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料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37395发布日期:2020-07-10 16:10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料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下料的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单多晶硅、蓝宝石、石英、玻璃等相关晶体均需进行截断切割加工,市场需求量较大。多线切割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晶体硅加工技术,它的原理是通过一根高速运动的钢线带动附着在钢丝上的切割刃料对半导体等硬脆材料进行摩擦,从而达到切割效果。多线切割技术与传统的刀锯片、砂轮片及内圆切割相比具有效率高、产能高、精度高等优点,多线切割技术是目前采用最广泛的半导体等硬脆材料切割技术。

现有的单线截断机每次仅能加工1根硅棒,加工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因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仅能实现单晶双棒的截断,同时为了压缩加工周期,提升设备产能,并能实现自动化连接,需要提供一种高效设备,而作为高效设备的一环,下料装置也尤其关键,下料的效率也决定了加工的效率,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与高效加工设备配套或者集成在一起的下料夹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下料夹持装置,包括有间隔设置的两个支座、供支座在机架上滑动的滑动机构、分别设置在支座之间的夹持机构与为夹持机构提供动力的动力机构;

夹持机构为两个,每个夹持机构均包括有一爪子,且两个夹持机构之间的间距可调节;

动力机构通过机架设置在支座之间,且其能同时控制两个夹持机构作出相互靠近与远离的动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两支座底部均设置有夹爪垫板,机架上设置有供夹爪垫板滑动的滑轨且滑轨的滑块与夹爪垫板连接,任一支座侧面设置有一移动驱动电机,移动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轴向下伸出一齿轮,床身底座上设置有与齿轮相配合的齿条,当移动驱动电机启动时齿轮与齿条啮合,带动支座在滑轨上滑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支座之间还设置有一导向轴,导向轴的一端固接于其中一支座上,另一端螺纹连接在另一支座上,连接板滑动的穿装在导向轴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夹持机构包括有与动力机构传动连接的连接极、设置在连接板底部的导向套以及包裹在导向套外的导向杆,爪子则包裹在导向杆外,爪子侧面还设置有垫块。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有固定爪子的定位销,定位销分别与爪子和连接板固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夹持机构提供动力的动力机构为气缸。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支座外侧设置有控制其滑动行程的行程开关。

有益效果:提供了仅使用单刀,便能实现双棒同时切割的技术方案,且两工位相互独立,可以分别截断不同棒长需求。整体加工周期缩短,产能大幅提升。减少人工,降低人工成本,实现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单刀双棒截断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一种单刀双棒截断机的机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单刀双棒截断机的上、下料夹持组件的使用状态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单刀双棒截断机,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有床身底座32、切割机构、输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切割机构包括有机头滑动组件29、机头组件26、收线辊子28、放线辊子27,输料机构包括有上料夹持组件30、下料夹持组件31、输送辊道组件34。

切割机构及其辅助机构均通过门桥形状的机架设置在床身底座32上方,输料机构设置在床身底座32上并从切割机构底部穿过。

机头组件26,其包括有主动切割辊35、从动切割辊36、放线辊子27、收线辊子28、金刚线、动力组件,金刚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放线辊了27与收线辊子28上,位于收、放线辊子之间的金刚线则按照预定走向依次缠绕在主动切割辊35和从动切割辊36子上,动力机构为主动切割辊35提供动力使其带动其他缠绕有金刚线的机头组件26转动,机头组件26通过机头滑动组件29在机架上上下滑动,当机头组件26向下时其缠绕的金刚线切割物料。

上料夹持组件30,其与下料夹持组件31除动力不同之外,其余结构均相同,且两者分别设置在输送辊道组件34的两端,其包括有间隔设置的两个支座5、分别设置在支座5之间的夹持机构与为夹持机构提供动力的动力机构、供支座5在床身底座32上滑动的滑动机构。

