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构件连接组件及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16807发布日期:2020-10-23 19:17阅读:76来源:国知局
预制构件连接组件及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预制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连接组件。本发明还涉及设有所述连接组件的混凝土预制构件。



背景技术:

对于混凝土预制桩等预制构件来讲,为了保证预制构件的结构强度和连接强度,通常采用钢筋或钢棒(如pc钢棒)来形成内部骨架的受力筋。

由于预制构件相互连接或者与其他构件连接的需要,有相当一部分预制构件的内部骨架在其钢筋或钢棒的端部设有连接螺母,以直接或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

可见,连接螺母是预制构件进行连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连接螺母需满足较高的性能要求。但是,申请人在研究中却发现,由于连接螺母与钢筋或钢棒的端部之间存在间隙,导致在浇筑混凝土浆料时,液态的混凝土浆料会从两者之间的间隙泄漏至连接螺母的内腔中,不仅造成混凝土浆料损失,而且,当连接螺母内腔的混凝土浆料较多时,会影响容纳连接件,导致相邻预制构件的钢筋或钢棒无法轴向对接。

另外,如果混凝土浆料沿腔壁流至螺纹部位,在固化后会附着在连接螺母的内螺纹上,导致螺纹连接的操作受阻,牢固性和可靠性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基于对连接螺母与受力筋连接处漏浆现象的研究而提供一种预制构件连接组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所述连接组件的混凝土预制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制构件连接组件,包括:

接头,所述接头的轴向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连接腔和第二连接腔,所述第一连接腔和第二连接腔相连通且两者之间形成轴向挡面;

受力筋,所述受力筋沿轴向方向贯穿所述第二连接腔,其位于所述接头内部的一端形成与所述轴向挡面逆向卡止的防脱部;

所述防脱部与所述轴向挡面相压紧,所述防脱部的压紧接触部位在周向上具有至少一处嵌入所述轴向挡面的嵌入部分,所述轴向挡面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嵌入部分的内凹状嵌顿区域,以使所述受力筋的防脱部与所述接头的轴向挡面形成相咬合的连接结构。

优选地,所述受力筋为刚性棒材,其位于所述接头内部的一端镦粗为径向膨大端以形成所述防脱部;所述径向膨大端背对所述受力筋端面的部分形成所述压紧接触部位。

优选地,所述受力筋为外周壁呈凹凸状的刚性棒材,所述刚性棒材的径向膨大端的压紧接触部位包括内凹部分和凸起部分,至少一部分所述凸起部分与所述轴向挡面相压紧并嵌入所述轴向挡面上与之对应的嵌顿区域。

优选地,所述受力筋为外周壁呈凹凸状的刚性棒材,所述刚性棒材的径向膨大端的压紧接触部位包括内凹部分和凸起部分;至少一部分所述凸起部分与所述轴向挡面相压紧并嵌入所述轴向挡面上与之对应的第一嵌顿区域,至少一部分所述内凹起部分与所述轴向挡面相压紧并嵌入所述轴向挡面上与之对应的第二嵌顿区域,且所述第二嵌顿区域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嵌顿区域的深度。

优选地,所述轴向挡面的嵌顿区域位于所述轴向挡面向所述第二连接腔腔壁转折的部位;或者,所述轴向挡面的嵌顿区域位于所述轴向挡面的中部;或者,所述轴向挡面的嵌顿区域由所述轴向挡面与所述第二连接腔腔壁的连接处延伸至所述轴向挡面与所述第一连接腔腔壁的连接处。

优选地,所述防脱部的压紧接触部位在周向上具有至少一处位于所述嵌入部分之间的非嵌入部分,所述轴向挡面上具有与所述非嵌入部分相对应的非嵌顿区域,所述非嵌顿区域所对应的圆心角小于等于180°。

优选地,所述受力筋的防脱部的压紧接触部位具有第一表面硬度值,所述接头的轴向挡面具有第二表面硬度值,所述第一表面硬度值大于所述第二表面硬度值。

优选地,所述第一表面硬度值与所述第二表面硬度值的差值可大于等于1hrc。

优选地,所述第二表面硬度值为2hrc~38hrc。

优选地,所述第二表面硬度值为7hrc~10hrc。

为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包括混凝土主体和预埋于所述混凝土主体内部的受力骨架,所述受力骨架设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制构件连接组件,且所述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的接头的第一连接腔裸露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端面。

