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钎杆组件、应用该钎杆组件的钎杆组件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6978发布日期:2020-04-07 21:39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钎杆组件、应用该钎杆组件的钎杆组件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钎杆组件、应用该钎杆组件的钎杆组件网。



背景技术:

加气混凝土是一种新型墙体建筑材料,具有质轻、保温、隔热、节能、环保以及施工快捷劳动强度小等优点,现已在建筑行业广泛应用,是国家重点推广项目。随着使用细化,需要不同的加气混凝土制品,满足不同的建筑要求,在所有加气混凝土制品中,有板材系列制品,在板材系列产品制备过程中,所使用钢钎的插拔位置及方式,对整条流水线的运行效率,有显著影响。为合理布局工艺流程,使流水线在生产板材时对整条流水线的影响最小,本工艺流程按照砌块与板材共线生产时,生产线效率最高配置工艺流程。

加气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留下钎孔,经实验验证,钎孔对板材的力学性能几乎无影响,若制成贯穿孔,蒸压过程中高压蒸汽更容易渗透坯体内部,有利于缩短蒸压时间,在传统的加工方式中,如图1和2所示,通过将钢筋网笼固定在卡片1’上,并将钎杆2’插入至卡片1’内开设的限位长孔3’内,同时将钎杆2’转动90度使得钎杆2’上的菱形块4’的长边的两端与限位长孔3’的短径接触,使得钎杆2’固定限位在卡片1’上,当混凝土成模完成后再次将钎杆2’转动90度使得钎杆2’上的菱形块4’的长边的两端失去与限位长孔3’的短径接触,菱形块4’的长边转动至限位长孔3’的长径处,此时可将钎杆2’顺利向外拔出,但该方式在进行钎杆2’拔出卡片1’前进行90度转动时,由于卡片1’埋在混凝土中,使得肉眼无法准确观察到菱形块4’的长边转动至限位长孔3’的长径处,该方式操作起来极不便。

专利号为cn201620803655.7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插钎装置,包括网笼鞍架,网笼鞍架内沿横向均匀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挂钎梁,挂钎梁上均匀设有若干插钎杆件,所述插钎杆件包括钎杆及垂直固定于钎杆上端的横杆,所述钎杆向下穿过并伸出挂钎梁,并在挂钎梁的下方水平安装有长方形的卡片,所述横杆与挂钎梁的上表面相靠接;网笼鞍架内水平设有若干用于限制插钎杆件向上滑动的限位梁。该实用新型不仅安装灵活、可靠,而且加工的钎孔在蒸压过程中有利于蒸汽渗入坯体,通过钎孔对流,提高蒸压效率,缩短蒸压时间;在施工过程中,也可利用钎孔进行拉结筋加固,提高抗震性,并能减少板两端的安装构件,提高安装效率。

上述机构采用了旋转固定和旋转拔出的方式,无法准确观察到菱形块的长边转动至限位长孔的长径处,操作起来极不便,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钎杆组件,通过将钎杆以过盈接触的方式卡合在卡扣组件上,并配合弹性固定的方式将钎杆固定在卡扣组件上,同时在拔出时同样以平移的方式快速拔出,代替原有进行90度旋转使得钎杆和卡扣组件脱离接触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观察到无法准确观察到菱形块的长边转动至限位长孔的长径处,操作起来极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钎杆组件,包括钎杆及与钎杆配合的卡扣组件,所述卡扣组件包括第一卡合部及以弹性的方式将钢筋进行卡合固定的第二卡合部,所述钎杆与所述第一卡合部过盈接触配合,该第一卡合部在轴向和径向方向上通过弹性配合方式固定设置在钎杆上。

作为改进,所述钎杆的末端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第一卡合部过盈配合在环形槽处,该环形槽包括工作部及位于工作部下方的承重部,工作时,工作部卡合在第一卡合部内,所述承重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的下端接触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钎杆的中间段还包括通过弹性配合方式设置的若干卡扣组件,卡扣组件在钎杆上实现轴向和径向限位。

