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拌砂浆制造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39500发布日期:2020-09-15 19:50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湿拌砂浆制造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砂浆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湿拌砂浆制造设备。



背景技术:

湿拌砂浆是指胶凝材料、细集料、外加剂和水以及根据性能确定的各种组分,按一定比例,在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用搅拌运输车运至使用地点,放入专用容器储存,并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完毕的砂浆拌合物。湿拌砂浆的工作原理类似于商品混凝土,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即可同时进行湿拌砂浆的生产。湿拌砂浆由于在混凝土搅拌站生产,具有计量准确、生产速度快的特点。湿拌砂浆的保水增稠材料不含石灰成分,所以它可以同时替代水泥石灰混合砂浆和水泥砂浆,用于砌筑、抹灰和地面工程。湿拌砂浆采取工业化生产,因此产品质量稳定,强度波动小,砂浆品种多。湿拌砂浆有四个品种,即:湿拌砌筑砂浆、湿拌抹灰砂浆、湿拌地面砂浆和湿拌防水砂浆。其中,湿拌砌筑砂浆主要用于砌体的砌筑,将块材粘结成整体;湿拌抹灰砂浆主要用于墙体表面覆盖以起到保护和装饰作用;湿拌地面砂浆主要用于地坪表面找平以起到保护和装饰作用;湿拌防水砂浆用于抗渗防水部位以起到保护和一般防水作用。

现有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搅拌机进行湿拌砂浆的生产加工,具体地将多种原料经计量后投入搅拌机内,加水后进行持续搅拌,搅拌成型后从出料口排出,采用转运车输送至施工现场进行施工使用。上述湿拌砂浆的加工方式以及输送、使用方式类似于商品砼,都是在搅拌站内进行预加工然后输送至现场使用。

然而,众所周知的是,湿拌砂浆的使用时间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就是说湿拌砂浆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完毕,这样使用单位就必须计算工程量和砂浆用量,并应考虑气候条件对砂浆需求量的影响。因此,要求对湿拌砂浆的用量等指标进行提前计算并且对输送至现场的时间进行规划,因而导致施工项目的管理成本的提升。在项目施工现场搭建湿拌砂浆制造设备、将湿拌砂浆的生产过程转移到施工现场将是一个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行方案,然而,现有的湿拌砂浆的制造设备并不便于移动以及移位搭建,导致上述方案难以实施,因此需要对湿拌砂浆制造设备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移位搭建的湿拌砂浆制造设备,通过将制造设备在施工项目现场进行快速搭建来解决现有湿拌砂浆生产方式中对管理成本的影响,便于施工进度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湿拌砂浆制造设备包括坑底设有底盘装置的中间地坑,在底盘装置上放置有拌和筒,在地面上、中间地坑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地轨,在地轨上、中间地坑的左侧设有用于对拌和筒内的物料进行搅拌的搅拌装置,在地轨上、中间地坑的右侧设有用于向拌和筒内送入物料的上料装置,还包括驱动搅拌装置往复横移的第一驱动组件以及驱动上料装置往复横移的第二驱动组件;搅拌装置包括带有滚轮的第一移动框架,在第一移动框架上安装有底板,在底板上安装有带有升降电机的齿轮箱以及相对的两个导向组件,在齿轮箱的输出轴上对接安装有竖直的丝杠,在两个导向组件之间设有升降板,在升降板的背面顶部安装有基座,丝杠上的丝母与基座固定连接,在升降板的正面中部通过主支架安装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具有搅拌长轴,在搅拌长轴的底部安装有搅拌叶轮;上料装置包括带有滚轮的第二移动框架,在第二移动框架上设有由纵梁和横梁构成的支撑框架,在支撑框架的横梁上安装有顶部和底部均敞口的料筒,还包括由转盖油缸驱动转动的、将料筒的底部敞口打开或关闭的旋转底盖;还包括对拌和筒进行吊运的起吊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湿拌砂浆制造设备,与现有的湿拌砂浆制造设备相比,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整套设备由地轨、搅拌装置、上料装置以及设有拌和筒的中间地坑等构成,简化了整套设备的结构,令其便于拆装以及移位搭建。搅拌装置和上料装置两者各自成为一个结构紧凑的组合体,可以整体进行转移,因此本设备的移位搭建工作主要就是开挖支护中间地坑、铺设地轨以及连接相应的液压油路,因此设备的移位搭建工作十分容易进行,能够在施工项目工地上快速进行本制造设备的搭建并快速投入运转。与现有的搅拌站设施相比,本制造设备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安装到施工项目工地上之后能够带来显著的效益,由于提供了湿拌砂浆的现场制造方案,因此降低了传统方式下湿拌砂浆方面的管理成本。

