

二次结构墙体与框架柱柱连接的部位,应预留埋板,纵向焊接的通长拉结筋,横向设置拉钩@=500与通长拉结筋绑扎牢固,拉结筋的竖向间距应为500mm,拉结筋的末端应做40mm长90°弯钩。

框架柱部位砌筑时应留设马牙槎,马牙槎宜先退后进,进退尺寸不小于60mm。

二次结构墙体在转角处及纵横墙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当不能同时施工时,应留成斜槎。争抢二次结构墙体的整体性。二次结构墙体每天的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8m,并且二次结构墙体上不得留设脚手眼、搭设脚手架。砌筑时,应向砌筑面适量浇水湿润,砌筑砂浆有良好的保水性,并且砌筑砂浆铺设长度不应大于2m,避免因砂浆失水过快引起灰缝开裂。

8、构造柱、圈梁及过梁浇筑砼,增强抗争设防需求;

构造柱、圈梁及过梁钢筋绑扎完成检验合格后,支模加固后并现场浇筑c20砼。

有抗震要求的二次结构墙体按设计要求应设置构造柱、圈梁及过梁,构造柱的宽度由设计确定,厚度一般与墙等厚,圈梁及过梁宽度与墙等宽,高度不应小于120mm,圈梁宜设在填充墙高度中部,通过以上设置增强二次结构墙体的整体性。

9、塞缝收尾

二次结构墙体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20~40的缝隙,待二次结构墙体砌筑完并至少间隔7天后,在砌块中部缝隙位置,采用已防腐处理的木楔挤紧,最后缝隙采用1:2水泥砂浆嵌填密实,防止砂浆收缩造成砌体开裂。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经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室内抹灰和外墙小亭泥砖丝缝墙施工。

10、丝缝墙体5排板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保证砌筑质量,砌筑之前根据墙体分段尺寸,绘制丝缝墙体的小亭泥砖排列施工图,其主要内容:丝缝墙体的尺寸要尽量符合小停泥砖的模数,应上下皮砖骑马缝搭砌,对于墙体长度不满足小停泥砖模数的墙体排砖后用七分头进行调整,端头处小亭泥砖长不的小于60mm,使其更符合古建筑丝缝墙特征。

11、托底件设置

砌第一皮小亭泥砖之前,在地梁3及框架柱1的侧面设置l125×75×7镀锌角钢10托底,使用m12膨胀螺栓11固定@=300mm,避免室外回填土下沉,造成丝缝墙体失稳。

12、丝缝墙体砌筑

在镀锌角钢10上进行第一皮小亭泥砖砌筑,砌的立缝和卧缝逗部白灰,缝宽应为3mm,利于勾缝平直美观,丝缝墙体与二次结构墙体不宜紧挨,要留有适当的“浆口”浆口的宽度应为5~10mm。

13、暗梁6浇筑

丝缝墙体砌筑到拉钩位置时,将小亭泥砖按长方向一分为二,沿外侧砌筑作为暗梁模板,暗梁6内新设一道通长拉结筋,与拉钩9绑扎牢固,暗梁浇筑前浆口先灌满灰浆,然后用c20砼浇筑密实,既保证两种墙体的连接质量,又保证了外墙观感。重复以上工序至丝缝墙体施工完成。

14、打点修理

丝缝墙体砌完后要进行修理,将丝缝墙体瑕疵修补平整、色泽和质感的一致其中包括墁干活、打点、墁水活和冲水。

(1)墁干活:用磨头将砖与砖接缝处高出的部分磨平。

(2)打点:用砖面灰(砖药)将砖的残缺部分和砖上的沙眼填干。

(3)墁水活:用磨头沾水将打点过的地方和墁过干活的地方磨平,再沾水把整个墙面揉磨一遍,以求得色泽和质感的一致。

(4)冲水:用清水和软毛刷子将整个墙面扫清、冲洗干净,显出“真砖实缝”。冲水应安排在墙体全部完成以后,拆脚手架之前进行,以免因施工弄脏墙面。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