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混凝土板厚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1133发布日期:2019-11-08 23:56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现浇混凝土板厚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现浇混凝土板厚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楼板混凝土浇筑一直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特别是在浇筑过程中厚度、平整度的控制。通常有以下两种控制方法:

1. 在楼板混凝土浇筑前,通常采用500mm线来控制板面标高,继而在竖向结构上测出基准板面上500mm控制点,通过各个控制点之间拉通线,采用卷尺或者定型PVC管进行重复控制。该控制方法受人为影响较大,各控制点时常不能通视,再加上施工现场人员走动容易使通线混乱,影响误差。

2. 通过水准仪将控制点标记在固定的建筑物、构配件上,采用激光水平仪进行控制。该控制方法虽然能够有效限制人为影响因素,但白天光线不足,视线差,并且光线随着距离的增加,其精度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板厚控制装置,通过该装置测量现浇混凝土板厚,能够有效解决现浇板浇筑中常规厚度控制的弊端,既实现了多点板厚控制又能重复使用,且操作简单,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现浇混凝土板厚控制装置,包括圆柱尺、外筒、垫板和制动器和检测针,所述圆柱尺沿其轴向方向设有长度刻度,所述检测针固定于所述圆柱尺的下端,所述外筒套设于所述圆柱尺上,所述外筒可相对圆柱尺上下滑动,所述垫板固定于所述外筒的下端,所述垫板与所述圆柱尺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供所述检测针伸出的容置孔;所述制动器用于限制所述圆柱尺和外筒的相对运动。

藉由上述结构,将外筒上滑至合适高度后,再将检测针插入混凝土中(初凝前)或立于基准点位置的模板上(浇筑前),再将外筒往下滑动至垫板接触混凝土面并确保不下沉(初凝前)或滑动至基准标高位置,启动制动器以限制圆柱尺和外筒的相对运动,即可根据外筒的上升高度确定混凝土板厚。

所述圆柱尺优选采用不锈钢制作而成,圆柱尺上标有刻度,测量范围为0~500mm,最小刻度为1mm,圆柱尺测量精度应符合相关国家检测规程。刻度应采用不易掉落、带荧光性质的涂料印制而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为确保该装置测量的准确性,所述现浇混凝土板厚控制装置具有归零状态和工作状态,当装置位于归零状态时,所述检测针的下端与所述垫板的下端面平齐;所述外筒相对所述圆柱尺向上滑动以实现归零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检测针插入物体中的有效高度即为板厚,进一步,外筒上下作用在圆柱尺上,通过其相对高度进行刻度辨识,从而得出楼板相对厚度。

滑动装置归零状态中垫板底面与检测针平齐,工作状态滑动装置应与圆柱尺相互接近但不互相阻碍,做到持续滑动,并在工作中出现极限状态时可由圆柱尺进行上下限位,保证圆柱尺与滑动装置不分离。

为方便操作者读数,所述外筒的上端面与所述圆柱尺下端的零线平齐。

所述制动器包括螺纹紧固件,所述外筒上端的侧壁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外筒侧壁的螺纹孔,所述螺纹紧固件可穿设于所述螺纹孔中。

为便于制动器的安装,所述外筒上端的侧壁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螺纹紧固件的安装座。

所述外筒设有螺纹孔的侧壁沿径向方向延伸以形成所述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孔同轴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和所述螺纹孔贯通以形成供所述螺纹紧固件轴向移动的通道。

所述制动器还包括可调旋钮,所述可调旋钮设于所述螺纹紧固件背向所述外筒的一端。

所述外筒上端的侧壁上还开设有对圆柱尺上的刻度进行辨识的视口。嵌入可放大材质玻璃,通过视口可对圆柱尺刻度进行辨识,以此实现读数功能。

所述圆柱尺位于零线以下的侧壁上设有用于防止所述外筒脱出的止挡部。

所述圆柱尺的上端固定有把手。所述把手优选采用一种以合成的或天然的高分子聚合物材质制作而成,为使用便利,手握下口设有四个平缓凹槽。

所述把手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圆柱尺的轴向方向垂直,所述把手上设有调整所述圆柱尺至铅锤位置的水准器。优选圆水准器,用来控制该装置在工作中的平衡及垂直。

所述检测针与所述圆柱尺可拆卸连接。优选螺纹连接,检测针上端为螺纹,下端为圆锥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减少了常规控制的程序及工作量,优化了浇筑过程中的对板厚控制的各种不足,本工具能够重复使用并适用于各种工程常规板厚,特别针对住宅楼效果尤其明显,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

2.有效的提高了楼板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及平整度,防止由于在标高控制人为误差,减少浇筑过程控制不当引起的混凝土超量,也确保了结构符合设计要求。

3. 实现了多点控制、随机控制,不受天气、晚上视线差及其他障碍物影响,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现浇混凝土板厚控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圆柱尺与外筒连接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现浇混凝土板厚控制装置处于归零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现浇混凝土板厚控制装置处于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圆柱尺;2、外筒;21、螺纹孔;22、安装座;221、安装孔;23、视口;3、垫板;31、容置孔;4、制动器;41、螺纹紧固件;42、可调旋钮;5、检测针;6、把手;7、水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现浇混凝土板厚控制装置,包括圆柱尺1、外筒2、垫板3和制动器4、检测针5、把手6和水准器7。