优选地:第一驱动组件为横置的第一平推油缸,第一平推油缸位于设置在地轨之间、搅拌装置下方的第一地坑内,第一平推油缸的活塞杆端部通过支杆与第一移动框架固定连接;第二驱动组件为横置的第二平推油缸,第二平推油缸位于设置在地轨之间、上料装置下方的第二地坑内,第二平推油缸的活塞杆端部通过支杆与第二移动框架固定连接。

优选地:底盘装置为可动式底盘,包括安装在中间地坑的坑底上的轨道以及安装在轨道上的移动底盘,轨道的长度方向与地轨的长度方向垂直;在中间地坑的坑底上还安装有驱动移动底盘沿轨道横移的平移油缸。

优选地:起吊组件包括顶部带有吊环的吊装框架,在吊装框架上设有两组吊索;拌和筒包括筒体,在筒体的侧壁上安装有一组起吊吊耳和一组翻转吊耳,其中一组吊索的下端连接在起吊吊耳上,另一组吊索的下端连接在翻转吊耳上。

优选地:导向组件包括底部边缘与底板焊接固定的竖板,在竖板的内表面上焊接有相对的两个限位板,在两个限位板之间形成供升降板的侧部边缘落入的竖直通道。

优选地:在底板的内侧边缘上还设有供搅拌叶轮通过的缺口。

优选地:旋转底盖包括位于底部的弧形盖板,在弧形盖板的两侧设有侧板,两个侧板的顶部均通过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在侧的纵梁上;转盖油缸的缸体上端与设置在料筒后侧壁上的安装座铰接连接,转盖油缸的活塞杆的下端通过连杆与旋转底盖的后部边缘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多个下端带有回转下料器的输料管道,各输料管道的上端分别连接至一种砂浆原料的料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搅拌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搅拌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上料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拌和筒及底盘装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平推油缸;2、第一地坑;3、中间地坑;4、搅拌装置;4-1、支撑块;4-2、底板;4-3、第一移动框架;4-4、齿轮箱;4-5、升降电机;4-6、丝杠;4-7、丝母;4-8、基座;4-9、升降板;4-10、辅助支架;4-11、搅拌电机;4-12、主支架;4-13、搅拌长轴;4-14、导向组件;4-15、搅拌叶轮;4-16、缺口;5、起吊组件;6、吊索;7、输料管道;8、回转下料器;9、上料装置;9-1、连杆;9-2、旋转底盖;9-3、转轴;9-4、支撑架;9-5、料筒;9-6、横梁;9-7、纵梁;9-8、转盖油缸;9-9、第二移动框架;10、地轨;11、第二平推油缸;12、第二地坑;13、拌和筒;14、底盘装置;14-1、轨道;14-2、移动底盘;14-3、平移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湿拌砂浆制造设备包括坑底设有底盘装置14的中间地坑3,在底盘装置上14放置有拌和筒13,在地面上、中间地坑3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地轨10,在地轨10上、中间地坑的左侧设有用于对拌和筒13内的物料进行搅拌的搅拌装置4,在地轨10上、中间地坑3的右侧设有用于向拌和筒13内送入物料的上料装置9。底盘装置上14用于对拌和筒13进行承托,地轨10为搅拌装置4和上料装置9两者提供移动的路径,搅拌装置4的作用是对配合原料进行搅拌,上料装置9的作用是将多种配合原料分次、单独地输送进入拌和筒13内,通过控制不同原料组分之间的配比,本上料装置9还具有配料的功能。

请参见图2和图3,可以看出:搅拌装置4包括带有滚轮的第一移动框架4-3,第一移动框架4-3为矩形框体,由金属管型材焊接制成,滚轮安装在第一移动框架4-3的四角处,各滚轮位于地轨10上。

在第一移动框架4-3上安装有底板4-2,底板4-2选取为厚钢板,应具备足够的支撑强度,底板4-2与第一移动框架4-3之间焊接固定。在底板4-2上安装有带有升降电机4-5的齿轮箱4-4以及相对的两个导向组件4-14,在齿轮箱4-4的输出轴上对接安装有竖直的丝杠4-6,在两个导向组件4-14之间设有升降板4-9。其中,齿轮箱4-4用于减速传动,其输入轴与升降电机4-5的输出轴对接连接,丝杠4-6的下端与齿轮箱4-4的输出轴对接连接,齿轮箱4-4将升降电机4-5的高速小转矩转动转变为丝杠4-6需要的低速大转矩转动驱动,两个导向组件4-14用于引导、限定升降板4-9在竖直方向上稳定地升降移动。

