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向墙全部现浇和水平结构预制的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63480发布日期:2020-07-14 16:46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竖向墙全部现浇和水平结构预制的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指一种竖向墙全部现浇和水平结构预制的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房屋建筑工程地上主体工程一般由承重结构和起分隔作用的填充墙体组成。承重结构中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一般由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框架柱、框架梁和楼板组成基本结构体系;填充墙则一般采用各种砖、砌块或者条板等材料,砌筑或者安装固定在承重结构上,把建筑空间分隔开来,形成一个个建筑使用空间。

施工中,现浇钢筋混凝土建筑首先进行主体承重结构施工,一般按照建筑结构楼层分层施工,从底部向上一层一层的浇筑,每层需要根据墙、柱、梁、板的截面尺寸配置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才能进行填充墙的砌筑,最后进行装饰施工。预制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建筑,一般是按照等同现浇的理念,将建筑结构按照要求拆分成预制构件和现浇部分,各构件在工厂预制,运输到现场后吊装临时固定,再进行现浇部分钢筋安装、模板安装和混凝土浇筑,施工也是安装建筑结构楼层分层施工,从底部向上一层一层的完成。

目前在施工中需要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材料垂直运输,特别是预制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吨位重,需要的塔吊吨位特别大,费用高。经研究后发现,发明提供一种竖向墙全部现浇和水平结构预制装配的建筑结构,直接利用竖向墙体作为吊装支承,水平结构是否可以从建筑顶层向底层安装,既能减少大型设备的使用,又能节约工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种竖向墙全部现浇和水平结构预制装配的建筑结构,其所述墙体可作为承重墙,也可作为分隔墙;其墙体具有一定承重能力,且强度高、自重低。其水平结构可从上之下依次安装,不需大型吊装设备,施工方便、施工工序少等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竖向墙全部现浇和水平结构预制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墙受力集中部位及墙体中洞口边缘部位分别设置有承重用钢骨,所述墙体浇注用的混凝土为纤维混凝土;在所述墙体中对应所述水平结构安装的位置处埋设有水平固定装置;预制的所述水平结构通过固定连接件将所述水平结构固定连接在所述墙体的水平固定装置上。

所述墙体内还埋设有隔热保温的夹心模块。

所述水平固定装置为对拉锚固钢骨,其包括穿设在所述墙体中的钢板或钢筋,在所述钢板或钢筋的两端固定连接有钢板,所述钢板位于所述墙体的墙面处。

所述水平结构为预制楼板。

所述预制楼板为钢筋混凝土楼板,所述楼板外周为钢框架结构。

所述固定连接件为l型结构,其一边与楼板上面或下面固定连接,其另一边与墙体的水平固定装置连接。

所述固定连接件为角钢,其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方式分别与所述楼板与所述墙体的水平固定装置连接。

本发明的建筑结构,全部竖向墙为钢骨-纤维混凝土墙,即可作为承重墙,也可作为分隔墙。该墙体在建筑时,从底部直接建筑到墙体顶部,在墙体建设过程中,不需水平结构对其支撑。楼板通过固定连接件固定安装在墙体上。该建筑结构通过墙体现浇和楼板预制,通过楼板反向吊装,可快速施工,减少重型建筑施工设备,且施工工序少,缩短工时。

附图说明

图1,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墙体里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屋面水平预制楼板吊装剖面示意图。

图4,屋面下一个楼层水平预制楼板吊装剖面示意图。

图5,平预制楼板吊装平面示意图。

图6,水平预制楼板反向吊装剖面示意图。

图7,水平预制楼板吊装导向装置示意图。

图8,水平预制楼板与竖向墙体连接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看图1至图8,其中:

首先,本发明中的墙体以自行研发的钢骨-纤维混凝土结构墙体为例进行说明。墙体1,在墙体1中受力集中部位竖直设置有加强型钢骨2,相邻层间墙体内的钢骨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焊接连接固定在一起。通常钢骨选用工字钢、槽钢等作加强型钢骨对墙体起到加强墙体强度、加强墙体承重的作用。钢骨的宽度小于墙体厚度。在墙体上,根据建筑功能需要开门洞、窗洞及预留洞等洞口3。在洞口的边缘处也设置钢骨2,以增强洞口边缘薄弱处的强度。在墙体内还埋设有夹心模块4。夹心模块根据建筑需要可自每层墙体的底部设置至墙体顶部。夹心模块一般采用隔热保温材料,通过在墙体内埋设具有隔热保温功能的夹心模块,可起到调节墙体刚度的作用,同时降低墙体自重,提高墙体隔热保温的效果。墙体1通过在钢骨和夹心模块的外周浇注纤维混凝土形成。纤维为金属纤维、化学纤维等。通过在浇注墙体的混凝土中的加入纤维,使墙体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强度及延伸率和韧性得以提高。使墙体主体通过浇注混凝土加纤维、埋设的钢骨实现同传统承重墙所需承受的重力一样的作用。通过埋设夹心模块,可降低墙体自重,提高墙体隔热保温的效果。