作为改进,所述钎杆沿轴线方向贯穿插入第一卡合部内并过盈配合于该第一卡合部内。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卡合部上设置有限位件,该限位件包覆于所述钎杆的周向,该限位件包括:

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为柱形结构,且在该限位部的上开设有供钎杆穿过的工作孔;

弹性固定部,所述弹性固定部由弹性材料制成,工作时,所述弹性固定部与所述钎杆过盈配合。

作为改进,所述弹性固定部为锥形结构,且该弹性固定部与所述限位部一体连通设置,且该弹性固定部与限位部连通处的工作内径大于所述钎杆的直径,该弹性固定部远离限位部一端的工作内径小于钎杆的直径。

作为改进,所述钎杆沿平行于横截面方向卡合嵌入第一卡合部内并限位于该第一卡合部内。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卡合部上设置有侧面限位件,该侧面限位件上开设有供所述钎杆嵌入的工作开口,该侧面限位件为弹性材料制成,工作时,所述侧面限位件与所述钎杆过盈配合。

作为改进,所述钎杆与第一卡合部卡合处位于该第一卡合部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处。

一种钎杆组件网,包括若干线性排列的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钎杆组件,所述钎杆组件在横向和纵向位置进行排列分部,钢筋以弹性方式卡合固定在钢筋卡合件上形成网笼,该钢筋卡合件与卡扣组件之间形成卡合空间,该卡合空间处形成钢筋进入口,工作时,钢筋从钢筋进入口进入到卡合空间内进行弹性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较传统的钎杆组件,通过将钎杆以平移的方式插设卡合在卡扣组件上,并配合弹性固定的方式将钎杆固定在卡扣组件上,同时在拔出时同样以平移的方式快速拔出,代替原有进行90度旋转使得钎杆和卡扣组件脱离接触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省去人工进行转动钎杆后进行拔钎步骤,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较传统的钎杆组件,通过在钎杆和第一卡合部过盈配合处设置环形槽并形成承重部,卡扣组件及固定在卡扣组件上的钢筋网笼的重量全部承载在承重部上,承重部防止卡扣组件和钢筋网笼向下脱离;

(2)本实用新型较传统的钎杆组件,通过将钎杆和卡扣组件的卡合处设置在卡扣组件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处,使得钎杆和在拔出卡扣组件时,卡扣组件受到的反作用力均匀分布于卡扣组件上,确保在钎杆拔出卡扣组件的形变程度更小,以此来提高加气混凝土的生产质量;

(3)本实用新型较传统的钎杆组件,通过将弹性固定部连通于限位部处的开口朝向与钢筋进入口的朝向相一致设置,确保在钎杆拔出卡扣组件时,卡扣组件的受力方向与钢筋进入口的进口方向相反,在钎杆脱离卡扣组件时避免钢筋网笼从钢筋进入口中脱离出造成对加气混凝土内部结构的破坏,提高了加气混凝土的质量。

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效率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建材设备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传统技术中钎杆和卡片安装正视图;

图2为传统技术中钎杆和卡片安装状态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钎杆和卡扣组件装配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卡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卡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的钎杆和卡扣组件的装配爆炸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的卡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钎杆组件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工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一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3、4和5所示,一种钎杆组件,包括钎杆1及与钎杆1配合的卡扣组件2,所述卡扣组件2包括第一卡合部21及以弹性的方式将钢筋3进行卡合固定的第二卡合部22,其特征在于,所述钎杆1与所述第一卡合部21过盈接触配合,该第一卡合部21在轴向和径向方向上通过弹性配合方式固定设置在钎杆1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将钎杆1以过盈接触的方式配合在卡扣组件2内,由于卡扣组件2为塑料弹性材质,在钎杆1插入至卡扣组件2内时,卡扣组件2进行钎杆1限位固定的部位进行向外膨胀,同时由于卡扣组件2的向外膨胀产生形变,卡扣组件2的限位固定部为对钎杆1产生弹性作用力,使得卡扣组件2牢牢将钎杆1卡合住,同时,当需要将钎杆1拔出卡扣组件2时,由外部拔插装置对钎杆1施加作用力并产生克服卡扣组件2对钎杆1产生的弹性作用力,使得钎杆1拔出卡扣组件2内,卡扣组件2由形变恢复原形,在此值得一提的是,钎杆1在拔出和插合固定时始终不进行转动,以无转的平移方式插入和拔出卡扣组件2内。