本发明所提供的预制构件连接组件在受力筋的防脱部与接头的轴向挡面逆向卡止的基础上,进一步相互压紧,通过防脱部上的嵌入部分嵌入轴向挡面上的嵌顿区域形成相咬合的连接结构,与非咬合的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相比,如果防脱部的压紧接触部位在周向上连续嵌入所述轴向挡面的嵌顿区域,则两者间可形成环状密封结构,从而消除防脱部和轴向挡面之间的间隙,防止混凝土浆料泄漏至接头的第一连接腔中;如果防脱部的压紧接触部位在周向上以非连续的方式嵌入所述轴向挡面的嵌顿区域,则两者间在嵌入部位可形成局部密封结构,消除嵌入部位的间隙,同时,两者间非嵌入部位的间隙也会因为嵌入部位的嵌入而变的更小,从而在整体上依然可以防止混凝土浆料泄漏至接头的第一连接腔中。可见,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提高接头与受力筋连接处的密封性能,保证接头的外接性能不受影响,避免损失混凝土浆料。

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预制构件设有所述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由于所述预制构件连接组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则设有该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的混凝土预制构件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所示接头的轴测图;

图4为图1中所示受力筋的局部轴测图;

图5为图1中所示接头的纵向剖视图;

图6为在图1中所示接头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的另一种接头的纵向剖视图;

图7为在图1中所示接头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的又一种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的纵向剖视图;

图10为图8中所示接头的轴测图;

图11为图8中所示接头的纵向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的纵向剖视图;

图14为图12中所示接头的轴测图;

图15为图12中所示受力筋的局部轴测图;

图16为图12中所示接头的纵向剖视图;

图17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的纵向剖视图;

图18为图17中所示接头的轴测图;

图19为图17中所示接头的纵向剖视图;

图20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的纵向剖视图;

图21为图20中所示接头的轴测图;

图22为图20中所示接头的纵向剖视图;

图23为非嵌顿区域所对应的圆心角α小于180°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4中的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

100.接头101.第一连接腔1011.内螺纹1012.台阶102.第二连接腔103.轴向挡面1031.嵌顿区域1031a.第一嵌顿区域1031b.第二嵌顿区域104.接头上端面105.平直面106.圆弧面107.锥形导向面108.月牙面108a.第一月牙面108b.第二月牙面109.变径导向腔1091.第一导向孔1092.第二导向孔110.凸缘1101.斜面200.受力筋201.防脱部201a.端面201b.施压面210a.接头下端面300.混凝土预制构件301.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本文中,“上、下、内、外”等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而确立的,根据附图的不同,相应的位置关系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并不能将其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绝对限定;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请参考图1至图5,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的纵向剖视图;图3为图1中所示接头的轴测图;图4为图1中所示受力筋的局部轴测图;图5为图1中所示接头的纵向剖视图。

如图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预制构件连接组件,主要由接头100和受力筋200两部分组成,其中接头100为套筒螺母,其轴向两端分别形成有用于外接的第一连接腔101和用于供预制构件中受力筋200贯穿的第二连接腔102,第一连接腔101和第二连接腔102相连通且两者之间形成防止受力筋200端部脱离接头100的轴向挡面103,受力筋200位于接头100内部的一端形成与轴向挡面103逆向卡止的防脱部201。

具体地,受力筋200为外表面没有螺旋槽的刚性棒材,尤其是刚性圆棒,其位于接头100内部的一端镦粗为径向膨大端以形成防脱部201,防脱部201背对受力筋端面201a的部分形成压紧接触部位。

防脱部201与轴向挡面103相压紧,防脱部201的压紧接触部位在周向上形成有嵌入轴向挡面103的嵌入部分,轴向挡面103上形成有用于容纳嵌入部分的内凹状嵌顿区域1031,以使受力筋200的防脱部201与接头100的轴向挡面103以咬合的方式相连接,且咬合方向与受力筋200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混凝土浆料防漏结构。

其中,轴向挡面103的嵌顿区域1031位于轴向挡面103向第二连接腔102腔壁转折的部位;当然,在防脱部201的压紧接触部位与轴向挡面103形状、尺寸较吻合的情况下,轴向挡面103的嵌顿区域1031还可以是由轴向挡面103与第二连接腔102腔壁的连接处延伸至轴向挡面103与第一连接腔101腔壁的连接处,本实施例中,由于防脱部201的压紧接触部位是连续的曲面,因此,形成于轴向挡面103上的嵌顿区域1031也是整体、连续的圆环状,且圆环状的嵌顿区域与压紧接触部位呈环形面接触,但嵌顿区域的圆环宽度可以是宽窄不一的,也可以是深浅不一的。

为了便于受力筋200轴向贯穿第二连接腔102,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腔102与端面210a间由变径导向腔109衔接,且在由第二连接腔102至第一连接腔101的方向上,该变径导向腔109的孔径逐渐减小。