在升降板4-9的背面顶部安装有基座4-8,丝杠4-6上的丝母4-7与基座4-8固定连接,这样当丝杠4-6稳定回转转动时,丝母4-7通过基座4-8带动升降板4-9上升移动或者下降移动。在升降板4-9的正面中部通过主支架4-12安装有搅拌电机4-11,搅拌电机4-11具有搅拌长轴4-13,在搅拌长轴4-13的底部安装有搅拌叶轮4-15。为了提升搅拌电机4-11在运转过程中的稳定性,在升降板4-9的正面还设有辅助支架4-10,辅助支架4-10的外端与搅拌电机4-11的电机壳固定连接。运转时,升降板4-9带动搅拌电机4-11及其搅拌长轴4-13升降移动,当充分下移时,搅拌叶轮4-15移动到拌和筒13内腔的底部,产生强力的搅拌作用。

本实施例中,导向组件4-14包括底部边缘与底板4-2焊接固定的竖板,在竖板的内表面上焊接有相对的两个限位板,在两个限位板之间形成供升降板4-9的侧部边缘落入的竖直通道。为了进一步增大导向组件4-14的安装结构强度,如图3中所示,在每个竖板的底部边缘两侧与底板4-2之间均焊接固定多个支撑块4-1。

考虑到搅拌叶轮4-15需要在高位(底板4-2以上)和低位(拌和筒13内腔的底部)之间升降移动,因此本实施例中,在底板4-2的内侧边缘上还设有供搅拌叶轮4-15通过的缺口4-16。通过设置缺口4-16,能够缩短主支架4-12以及辅助支架4-10两者的长度,也就是说主支架4-12和辅助支架4-10两者无需太长,搅拌叶轮4-15也无需越过底板4-2的内侧边缘,而是通过缺口4-16即可上下通行移动,因此令整个搅拌装置4的结构更加紧凑。

请参见图4,可以看出:上料装置9包括带有滚轮的第二移动框架9-9,第二移动框架9-9为矩形框体,由金属管型材焊接制成,滚轮安装在第二移动框架9-9的四角处,各滚轮位于地轨10上。

在第二移动框架9-9上设有由纵梁9-7和横梁9-6构成的支撑框架,如图中所示,支撑框架为前后相对的两个,分别设置在两条地轨10上,在支撑框架的横梁9-6上(也就是两个横梁9-6之间)安装有顶部和底部均敞口的料筒9-5,如图中所示,在料筒9-5的前后侧壁上各焊接固定有多个支撑架9-4,各支撑架9-4与所在侧的横梁9-6焊接固定。还包括由转盖油缸9-8驱动转动的、将料筒9-5的底部敞口打开或关闭的旋转底盖9-2。

本实施例中,旋转底盖9-2包括位于底部的弧形盖板,在弧形盖板的两侧设有侧板,两个侧板的顶部均通过转轴9-3可转动地安装在所在侧的纵梁9-7上。具体地,从侧部来看,旋转底盖9-2的弧形盖板的轮廓形状与料筒9-5的下端口的轮廓形状相同,当旋转底盖9-2降到低位位置,弧形盖板将料筒9-5的下端口封堵住,内部的物料无法排出,当旋转底盖9-2升起一定高度,弧形盖板离开料筒9-5的下端口也就是下端口打开,内部的物料可以排出。在纵梁9-7上的相应位置设有前后贯通的透孔,在透孔内焊接安装轴套,两个侧板上的转轴9-3分位于前后两个轴套内。

转盖油缸9-8的缸体上端与设置在料筒9-5后侧壁上的安装座铰接连接,转盖油缸9-8的活塞杆的下端通过连杆9-1与旋转底盖9-2的后部边缘连接,具体地,活塞杆的下端与连杆9-1的后端铰接连接、连杆9-1的前端与旋转底盖9-2的后部边缘铰接连接。

还包括驱动搅拌装置4往复横移的第一驱动组件以及驱动上料装置9往复横移的第二驱动组件,在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作用下,搅拌装置4沿着地轨10横移移动,在第二驱动组件的驱动作用下,上料装置9沿着地轨10横移移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为横置的第一平推油缸1,第一平推油缸1位于设置在地轨10之间、搅拌装置4下方的第一地坑2内,第一平推油缸1的活塞杆端部通过支杆与第一移动框架4-3固定连接;第二驱动组件为横置的第二平推油缸11,第二平推油缸11位于设置在地轨10之间、上料装置9下方的第二地坑12内,第二平推油缸11的活塞杆端部通过支杆与第二移动框架9-9固定连接。第一平推油缸1的活塞杆伸缩移动时,带动搅拌装置4沿地轨10移动,第二平推油缸11的活塞杆伸缩移动时,带动上料装置9沿地轨10移动。