圆柱尺1沿其轴向方向设有长度刻度,检测针5螺纹连接于圆柱尺1的下端,把手6固定于圆柱尺1的上端且把手6的长度方向与圆柱尺1的轴向方向垂直,如图2所示,水准器7内置于把手6中,借助水准器7,可将圆柱尺1调整至铅锤位置。

外筒2套设于圆柱尺1上,外筒2可相对圆柱尺1上下滑动,圆柱尺1位于零线以下的侧壁上设有用于防止外筒2脱出的止挡部。外筒2上端的侧壁上开设有对圆柱尺1上的刻度进行辨识的视口23。

垫板3固定于外筒2的下端,垫板3与圆柱尺1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供检测针5伸出的容置孔31;制动器4用于限制圆柱尺1和外筒2的相对运动。

如图3所示,制动器4包括螺纹紧固件41和可调旋钮42,外筒2上端的侧壁上开设有贯穿外筒2侧壁的螺纹孔21,螺纹紧固件41可穿设于螺纹孔21中。外筒2上端的侧壁设有用于安装制动器4的安装座22,外筒2设有螺纹孔21的侧壁沿径向方向延伸以形成安装座22,安装座22上开设有与螺纹孔21同轴的安装孔221,安装孔221和螺纹孔21贯通以形成供螺纹紧固件41轴向移动的通道。为便于观测螺纹紧固件41的轴向运动,安装座22的上表面还开设有与安装孔221贯通的观测槽222。可调旋钮42设于螺纹紧固件41背向外筒2的一端。

现浇混凝土板厚控制装置具有归零状态和工作状态,如图4所示,当装置位于归零状态时,检测针5的下端与垫板3的下端面平齐;外筒2的上端面与圆柱尺1下端的零线平齐,如图5所示,外筒2相对圆柱尺1向上滑动以实现归零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把手6采用以合成的或天然的高分子聚合物材质制作而成,为使用便利,手握下口设有四个平缓凹槽。

把手6中设有圆水准器7,圆水准器7设置在圆柱尺1一侧,用来控制工具在工作中的平衡及垂直,把手6 设置在圆柱尺1顶端下30mm处,整个外观呈“T”字形状。

圆柱尺1采用不锈钢制作而成,直径为25mm。圆柱尺1上标有刻度,测量范围为0~500mm,最小刻度为1mm,圆柱尺1测量精度应符合相关国家检测规程。圆柱尺1刻度应印制在不锈钢本体上,表面应采用不易掉落、带荧光性质的涂料标记,方便晚上读数。

圆柱尺1与检测针5采用机械连接,检测针5采用不锈钢管,直径为10mm,一端为螺纹,一端为圆锥形。圆柱尺1下端设有套筒,检测针5可以进行更换。

制动器4、外筒2、垫板3组成一个整体。制动器4包括螺杆(螺纹紧固件41)和可调旋钮42,外筒2上端的侧壁上开设有与螺杆配合的螺纹孔21,通过调整可调旋钮42的松紧,使螺杆作用在圆柱尺1上实现制动。在外筒2上设有视口23,嵌入可放大材质玻璃,通过视口23可对圆柱尺1刻度进行辨识,以此实现读数功能。垫板3采用不锈钢材质,直径为200mm,中心开有孔眼,孔眼大小与检测针5相互接近但不互相阻碍。

检测针5插入物体中的有效高度即为板厚,进一步,外筒2上下作用在圆柱尺1上,通过其相对高度进行刻度辨识,从而得出楼板相对厚度。

在工程实际应用中,模板经过验收并满足其设计标高、平整度等要求后,方可绑扎钢筋并验收合格,进而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过程中(初凝前),该工具检测可采用如下两种方法:

1.直接将螺杆松开,将外筒2滑到适用高度后,将检测针5插入混凝土中并直达模板面,将外筒2向下滑动,待垫板3面接触混凝土面并确保不下沉,拧紧螺杆,直接在视口23读数即为该检测点的楼板厚度,根据读数与设计进行比并进行调整。

2.利用水准仪将楼板基准标高投测到所浇筑混凝土区域内,选一个基准点。将螺杆松开,检测针5立在基准点位置的模板上(该点的模板标高验收合格),将垫板3滑动在基准标高位置,确保垫板3底为基准标高,并拧紧螺杆。在浇筑过程中,直接将检测工具插入混凝土板内,观察混凝土是否与垫板3底面平齐来控制实际楼板厚度。

进一步,上述两种使用方法均需要求把手6中圆形水准器7中水泡居中,从而确保杆件垂直及精确度。检测点控制在1m²不少于1处。

该装置归零状态中垫板3底面与检测针5平齐,工作状态外筒2应与圆柱尺1相互接近但不互相阻碍,做到持续滑动。在工作中出现极限状态时可由圆柱尺进行上下限位,上端限位端为把手6,下端限位点在圆柱尺1底端设有咬齿,进而保证圆柱尺1与外筒2不分离。

进一步,该装置归零状态总高度为1200mm,使用范围仅为0~500mm厚的现浇板。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的限制,虽然本申请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变动或修饰均等同于等效实施案例,均属于技术方案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