夹持机构包括有与动力机构传动连接的连接板6、设置在连接板6底部的导向套10以及依次包裹在导向套10外的导向杆12与爪子14,爪子14侧面还设置有垫块22。

动力机构通过机架设置在支座5之间,且其能同时控制两个夹持机构作出相互靠近与远离的动作。

输送辊道组件34为两个,每个输送辊道组件34均对应有一个机构组件,其包括有设置在床身底座32上的多个阵列布置的辊子,辊子的转动方向与物料输送方向一致。

床身底座32可代替安装下料夹持机构的机架,并且还能为整个设备提供安装平台。

机头滑动组件29可通过伺服电机驱动滚珠丝杠旋转,从而带动机头组件26上下移动,实现对单晶硅棒切割进给作业。

主动切割辊35及从动切割辊36固定在框架上,切割金刚线按照预定顺序依次缠绕在主动切割辊35及从动切割辊36上,由专门带动主动切割辊35的动力机构驱动转动,使金刚线进行高速运转,从而实现单晶硅棒的截断。

因要实现双棒下料,因此设置两个输送辊道,每套输送辊道组件34均设置有一个上料夹持组件30、一个下料夹持组件31,从而能够实现双棒上下料作业。其中上料夹持组件30通过伺服电机带动滚珠丝杠,对中夹紧硅棒实现自动上料;下料夹持组件31通过气缸24夹持硅棒,实现截断物料下料作业。

同时,为进一步提高作业精度,在支座5上可以设有两组激光对射开关,根据激光测距所得的距离,来判断下料机构与上料机构之间的距离,也能得知下料机构与切割机构、上料机构与切割机构之间的距离,从而能控制动力机构来控制截断硅棒精度。

如图4至图7所示的是能够独立使用,并能独立产生技术效果,也能独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在本实施例中,下料夹持组件与上料夹持组件作为夹持机构的不同功能组成,服务于整个截断机。通过对截断机整体进行一定程度的阐述,能够在申请文件全文中对本技术方案进行更好的解释,方便了解本技术方案中各组件或各构件的作用,例如能够解释下料夹持机构的支座为何要进行移动等问题。

具体的,每个上料夹持组件或者下料夹持组件的夹持机构均为两个,每个夹持机构的结构完全相同,每个夹持机构均包括有一爪子,且两个夹持机构之间的间距可调节。因此图中仅示出了其中一个夹持机构作为示意,并不代表仅有一个夹持机构。这一点从截断机整体方案中(包括文字部分与附图部分)可以一目了然,因为是双棒截断机,故而必然有两套相同的夹持机构,同时又因为上料夹持组件与下料夹持组件的机械动作大部分类似,因此两者的结构也大部分相同。

优选的,两支座5底部均设置有夹爪垫板2,床身底座32上设置有供夹爪垫板2滑动的滑轨且滑轨的滑块与夹爪垫板2连接,任一支座5侧面设置有一移动驱动电机1,移动驱动电机1通过传动轴向下伸出一齿轮,床身底座32上设置有与齿轮相配合的齿条,当移动驱动电机1启动时齿轮与齿条啮合,带动支座5在滑轨上滑动。

优选的,支座5之间还设置有一导向轴13,导向轴13的一端固接于其中一支座5上,另一端螺纹连接在另一支座5上,连接板6滑动的穿装在导向轴13上。

优选的,还包括有固定爪子的定位销,定位销分别与爪子和连接板固接。爪了在夹持物料时,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爪子会像反方向做小幅度的移动或者摆动。因此在连接板底部通过螺纹连接有一定位销,该定位销亦与爪子螺纹连接,更好的控制爪子位移或摆动。

优选的,为夹持机构提供动力的动力机构为气缸24。

优选的,支座5外侧设置有控制其滑动行程的行程开关25。

在支座内侧还可设置有拖链支架21,由于大型设备线路较多,将线路集合在一起形成拖链,并使用拖链支架21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除专门指出以“固接”的方式连接外,其余均可采用螺纹连接或者其他可拆卸方式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