第一连接腔101与端面104之间由锥形导向面107过渡衔接,该第一连接腔101的腔壁形成有内螺纹1011,内螺纹1011可以是冷挤压成形,相对于切削加工形成的螺纹,具有更好的螺纹强度,或者,该预制构件用接头100的外周壁形成有外螺纹,当然,针对不同的外接结构件,还可以是外周壁与第一连接腔101的腔壁分别加工外螺纹和内螺纹1011。

考虑到接头100存在螺纹结构用于外接,为避免接头100内置于预制构件后发生周向转动而增加螺接难度,可在接头100的外周壁设计有至少一平直面105(图中所示为周向八个),为了保证较好的力学性能,优选的,该平直面105与该接头100的外周壁间由倾斜于该接头100端面210a的月牙面108轴向衔接。

当然,如图7所示,平直面105与该接头100的外周壁间还可以是由一组以上沿接头100轴向方向相对分布的第一月牙面108a和第二月牙面108b衔接,以提高接头100与混凝土预制构件间的握固力,提高连接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接头100设置平直面105的部分壁厚过薄影响结构强度,该接头100的至少一端的周面(优选靠近受力筋200一端的周面)由若干平直面105和若干圆弧面106依次交错排列形成。更为优选的,该接头100的至少一端的周面(优选靠近受力筋200一端的周面)由若干平直面105依次首尾相连形成。另外,为了达到同样的防转技术效果,该接头100的横截面外轮廓可以呈多边形,或者,该接头100的横截面外轮廓呈椭圆形。

为了保证受力筋200与接头100的连接强度和可靠性,防脱部201的最大外直径大于轴向挡面103的最小内直径,当然,该防脱部201的最大外直径小于第一连接腔101的最小内直径。

另外,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接头100,由于第一连接腔101由模具冷镦形成,且该第一连接腔101的腔壁形成有至少一级台阶1012,该台阶1012由模具冷镦形成。由于第一连接腔101轴向深度较大,难以用模具一次性冷镦成型,因此第一连接腔101可由冷镦模具分数次冷镦成型。

此种结构的预制构件用接头100中,变径导向腔109包含轴向依次连通的第一导向孔1091和第二导向孔1092,第二导向孔1092位于第一导向孔1091和第二连接腔102之间,且第一导向孔1091的最小孔径大于第二导向孔1092的最大孔径。其中,第一导向孔1091可以是锥形孔也可以是喇叭形孔,当然,该第二导向孔1092可以使锥形孔也可以是喇叭形孔。

而且,为了便于预制构件的成型,使得接头100方便的安装固定至预制构件的成型模具上,该接头100于第一连接腔101侧的一端形成有可轴向定位的凸缘110,优选的,凸缘110与该接头100的外周壁间由斜面1101过渡这种斜面设计能够减小接头100在预应力张拉时的剪应力集中在横截面突变处,提高力学性能。

由于接头100轴向成型有螺纹用以外接,为了保证接头100在使用状态下端面104能够平行于预制构件的连接端面以方便相邻预制构件中受力筋200的轴向对接,第二连接腔102优选为锥形孔,该锥形孔的最小孔径大于受力筋200的直径以便于接头100在预制构件成型模具上的径向定位。且在轴向远离第一连接腔101的方向上,第二连接腔102的孔径逐渐增大,也就是说,套装在受力筋200上的接头100能够调整自身中轴线和受力筋200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从而提高接头100的外接便捷性。

防脱部201背对端面201a形成有施压面201b,轴向挡面103上的嵌顿区域1031可以通过在接头100和受力筋200之间施加预应力或张拉力等轴向作用力,由施压面201b在轴向挡面103上一次性挤压形成,并在成形后始终保持轴向作用力和相对位置。

施压面201b具有第一表面硬度值,轴向挡面103具有第二表面硬度值,且第一表面硬度值大于第二表面硬度值。若第一硬度值与第二硬度值差值过小,将无法形成有效的密封结构,若第一硬度值与第二硬度值差值过大,又会影响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因此,这里将第一表面硬度值与第二表面硬度值的差值设定为大于等于1hrc,此差值具体可以是大于等于2hrc、3hrc、4hrc、5hrc或6hrc等等,两者表面硬度的最大差值应满足基本的结构强度要求。可以理解,在满足连接强度的要求下,接头100的表面硬度越低,则轴向挡面103的嵌顿区域1031的面积越大,当然防漏效果更好。第二表面硬度值具体可以是2hrc~38hrc,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二表面硬度值可以是7hrc~10hrc,这样既可以保证接头100与受力筋200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又能满足密封的要求。

