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屋面防水卷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4664发布日期:2020-05-15 16:11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复合屋面防水卷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卷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屋面防水卷材。



背景技术:

防水卷材,由沥青、橡胶或其他有机材料制成的成卷防水材料,俗称油毡或油毛毡。它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和较好的柔韧性。将沥青类或高分子类防水材料浸渍在胎体上,制作成的防水材料产品,以卷材形式提供,称为防水卷材。根据主要组成材料不同,分为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根据胎体的不同分为无胎体卷材、纸胎卷材、玻璃纤维胎卷材、玻璃布胎卷材和聚乙烯胎卷材。防水卷材要求有良好的耐水性,对温度变化的稳定性(高温下不流淌、不起泡、不淆动,低温下不脆裂),一定的机械强度、延伸性和抗断裂性,要有一定的柔韧性和抗老化性等。

现有的防水卷材一般是由单层聚乙烯基材涂上聚酯热熔胶制成,但是,聚乙烯在大气、阳光和氧的作用下,会发生老化,变色、龟裂、变脆或粉化,丧失其力学性能。在单层聚乙烯基材老化后,由于聚酯热熔胶防水性差,长期与水里接触,会对粘结效果产生影响,从而使胶与屋面的接触面产生空隙,之后就会漏水。而且,聚乙烯基材及聚酯热熔胶均容易燃烧,应用于房屋建筑,有一定的安全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具有优良的防水性、抗老化性及柔韧性,能够与屋面良好贴合的复合屋面防水卷材,能够防止聚氯乙烯片材层中的小分子增塑剂迁移至丁基胶层导致丁基胶失效现象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复合屋面防水卷材,包括:

聚氯乙烯片材层;

热熔胶层,所述热熔胶层涂覆在所述聚氯乙烯片材层的一侧面上;

铝塑膜层,所述铝塑膜层包括涤纶树脂膜层及金属铝镀层,所述涤纶树脂膜层贴附在所述热熔胶层远离所述聚氯乙烯片材层的一侧面上,所述金属铝镀层电镀在所述涤纶树脂膜层远离所述热熔胶层的一侧面上;及

丁基胶层,所述丁基胶层涂覆在所述金属铝镀层远离所述涤纶树脂膜层的一侧面上。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涤纶树脂膜层的厚度为50μm~100μm,所述金属铝镀层的厚度为300nm~500nm。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铝塑膜层的厚度为50μm~100μm。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屋面防水卷材还包括离型膜层,所述离型膜层贴附在所述丁基胶层远离所述金属铝镀层的一侧面上。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离型膜层包括氟涂层及聚乙烯膜层,所述氟涂层涂覆在所述聚乙烯膜层的一侧面上,所述氟涂层远离所述聚乙烯膜层的一侧面贴附在所述丁基胶层远离所述金属铝镀层的一侧面上。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离型膜层包括硅涂层及聚乙烯膜层,所述硅涂层涂覆在所述聚乙烯膜层的一侧面上,所述硅涂层远离所述聚乙烯膜层的一侧面贴附在所述丁基胶层远离所述金属铝镀层的一侧面上。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聚氯乙烯片材层的厚度为1000μm~1500μm。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热熔胶层的厚度为10μm~20μm。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丁基胶层的厚度为400μm~700μm。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聚氯乙烯片材层的边缘、所述热熔胶层的边缘、所述铝塑膜层的边缘及所述丁基胶层的边缘相互对齐,所述离型膜层的边缘向外延伸以使得所述离型膜层的宽度大于所述丁基胶层的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屋面防水卷材具有优良的防水性、阻燃性、耐磨性及柔韧性,能够与屋面良好贴合,增加房屋建筑施工的便利性。

2、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屋面防水卷材采用双层防水设计,聚氯乙烯片材层作为第一防水层,铝塑膜层作为第二防水层,当聚氯乙烯片材层老化失效后,铝塑膜层继续起防水作用,如此增加了防水卷材的防水性。

3、本实用新型的铝塑膜层能够防止聚氯乙烯片材层中的小分子增塑剂迁移至丁基胶层导致丁基胶失效现象的发生,以延长丁基胶层的有效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复合屋面防水卷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复合屋面防水卷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种复合屋面防水卷材,包括:聚氯乙烯片材层;热熔胶层,所述热熔胶层涂覆在所述聚氯乙烯片材层的一侧面上;铝塑膜层,所述铝塑膜层包括涤纶树脂膜层及金属铝镀层,所述涤纶树脂膜层贴附在所述热熔胶层远离所述聚氯乙烯片材层的一侧面上,所述金属铝镀层电镀在所述涤纶树脂膜层远离所述热熔胶层的一侧面上;及丁基胶层,所述丁基胶层涂覆在所述金属铝镀层远离所述涤纶树脂膜层的一侧面上。

