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易漏料的混凝土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9223发布日期:2020-05-26 16:56阅读:86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易漏料的混凝土料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料斗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不易漏料的混凝土料斗。



背景技术:

普通混凝土指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水、砂、石子,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混凝土浇筑指的是将混凝土浇筑入模直至塑化的过程,在土木建筑工程中把混凝土等材料到模子里制成预定形体,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的自由高度不宜超过2m,当超过3m时应采取相应措施。

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混凝土料斗,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混凝土料斗放料结构类型较多,大多较为单一,在卸料时速度不均,混凝土容易喷射出来,导致混凝土漏料,并且在浇筑前和后,拆卸和安装上堵盖时,混凝土排出量较大也会导致混凝土四溅,导致泄漏量较多和浇筑不准确的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漏料的混凝土料斗,它可以实现在卸料过程中,对混凝土进行电动翻动,从而防止混凝土卡塞出料筒,保证均匀快速卸料,防止混凝土快速喷射出来导致漏料,可以手动控制两个扇形板的位置状态,从而准确调节混凝土排出量,在盖上堵盖前,调节减少混凝土排出量,防止混凝土四溅泄漏,大大提高了卸料斗的防漏料性和出料均匀度。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不易漏料的混凝土料斗,包括料斗主体,所述料斗主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筒,所述出料筒的中部贯穿连接有中间轴,所述中间轴的两侧壁均固定套设有限位环,所述中间轴中部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扇形板,所述中间轴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穿插连接有锁定插销,所述出料筒右侧壁的顶部开凿有插销孔,所述料斗主体底部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端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传动套筒,所述中间轴的左侧壁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条形凸起,所述传动套筒的内壁设有多个条形凹槽,所述出料筒的底部设有堵盖,所述堵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与出料筒的底部螺纹连接,所述活动板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开关,所述电机通过开关与电源电性连接,可以实现在卸料过程中,对混凝土进行电动翻动,从而防止混凝土卡塞出料筒,保证均匀快速卸料,防止混凝土快速喷射出来导致漏料,可以手动控制两个扇形板的位置状态,从而准确调节混凝土排出量,在盖上堵盖前,调节减少混凝土排出量,防止混凝土四溅泄漏,大大提高了卸料斗的防漏料性和出料均匀度。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握把,所述握把上固定套设有硅胶套,增加摩擦力,同时手握更加舒适。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与锁定插销的连接处设有橡胶圈,增加摩擦力,当锁定插销拔出插销孔时,可以相对固定在固定板上,防止锁定插销掉落。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拉环,可以通过拉环推动活动板的左右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条形凸起与条形凹槽尺寸匹配,所述条形凸起为磁性材质制成,所述传动套筒为铁磁材质制成,传动套筒与中间轴的左端穿插连接时,可以带动中间轴的同步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堵盖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卡环,所述卡环与出料筒的底端卡合连接,增加密封性,防止堵盖安装后,混凝土从缝隙中漏出。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可以实现在卸料过程中,对混凝土进行电动翻动,从而防止混凝土卡塞出料筒,保证均匀快速卸料,防止混凝土快速喷射出来导致漏料,可以手动控制两个扇形板的位置状态,从而准确调节混凝土排出量,在盖上堵盖前,调节减少混凝土排出量,防止混凝土四溅泄漏,大大提高了卸料斗的防漏料性和出料均匀度。

(2)中间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握把,握把上固定套设有硅胶套,增加摩擦力,同时手握更加舒适。

(3)固定板与锁定插销的连接处设有橡胶圈,增加摩擦力,当锁定插销拔出插销孔时,可以相对固定在固定板上,防止锁定插销掉落。

(4)活动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拉环,可以通过拉环推动活动板的左右移动。

(5)条形凸起与条形凹槽尺寸匹配,条形凸起为磁性材质制成,传动套筒为铁磁材质制成,传动套筒与中间轴的左端穿插连接时,可以带动中间轴的同步旋转。

(6)堵盖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卡环,卡环与出料筒的底端卡合连接,增加密封性,防止堵盖安装后,混凝土从缝隙中漏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堵盖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出料筒部分的俯视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传动套筒的剖面图。