进一步地,所述钎杆1的末端开设有环形槽11,所述第一卡合部21过盈配合在环形槽11处,该环形槽11包括工作部111及位于工作部111下方的承重部112,工作时,工作部111卡合在第一卡合部21内,所述承重部11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卡合部21的下端接触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当卡扣组件2的第一卡合部21卡合在环形槽11的工作部111后,卡扣组件2及固定在卡扣组件2上的网笼30的重量全部承载在承重部112上,承重部112防止卡扣组件2和网笼30向下脱离,代替原有将承重部做成菱形当进入到卡扣内时转动90度使得菱形承重部与卡扣接触承重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

实施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加气混凝土板材组网用无转钎杆组件的实施例二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种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图3所示的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钎杆1的中间段还包括通过弹性配合方式设置的若干卡扣组件2,卡扣组件2在钎杆1上实现轴向和径向限位。

进一步地,如图3、4和5所示,所述钎杆1沿轴线方向贯穿插入第一卡合部21内并过盈配合于该第一卡合部21内。

需要说明的是,钎杆1在插入至第一卡合部21内时以沿钎杆1中心轴线的方向贯穿插入。

进一步地,如图3、4和5所示,所述第一卡合部21上设置有限位件211,该限位件211包覆于所述钎杆1的周向,该限位件211包括:

限位部2111,所述限位部2111为柱形结构,且在该限位部2111的上开设有供钎杆1穿过的工作孔2110;

弹性固定部2112,所述弹性固定部2112由弹性材料制成,工作时,所述弹性固定部2112与所述钎杆1过盈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进行钎杆1和卡扣组件2的限位固定时,将钎杆1以平行钎杆1中心轴线方向贯穿插入卡扣组件2内的轴线限位件21内,在插入过程中钎杆1的一端首先进入到限位部211处开设的贯穿孔内,钎杆1的一端贯穿于贯穿孔内并进入到弹性固定部212内,弹性固定部212为圆台外形设置,具体的为若干沿圆周方向间断均布设置的弹性片,弹性片沿中轴线方向倾斜设置,钎杆1进入到弹性固定部212内时,弹性片进行向外扩张变形,并且弹性片始终与钎杆1的圆周方向进行接触设置,弹性片对钎杆1圆周表面产生弹性力,进行钎杆1的固定限位在卡扣组件2上。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固定部2112的弹性材料优选为abs塑料,当然也不仅限于abs塑料,其他具有弹性、耐腐蚀的材料也可用于本实施例中弹性固定部2112的制作。

作为改进,所述弹性固定部2112为锥形结构,且该弹性固定部2112与所述限位部2111一体连通设置,且该弹性固定部2112与限位部2111连通处的工作内径大于所述钎杆1的直径,该弹性固定部2112远离限位部2111一端的工作内径小于钎杆1的直径。

实施例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加气混凝土板材组网用无转钎杆组件的实施例二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种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图3所示的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进一步地,如图6和7所示,所述钎杆1沿平行于横截面方向卡合嵌入第一卡合部21内并限位于该第一卡合部21内。