为了更好地对上述复合屋面防水卷材进行说明,以更好地理解上述复合屋面防水卷材的构思。一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一种复合屋面防水卷材10,包括:聚氯乙烯片材层110;热熔胶层120,所述热熔胶层120涂覆在所述聚氯乙烯片材层110的一侧面上;铝塑膜层130,所述铝塑膜层130包括涤纶树脂膜层131及金属铝镀层132,所述涤纶树脂膜层131贴附在所述热熔胶层120远离所述聚氯乙烯片材层110的一侧面上,所述金属铝镀层132电镀在所述涤纶树脂膜层131远离所述热熔胶层120的一侧面上;及丁基胶层140,所述丁基胶层140涂覆在所述金属铝镀层132远离所述涤纶树脂膜层131的一侧面上。需要说明的是,聚氯乙烯片材层110是由聚氯乙烯树脂添加增塑剂、抗紫外线剂、热稳定剂等助剂,通过挤出法成型的片材,其本身具有阻燃、表面防水、耐化学腐蚀、耐候性强、抗老化性强、使用寿命长及价格低廉的特点。铝塑膜层130防潮效果是普通聚乙烯的80倍,具有高阻氧性、高防潮性、抗穿刺、高强度、高韧性、抗紫外线及抗化学性,用于阻隔水汽,防止聚氯乙烯片材层110中的小分子增塑剂迁移至丁基胶层140导致丁基胶失效现象的发生。聚氯乙烯片材层110作为第一防水层,铝塑膜层130作为第二防水层,当聚氯乙烯片材层110老化失效后,铝塑膜层130继续起防水作用。涤纶树脂膜层131采用涤纶树脂制成,其本身具有表面防水、耐蠕变、耐抗疲劳性、耐磨擦、稳定性好、磨耗小而硬度高、韧性强、电绝缘性能好、受温度影响小及抗化学药品稳定性好的特点,金属铝镀层132用于增强涤纶树脂膜层131的阻氧及防水性能。热熔胶层120是由聚酯热熔胶涂覆形成,具有高粘性,用于粘接铝塑膜层130和聚氯乙烯片材层110。丁基胶层140是由阻燃型丁基胶涂覆形成,具有防水、阻燃、耐老化及互粘性的特点,用于粘接屋面以及阻隔水汽进入屋面。

一实施方式,所述铝塑膜层130的厚度为50μm~100μm。所述涤纶树脂膜层131的厚度为50μm~100μm,所述金属铝镀层132的厚度为300nm~500nm。需要说明的是,铝塑膜层130的厚度可以为50μm、60μm、70μm、80μm、90μm及100μm,当然也可以为其他数值,但是,由于涤纶树脂膜层131作为防水耐磨主体,且金属铝价格较高,故涤纶树脂膜层131的厚度应远比金属铝镀层132的厚度大,如此铝塑膜层130才能具有优良的防水性能、较长的使用寿命及较为低廉的价格。

一实施方式,所述复合屋面防水卷材10还包括离型膜层150,所述离型膜层150贴附在所述丁基胶层140远离所述金属铝镀层132的一侧面上。需要说明的是,离型膜层150起到防粘、防尘保护作用。

一实施方式,所述离型膜层150包括氟涂层151及聚乙烯膜层153,所述氟涂层151涂覆在所述聚乙烯膜层153的一侧面上,所述氟涂层151远离所述聚乙烯膜层153的一侧面贴附在所述丁基胶层140远离所述金属铝镀层132的一侧面上。需要说明的是,聚乙烯膜层153采用聚乙烯制成,其本身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室温下耐腐蚀。氟涂层151是为了增加聚乙烯膜层153的离型力。

一实施方式,所述离型膜层150包括硅涂层152及聚乙烯膜层153,所述硅涂层152涂覆在所述聚乙烯膜层153的一侧面上,所述硅涂层152远离所述聚乙烯膜层153的一侧面贴附在所述丁基胶层140远离所述金属铝镀层132的一侧面上。需要说明的是,聚乙烯膜层153采用聚乙烯制成,其本身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室温下耐腐蚀。硅涂层152是为了增加聚乙烯膜层153的离型力。

一实施方式,所述离型膜层150的厚度为30μm~50μm。所述聚氯乙烯片材层110的厚度为1000μm~1500μm。所述热熔胶层120的厚度为10μm~20μm。所述丁基胶层140的厚度为400μm~700μm。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离型膜层150的厚度可以为30μm、40μm及50μm,当然也可以为其他数值。所述聚氯乙烯片材层110的厚度可以为1000μm、1100μm、1200μm、1300μm、1400μm及1500μm,当然也可以为其他数值。所述热熔胶层120的厚度可以为10μm、11μm、12μm、13μm、14μm及15μm,当然也可以为其他数值。所述丁基胶层140的厚度可以为400μm、500μm、600μm及700μm,可以为其他数值。各层之间合理的厚度使得复合屋面防水卷材10具有优良的防水、阻燃、耐磨性能及柔韧性,能够与屋面良好贴合。

一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所述聚氯乙烯片材层110的边缘、所述热熔胶层120的边缘、所述铝塑膜层130的边缘及所述丁基胶层140的边缘相互对齐,所述离型膜层150的边缘向外延伸以使得所述离型膜层150的宽度大于所述丁基胶层140的宽度。需要说明的是,离型膜层150的宽度比丁基胶层140的宽度大2mm,通过离型膜层150比丁基胶层140略大的边缘,可以捏住离型膜层150两侧的边缘来揭除离型膜层150,达到便捷揭除离型膜层150的目的。

复合屋面防水卷材10的制造工艺:将聚氯乙烯片材层110、热熔胶层120及铝塑膜层130采用热压复合成复合防水片材后,再采用挤出方式将丁基胶层140涂覆到复合防水片材上,最后表面覆上离型膜层150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屋面防水卷材10具有优良的防水性、阻燃性、抗老化性及柔韧性,能够与屋面良好贴合,增加房屋建筑施工的便利性。

2、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屋面防水卷材10采用双层防水设计,聚氯乙烯片材层110作为第一防水层,铝塑膜层130作为第二防水层,当聚氯乙烯片材层110老化失效后,铝塑膜层130继续起防水作用,如此增加了防水卷材的防水性。

3、本实用新型的铝塑膜层130能够防止聚氯乙烯片材层110中的小分子增塑剂迁移至丁基胶层140导致丁基胶失效现象的发生,以延长丁基胶层140的有效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