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爬模用预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45183发布日期:2021-01-15 11:53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爬模用预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爬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爬模用预埋装置。



背景技术:

爬模是爬升模板的简称,国外也叫跳模。它由爬升模板、爬架(也有的爬模没有爬架)和爬升设备三部分组成,在施工剪力墙体系、筒体体系和桥墩筀等高耸结构中是一种有效的工具。由于具备自爬的能力,因此不需起重机械的吊运,这减少了施工中运输机械的吊运工作量。在自爬的模板上悬挂脚手架可省去施工过程中的外脚手架。综上,爬升模板能减少起重机械数量、加快施工速度,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爬模施工中,需要安装预埋装置作为整个爬模系统的支撑。预埋装置包括爬锥、埋件和螺栓。目前,为了方便预埋装置的定位,大多选择在铝模板上开孔,将预埋装置安装在铝模板上。

公开号为cn20411271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增强型爬模埋件,埋设在墙体内、与模板连接,包括预埋座、高强螺杆、爬锥和承载螺栓,所述预埋座的根部、底板和椎体的相接处连接有增强板,所述高强螺杆的两端的外螺纹分别与预埋座和爬锥的内螺纹连接,所述爬锥的外端与墙体表面平齐,所述承载螺栓穿过模板上的螺栓孔与爬锥紧固连接,所述承载螺栓与模板之间垫有垫片,所述增强板上开有穿过预埋座的椎体的连接孔,并与底板点焊连接。增设了增强板,由于增大了预埋座的埋入面积,加大了核心筒墙体混凝土对埋件的握裹力和埋件的抗拔力,解决了爬模爬升时由于核心筒墙体混凝土强度不足的问题,但当安装爬模埋件时,预埋座和高强螺杆被横向和纵向的结构主筋阻挡,爬模埋件将无法顺利安装,需要调节结构主筋的位置,使结构主筋与爬模埋件错开,这将增大工人工作量,同时增长建设工期,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爬模用预埋装置,通过转向球,使埋件能够错开结构主筋,避免了调节大量结构主筋位置,从而造成工期延长的麻烦。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爬模用预埋装置,包括爬锥、与爬锥螺纹连接的螺栓、安装在爬锥内的转向装置,以及与转向装置螺纹连接的埋件,所述爬锥包括大头端和小头端,所述爬锥的大头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转向球,所述小头端开设有球形腔,所述转向球安装在球形腔内,所述球形腔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螺纹孔连通,所述球形腔的另一侧开设有出口,所述转向球的一部分凸出在出口外,所述转向球上一体成型有套筒,所述套筒穿过出口,所述埋件的一端螺纹连接在套筒内,所述爬锥于出口侧开设有转动槽。安装时,通过可转动的转向球,施工人员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埋件的位置,在调节范围内将埋件与结构主筋错开,并放置于结构主筋的内部。

进一步,所述模板上开设有螺栓孔,且所述螺栓的一端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所述螺栓于模板外侧螺纹连接有螺母,将爬锥与模板拧紧,防止浇筑墙面时,混泥土将爬锥挤压错位。

进一步,所述通孔的孔壁等距离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限位条,所述转向球上开设有若干弧形槽口,所述限位条的一部分卡设在弧形槽口内。通过卡设在弧形槽口内的限位条,转动爬锥,能够带动转向球一起转动,从而将转向球一起取出,便于循环使用。

进一步,所述转向球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螺栓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固定锥,所述固定锥的形状与固定槽的形状相似,且所述固定锥能够嵌入在固定槽内,螺栓拧入螺纹孔内,固定锥嵌入固定槽内,将转向球固定。

进一步,所述埋件的另一端焊接有受力板,受力板安装在结构主筋内,增大埋件的承受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爬锥内安装转向球,埋件与转向球连接,埋件被结构主筋阻挡时,转动转向球,使埋件错开结构主筋,从而进入结构主筋内部。避免了调节大量结构主筋位置,从而造成工期延长的麻烦;另一方面,通过卡设在弧形槽口内的限位条,转动爬锥,能够带动转向球一起转动,从而将转向球一起取出,便于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爬模用预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爬模用预埋装置部分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爬模用预埋装置部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爬锥1,大头端11,螺纹孔111,小头端12,球形腔121,通孔122,出口123,转动槽13,限位条14,螺栓2,固定锥21,埋件3,受力板31,模板4,螺栓孔,螺母5,转向球6,套筒61,弧形槽口62,固定槽63,结构主筋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爬模用预埋装置,包括爬锥1、与爬锥1螺纹连接的螺栓2、安装在爬锥1内的转向装置,以及与转向装置螺纹连接的埋件3。