进一步地,如图6和7所示,所述第一卡合部21上设置有侧面限位件212,该侧面限位件212上开设有供所述钎杆1嵌入的工作开口2120,该侧面限位件212为弹性材料制成,工作时,所述侧面限位件212与所述钎杆1过盈配合。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侧面限位件212与钎杆1接触的面可以为一体设置,也可以为间断式设置,间断式设置使得侧面限位件212的弹性形变力更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钎杆1以平行于横截面方向移动的方式卡合嵌入至第一卡合部21上的侧面限位件212上,其中,侧面限位件212为环面开放式设置,钎杆1的圆周表面从环面开口嵌入至第一卡合部21内,环面开口的开口宽度小于钎杆1的圆周直径且大于钎杆1的圆周半径,当钎杆1嵌入至第一卡合部21内时,第一卡合部21的侧面限位件212与钎杆1进行包覆的面积超过二分之一,在钎杆1从第一卡合部21的环面开口进入时,第一卡合部21发生弹性形变,环面开口的开口宽度变大,使得钎杆1顺利进入到第一卡合部21内,当钎杆1完全进入到第一卡合部21内时,第一卡合部21的形变复位,第一卡合部21处的侧面限位件212与钎杆1的圆周表面进行接触,当需要将钎杆1拔出第一卡合部21内时,第一卡合部21再次发生形变,使得钎杆1顺利拔出第一卡合部21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合部21上设置有侧面限位件212,该侧面限位件212上开设有供所述钎杆1嵌入的工作开口2120,该侧面限位件212为弹性材料制成,工作时,所述侧面限位件212与所述钎杆1过盈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将钎杆1与卡扣组件2的卡合处设置于卡扣组件2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处,在进行钎杆1插入和拔出卡扣组件2内时,钎杆1对卡扣组件2施加的反向作用力能在卡扣组件2上进行均匀分布,使得卡扣组件2发生的形变沿长度方向对称分布,确保卡扣组件2不会因为形变受力不均匀发生断裂,从而影响加气混凝土的内部结构。

实施例四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钎杆组件网,包括若干线性排列的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钎杆组件,所述钎杆组件在横向和纵向位置进行排列分部,钢筋3以弹性方式卡合固定在钢筋卡合件221上形成网笼30,该钢筋卡合件221与卡扣组件2之间形成卡合空间2210,该卡合空间2210处形成钢筋进入口2211,工作时,钢筋3从钢筋进入口2211进入到卡合空间2210内进行弹性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选用弹性固定部212连通于所述限位部211处的开口朝向与钢筋进入口201的朝向相一致设置,一方面便于钢筋3从钢筋进入口201进入到卡合空间20内进行弹性固定,另一方面使得在将钎杆1拔出卡扣组件2内时,确保在钎杆1拔出卡扣组件2时,卡扣组件2的受力方向与钢筋进入口201的进口方向相反,在钎杆1脱离卡扣组件时避免网笼30从钢筋进入口中脱离出造成对加气混凝土内部结构的破坏,提高了加气混凝土的质量。

实施例五

参考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气混凝土板材组网插拔工序。

如图9所示,一种加气混凝土板材组网插拔工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钎杆固定,将钎杆1的一端与外部插拔钎装置连接设置,并将钎杆1以过盈接触的方式配合在卡扣组件2上的第一卡合部21内,并使得钎杆1限位固定在卡扣组件2上,若干钎杆1横向排布并在底部配合卡扣组件2,同时在钎杆1的纵向中间段配合卡扣组件20;

步骤二,钢筋网笼固定,将钢筋3从钢筋进入口2211进入到钢筋卡合件221的卡合空间2210内,并分别固定卡合在卡扣组件2的两端上,形成网笼30;

步骤三,成模,将钎杆1向装载有混凝土坯料的模箱内移动,钎杆1带着网笼30插入混凝土坯料中;

步骤四,脱模,静置一段时间后,插拔钎装置将钎杆1以平移的方式拔出模箱内,网笼30和卡扣组件2留在混凝土坯料中。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将钎杆1沿轴线方向贯穿插入第一卡合部21内,并使得钎杆1的轴向和径向限位在第一卡合部21处。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将钎杆1沿平行于横截面方向卡合嵌入第一卡合部21内并限位于该第一卡合部21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