在每层楼板需安装位置处的墙体上埋设有水平固定装置,用于预制楼板与墙体的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水平固定装置为对拉锚固钢骨5,其结构类似于工字钢,或者通过在钢筋的两端焊接钢板形成。对拉锚固钢骨5水平穿设在墙体中,对拉锚固钢骨的两端为平板结构,两端的平板结构部分分别位于墙体的两侧墙面处。在墙体上的每层楼板安装固定处,水平间隔设置有数个对拉锚固钢骨。固定连接件6为l型结构,其材质为钢材质,在本实施例中为角钢。在预制楼板固定时,通过角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楼板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对拉锚固钢骨的平板结构上,将楼板固定在墙体上。

预制楼板7,采用传统的楼板预制方法预制。在楼板的周围预制有钢框架结构,钢框架结构与楼板内的绑扎钢筋固定连接,然后通过混凝土浇注进行楼板预制。其与传统预制楼板的结构区别在于,在楼板的外周增加了钢框架结构。在预制楼板吊装到位后,可通过固定连接件的一端焊接或螺栓固定的方式与楼板的钢框架结构连接,固定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焊接与墙体的对拉锚固钢骨连接,实现楼板的吊装固定。

水平预制楼板反向吊装的具体施工步骤:

地上部分建筑物的全部墙体的施工:建筑物的建造首先按照传统要求施工钢筋混凝土基础,基础完成后再进行地上主体结构施工。地上主体建筑施工包括了墙体的施工。竖向墙体的施工,墙体1按照楼层高度分层进行施工,每一层墙体施工时,先进行墙体加强型钢骨2的吊装,并将钢骨固定在位于其底部的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上。然后进行门窗等洞口3模板的加工和固定,埋设夹心模块4。在墙体上水平设置对拉锚固钢骨5,对拉锚固钢骨在墙体中埋设的位置与安装楼板的位置一致。钢骨2一般设置在墙体的受力集中部位,钢骨的数量根据受力大小进行计算设计。在洞口边缘的薄弱部位也设置有钢骨进行支撑,提高墙体整体强度。夹心模块4,采用隔热保温材料制作成模块化结构,可根据需要埋设在墙体中,为了隔热保效果好,夹心模块可从墙体底部设置到墙体顶部,对墙体整体起到隔热保温材料。对拉锚固钢骨5穿过墙体厚度水平埋设在墙体中。埋设有腔体在墙体中的各部件埋设固定好后,最后进行墙体侧模的安装,侧模安装时,对拉锚固钢骨与侧模采用螺栓从模板外面反向固定。预埋及模板工程施工完成后浇筑纤维混凝土,纤维混凝土中的纤维为金属纤维、植物纤维等纤维状结构,通过在混凝土中添加纤维提高墙体的强度。浇筑后的纤维混凝土养护达到拆模要求后先拆除反向固定螺栓,然后依次拆除墙体侧模、门窗洞口模板,一个楼层的墙体既全部完成。墙体施工完成后,对拉锚固钢骨的平板结构部分位于墙面处,并可与外部的固定连接件焊接或通过螺栓固定。依此顺序继续施工下一个楼层段墙体,最终完成全部墙体到顶。

在墙体建筑过程中,在墙体围成的需吊装楼板的空间内预制楼板7。进行楼板内钢筋的绑扎,然后在楼板的外周包覆有钢框架结构,钢框架结构具有一定承重能力,为了使其更好的与楼板结合,钢框架结构与楼板绑扎的钢筋可通过焊接进行连接固定。然后根据传统楼板预制工艺进行预制。根据设计需要,楼板可设置有孔。预制好的楼板,钢框架结构位于楼板的外周,并与楼板的混凝土结构紧密结合成为一体结构。预制完位于地面的第一层楼板后,在楼板上表面铺设隔离材料,然后预制第二层,依次类推,将建筑物第二层至顶面所需的楼板全部预制完,预制完的各层楼板竖直层叠堆放,等待吊装。

待墙体施工至屋顶,全部施工完成后,在墙体顶端设置吊装设备8,吊证设备可以是卷扬机,也可以其他小型便捷的吊装设备。在预制的楼板上面四角通过螺栓固定有吊点9,吊点为角钢结构,在吊点侧面设置有滚轮91,滚轮位于吊点与墙面之间,在吊装过程中,滚轮可保证楼板顺利上升。通过将吊装设备的钢丝绳固定在楼板的吊点上,然后通过电动卷绕钢丝绳,将楼板吊装至楼板安装位置处,然后用固定连接件6在楼板下方将楼板和墙体的对拉锚固钢骨连接在一起。固定连接件为l型的角钢结构,其一端通过螺栓或焊接方式与楼板钢框架连接固定,另一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墙体的对拉锚固钢骨上。吊装固定好后,然后对该吊装好后的楼板层进行传统的灌缝处理,灌缝处理材料为结构胶凝材料。

预制的楼板可以比该空间稍小即可,如此结构吊装一次楼板,即可完成一层楼板的安装。当屋顶楼板全部吊装结束后,拆下吊装设备,然后将其固定在吊装好的楼板下方的墙体上,再进行次高一层楼板的吊装。如此循环往复,依次从上之下将第二层楼板吊装完成即可。

通过本发明的墙体和楼板组成的建筑物,由于所有墙体具有承重能力,因此,墙体结构可以作为承重墙,也可以作为分隔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