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面漆装配式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60912发布日期:2019-12-31 16:0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墙面漆装配式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墙面装配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墙面漆装配式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墙体起着支撑建筑结构、区分功能空间的作用,在设计上,由于其在空间中占的面积比重相对较大,成为室内设计装饰的重要表达部分,因此墙面装饰效果对整个室内空间的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墙面乳胶漆正是墙面装饰重要材料之一。传统的墙面乳胶漆施工方法:墙面修补—刮腻子—打磨—修补—底漆—面漆,工艺中每个步骤至少需要施工2遍,每个步骤工艺施工需干透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艺施工,且传统的墙面漆施工工艺均在现场施工完成。此方法装配化程度不高,现场施工工序繁琐、效率低,容易造成环境和噪音污染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墙面漆装配式安装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墙面漆装配式安装结构,包括墙面单元和墙体单元,所述墙面单元通过相互配合的凹凸组件可拆连接于所述墙体单元外侧面,所述墙面单元的装饰墙面朝外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墙体单元包括建筑层;所述墙面单元包括基层板和所述装饰墙面,所述装饰墙面设置于基层板的外侧,且基层板正对建筑层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凹凸组件包括连接凹件和连接凸件,所述连接凹件中部为一个中空的连接槽,所述连接凹件和连接凸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墙体单元或墙面单元上,所述连接凸件对应可拆安装于所述连接凹件的连接槽内,完成所述墙体单元和墙面单元的装配。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凹件和连接凸件均与所述墙体单元成一锐角上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墙体单元还包括有铺设于所述建筑层外侧面的找平层,所述连接凹件嵌设于所述找平层中,且上斜设置,所述连接凸件根部固设于所述基层板的内侧,正对所述连接凹件设置,将所述连接凸件卡接于所述连接凹件的连接槽中,完成所述墙体单元和墙面单元之间的装配。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凸件固设于所述建筑层,且所述连接凸件上斜设置;所述墙面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层板内侧面的发泡填充层,所述连接凹件根部设置于所述基层板,且嵌设于所述发泡填充层中。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凸件通过螺栓连接固设于所述建筑层。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凸件顶部设置有用于限制连接凸件和连接凹件发生相对移动的倒钩状限位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将装饰墙面和基层板预先施工完成得到墙面单元,现场将墙面单元装配式安装在墙体单元上,减少了现场施工的工序,提高现场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同时墙面单元可以无损从墙体单元中拆卸循环利用,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一种墙面漆装配式安装结构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一种墙面漆装配式安装结构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墙面漆装配式安装结构的施工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及目的,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无特别说明,本文中的“/”代表含义为“或”。

参照图1和2,提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一种墙面漆装配式安装结构,包括墙面单元20和墙体单元10,墙面单元20通过相互配合的凹凸组件30可拆连接于墙体单元10外侧面,墙面单元20的装饰墙面22朝外设置。通过将墙面单元20可拆连接于墙体单元10,完成墙体单元10外墙面的施工,大大节省了现场的施工工序和施工时间,提升了墙体单元10的装修效率,工作人员无需安照现有的施工流程:墙面修补—刮腻子—打磨—修补—底漆—面漆,对墙体单元10的墙面进行操作,可以根据需要直接在生产工厂中为墙面单元20选择适合的装饰墙面22,提前做好表层面漆。

具体的,墙体单元10包括建筑层11,建筑层11为受力墙体,可以为砖块堆砌而成的墙体,也可以是其他框架结构建造而成的墙体,例如铝合金框架。墙面单元20包括基层板21和装饰墙面22,装饰墙面22设置于基层板21的外侧,起到墙面装饰的作用,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进行选择,并在工厂中预先加工在基层板21上,且基层板21正对建筑层11设置。

具体的,凹凸组件30包括连接凹件31和连接凸件32,连接凹件31中部为一个中空的连接槽,连接凹件31和连接凸件32分别设置于墙体单元10或墙面单元20上,连接凸件32对应可拆安装于连接凹件31的连接槽内,完成墙体单元10和墙面单元20的装配。连接凸件32可拆安装于连接凹件31的连接槽内,能够实现墙体单元10和墙面单元20之间的可拆连接,另外,通过相互配合的连接凹件31和连接凸件32进行连接,装配方便,能够快速进行墙体单元10和墙面单元20的拆装,提高现场施工效率。

具体的,连接凹件31和连接凸件32均与墙体单元10成一锐角上斜设置。连接凸件32和连接凹件31分别设置墙体单元10和墙面单元20上,可以是,连接凹件31设置在墙体单元10,连接凸件32对应设置墙面单元20,或者,连接凸件32设置在墙体单元10,连接凹件31对应设置墙面单元20,但不管是以哪一种方式设置,连接凹件31和连接凸件32均与墙体单元10所在平面成一锐角上斜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不管是连接凹件31还是连接凸件32设置在墙体单元10上,都可以提供一个向上的支撑力用于支撑安装墙面单元20。