在预制构件(如图24所示)的预应力张拉过程中,受力筋200施加于轴向挡面103的挤压力为f,为了保证接头100与受力筋200的连接强度又能够满足较好的密封性能,当轴向挡面103未发生形变时,受力筋200与轴向挡面103的接触面积为a1,且f/a1≥1.4σs;当轴向挡面103发生形变后,受力筋200与轴向挡面103的接触面积为a2(即嵌顿区域1031的面积),a2>a1且f/a2≤1.4σs;其中,σs为接头100的屈服强度。

第二连接腔102只需供受力筋200轴向贯穿即可,因此,第二连接腔102的腔壁粗糙度大于6.3μm;这样的粗糙度要求使得第二连接腔102可由模具直接轴向冲孔加工形成,无需进行精加工,从而降低接头100的制造成本。

受力筋200的防脱部201与接头100的轴向挡面103逆向卡止并嵌入轴向挡面103上的嵌顿区域1031。若防脱部201的压紧接触部位在周向上连续嵌入轴向挡面1031的嵌顿区域,则两者间可形成环状密封结构,从而消除防脱部201和轴向挡面103之间的间隙,防止混凝土浆料泄漏至接头100的第一连接腔101中;如果防脱部201在周向上以非连续的方式嵌入轴向挡面103的嵌顿区域1031,则两者间可形成局部密封结构,消除嵌入部位的间隙,同时,两者间非嵌入部位的间隙也会因为嵌入部位的嵌入而变的更小,从而在整体上可以防止混凝土浆料进入第二连接腔102后泄漏至第一连接腔101,提高接头100与受力筋200连接处的密封性能,保证接头100的外接性能不受影响,避免损失混凝土浆料。

为了避免防脱部201与轴向挡面103相互挤压时剪应力过于集中造成防脱部201从受力筋200上脱落,施压面201b和轴向挡面103优选锥形面或部分球面。本实施例中,施压面201b优选为部分球面,而轴向挡面103优选为锥形面,这样的形状配合能够尽可能地增加施压面201b和轴向挡面103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密封性能。

请参考图8至图11,图8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的纵向剖视图;图10为图8中所示接头的轴测图;图11为图8中所示接头的纵向剖视图。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如图所示,相对于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构件连接组件还具有这样的结构:

轴向挡面103的锥度减小,也就是说轴向挡面103相对于接头100的中轴线更为倾斜,因此,在受力筋200的施压面201b形状、尺寸不变的情况下,轴向挡面103的嵌顿区域1031位于轴向挡面103的中部。举例来说,当施压面201b的形状不变,但径向彭大端的外直径增大且轴向挡面103更为倾斜时,则轴向挡面103的嵌顿区域1031越靠近第一连接腔101的腔壁,相对于实施例一,接头100在预应力张拉过程中承受拉力的部位轴向厚度增加,从而能够承受更大的轴向拉拔力。

相对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在于说明轴向挡面103的嵌顿区域1031产生于轴向挡面103与施压面201b在预应力施加过程中的最先接触部位,轴向挡面103的嵌顿区域1031受自身形状、尺寸和施压面201b的形状、尺寸影响较大。

请参考图12至图16,图12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所示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的纵向剖视图;图14为图12中所示接头的轴测图;图15为图12中所示受力筋的局部轴测图;图16为图12中所示接头的纵向剖视图。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如图所示,相对于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构件连接组件还具有这样的结构:

受力筋200是外周壁呈螺旋形凹凸状的刚性棒材,例如pc钢棒或螺纹钢,以pc钢棒为例,当pc钢棒的端部镦粗形成为防脱部201后,防脱部201的施压面201b同样是凹凸不平的,具有内凹部分和凸起部分,当防脱部201与轴向挡面103相互挤压时,由施压面201b的凸起部分在轴向挡面103上挤压形成嵌顿区域1031,并最后使得轴向挡面103与施压面201b形成连续的环形面接触。

也就是说,相对于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构件用接头100通过减小轴向挡面103上嵌顿区域1031面积的方法增强嵌顿区域1031的形变深度,从而消除轴向挡面103和施压面201b之间的间隙,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防脱部201优选由模具冷镦成型,并且,为了避免在防脱部201与受力筋200的直径突变处应力集中,防脱部201与受力筋200主体之间采用圆弧角过渡,此外,为了保证防脱部201能够承受设计要求的抗拉力又能节省材料,径向彭大端的最大外直径小于径向彭大端的三倍径向长度,本实施例中,防脱部201的轴向长度大于3毫米,并优选5-15毫米。