图中标号说明:

1料斗主体、2出料筒、3固定杆、4安装板、5活动板、6拉环、7电机、8传动套筒、9条形凸起、10中间轴、11扇形板、12堵盖、13安装环、14限位环、15固定板、16锁定插销、17握把、18卡环、19条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5,一种不易漏料的混凝土料斗,包括料斗主体1,料斗主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筒2,出料筒2的中部贯穿连接有中间轴10,中间轴10的两侧壁均固定套设有限位环14,中间轴10中部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扇形板11,中间轴10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5,固定板15的顶部穿插连接有锁定插销16,出料筒2右侧壁的顶部开凿有插销孔,料斗主体1底部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固定杆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4,安装板4的底端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5,活动板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电机7,电机7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传动套筒8,中间轴10的左侧壁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条形凸起9,传动套筒8的内壁设有多个条形凹槽19,出料筒2的底部设有堵盖12,堵盖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环13,安装环13与出料筒2的底部螺纹连接,活动板5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开关,电机7通过开关与电源电性连接,可以实现在卸料过程中,对混凝土进行电动翻动,从而防止混凝土卡塞出料筒2,保证均匀快速卸料,防止混凝土快速喷射出来导致漏料,可以手动控制两个扇形板11的位置状态,从而准确调节混凝土排出量,在盖上堵盖12前,调节减少混凝土排出量,防止混凝土四溅泄漏,大大提高了卸料斗的防漏料性和出料均匀度。

中间轴10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握把17,握把17上固定套设有硅胶套,增加摩擦力,同时手握更加舒适。

固定板15与锁定插销16的连接处设有橡胶圈,增加摩擦力,当锁定插销16拔出插销孔时,可以相对固定在固定板15上,防止锁定插销16掉落。

活动板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拉环6,可以通过拉环6推动活动板5的左右移动。

条形凸起9与条形凹槽19尺寸匹配,条形凸起9为磁性材质制成,传动套筒8为铁磁材质制成,传动套筒8与中间轴10的左端穿插连接时,可以带动中间轴10的同步旋转。

堵盖1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卡环18,卡环18与出料筒2的底端卡合连接,增加密封性,防止堵盖12安装后,混凝土从缝隙中漏出。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在料斗主体1的内部注入混凝土,当需要浇筑时,操作者可以打开堵盖12,然后拔出锁定插销16,手握住握把17转动中间轴10,将两个扇形板11调节到竖直状态,这样料斗主体1内部的混凝土会从出料筒2卸出,当卸料不顺利有卡塞的现象时,操作者可以握住拉环6,向右侧推动活动板5,从而推动传动套筒8插入到中间轴10的左端,然后开启开关,电机7的输出端开始旋转,从而带动中间轴10的旋转,这样利用旋转的扇形板11减少卡塞,保证混凝土的流动,实现均匀下料,在浇筑的过程中,操作者需要控制混凝土的下料情况,当需要减少下料时,操作者可以关闭开关,向左侧拉动拉环6,将传动套筒8与中间轴10分离,这样握住握把17手动旋转中间轴10,从而手动对两个扇形板11的位置状态进行调节,实现准确控制混凝土的下料进度,当需要盖上堵盖12时,此时料斗主体1的内部还有混凝土,首先手动调节两个扇形板11横向放置,此时大大减少混凝土的排出量,然后插入锁定插销16,将扇形板11的位置固定,然后盖上堵盖12,完成封口过程,可以实现在卸料过程中,对混凝土进行电动翻动,从而防止混凝土卡塞出料筒2,保证均匀快速卸料,防止混凝土快速喷射出来导致漏料,可以手动控制两个扇形板11的位置状态,从而准确调节混凝土排出量,在盖上堵盖12前,调节减少混凝土排出量,防止混凝土四溅泄漏,大大提高了卸料斗的防漏料性和出料均匀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