拌和筒13放置在底盘装置14上,由底盘装置14进行支撑。考虑到湿拌砂浆在搅拌成型过程中需要保证搅拌的均匀性,也就是拌和筒13内腔的各个位置都得到搅拌而不是只有特定位置得到搅拌,因此本实施例中,设置底盘装置14为可动式底盘。

请参见图5:可以看出,底盘装置14包括安装在中间地坑3的坑底上的轨道14-1以及安装在轨道14-1上的移动底盘14-2,轨道14-1可以与地轨10选取为同种类型,都可以选取为工字轨,移动底盘14-2可以采用金属管型材以及金属板型材焊接制成,轨道14-1的长度方向与地轨10的长度方向垂直;在中间地坑3的坑底上还安装有驱动移动底盘14-2沿轨道14-1横移的平移油缸14-3。

当拌和筒13平稳地放置在底盘装置14上时,在平移油缸14-3的带动下,拌和筒13前后移动,配合搅拌装置4的左右移动以及搅拌电机4-11的升降移动,因此搅拌叶片4-15能够在拌和筒13内腔的不同位置停留搅拌,提升搅拌的均匀性与快速性。

当湿拌砂浆在拌和筒13内完成搅拌成型后,需要由所在的中间地坑3提出并输送至施工地点。因此,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对拌和筒13进行吊运的起吊组件5。如图1中所示,起吊组件5包括顶部带有吊环的吊装框架,吊装框架可以采用金属管型材焊接制成,在吊装框架上设有两组吊索6(四根),两组吊索6的上端均与吊装框架固定连接。拌和筒13包括筒体(可以一体铸造成型,也可以采用多个金属板分瓣拼合焊接成型),在筒体的侧壁上安装有一组起吊吊耳和一组翻转吊耳,如图中所示,起吊吊耳位于侧壁的中上部且正面和背面各一个、翻转吊耳位于侧壁的中下部且位于靠近左侧或者右侧位置设置,也就是翻转吊耳与起吊吊耳并不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其中一组吊索6的下端连接在起吊吊耳上,另一组吊索6的下端连接在翻转吊耳上。

工作时,吊车设施的吊钩与起吊组件5的吊环连接,吊车设施的另一可收放的吊索与连接至翻转吊耳的那组吊索6连接(如图1中所示,这根可收放的吊索的下端与连接至翻转吊耳的那组吊索6的中上部连接固定,可以在吊索6的中上部安装紧固件如抱箍等,通过紧固件进行上述吊索之间的连接),这样当吊车起吊时,起吊组件5通过吊索6将拌和筒13及其内部的拌和料起吊一定高度,当吊装移动到需要卸料的位置时,吊车设施的可收放吊索通过吊索6对拌和筒13的后部进行起吊,这样整个拌和筒13就会发生反转,也就是倒扣过来,内部的湿拌砂浆即脱离出来。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下端带有回转下料器8的输料管道7,各输料管道7的上端分别连接至一种砂浆原料的料仓。构成湿拌砂浆的各种原料如沙子、水泥等分别在各料仓内存放并定时补充,由于上述原料均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因此上述原料均顺着相应的输料管道7流动输送,回转下料器8具有定量取料的功能,具体地,回转下料器8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侧壁带有多个料槽的料辊,在外壳的外部安装驱动料辊转动的电机,电机驱动料辊转动时,移动到下方也就是外部的料槽内的原料即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料,通过电机控制料辊转动的圈数可以实现定量给料。

各输料管道7的下端均位于上料装置9的料筒9-5的上方,在上料装置9沿地轨10移动的过程中,料筒9-5的上端口顺次经过各输料管道7的下端,启动相应的回转下料器8时,即可将原料泄放到料筒9-5内。值得注意的是,当原料投入量较多时,上料装置9可以往复多次从同一输料管道7取料,当原料投入量较少时,上料装置9在经过各输料管道7时可以顺便取料,也就是料筒9-5内既可以输送单一种类原料也可以输送混合原料。最终,移动到拌和筒13上方的上料装置9其料筒9-5的底部端口打开,将内部原料向下排出落入拌和筒13的内腔。

在现场配套设置液压泵站,第一平推油缸1、第二平推油缸11和平移油缸3三者与液压泵站通过油路连接,液压泵站控制三个油缸单独动作。

搭建方式:

开挖第一地坑2、中间地坑3和第二地坑12,并对三者的内壁以及底壁进行水泥浇筑支护;在地面安装两条地轨10,若地面强度不够,则可以在土体内浇筑多个水泥桩,将地轨10采用地锚钉安装固定在水泥桩上;在中间地坑3的坑底安装轨道14-1,在轨道14-1上安装移动底盘14-2,在坑底安装平移油缸14-3,将平移油缸14-3的活塞杆端部与移动底盘14-2固定连接,在移动底盘14-2上放置拌和筒13;可以在移动底盘14-2与拌和筒13上设置定位装置,令拌和筒13与移动底盘14-2之间的相对位置被限定,定位装置可以是定位套与定位插杆,定位套设置在移动底盘14-2上,定位插杆安装在拌和筒13的底部,通过定位插杆与定位套之间的配合实现相对位置的固定;

分体组合形成搅拌装置4和上料装置9,将两者分别放置在地轨10上、中间地坑3的左侧以及中间地坑3的右侧,在第一地坑2内安装第一平推油缸1并将其活塞杆的端部与第一移动框架4-3固定,在第二地坑12内安装第而平推油缸11并将其活塞杆的端部与第二移动框架9-9固定;

将上述三个油缸与现场的液压泵站连接;将起吊组件5上的两组吊索6分别与拌和筒13上的两组吊耳连接,将吊车设施的吊钩与吊索与起吊组件5和吊索6进行连接;采用支架对多个料仓的输料管道7进行支撑安装,令各输料管道7的下端出口高度近似平齐,各输料管道7的下端口均位于料筒9-5的上方且位于料筒9-6移动的路径上。

运转过程:

根据湿拌砂浆的配料情况向各料仓内装入相应的原料;第二平推油缸11带动上料装置9后移至某个输料管道7的下方,控制这个输料管道7上的回转下料器8动作,向料筒9-5内泄入该种原料,通过电机控制的圈数实现原料量的控制;接料后的上料装置9在第二平推油缸11的驱动下前移至拌和筒13的上方,旋转底盖9-2打开则内部的原料泄入拌和筒13内;重复上述过程,完成不同原料的定量取料,这些原料置入拌和筒13内之后即完成了原料的配比;之后向拌和筒13内注入适量的水,注水操作由人工进行,水管连接至水源,在水管上设置球阀,操作者通过打开球阀令水注入拌和筒13内,通过关闭球阀停止注水,注水量由操作者的经验进行判断;

第一平推油缸1驱动搅拌装置4内移至拌和筒13的上方,升降电机4-4驱动升降板4-9和搅拌电机4-11下移,直至搅拌叶轮4-15达到拌和筒13的内腔,搅拌电机4-11启动,搅拌叶轮4-15对混合料进行强力持续搅拌;在搅拌的过程中,第一平推气缸1横向推拉搅拌装置4横向小幅度左右平移,升降电机4-4控制升降板4-9纵向小幅度升降移动,平移油缸14-3通过移动底盘14-2带动拌和筒13前后移动,综合来看,搅拌叶轮4-15能够覆盖拌和筒13内腔的各个位置,实现对各个位置的搅拌,这样能够提升搅拌的均匀性;在控制器内预置有第一平推油缸1、平移油缸14-3以及升降电机4-4的联动控制规则,避免出现搅拌叶轮4-15与拌和筒13内壁接触碰撞的问题,也就是对搅拌叶轮4-15的边缘与拌和筒13内壁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进行限定,事实上,搅拌叶轮4-15的边缘无需运行到与拌和筒13内壁靠近的位置,由于拌和料自身的粘性,搅拌叶轮4-15离拌和筒13的内壁较远时,也能够起到足够的搅拌作用;搅拌完成后,第一平推油缸1驱动搅拌装置4外移,吊车设施通过起吊组件5和吊索6将拌和筒13整体吊升起来,横向移动到泄放地点后,吊车设施的吊索作提拉动作,则拌和筒13整体翻转,内部的湿拌砂浆排出;之后吊车设施吊装拌和筒13复位;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原料的密度不同而单个料槽的体积相同,因此回转下料器8每转动一周,对不同原料的泄放重量是不一致的,因此当以重量为配比单位时,控制器内应预置体积与重量的换算规则(通过检测获取不同原料的密度),这样当通过控制器命令回转下料器8对预设重量的原料进行下料时,控制器自动计算回转下料器8转动的圈数;当然,也可以以体积为单位进行配料,则此时下料的体积由回转下料器8的料辊的转动圈数决定;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在非吊装升降的状态下,吊车设施的吊索充分放松,起吊组件5也充分下降,则两组吊索6就松弛了,因此吊索6在上料装置9的上料过程中以及搅拌装置4的搅拌过程中不会产生干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