本实施例采用pc钢棒作为受力筋200,表面凹凸的pc钢棒能够增强与混凝土的摩擦力,相对于圆钢或者钢筋,pc钢棒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结构强度。

请参考图17至图19,图17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的纵向剖视图;图18为图17中所示接头的轴测图;图19为图17中所示接头的纵向剖视图。

本实施例中,与第三实施例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如图所示,相对于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构件连接组件还具有这样的结构:

在轴向挡面103相对于施压面201b更为倾斜时,即轴向挡面103的中部与施压面201b相互挤压,使得环绕pc钢棒中轴线周向间隔形成的各嵌顿区域1031位于轴向挡面103的中部。

相对于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构件连接组件能够避免刚性棒材(如pc钢棒或螺纹钢)在横截面突变处承受过大的剪应力,增加了施压面201b与轴向挡面103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接头100的与径向彭大端的抗剪强度,使得受力筋200和接头100能够承受更大的轴向拉拔力。

请参考图20至图22,图20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的纵向剖视图;图21为图20中所示接头的轴测图;图22为图20中所示接头的纵向剖视图。

本实施例中,与第三实施例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如图所示,相对于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构件连接组件还具有这样的结构:

圆环状的嵌顿区域包括形变幅度较大的第一嵌顿区域1031a和形变幅度相对较小的第二嵌顿区域1031b,即第一嵌顿区域1031a的深度大于第二嵌顿区域1031b的深度,且第一嵌顿区域1031a和第二嵌顿区域1031b交错排列,面积较大的第一嵌顿区域1031a由施压面201b的凸起部分在预应力张拉过程中率先挤压形成,面积较小的第二嵌顿区域1031b由施压面201b的内凹部分在预应力张拉过程中后续挤压形成。

相对于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构件用接头100使得轴向挡面103发生充分形变,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或另一些实施例中,如果防脱部201的压紧接触部位在周向上以非连续的方式嵌入嵌顿区域1031,则轴向挡面103上将具有与非嵌入部分相对应的非嵌顿区域,这种情况下,允许嵌顿区域1031在周向上以不对称或不均匀的方式进行分布,尽管嵌顿区域1031可能以不规律的方式分布,非嵌顿区域可能具有不同的数量或不同的周向长度,但非嵌顿区域所对应的圆心角α应小于等于180°(见图23)。

这种结构的预制构件连接组件有以下优点:一方面,可以保证受力筋200的防脱部201不会单侧承受轴向作用力,使轴向作用力能够尽可能的在周向方向上分布,避免防脱部201发生歪斜甚至从受力筋200的主体部分断裂;另一方面,接头100和受力筋200在咬合时,可采用施力机构施加轴向作用力,并采用模具等设备保持该轴向作用力,在完成浇筑且混凝土浆料固化之后,两者之间的轴向作用力由固化的混凝土材料保持,采用上述结构可保持接头100与受力筋200的轴线基本重合,避免接头100因连接部位受力不均而出现歪斜或存在歪斜的趋势,进而将所受到的作用力通过外周壁向混凝土材料扩散,影响混凝土材料的稳定性。

除了上述预制构件连接组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请参考图24、图25,图2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5为图24中的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300,包括混凝土主体和预埋于混凝土主体内部的受力骨架,受力骨架设有但不限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构件连接组件,其受力筋200可间隔埋设于预制构件中,各受力筋200还可用连接筋、箍筋或扎丝等连接形成钢筋网片或钢筋网架以提高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整体结构强度。

在满足力学性能的要求下,至少部分数量的受力筋200和至少部分数量的接头100分别一一对接,并且,受力筋200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接头100的数量;相邻两个混凝土预制构件在装配时,两个混凝土预制构件中的受力筋200在接头100处由机械连接件对接固定。

其中,该混凝土预制构件300可以是混凝土预制桩或混凝土预制承台或混凝土预制板或混凝土预制墙或混凝土预制柱或混凝土预制梁或混凝土预制阳台或混凝土预制飘窗或混凝土预制楼梯或混凝土预制电梯井或混凝土预制屋顶或混凝土预制露台;

为了满足装配连接需求,接头100的第一连接腔101裸露于混凝土预制构件300的端面301,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腔101裸露只要满足第一连接腔101不会被混凝土预制构件300的混凝土遮蔽即可,也就是说,预制构件用接头100的端面104可以凸出于混凝土预制构件300的端面301,或齐平或内凹,只要不影响相邻两个混凝土预制构件300中受力筋的对接即可。

本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具有结构强度高、结构简单、对接装配施工方便,便于装配式建筑的推广。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预制构件连接组件及混凝土预制构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