爬锥1包括大头端11和小头端12,大头端11与模板4的内壁紧贴。爬锥1的大头端11内开设有螺纹孔111,模板4上开设有螺栓孔,螺栓2穿设在螺栓孔内,且螺栓2的一端螺纹连接在螺纹孔111内,螺栓2于模板4外侧螺纹连接有螺母5,用于将爬锥1与模板4拧紧,防止浇筑墙面时,混泥土将爬锥1挤压错位。

转向装置包括转向球6,小头端12开设有球形腔121,转向球6安装在球形腔121内。球形腔121的一侧开设有通孔122,通孔122与螺纹孔111连通,先将转向球6从螺纹孔111端进入到球形腔121内,再将螺栓2拧入螺纹孔111,使转向球6固定,防止转向球6回退。球形腔121的另一侧开设有出口123,转向球6的一部分凸出在出口123外,转向球6上一体成型有套筒61,套筒61穿过出口123,埋件3的一端螺纹连接在套筒61内。安装时,由于转向球6能够转动,因此,埋件3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调节,在调节范围内将埋件3与结构主筋7错开,并放置于结构主筋7的内部。

爬锥1于出口123旁侧开设有转动槽13,安装时,套筒61能够卡入转动槽13内,且爬锥1在未固定时,也能够转动,增大埋件3的可调节范围。

埋件3的另一端焊接有受力板31,受力板31安装在结构主筋7内,受力板31的设置用于增大埋件3的承受力。

通孔122的孔壁等距离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限位条14,转向球6上开设有若干弧形槽口62,限位条14的一部分卡设在弧形槽口62内。当需要取出预埋装置时,转动爬锥1,因限位条14卡设在弧形槽口62内,转动爬锥1能够带动转向球6一起转动,转向球6转动使得套筒61与埋件3脱离螺纹连接,从而将转向球6一起取出,便于循环使用。

转向球6上开设有固定槽63,螺栓2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固定锥21,固定锥21的形状与固定槽63的形状相似,且固定锥21能够嵌入在固定槽63内。当埋件3放置于结构主筋7的内部,并错开结构主筋7后,将螺栓2拧入螺纹孔111的过程中,固定锥21的尖端进入固定槽63并沿着固定槽63的槽壁移动,直至固定锥21嵌入固定槽63内,并将转向球6固定。

埋件3放置于结构主筋7内时有以下两种情况:情况一,爬锥1、套筒61、埋件3三者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上没有结构主筋7,埋件3未被结构主筋7阻挡,但由于转向球6还未固定,在埋件3的重力作用下会使得转向球6转动,使得埋件3依附于结构主筋7上或者悬空在结构主筋7内。螺栓2拧入螺纹孔111时,固定锥21完全嵌入在固定槽63,使爬锥1、套筒61、埋件3三者位于同一轴线上,并将转向球6固定。

情况二,爬锥1、套筒61、埋件3三者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上有结构主筋7,埋件3被结构主筋7阻挡,施工人员需要转动转向球6调节埋件3的位置,使埋件3放置于结构主筋7内部,但由于转向球6还未固定,在埋件3的重力作用下会使得转向球6转动,使得埋件3依附于结构主筋7上或者悬空在结构主筋7内。螺栓2拧入螺纹孔111的过程中,固定锥21的尖端进入固定槽63并沿着固定槽63的槽壁移动,固定锥21逐渐嵌入固定槽63,使转向球6转动,爬锥1、套筒61、埋件3三者的轴线具有位于同一直线上的趋势。转向球6转动,带动埋件3转动的过程中,由于埋件3位于结构主筋7内部,埋件3转动被结构主筋7阻挡时,转向球6将无法继续转动,此时,螺栓2无法继续拧入螺纹孔111,转向球6端被固定锥21顶紧,埋件3端被结构主筋7限位,达到固定转向球6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爬模用预埋装置,使用时,在爬锥1和转向装置上均抹上脱模剂,转向球6由螺纹孔111进入并放置在球形腔121内,埋件3与套筒61螺纹连接,调整埋件3的位置,再将螺栓2螺纹连接在螺纹孔111内,将转向球6固定,大头端11与模板4内侧面接触,螺母5螺纹连接在螺栓2上,拧紧螺母5,使爬锥1与模板4连接稳固。

通过设置可转动的转向球6,施工人员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埋件3的位置,在调节范围内将埋件3与结构主筋7错开,并放置于结构主筋7的内部,避免了调节大量结构主筋7位置,从而造成工期延长的麻烦。当取出预埋装置时,转动爬锥1,能够带动转向球6一起转动,使套筒61与埋件3脱离连接,从而将转向球6一起取出,便于循环使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