参考图1,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墙体单元10还包括有铺设于建筑层11外侧面的找平层12,找平层12一般为水泥砂浆层,连接凹件31嵌设于找平层12中,且上斜设置,连接凸件32根部固设于基层板21的内侧,正对连接凹件31设置,将连接凸件32卡接于连接凹件31的连接槽中,完成墙体单元10和墙面单元20之间的装配。

本实施例为预置式施工方案,将墙面单元20在工厂中完成生产,将墙体单元10再现场施工完成,在建筑层11外铺填一层找平层12,并将连接凹件31嵌设(预埋)于找平层12中,预先通过找平层12固定连接凹件31,稳定牢靠,再通过基层板21上的连接凸件32卡接于连接凹件31的连接槽,即可完成装配。如图1所示,连接凹件31和连接凸件32均与墙体单元10成锐角上斜设置,墙体单元10作为受力件,由连接凹件31提供向上的支撑力支撑墙面单元20,同时上斜设置的连接凹件31和连接凸件32保证墙面单元20在使用过程不容易与墙体单元10发生分离。

参考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连接凸件32固设于建筑层11,且连接凸件32上斜设置;墙面单元20还包括设置于基层板21内侧面的发泡填充层50,连接凹件31根部设置于基层板21,且嵌设于发泡填充层50中。发泡填充层50设置于基层板21侧面,位于墙体单元10和基层板21之间,起到缓冲和间接支撑连接凹件31的作用。

具体的,发泡填充层50填充设置于墙体单元10和墙面单元20之间,与连接凸件32同侧设置,连接凸件32位于发泡填充层50内的镂空孔内。具体的,发泡填充层50为发泡填充材料制作而成,可以但不限制于泡沫材料。

具体的,连接凸件32通过螺栓连接固设于建筑层11,墙体单元10作为受力件,由连接凹件31提供向上的支撑力支撑墙面单元20,同时上斜设置的连接凹件31和连接凸件32保证墙面单元20在使用过程不容易与墙体单元10发生分离。

本实施例为后置式施工方案,工厂完成部品部件生产和加工,现场将连接凸件32通过不锈钢螺栓40固定于建筑层11上,完成墙体单元10的安装;工厂完成墙面单元20的施工组装,完成第二部分组装;通过将墙面单元20的连接凹件31挂接于墙体单元10的连接凸件32上,发泡填充材料密实填充两者间隙,形成发泡填充层50完成整个墙面漆装配式安装。

具体的,连接凸件32顶部设置有用于限制连接凸件32和连接凹件31发生相对移动的倒钩状限位部321。倒钩状限位部321用于加强限位,避免连接凸件32从连接凹件31的连接槽中脱落。

本方案的零部件均在工厂生产和加工,将装饰墙面22和基层板21预先施工完成得到墙面单元20,现场将墙面单元20装配式安装在墙体单元10上,减少了现场施工的工序,提高现场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同时墙面单元20可以无损从墙体单元10中拆卸循环利用,绿色环保。

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墙面漆装配式安装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预先将凹凸组件分别设置于墙体单元或墙面单元;

s20、通过凹凸组件对应配合连接将墙面单元装配于墙体单元外侧面。

对于步骤s10和s20,墙体单元10包括建筑层11,建筑层11为受力墙体,可以为砖块堆砌而成的墙体,也可以是其他框架结构建造而成的墙体,例如铝合金框架。墙面单元20包括基层板21和装饰墙面22,装饰墙面22设置于基层板21的外侧,起到墙面装饰的作用,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进行选择,并在工厂中预先加工在基层板21上,完成墙面单元20的生产,在装配时基层板21正对建筑层11设置。

其中,凹凸组件30包括连接凹件31和连接凸件32,连接凹件31中部为一个中空的连接槽,连接凹件31和连接凸件32分别设置于墙体单元10或墙面单元20上,连接凸件32对应可拆安装于连接凹件31的连接槽内,完成墙体单元10和墙面单元20的装配。连接凸件32可拆安装于连接凹件31的连接槽内,能够实现墙体单元10和墙面单元20之间的可拆连接,另外,通过相互配合的连接凹件31和连接凸件32进行连接,装配方便,能够快速进行墙体单元10和墙面单元20的拆装,提高现场施工效率。

其中,连接凸件32和连接凹件31分别设置墙体单元10和墙面单元20上,可以是,连接凹件31设置在墙体单元10,连接凸件32对应设置墙面单元20,或者,连接凸件32设置在墙体单元10,连接凹件31对应设置墙面单元20,但不管是以哪一种方式设置,连接凹件31和连接凸件32均与墙体单元10所在平面成一锐角上斜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不管是连接凹件31还是连接凸件32设置在墙体单元10上,都可以提供一个向上的支撑力用于支撑安装墙面单元20。

本方案的零部件均在工厂生并装配加工,将装饰墙面22和基层板21预先施工完成得到墙面单元20,现场将墙面单元20装配式安装在墙体单元10上,减少了现场施工的工序,提高现场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同时墙面单元20可以无损从墙体单元10中拆卸循环利用,绿色环保。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